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養豬業正進入快速轉型期,即由傳統養殖向現代養殖轉變的關鍵時期,這是生豬業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和新起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與此同時,我國養豬業面臨內外部多重因素的挑戰,內部制約因素包括豬病疫情、豬周期、飼料成本等,外部衝擊包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宏觀調控體系以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等。
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市場發展
1.新冠疫情影響遠超非典,餐飲端豬肉消費衝擊明顯
2003年與2019年三大產業佔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在第三產業中,作為居民日常基本需求的餐飲業受到疫情明顯的影響。
2010-2020年春節黃金周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
數據來源:商務部
我國是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豬肉產量佔世界豬肉產量的比重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20%左右上升至2019年的近50%,人均豬肉年消費量已經超過40kg。豬肉消耗量的增長,疊加第三產業佔比的增加,造成了新冠疫情對於餐飲端豬肉的衝擊遠超非典。
2000年-2018年我國豬肉在肉類中的生產比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疫情期間調運受阻,導致短期南北豬價價差擴大
根據行情寶數據顯示,北方豬價下跌或持平,南方豬價漲幅較大,浙江、福建、海南等南方城市的生豬均價均突破40 元/公斤。同時,南北差價變大,浙江與河南的差價由2月2日的 3.53元/公斤上漲至2月14日的 5.96元/公斤。
河南省生豬價格變化圖
數據來源:行情寶
浙江省生豬價格變化圖
數據來源:行情寶
3.非典助力豬價持續走高,新冠促進豬周期延長
2002-2003年生豬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中國畜牧業信息網
2003年是養豬行業的盈虧轉折之年。「非典」過後豬價大幅上漲,養殖利潤持續走高。
全國生豬價格趨勢(2020年2月2日-2月28日)
數據來源:行情寶
通過參考非典疫情對於養豬業的影響,站在我們當前的時間節點上,可以預測新型冠狀肺炎短期抑制餐飲端豬肉消費,但是豬周期將受益於全系統的生產效率降低而有望被拉長。
二、生豬疫病改變行業格局
近20年疫情一覽
資料來源:網際網路
重大生豬疫病的爆發,不僅會造成大量生豬死亡,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還會使個體養殖散戶產生恐慌情緒而棄養,即使畜產品較高的價格也不能激發養殖戶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2018年的非洲豬瘟由於其極高的死亡率而給我國養豬業帶來嚴重影響。
生豬存欄下降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農村部
能繁母豬存欄下降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農村部
非洲豬瘟導致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數量驟減。
非瘟發生,全國豬價走勢圖
數據來源:行情寶
非瘟導致生豬價格飆升。
在非瘟面前,散戶被不斷的蹂躪,徹底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同時中小養殖戶因其自身缺陷為非洲豬瘟的滋生和蔓延創造了條件,給防疫人員疫情追溯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和負擔,因此未來規範化將成為行業的主旋律,中小養殖戶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而規範化的中大型養殖企業將憑藉其更少的邊際成本,完善的安全防控體系,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將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非瘟傳播中,最大的患病原因就是不合格的安全防控,因此經過此次非洲豬瘟事件,生豬流通領域或將迎來一輪標準化浪潮。
三、養豬業的發展
1. 非典後,商業網際網路化開始發展,養豬業信息化需求初步顯現
非典時期,全城封鎖,街道、公交和地鐵系統人流稀疏,店鋪大門緊閉。然而,網絡經濟卻因為自身線上化的特點而獲得了意外的商機,側重於商貿活動的電子商務更是風光無限。電子商務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無需人員接觸往來等特殊優勢,全球性的電子商務迎合了中國企業國際市場多元化的需求,而「非典」的出現更是放大了這種效應,在非常時期遇到了非常機遇,促使了商業網際網路化的加速發展,催生了在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史上比較重要的兩家網絡零售公司,即淘寶和京東。
大北農企業管理系統2002年界面(起步階段)
數據來源:大北農官網
「非典」時期的網絡農業雖沒有像網絡商業那樣就勢熱起來,但農牧行業信息化需求已初步顯現,其中以大北農、雙匯集團為代表的一批農牧、食品企業開始探索如何更好的將網際網路技術應用進實際的流程中。
2.近年來,養豬業開始嘗試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
智能養殖領域主要企業
資料來源:網際網路
隨著2015年「網際網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提出,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農牧行業開始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擁有萬億市場的生豬產業湧現出一批探索智能養殖的企業。2018年更是開啟了「智能養豬元年」。
在這其中農信互聯集團通過建立智能防非三大體系及兩大模式,用「智能防非」幫助養殖戶、養殖企業在非洲豬瘟下活下來,而廣受關注。「三大體系」即「控源、智能、保險」,「兩大模式」即「智能豬場模式、助養豬場模式」。
3. 疫情加速養豬業線上化轉型,數位化終將成為必經之路
養豬業線上化解決方案-農信互聯
圖片來源:農信互聯
對於養豬業而言,日常管理及業務進行線上化、數位化轉型,有利於打通信息孤島,提高生產效率,一旦有重大危機發生,更有利於宏觀調控和企業生產和內部管理。面對兩疫疊加的形勢,線上化、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農信互聯線上合作新模式
圖片來源:農信互聯
為解決新冠疫情下現場的辦公難題,農信互聯結合數位化轉型的政策導向,打造了通過移動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與傳統農牧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打造產業數位化平臺,讓不少企業選擇讓員工留在家中,通過線上遠程交流的方式進行業務溝通,並實現線上簽約。
在線辦公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通過「智辦公」線上管理線下員工的工作進度,實現遠程無接觸辦公,解決了當前疫情下企業辦公效率問題。企業向管理數位化轉型是未來趨勢,在線辦公只是初級階段,受疫情影響,企業不得不走出固有模式,開始嘗試雲管理。未來隨著更多企業線上與線下管理模式的融合,在線辦公或將成為團隊協作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
報告參與人:農信研究院於瑩、任亦傑、賈豔豔、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