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不搶馬桶蓋了,改為搶購福袋。中國新聞網3日報導稱,東京銀座的松屋百貨公司1月2日開店前門口就有超過6000人排隊,其價格最高的福袋(6瓶法國高級葡萄酒)售價高達972萬日元(約52.9萬元人民幣),在開店15分鐘內被買走。那麼,到底日本福袋是什麼?憑什麼能賣到近53萬元,中國遊客的哄搶是否值得?來看每日經濟新聞5日的報導。
1月1日,東京池袋,購物者在崇光西武百貨店搶購「福袋」(圖片來源:東方IC)
「無論怎麼買都實惠」
據了解,日本新年(日本的新年在明治維新後改為西元元旦)前後,各大商家會將多件商品裝入布袋或者紙袋(盒)中進行搭配銷售,這種袋子或者紙盒就叫做福袋,一種號稱「無論怎麼買都實惠」的超低價大禮包。
這已經成為日本新年的獨特習俗。中國人新年去拜年,日本人新年去搶「福袋」。其實,日本的搶福袋活動很早就有了,只不過最近幾年去日本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福袋才大規模進入國人視線。除了各大百貨商場外,一些大品牌,比如無印良品、優衣庫等也會推出自己的「福袋」。
1月2日,大阪,漢神百貨店裡促銷的福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多名在日留學生和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福袋確實很火,而且很實惠。根據報導,東京銀座的三越百貨店開店營業,排隊搶購福袋的人數超過了6000人。瀏覽往年關於日本福袋的報導,商場排隊人數基本也是過千甚至上萬。
1月2日,大阪,顧客在阪急百貨店排隊購買福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海白領關小姐今年元旦就去了日本,她說,在日本淺草、銀座等地方,福袋隨處可見。「一些品牌的福袋在1月2日11點開售,日本人10點15分開始排隊,排隊購物的人也不多,最長也是20來米而已。」
1月2日,大阪,顧客在阪急百貨店排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外一位在日本北海道居住多年的華人也告訴記者,在北海道,搶購福袋的更多是日本人,「我比開門早了3小時去,前面排了100人了,後面估計600人。」
1月4日,東京銀座的三越百貨店開店營業,排隊搶購福袋的人數超過了7000人
1月2日,大阪,顧客在阪急百貨店排隊購買福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了解到,「福袋」的最大賣點是「實惠」。在日本高知縣的中國留學生趙小姐告訴記者,「確實很值」。今年她以5000日元(約272元人民幣)的價格買到了一個價值20000日元(約1090元人民幣)的品牌內衣福袋。
「福袋裡面商品的價值是超過福袋賣的價錢的。」關小姐說,她的同事掃了不少玩具福袋,裡面有很多小玩意。「比如50多塊人民幣就能買一個30多釐米高的袋子,裡面裝著的大袋無印良品文具。」26歲的白領小楊(化名)告訴記者。
有一種叫「就坑你福袋」
據記者了解,在日本賣得最好的是衣服、文具、電子產品類福袋。今年蘋果取消了在日本的福袋活動,而且取消原因不公布。要知道,去年蘋果公司在日本限定發售新年福袋「Lucky Bag」,日本各個蘋果專賣店都是排長隊的。據說札幌的蘋果專賣店開售當天氣溫零度以下,蹲守在店前排隊的人身上都覆蓋上了一層雪,場景看起來十分「悲壯」。
日本的福袋一般是不能打開的,所以買單之前,如果袋子不是透明的,你就甭想知道你買到了什麼。你只能知道大概是什麼物品,什麼牌子,但是具體裡面的東西咋樣,誰都不知道。
1月2日,大阪,漢神百貨店裡購買福袋的顧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既然福袋是日本廠商一種捆綁銷售方式,那就難免會有一些「坑你福袋」。白領小楊這樣說,「福袋要適合自己才值。」前兩天她搶回了一個無印良品的福袋,回來拆開才發現,都不能穿,「都說無印良品的福袋很值,對我來說卻沒有一點用處,明年再也不期待福袋了。」
小楊說,因為款式和顏色都很醜,就算買回家也不會穿。據了解,福袋其實也有可能是廠商藉機清庫存的一種方式。
接著,記者去搜了一圈,發現,小楊並不孤獨!每年日本都有人在推特上吐槽福袋。據記者了解,隨著去日本「血拼」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每一個節假日就能「炒紅」一種日本產品。2015年開始,嗅到了商機的日本廠商開始推出針對中國遊客的福袋。記者了解到,今年銀座松屋新年第一天的營業額比往年高出了10%。
1月1日,東京池袋,購物者在崇光西武百貨店搶購「福袋」(圖片來源:東方IC)
1月2日,大阪,漢神百貨店裡購買福袋的顧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實際上,這種現象與中國製造的質量並無關聯。日前有一位網友在微博曬出,收到一個從日本郵過來的海淘福袋,打開發現4件物品中3件都是「Made in China」。小楊表示,「日本的Made in China很正常,很多都是啊!可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好,他們的衣服、鞋子很多都是中國製造,質量挺好的!」
(觀察者網綜合每日經濟新聞、中華網、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