為何地面文物看山西?古建築無處不在,大到城市小到村莊!

2020-12-22 山野幽居

人人都說地下文物看陝西、地面文物看山西,為何有這種說法呢?因為陝西是古代帝王稱雄最多的地方,很多帝王的陵墓以及陪葬品都埋在地下了,因此說陝西是擁有全國地下文物最多的歷史文化大省。山西則是地面上的古建築很多,故而有此說法。那山西的地面建築多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從城市小村莊都能看到。

自從鮮卑人拓跋珪乘先秦四分五裂之際,在蒙古國稱王,時隔十多年將都城遷到這裡,成為南北朝第一個王朝,它就是山西省大同市了。提到大同市很多人的腦海中想到的就是煤礦資源豐富,煤老闆多、有錢人更是比比皆是,卻忽略了這座幾千年歷史沉澱的文化名城。

北魏是遊牧民族的鮮卑人,所以在文化方面特別注重吸收漢文化的,所以舉國發展優美的華夏文化,所以作為都城的大同自然擁有當時全國文物最多的東西,現在的大同還是擁有豐富多彩的歷史古蹟,尤其是寺院為最為突出。

大同是以大同古城牆為中軸,城牆內為歷史街道保護區,而城牆外則是城市中心片區。無論是在城牆內還是城牆外都能看到國寶級的文物,其中很多文物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如果你對大同印象還是停留在煤炭工業城市上,不妨到這裡看一看,你會發現原來大同是一座這麼有歷史沉澱和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都。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雲岡石窟更是大同歷史文化的象徵。雲岡石窟代表的不止是大同的雕刻、建築已經風水學藝術,更是文明古國優秀藝術佳作的經典。在這裡你可以忘卻大同是一個能源工業城市,只會知道只是幾千年沉澱的古都,中國古都果然不同凡響!

古剎、古蹟、古城牆以及石窟這些帶有時間沉澱的東西在大同似乎很普遍了,身處大同才驚訝地發現這是一座真正的歷史古都而不是簡單的現代化工業城市。現在你對大同的城市印象還是停留在中國煤都上嗎?

北魏是一個由遊牧民族的鮮卑人創立的朝代,所以工程上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大氣與渾厚。又因為鮮卑族是一個缺乏思想文化體系的民族,所以他們在建設國家的時候儘可能使用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城牆處處都有漢族的建築特色與風水格局。大同古城牆很多人也許都是第一次聽說吧?都知道西安古城牆和南京古城牆,卻很少知道北魏都城的大同古城牆。與西安和南京古城牆相比較,大同古城牆的氣勢更加雄偉。

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大同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以及麥積山石刻合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它代表的不僅是大同的雕刻、建築已經風水學藝術的結晶,還有文明古國人民的智慧。在這裡你可以忘卻大同是一個能源工業城市,只會知道只是幾千年沉澱的古都,中國古都果然不同凡響!

與其他網友一樣,在沒來大同之前總以為它只是一個煤都,可是無意間來到大同後才發現它居然還是古都。從印象中的「中國煤都」到實際中的「中國古都」這種跨度還是很大的。大同市區保留了古代中國的街道風水,在遺址上重建這座四方街,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街道交叉點建設一座休憩地,一方面起到美觀作用,另外一方面可以緩解不同方位的衝煞氣從而減少交通事故的機率。

提起山西省的五臺山,很多人的印象裡莫過於佛教名山,但卻不知也是一座文化遺產寶庫。在整個五臺山的每個角落,幾乎都能看到當時社會的歷史文化記憶。五臺山作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看來是非徒有其名的,這一次的五臺山旅行感受到了這種文化氣息,而宗教與文化氣息遠勝於這座名山大川的本身價值與意義!

五臺山以東臺、西臺、南臺、北臺和中臺五座代表性山峰為地標的名山。在這座名山大川裡擁有數百座佛教寺院,堪稱北方佛國。受宗教文化與建築工藝的影響,五臺山打上了宗教與文化的印記。根據記載,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文化菩薩在佛教裡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五臺山也是我國宗教名山的代表。

北臺葉鬥峰是整個五臺山海拔最高的山峰,大約有3058米的海拔高度,這裡的氣溫比其它四臺更低一些。遠遠的望去宛如從天下而降的神山,不得不令人產生敬仰與敬畏之心。葉鬥峰的海拔是整個山西乃至全華北地區最高山峰,有著「山西版的青藏高原」與「華北的世界屋脊」之稱。

相比較其他佛教名山而言,五臺山更具有歷史的沉澱與文化的底蘊。畢竟處在古都西安與北京之間,帝王的活動讓五臺山蒙上了皇權的特徵,在五臺山關於皇室家族的寺院處處可見、關於皇室家族的故事也處處可聞。說五臺山是一個宗教之山倒不如說是中國封建帝王的後花園與朝拜聖地。

還記得古代詩人說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嗎?用這種詩詞來描述五臺山的寺院數目是非常合適的,並且五臺山的寺院歷史悠久,破壞性較其他佛教名山的寺院小。通過山野君的長焦可以看到這些寺院的瓦片上和牆壁上都長出了青草、苔蘚等植被。在華北這樣比較乾燥的地方能讓古剎長出植物來,可想而知它的歷史多麼久遠了。

應縣雖然是山西一個農業大縣,但是城市建設非常不錯。是一個新型發展的城市,並著重以文化旅遊為未來發展方向。並以應縣木塔為核心發展宗教、建築、歷史為主題的研學遊之地。那麼有一些人就要疑惑了,一個木塔如何撐起一個幾十萬人口縣域城市的旅遊發展與文化建設呢?看似有點不可思議,其實這個木塔很有故事的,後面一起來看看。

這座千年古塔是我國最高的木塔,也是世界罕見的無釘的木塔。純木質結構的古塔,經歷了千年的歷史沒有倒塌。根據當地縣誌記載,這座塔沒有發生過一起傷亡事故還有一些民間傳說,這些故事讓這座釋迦塔蒙上一層神奇的面紗。該木質古塔與巴黎艾菲爾鐵塔以及義大利比薩斜塔一起被列入世界三大奇塔。

山西省平遙古城是始建於公元前的西周時代,距今有2700多年的歷史了,是我國漢族保存最為元整的古城。於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公元1370年得到大規模的修復與擴建,現在看到的平遙古城基本上是保留了明朝時期的規模。眼下走在大街上看到一片充滿了生活氣息的街景,有一種濃厚的歷史氣息。

平遙古鎮是與江南水鄉古鎮不同的風格,如果說江南水鄉是小家碧玉的話,那平遙古城就是高大威武,有著明顯的北方建築氣息。平遙古城的規模很大,幾乎每條街道都有縱橫交錯的小巷道,這些小巷道就居住著當地人,古城就是他們祖輩遺留給他們的珍貴遺產。

不用一根釘子,也不用水泥,就單單的利用木質結構的板塊與柱子即可建造好這樣的懸空寺,並且幾百年從不損壞,不得不說太神奇了。用現代建築學和西方工藝理論無法詮釋這座懸空寺是如何建設起來的,畢竟在那個年代無論是人力、物力、資源以及交通都非常不發達,如何把寺院建在這麼險峻的懸崖峭壁上的呢?中國古建築的工藝堪稱世界一流!山西的每個建築都是中國古文明的縮影,記錄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與智慧!

相關焦點

  • 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有的重獲新生,有的「認而不養」,有的「張冠李戴」……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2017年,為挽救瀕危古建,山西省出臺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認養」。時下,天氣轉冷,景色單調而缺乏生氣,但遊客們依然願意到山西介休,花40元錢買一張票,遊覽這座罕見的地上地下「雙子城」。張壁古堡有1600多年歷史,但聲名大振不過是近10年的事。當地政府牽線,企業與古建攜手,讓這座曾經破落不堪的千年古堡重獲新生,不僅成為知名景點,還入選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倒賣古宅「改頭換面」 跨省遷建「拆真造假」——古建築倒賣灰色...
    說到「踩地皮」,吳某多次提到古建大省山西。他說自己在太原有一個收購古建築構件的基地,佔地100餘畝,主要存放舊磚瓦。去年,他曾在山西萬榮縣住了一個月左右,專程收購古物。吳某隻是眾多倒賣古建築的商人之一,在這種商機的刺激下,有些村莊靠「踩地皮」致富。
  • 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最多時百餘戶「踩地皮」
    說到「踩地皮」,吳某多次提到古建大省山西。他說自己在太原有一個收購古建築構件的基地,佔地100餘畝,主要存放舊磚瓦。去年,他曾在山西萬榮縣住了一個月左右,專程收購古物。吳某隻是眾多倒賣古建築的商人之一,在這種商機的刺激下,有些村莊靠「踩地皮」致富。
  • 追跡攻略|山西大同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大同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大同有山有水,尤以山多著名。五嶽中的恆山,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是儒釋道三教同修的盛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氣勢壯觀,景色如畫,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桑乾河是大同的母親河,自西流向東北橫貫全市,為大同典型的「北雄」特色憑添一抹江南的水秀。
  • 山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達513處,為什麼卻只有8個5A景點?
    我在山西待過幾年,去過晉祠、皇城相府、太行山大峽谷等景點。山西的古建築和各種古墓葬、古代遺址特別多,截止2019年山西共有國保單位513處,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佔現有國保古建築的五分之一,能入選國保單位可見文物古蹟含金量之高,但是為什麼山西卻只有8個5A景點?
  • 山西除了太原,哪個城市能入圍二線,運城還是大同?
    說到山西,雖然目前這裡的發展相對緩慢,但過去,這裡依賴煤炭稱霸這個華中地區,當時,閻錫山甚至還在這裡的稱帝。然而,由於地形的影響,交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所以,這裡的經濟相對落後,目前,最發達的城市是太原,這裡的「省會」。
  • 跨省遷建、倒賣古宅 誰給古建築裝上了非法的「翅膀」?
    近日,有媒體報導,在山西等地存在一條倒賣古建築的灰色產業鏈。一些商販通過販賣古建築構件或整座古建築謀取暴利。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其中一些受保護的文物古建、歷史建築、傳統建築等被商販「整容」,改頭換面,實現異地遷建、跨省流通。一幢幢古建築,如何從偏僻的鄉村流到買家手中?背後這條古建築倒賣鏈條誰來監管?
  • 有的重獲新生,有的「認而不養」: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
    時下,天氣轉冷,景色單調而缺乏生氣,但遊客們依然願意到山西介休,花40元錢買一張票,遊覽這座罕見的地上地下「雙子城」。張壁古堡有1600多年歷史,但聲名大振不過是近10年的事。當地政府牽線,企業與古建攜手,讓這座曾經破落不堪的千年古堡重獲新生,不僅成為知名景點,還入選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西又出現一匹黑馬城市,GDP增速已超越省會,不是大同、朔州
    山西因住在太行山西邊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是省會太原市, 「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以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被稱為「表裡山河」, 山西省管轄11個地級市,今天我要說山西省出現了另一個黑馬城市, GDP的增長率超過了省會,不是大同、
  • 我國「超小眾」城市,藏著濃濃的市井生活,這幾條貼士值得提前看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山西一直是旅遊首選目的地,但最終卻成了西是陝西,南有河南,北有內蒙古,哪個城市,都是非常迷人的旅遊勝地,山西被夾比較尷尬,另外,山西省旅遊景點多為歷史、人文和古建築,大多數遊客的旅遊審美仍停留在自然風光上。
  • 【視野】在郵票上發現中國古建築
    來源:中式營造 郵票上的古建築 古建築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璀璨的明珠,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是古人智慧的物質載體,更是當今全球化趨勢下,民族獨立性的最佳代表之一。
  • 四川被忽略的古建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殿堂閣樓23處
    四川是我國地域發展中很受歡迎的一個旅遊省份,其城市內的文化景點數量多,旅遊欣賞的價值也很高,同時也具有比較強的社會旅遊價值,只是還比較獨特的地方在於,有些旅遊景觀的實際名氣卻不大,在全國不少遊客心目中看來,它的存在感也很薄弱,這也就需要我們對它有一個很仔細的介紹了。
  • 蓬萊消防聯合文物局開展消防培訓 為文物古建築戴上「安全帽」
    現場圖片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鄒金利 煙臺報導  為進一步加強文物古建築場所的火災防控工作,切實提高文物保護單位的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1月5日上午,蓬萊消防救援大隊聯合區文物局對蓬萊區文物古建築管理單位負責人進行了消防知識培訓。
  • 山西農村一座高大的魁星閣,曾是學子們的夢想,如今卻禁止靠近
    有句話說到: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回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山西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在山西,幾乎每個村落都有清代甚至更早的古建築。精美的有古廟宇、古戲臺,再不濟,也有幾處清代院落。
  • 追跡攻略|山西呂梁3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呂梁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春秋屬晉,戰國歸趙,秦漢屬太原郡,隋唐宋元分屬石州、汾州、隰州、嵐州、并州,明清分屬太原府、汾州府。民國時期,設永寧縣,後改離石。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呂梁各縣均屬晉綏邊區行政公署。呂梁境內有文物古蹟590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處。
  • 山西這個古桃園村,建村至今六百年歷史:遠看像一座小布達拉宮
    山西是我國文物第一大省,由此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蹟、歷史文化名村,在山西臨汾翼城50公裡以外的歷山腳下有一個600年歷史的村子,叫古桃園村,這個村歷史悠久,村裡至今保存著原始風貌,村裡眾多古建築都是明清建築,因為遠離鬧市,地理位置偏僻,所以沒有被商業化,也沒有被開發成景區。
  • 隱藏於村莊中的兩座國寶級古建築
    六椽栿之上沒有採用四椽栿,而是用蜀柱和剳牽來解決了槫的落點,以小材料替代了較大的四椽栿,降低了成本。 淳化寺大殿作為宋、金時期的小型木構古建,闌額、普拍枋俱全,以駝峰和蜀柱承託平梁,簷角飛起,出簷深遠,具有宋式建築的典型特徵,可謂小巧中透著雄渾博大。
  • 山西運城十大古村落,這裡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壯美
    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山西·運城,因地處黃河之東,古稱「河東」。這裡歷史悠久,上古時期就有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后稷稼穡,嫘祖養蠶,黃帝戰蚩尤等歷史傳說。更有迄今依然膾炙人口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壯觀景象的詩句描述。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山西運城的十大古村落。
  • 十張手繪圖 告訴你長治潞城區古建築有多美!
    撫今追昔追根溯源珍視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手繪圖中的潞城帶著溫度下面我們一起看下手繪圖下的潞城古建圖:潦河頭關帝廟潦河頭關帝廟大殿前傾倒的樹木,甚至隨意丟棄的枯枝敗葉都勾勾點點繪入圖畫中,帶給我們關於潞城古建豐滿而立體的觀感。圖:東邑龍王廟用筆墨代替情感和心血描摹歲月、描摹歷史、描摹穿越千年時空的記憶。
  • 山西這座古樓 有國內唯一藻井 獲評「全球最美古建築」卻少有人知
    山西晉中,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可開發的旅遊景點約佔全省的十分之一。而在晉中市的7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最值得一看的是,是坐落在榆次區東大街中段北側的榆次城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