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1月9日,江西上饒。一學校舉行期中考試,約1500名學生單人單桌在露天場所參加考試。餘校長稱舉行露天考試已經有3年時間,只要天氣好都會這樣考,一學期會舉行2到3次。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陽光考試、誠信做人的習慣,最終走向無人監考。(11月10日 中國新聞網)
當考場被搬到空曠的室外,真正在陽光下考試的學生真的能在潛移默化中做到「陽光考試」嗎?
不可否認,在室外考試,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適當地拉開,也能夠更加清晰地察覺到作弊行為。但是,就客觀因素來說,室外考試是十分欠考慮的。第一,在陽光的直射下看書、寫字容易造成眼睛的傷害以及視力的損傷。第二,在報導的新聞所發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多名學生的卷子被風吹起,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容易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而因此分心。第三,噪音更容易被製造和傳播,並且影響範圍更廣。刻意給學生創造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外部環境,美其名曰鍛鍊學生的心性與培養良好的考試習慣,這樣真的能讓學生考出好成績來嗎?
與其大費周章地搬桌子、搬椅子,讓學生頂著太陽長時間做題,還不如平時多把心思花在學生身上,少想著法子變新形式。考試是為了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以促進學生真正地提升、成長,而不應該被當成培養學生誠信意識的「實驗」。凡事過猶不及,如果學生真的想作弊,那麼必會有新的作弊方法來應對這樣的考試形式。
另外,相比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室外考試,坐在舒適的教室裡,每一個學生都低頭奮筆疾書,對於形成陽光考試的氛圍來說,不是更加具有說服力嗎?要靠強硬的手段來實現的誠信絕對不是真誠信,室外考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學生作弊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將誠信意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營造一個真正的誠信校園。
在陽光下考試,並不等於陽光考試。形式大過內容的改革當適可而止,想要培養學生陽光考試、誠信做人的習慣,更應當將目光著眼於平時的教學、以正確的方式考查學生以及真正地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陽光考試,不應將學生的身體「沐浴在陽光下」,而是要將其「心」沉浸在陽光中。
文 / 付詩雨(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