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內外部衝擊,養豬業轉型之路渺茫?|非洲豬瘟|養豬業|生豬|...

2020-12-21 騰訊網

當前,我國養豬業正進入快速轉型期,即由傳統養殖向現代養殖轉變的關鍵時期,這是生豬業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和新起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與此同時,我國養豬業面臨內外部多重因素的挑戰,內部制約因素包括豬病疫情、豬周期、飼料成本等,外部衝擊包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宏觀調控體系以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等。

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市場發展

1.新冠疫情影響遠超非典,餐飲端豬肉消費衝擊明顯

2003年與2019年三大產業佔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在第三產業中,作為居民日常基本需求的餐飲業受到疫情明顯的影響。

2010-2020年春節黃金周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

數據來源:商務部

我國是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豬肉產量佔世界豬肉產量的比重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20%左右上升至2019年的近50%,人均豬肉年消費量已經超過40kg。豬肉消耗量的增長,疊加第三產業佔比的增加,造成了新冠疫情對於餐飲端豬肉的衝擊遠超非典

2000年-2018年我國豬肉在肉類中的生產比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疫情期間調運受阻,導致短期南北豬價價差擴大

根據行情寶數據顯示,北方豬價下跌或持平,南方豬價漲幅較大,浙江、福建、海南等南方城市的生豬均價均突破40 元/公斤。同時,南北差價變大,浙江與河南的差價由2月2日的 3.53元/公斤上漲至2月14日的 5.96元/公斤。

河南省生豬價格變化圖

數據來源:行情寶

浙江省生豬價格變化圖

數據來源:行情寶

3.非典助力豬價持續走高,新冠促進豬周期延長

2002-2003年生豬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中國畜牧業信息網

2003年是養豬行業的盈虧轉折之年。「非典」過後豬價大幅上漲,養殖利潤持續走高

全國生豬價格趨勢(2020年2月2日-2月28日)

數據來源:行情寶

通過參考非典疫情對於養豬業的影響,站在我們當前的時間節點上,可以預測新型冠狀肺炎短期抑制餐飲端豬肉消費,但是豬周期將受益於全系統的生產效率降低而有望被拉長

二、生豬疫病改變行業格局

近20年疫情一覽

資料來源:網際網路

重大生豬疫病的爆發,不僅會造成大量生豬死亡,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還會使個體養殖散戶產生恐慌情緒而棄養,即使畜產品較高的價格也不能激發養殖戶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2018年的非洲豬瘟由於其極高的死亡率而給我國養豬業帶來嚴重影響

生豬存欄下降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農村部

能繁母豬存欄下降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農村部

非洲豬瘟導致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數量驟減。

非瘟發生,全國豬價走勢圖

數據來源:行情寶

非瘟導致生豬價格飆升。

在非瘟面前,散戶被不斷的蹂躪,徹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同時中小養殖戶因其自身缺陷為非洲豬瘟的滋生和蔓延創造了條件,給防疫人員疫情追溯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和負擔,因此未來規範化將成為行業的主旋律,中小養殖戶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而規範化的中大型養殖企業將憑藉其更少的邊際成本,完善的安全防控體系,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將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非瘟傳播中,最大的患病原因就是不合格的安全防控,因此經過此次非洲豬瘟事件,生豬流通領域或將迎來一輪標準化浪潮

三、養豬業的發展

1. 非典後,商業網際網路化開始發展,養豬業信息化需求初步顯現

非典時期,全城封鎖,街道、公交和地鐵系統人流稀疏,店鋪大門緊閉。然而,網絡經濟卻因為自身線上化的特點而獲得了意外的商機,側重於商貿活動的電子商務更是風光無限。電子商務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無需人員接觸往來等特殊優勢,全球性的電子商務迎合了中國企業國際市場多元化的需求,而「非典」的出現更是放大了這種效應,在非常時期遇到了非常機遇,促使了商業網際網路化的加速發展,催生了在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史上比較重要的兩家網絡零售公司,即淘寶和京東

大北農企業管理系統2002年界面(起步階段)

數據來源:大北農官網

「非典」時期的網絡農業雖沒有像網絡商業那樣就勢熱起來,但農牧行業信息化需求已初步顯現,其中以大北農、雙匯集團為代表的一批農牧、食品企業開始探索如何更好的將網際網路技術應用進實際的流程中。

2.近年來,養豬業開始嘗試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

智能養殖領域主要企業

資料來源:網際網路

隨著2015年「網際網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提出,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農牧行業開始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擁有萬億市場的生豬產業湧現出一批探索智能養殖的企業。2018年更是開啟了「智能養豬元年」。

在這其中農信互聯集團通過建立智能防非三大體系及兩大模式,用「智能防非」幫助養殖戶、養殖企業在非洲豬瘟下活下來,而廣受關注。「三大體系」即「控源、智能、保險」,「兩大模式」即「智能豬場模式、助養豬場模式」。

3. 疫情加速養豬業線上化轉型,數位化終將成為必經之路

養豬業線上化解決方案-農信互聯

圖片來源:農信互聯

對於養豬業而言,日常管理及業務進行線上化、數位化轉型,有利於打通信息孤島,提高生產效率,一旦有重大危機發生,更有利於宏觀調控和企業生產和內部管理。面對兩疫疊加的形勢,線上化、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農信互聯線上合作新模式

圖片來源:農信互聯

為解決新冠疫情下現場的辦公難題,農信互聯結合數位化轉型的政策導向,打造了通過移動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與傳統農牧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打造產業數位化平臺,讓不少企業選擇讓員工留在家中,通過線上遠程交流的方式進行業務溝通,並實現線上簽約

在線辦公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通過「智辦公」線上管理線下員工的工作進度,實現遠程無接觸辦公,解決了當前疫情下企業辦公效率問題。企業向管理數位化轉型是未來趨勢,在線辦公只是初級階段,受疫情影響,企業不得不走出固有模式,開始嘗試雲管理。未來隨著更多企業線上與線下管理模式的融合,在線辦公或將成為團隊協作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

報告參與人:農信研究院於瑩、任亦傑、賈豔豔、孫波

相關焦點

  • 劉永好、秦英林、溫志芬、林印孫……如何看待養豬業未來趨勢
    在此前的大約兩年時間裡,養豬業先後經歷了環保集中整治、非洲豬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也享受到了因供求失衡帶來的超額利潤——高峰時期一頭豬的毛利可以達到2000元以上,豬肉價格高位運行,相關上市企業財報喜人,股價飛漲。但最近這段時間,關於「豬肉價格拐點將至」的預測聲音不斷增加,養豬板塊上市公司股價集體下挫。
  • 面對無法治癒的「非洲豬瘟」——我們應如何進行預防?
    導語: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生豬傳染病,其特徵是病程短、死亡率高,臨床症狀、剖檢變化等類似豬瘟。非洲豬瘟對生豬生產危害重大,被稱為生豬養殖產業「頭號殺手」。非洲豬瘟一經感染是無法治癒的,到目 前為止,沒有疫苗、沒有特效藥物、不能有效治療,但是可以預防。如何預防非洲豬瘟的發生?
  • 「豬臉識別」、生豬期貨,代表委員如何建議恢復生豬生產
    {編輯/譚麗平 主編/張喜斌}受去年非洲豬瘟影響,豬肉價格始終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這次全國兩會,「恢復生豬生產」又出現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包括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喬曉玲等代表委員也都在關注恢復生豬生產。
  • 有人故意投放非洲豬瘟病毒,再散播謠言壓低豬價!兩部門出手了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星 趙雲自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部分地區出現「炒豬」行為,對疫情的防控、生豬生產的恢復以及養殖者的合法權益都造成嚴重危害。養豬人對「炒豬團」可謂深惡痛絕。去年10月底,有「炒豬團」在哈爾濱市附近通過無人機向生豬養殖企業投放非洲豬瘟病毒,相關企業則使用無人機管制設備防範投毒,卻意外造成了附近民航GPS信號被幹擾。散播疫情謠言,低價收購生豬,是「炒豬團」暴利炒豬的慣用手段。
  • 養豬業第一家知識服務平臺---PTT養豬實效學院在印遇龍院士...
    非洲豬瘟進入中國已經一年有餘,可卻絲毫沒有偃旗息鼓的架勢,毫不誇張的說,非洲豬瘟已經在中國紮根。我國生豬養殖業因為非洲豬瘟疫情遭受了慘重的損失,但同時也經歷著一場重大的變革。一方面,傳統養殖業逐漸被重構,轉變成了以技術為主導的行業新生態。另一方面,傳統的面對面的交流和培訓方式,已經不適於當前生物安全的要求,而網絡直播學習逐漸成為主流。
  • 關於養豬業:看看這幾種相關職業人收益幾何?
    但真正不出多大力就把錢掙了是你們呀……」這二年養豬業發展勢頭不錯,不可否認!與之相關聯的不少行業人或多或少都分了一杯羹。生活是公平的,也是需要付出的。關於養豬業,這其中又牽涉育種、養殖、獸藥、添加劑、疫苗、飼料及生豬購銷、生豬屠宰銷售等諸多相關行業。但廣大養豬人的付出可謂是最多的,所以說收益分成也自然而然應該是最多的。大家覺得呢?
  • 70年代,廣東南海縣大力發展養豬業,豬多肥多糧多
    到一九七二年,生豬飼養量達到七千九百二十四頭,平均每戶十點八頭,每畝三點零四頭,每人二點四頭。糧食平均畝產達一千四百六十七斤。豬多肥多糧多,集體經濟逐步壯大,社員收入逐步提高,對國家的貢獻逐步增多。一九七二年,集體家當達一百多萬元,集體儲備糧達十六萬斤,社員分配平均每人一百四十五元。從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二年,向國家提供商品豬共一萬零一百七十頭,商品糧共一千零四十七萬六千多斤。
  • 雲南永勝通報養殖戶發生非洲豬瘟:已對剩餘21頭生豬撲殺
    雲南麗江市永勝縣一養殖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當地已啟動《永勝縣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Ⅲ級疫情響應。截至6月6日18時,永勝境內未有新增疫情。據農業農村部官網6月5日通報,6月5日,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診,永勝縣一養殖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疫情發生時,該養殖戶存欄仔豬102頭。截至疫情確診時,發病仔豬81頭,死亡81頭。通報稱,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立即派出督導組赴當地開展疫情處置督導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 潘飛:非洲豬瘟背景下的豬場規劃設計
    目前,農業農村部已經將生豬穩產保供作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養豬全員抗非背景下,豬場設計也必須為防控非洲豬瘟建立良好的基礎及體系。潘飛分享《非洲豬瘟背景下的豬場規劃設計》,供養豬人參考。 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信息:自2018年8月,我國發現首例非洲豬瘟(非瘟)疫情至今,截至12月31日,全國共報告發生162起非洲豬瘟疫情,共捕殺生豬119.3萬頭,全國尚未解除封鎖疫情有2起。全球非洲豬瘟疫情形勢十分嚴峻,已經有超過23個國家報導了13,000多起疫情,我國周邊的國家疫情形勢也非常嚴峻。非洲豬瘟病毒在我國形成比較大的汙染面。
  • 8年磨一劍,首支「中德混血」豬瘟疫苗進博會發布
    11月7日,一支名為「茵溫淨」的豬瘟活疫苗在進博會現場正式發布,成為進博會首秀的明星展品。它不僅是防治經典豬瘟的有力武器,同時也是第一支由跨國藥企和國內科研機構聯手研發的豬瘟疫苗。
  • 受疫情影響生豬產能恢復或放緩?
    疫情對養豬業的影響,主要來自飼料、獸藥等生產資料供給、豬源調運等方面,新建產能和引種項目停滯,母豬配種量下滑。 受疫情影響,近日維生素B2跳漲40%,引領維生素新一輪漲價。而由於物流開業時間不確定,對獸藥原料產品流通影響較大,原料生產廠家出貨受到限制,貨源緊張,價格普遍上行。前段時間,多家飼企業已宣布飼料漲價。
  • 生豬期貨上市,對於消費者和養殖戶將會帶來哪些改變?
    生豬期貨即將於2021年1月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而生豬期貨是我們整個產業鏈期盼了將近二十年時間,才真正可以正常上市的避險工具,因為期貨對於農產品來說有非常明顯的助推作用,既能平抑價格,又能推動產業的升級,所以期貨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也都是比較常見的避險工具,出現在農產品的期貨在國外是非常普遍的
  • 非洲豬瘟疫苗什麼時候能出來?
    (點擊電話直接撥打)今年有不少養殖戶不斷地問一個問題:非洲豬瘟疫苗什麼時候能出來?因為散養戶們心裡著急,看著豬肉那麼貴,養豬那麼賺錢,眼看著賺大錢的機會很想復養,但是就怕非洲豬瘟再來,一切投入又都打水漂了。所以天天盼著疫苗出來,有疫苗了他們就敢復養。
  • 三全回應「灌湯水餃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動物疫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病死率可達100%。該病毒具有耐酸不耐鹼、耐冷不耐熱的特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非洲豬瘟嚴重危害生豬生產。我國是生豬養殖大國,生豬的養殖量佔全球總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