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 0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郭豔明
脊柱康復科
主任醫師
現代社會由於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原本一些老年疾病或某些職業病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其中「滑鼠手」便是隨電腦應運而生的新名詞,顧名思義是由於長時間看電腦使用滑鼠,導致腕部長時間受壓,繼而導致局部軟組織慢性損傷、炎症、腫脹,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使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而引起手指麻木、疼痛和功能障礙的一種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醫學上相對應的疾病名稱為腕管症候群,多發生於30~60 歲人群,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 3 倍。
一、那到底腕管症候群是如何發生的呢?
先簡單認識一下腕管。腕管是腕部的一個狹窄的骨-纖維隧道,是由腕骨及腕橫韌帶形成的通道,內有正中神經和肌腱通過。當各種原因導致腕管狹窄或腕管內容物增多、體積變大時,均會對正中神經造成壓迫,產生其支配區域一系列的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該區域的疼痛、麻木、針刺感、無力等。其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女性或由父母遺傳而造成的腕管狹小,腕關節損傷,其它疾病引起的炎症、積液或神經損傷,如糖尿病、妊娠、類風溼性關節炎、肥胖、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等。還有一些患者雖然沒有上述疾病,但是由於長期過度用力使用腕部,如木工、廚工等,腕管內壓力反覆出現急劇變化,也會使正中神經發生慢性損傷,當然包括現代生活工作離不開的電腦滑鼠導致的慢性損傷。
二、如果不幸患了該病該如何治療呢?
01
首先要治療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痛風、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誘發腕管症候群的疾病因素。
02
讓手、腕充分休息,或佩戴護腕以減少活動。
03
口服非甾體消炎藥以緩解疼痛或冰敷。
04
物理治療:如中頻可以鎮痛、消炎,降低肌腱張力,緩解攣縮,解除正中神經受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超聲波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加強局部組織代謝,消除炎症水腫。
05
溫水浸泡:雙手浸泡在溫水中,每天兩次,每次15分鐘,可加入活血通絡類中藥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腕管內滑膜的水腫。
06
若症狀持續不緩解,可局部注射局麻藥和少量激素消除疼痛。
07
若治療不及時,出現大魚際肌萎縮,感覺、肌力等的下降,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要採取手術治療。
三、那麼平時如何調護及預防呢?
01
正確的坐姿:椅子和電腦桌的高度適合,鍵盤滑鼠距離手臂的距離恰當。距離過大或過小,都會引發手腕、手臂的負擔從而導致局部肌肉持續緊張不適。
02
避免長時間用滑鼠打字或長期重複某一個動作,勞逸結合。
03
避免手部寒冷刺激和過度伸屈用力,注意局部保暖。
04
對於治療後症狀緩解的患者,要注意防止復發。
05
多食碳水化合物及蔬果,少食辛辣,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總之,該病的預防護理至關重要,不僅僅是發病前的預防,更重要的還在於症狀緩解後的預防復發。
原標題:《【光華|微科普】輕鬆應對「滑鼠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