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李樹根。
追女孩需要花很多錢嗎,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要。
說實話,戀愛是需要花錢的,吃、住、行、節日禮物等等,開銷確實要比單身大一些。
但會耗費很多嗎?未必,它也僅僅比我們單身多一些日常開銷而已。
看看那些條件與我們相像,甚至不如我們的人,不是照樣戀愛生活很滋潤嗎。
真沒有幾個人因為戀愛而變窮走上乞討的人...
之所以我們覺得追求一定要花很多錢,一方面是因為不想承認我們除了知道為她花錢的追求方法外,其它一無所知。
甚至,就連花錢都不知道怎麼花才能效果更好。
所以,追求未必需要花費很多錢,但一定要把握一個度。
比如,未確定關係前,哪些不能聊,哪些聊了可以增進彼此感情。
關於如何把控這個度,樹根整理了《追求必要把控的度》,大家可以微信私信樹根免費領取。(沒微信可直接劃至文末添加領取)
另一方面,部分女生思想不正。
前些天,收到一位女同學這樣的私信:怎麼能讓男生給我花錢。
???
現在社會已經發展到這麼直接了嗎。
儘管已經怒火中燒,本著敬業精神我依然給出了對方一些建議。比如,打扮、言語、行為等等。
結果,更搞笑的事情出現了。她打斷我未講完的建議,回復我說,這樣太麻煩了。
大家能想像到嗎,對方還是個學生,就已經在籌劃這樣一件「偉業」了。
雖說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
但並非每個男人都是千萬富翁,一個家庭的所有開銷全由一個人支撐,真不是件容易事情。
沒錢,正常,只要不是好吃懶做,都不是大家的錯。
假如有足夠的錢,給你三個選擇,吃飽飯、買套房、去旅遊,你最想選哪個?
多數人肯定毫不猶豫選擇買套房,其次是去旅遊。
因為環境變了,按照社會學家分類,這三個選項恰好是人類社會三個階段的核心需求。
比如,改革開放前核心需求是吃飽飯;環境稍好後大家開始想要擁有資產;最後是高品質體驗生活。
而我們多數人當下位於第一至第二階段,吃飽飯肯定沒問題了,但講到資產,不月光已經很不錯了。
有趣的是,日益增在的需求和我們的實際資產存在矛盾。
所以,這種由物質缺乏給我們帶來的不安全感,就會體現為擔心自己滿足不了對方的需求導致長期單身。
最典型的例子,父母長輩會講:「到了一定年紀就要結婚,要不然連個媳婦兒都娶不上。」
事實上,結婚需要房子、彩禮、酒席、日常生活必須等等,有小孩後還要考慮奶粉錢、教育投資等等。
這麼一座座大山,如果只壓在一個人身上會累倒人的...
或許,有人會說可以吃軟飯。
還真不能,因為男人的基本尊嚴不允許我們這麼做。
我們受到幾千年的父權文化影響,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應該是家裡的頂梁柱。
而女生受這種文化影響容易忽視生存的問題,認為掙錢養家應該由男人承擔。
可現實是,普通職員中男性的收入只比女性高4%,而整體差距卻20%,這說明男性中確實有少部分大佬,但對於大部分普通男人來說收入是和女生差不多。
可大部分女性沒有父權文化的經濟壓力,陷入了物質已經被滿足的假設,她們認為男人就應該有車有房,男人就應該出去吃飯買單。
哪個男人不想在心愛的女孩面前一擲千金?
現實是,錢難賺,X難吃啊。
所以,男生為什麼不願意給女生花錢了?
這個問題本質是掌握主動權的問題,男生主動給女生花錢,看似是追求的表現,其實是想通過花錢從對方身上得到他想要的情緒價值。
這就像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妻制,花重金娶進門的媳婦兒,用錢換了她們的自由度,女人依附男人,最終必然成為男人的商品,封建社會的「物化女性」就是這麼來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只要男人有足夠的錢,如果社會認可,所有男人都希望自己做個王,潛意識裡還會看不起那個白嫖他的女人。
我們國家從新文化時期就提倡自由戀愛兩性平等,到建國後「女人能頂半邊天」的口號,才有了現在中國女性的崛起。
我認為在兩性關係中,沒有誰應該為誰多付出一點。
女性也不應該是一個被動的角色,而要主動去追求感情,看到喜歡的男生不要被動等待。
這個社會很殘酷,你看上的限量可能一個晚上就沒了,優質的伴侶可都是搶手貨。
我鼓勵女孩子也要主動給男孩子花錢,請用大把大把的錢砸向我們,不要因為我們是嬌花就憐惜我們。
所以,明白了吧。不是不願意投入了,是不值得。
遇到值得的人,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偏愛。
但也一定要記得,把控好那個度。
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微信私信樹根免費領取《追求必要把控的度》。
沒微信的朋友,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樹根助你追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