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李倍)
沐浴在9月和煦的陽光下,峴沽村村民展國春正在葡萄園裡辛勤勞作,他用剪刀從葡萄藤上剪下已經顆粒飽滿的葡萄,再輕輕地將葡萄放進他身旁的竹筐裡,在葡萄園裡幫工一天,展國春可以得到近百元的收入,這可比他在家種地賺得多。每年到了葡萄採摘季,村裡的村民都會搶著來葡萄園幹活,可以說,這些個個珠圓玉潤、晶瑩剔透的葡萄,如今就是萊西院上鎮村民的「致富果」。
展國春幫工的這處葡萄園,位於萊西市院上鎮山口村東北方向的九頂山。十幾年前,山區裡有一處安山巖礦場,後來礦山關停,遺留下兩處廢棄礦坑,缺少植被、塵土飛揚,毫無生態環境可言。十幾年來,萊西市人民政府對廢棄礦區的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治理與生態修復,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這裡已是碩果滿園的九頂莊園,因地理位置、光照條件等均與法國波爾多相似,為優良釀酒葡萄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先天條件,同時,項目也解決了當地150餘人的就業問題,帶動周邊村民種植葡萄2000餘畝,人均增收2萬元/年,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
在廢棄礦坑中「掘金」,是萊西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多年來,萊西市將改善生態環境,加深產業融合寫入全市發展改革規劃,積極推進生態與產業交融共進。2020年10月10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萊西位列其中,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縣級市。這項榮譽的背後,是萊西不斷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的有效嘗試,也彰顯了萊西建設大青島北部綠色崛起典範之城的目標與信心。
生態修復帶動產業發展 廢棄礦坑成了精品葡萄園
萊西境內水系發達,山林資源豐富,「好山、好水」是萊西市生態環境的基底與核心。然而,良好的生態環境有賴於長期有效的保護,過度開採終會造成資源枯竭、環境惡劣。萊西九頂山,就留下了兩處曾因過度開採而廢棄的礦坑。
九頂山,位於萊西市院上鎮山口村東北方向,與村子僅千米之隔。2008年,九頂山區安山巖礦山關停,遺留廢棄礦坑兩處,分布於山坡的北、西兩側。多年的開採對礦區地形地貌景觀和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且坡體存在多處不穩定的危巖體,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2012年,來自盧森堡的公司在中國尋找適合建造葡萄酒廠的場地,在對國內50多個地點進行考察之後,該公司確定九頂山是最適合建葡萄酒廠的地區。因為此地與法國波爾多處於同一緯度,地處山東半島中心位置,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光照條件、降水量、晝夜溫差等氣候情況與波爾多十分相似,為優良釀酒葡萄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先天條件。而這裡的土壤更是獨一無二,土壤中富含的礦物質和有機質,能同時適宜霞多麗、赤霞珠、梅洛、品麗珠等主要葡萄品種生長。同時,廢棄礦山原有礦坑還可直接用來建造葡萄酒窖,上部建設酒莊城堡,既為儲藏葡萄酒提供了優質場地,又節省了資金。經過論證,萊西市人民政府把握契機,與青島大好河山葡萄酒業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對廢棄礦區的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治理與生態修復。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如今,礦坑上建起來的九頂莊園已形成集葡萄培育種植、葡萄酒生產、文化展示、旅遊接待、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精品葡萄莊園。12000平方米的歐式酒堡、3000畝地的種植釀酒葡萄,帶動了周邊觀光農業和特色農業的發展。據院上鎮副鎮長劉文博介紹,院上鎮經常會在此舉辦葡萄酒品酒會、「醉美」馬拉松等活動,吸引著各地遊客參與。而葡萄採摘、草坪婚禮、特色民宿等也相繼成為了這裡的旅遊亮點,「葡萄小鎮」已然成了院上鎮的一張新名片。
從被「壓價」到被「搶購」 葡萄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這些石頭就是安山巖,它們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它們也見證了廢棄礦山的新生。」山口村村民程登雲這樣說。
礦坑的修復,生態環境的改變,九頂山附近的村民最有發言權。十幾年前,這裡因有一處安山巖礦場,過度開採導致缺少植被、塵土飛揚,十幾年後,村民們會在葡萄豐收的季節來此「掘金」,為九頂莊園採摘葡萄,幫工的村民每天都會得到近百元的收入,這比他們種地的收入多得多。
「這個項目解決了當地150餘人的就業問題,而且還帶動了周邊村民種植葡萄,現在得有2000多畝了,每年的人均增收達到2萬元,年產值可以達到8000萬元。」萊西市院上鎮副鎮長劉文博說,葡萄成了村民們的「致富果」,誰能想到,這石頭臺上也能種出葡萄來。
鎮長想不到,村民們更是想不到。49歲的董作苗是土生土長的院上鎮隋坊村人,這些年他和其他村民都在自家田裡種上了葡萄,但起初聽說礦坑要改葡萄園時,他心裡沒少犯嘀咕,「就這石頭地,也能種出葡萄來?」
在廢棄礦坑治理前,董作苗不是沒嘗試過種葡萄,而且種葡萄時他挑選的都是肥沃的土地,但由於不懂技術,種出來的葡萄口感和產量都不盡如人意,「賣相不好,產的不多,還竟被人壓價。」董作苗說,得知石頭地要種葡萄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董作苗決定去看一看,很快,他在這裡學到了葡萄種植的先進技術,回去嘗試種植後果然質量大有改觀,曾經被壓價收購的葡萄,如今被搶著購買。
「這種先進技術能充分利用土壤,土層薄的地也能種出好葡萄,現在每畝地可以帶來兩萬元的收入,你說我們怎麼能不高興。」董作苗對記者說著這些,臉上掛著的是知足而幸福的笑容,在他眼裡,曾經塵土飛揚的礦山,如今真真的變成了讓村民發家致富的「金山銀山」。
構建青島北部綠色典範之城 萊西在生態環境治理上下足功夫
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精細平衡,加快推進生態與產業交融共進的有效嘗試,這背後是萊西市不斷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建設大青島北部綠色崛起典範之城的目標與信心。
近年來,萊西市按照「生態崛起,綠色發展」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三大汙染防治攻堅戰,嚴格執法,整改突出環境問題,實現生態環境質量與城鄉面貌的持續改善。據萊西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學照介紹,2020年1-10月份空氣品質優良率86.5%,同比提高15.7個百分點,其中PM2.5、PM10均值分別改善19.2%和12.5%;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市控及以上優良比例72.7%,較去年提升28.6%。
同時,萊西市積極探索信息化生態環境監管模式,利用大數據平臺,將生態環境監管與信息化建設深度融合,以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施環境管理自動化、規範化,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管理要求。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同時,生態文明體制機制也在不斷健全。宋學照表示,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建立完善生態文明體制,萊西市設立了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建立境內大氣、水生態考核補償機制,並出臺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及責任追究辦法》,完成生態環境損害案件損害賠償試點建設,構建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環保體系。
「我們在全市範圍內部署了87處高位『鷹眼』視頻監控點,可以實現對方圓5公裡24小時360度的自動守望巡航。」在智慧環保平臺監測室,萊西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王彬告訴記者,應用智慧系統後,執法人員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隱患,及時前往定位地點查處違規行為,為環保工作帶來極大便捷。
環境治理融合產業發展顯成效 萊西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治理顯成效,接下來就是要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生態產業要動力。2019年,萊西院上鎮以九頂山的有利條件為依託推出「中國院上—葡萄小鎮」計劃,規劃15000畝的葡萄酒莊聚集區,致力於打造集葡萄產業示範、鄉村休閒旅遊、高端田園度假等於一體的一站式國產精品葡萄酒旅遊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以九頂莊園為核心的葡萄酒莊文化帶,以積極探索葡萄全產業鏈再造新模式,為引領院上生態產業化發展取得明顯進展樹範例、激活力。該項目被列為2019年青島市「突破萊西攻勢」的特色鎮示範工程項目。
廢棄礦山變成「聚寶盆」,九頂莊園的創新發展新模式既盤活了土地資源,對生態環境進行了修復,建設了綠水青山;又帶動了當地農業、加工業、旅遊業等產業的發展,這不僅為萊西構建出一條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產業發展的「致富經」,也有力的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20年10月10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萊西位列其中,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縣級市,這無疑是對萊西市多年來將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協同推進工作的充分肯定。
努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萊西市瞅準當下機遇,將以「兩山」創建為重要抓手,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萊西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學照表示,萊西將制定出「兩山」創建三年行動計劃,並成立專班,明確目標,統籌推進,將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與「兩山」創建緊密結合,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同時,萊西市將全面抓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及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嚴格落實時限要求,實施全域治理,結合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
這裡生態優美,人傑地靈;這裡美酒飄香,碩果纍纍。此時,九頂山上的葡萄園正靜靜地孕育著來年的批朱帶紫、果香滿園,而一併孕育著的,是一座青島北部即將崛起的綠色典範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