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風蛋糕,很多烘焙愛好者都是從戚風蛋糕入門的,看似材料簡單,做法不難。但實則上對蛋白打發、攪拌手法要求還是挺高的,成功率並不高,甚至好些人笑說被「氣瘋」。哈哈,我也曾經是其中一員😂。其實只要做多一個步驟「燙麵」,就可以大大提高戚風蛋糕的成功率。
用料:雞蛋3個(每個含殼約55-60克)
色拉油45克
牛奶55克
細砂糖45克
低筋麵粉50克+玉米澱粉10克 (提前混合過篩)
另外備好一個6寸的戚風模具、溫度計
先做蛋黃糊
色拉油小火加熱至85度左右,倒入已經過篩好的粉類混合物裡面,用手動打蛋器攪拌至無乾粉即可,此時麵糊是溫的;接著加入牛奶,用手動打蛋器攪拌均勻,此時麵糊呈奶白色的綢緞狀;磕入3個蛋黃,用手動打蛋器攪拌均勻,提起打蛋器,麵糊呈流線型滴落,痕跡很快消失。
🌟敲黑板:預熱烤箱,上下火170度,10分鐘。🌟
接著打發蛋白
三個蛋白滴入幾滴檸檬汁或白醋(使蛋白糊更加穩定),用電動打蛋器高速打發,分別在粗泡、細泡、剛出現紋路的時候加入細砂糖,最後一次加入細砂糖後轉中速打發,打發至溼性發泡即可。怎麼判斷溼性發泡呢?關閉打蛋器,輕輕提起打蛋頭,拉起小彎頭即可。如果是乾性發泡,則是拉起小直角。
最後混合
先取1/3蛋白糊倒入蛋黃糊中,用手動打蛋器快速輕輕地攪拌均勻,然後倒回進剩下的2/3蛋白糊中,改用刮刀「J」字手法(詳見後文)翻拌均勻,麵糊成品蓬鬆,提起刮刀時麵糊呈綢緞狀流下來,痕跡不會很快消失。倒入戚風模具,放入烤箱中下層,麵糊約佔模具的八分左右,先烤制8分鐘。
造型
備一水果刀,泡在熱水裡,麵糊烤制8分鐘後取出來,水果刀刀尖擦乾,並在麵糊表層劃一交叉,別劃太深,然後放回烤箱170度接著烤7分鐘,最後轉上下火135度烤制40分鐘。烤制過程中,蛋糕會膨脹高於模具1/6;烤制完成後取出,並倒扣晾涼(手法見下圖),等徹底涼了再脫模。
「J」字手法:把打蛋盆想像成時鐘,左手放在8點的位置,右手持刮刀從12點的位置劃到6點,然後刮刀翻面,這樣刮刀上的麵糊就會落入打蛋盆中間,然後左手逆時針轉動90度;如此反覆30-50次左右,蛋黃糊和蛋白糊就可以攪拌得很均勻了。
這款燙麵蛋糕和普通戚風蛋糕製作上的區別主要是兩點:「燙麵」、蛋白只打發至溼性。「燙麵」,就是把麵粉燙過,麵粉裡面的蛋白質和澱粉在高溫作用下,產生很好的粘稠力,這樣可以使戚風蛋糕更加鬆軟、彈性。在用了「燙麵」的情況下,蛋白打發至溼性(或中性)就足夠了,這樣可以避免烘烤過程中蛋糕開裂。脫模後的戚風蛋糕表層有一點點回縮,這是正常的,如果對外型要求很高的小夥伴,可以在低粉裡面加入3克的泡打粉。
切開看看,蛋糕組織很是細膩,鬆軟!
希望屏幕那邊的你會喜歡這款蛋糕!
歡迎大家和我分享交流。記得點讚、在看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