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LED有機材料合成、提純方面的研究

2020-12-23 中國觸控螢幕網

    北京時間06月28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世界各國,在OLED有機材料合成、提純方面,都在加大研發投入

有機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種多樣,反應方式、反應機理也不盡相同,極易產生副反應,所以要製得很純的有機物是比較困難的。而有機電致發光材料不僅要求材料純度高,而且要求材料組成單一,因此,各國都對有機發光材料合成的方法以及提純方面的研究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在OLED器件上施加直流電壓,空穴和電子分別從器件正極和負極注入到有機材料中。空穴和電子在有機發光材料中相遇、複合,釋放出能量,並將能量傳遞給有機發光物質的分子,使其受激,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當受激分子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將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釋放出來,從而產生電致發光現象。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628/57562.html


前述材料在注入空穴和電子式,只有25%的空穴和電子能夠形成單線態激子,另外75%形成三線態激子。三線態激子到基態的躍遷是自旋禁阻的,故大部分有機分子的三線態激子的發光效率極低。若不利用三線態激子,即使充分利用單線態激子,OLED的內部量子效率也只能達到25%。因此目前材料研究的重點轉向充分利用三線態激子。


磷光材料既可通過單線態,又可通過三線態激子去激活發光,因而採用磷光材料可突破OLED最高內量子效率為25%的上限,理論上可達到100%。吉林大學與香港大學合作,較早進行利用三線態發光材料製備電致發光器件的實驗,並提出突破25%理論上限的可能性。隨後Prinston大學的Forrest和南加州大學的Thompson合作發現了幾種磷光發射的鉑卟啉(PtOEP)化合物適於發光器件的製備,採用該化合物製備的器件具有高的發光效率。

Baldo及其合作者通過在主體材料中摻雜Ir(PPy)3或PtOEP磷光材料提高能量傳遞效率,採用Ir(PPy)3時外量子效率達到7.5%。除了Ir(PPy)3和PtOEP兩種磷光材料之外,近來還發展了其它磷光材料,如Cu4,Au2(dppm)2+2,Ru(bpy)2+等。

在OLED中空穴的傳輸速率約為電子傳輸速率的兩倍,為了防止空穴傳輸到有機與金屬陰極界面引起光的猝滅,在製備器件時需引入緩衝層。採用CuPc作為緩衝層,不僅可以降低ITO與有機層之間的界面勢壘,而且還可以增加ITO與有機界面的粘合程度,增大空穴注入接觸,抑制空穴向HTL層(Hole Transport Layer空穴傳輸層)的注入,使電子和空穴的注入得以平衡。


OLED器件要求從陽極注入的空穴與從陰極注入的電子能相對平衡的注入到發光層中,要求空穴和電子的注入速率應該基本相同,因此有必要選擇合適的空穴與電子傳輸材料。在器件的工作過程中,由於發熱可能會引起傳輸材料結晶,導致OLED器件性能衰減,所以應選擇玻璃化溫度(Tg)較高的材料作為傳輸材料。試驗中通常選用NPB作為空穴傳輸層,而選用Alq3作為電子傳輸材料。


①空穴輸送材料(Hole Transport Material HTM)。要求HTM有高的熱穩定性,與陽極形成小的勢壘,能真空蒸鍍形成無針孔薄膜。最常用的HTM均為芳香多胺類化合物,主要是三芳胺衍生物。

TPD(口苯基聯苯胺):N,N′-雙(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

NPD:N,N′-雙(1-奈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


②電子輸運材料(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 ETM)。要求ETM有適當的電子輸運能力,有好的成膜性和穩定性。ETM一般採用具有大的共扼平面的芳香族化合物如8-羥基喹啉鋁(Alq),1,2,4一三唑衍生物(1,2,4-Triazoles,TAZ),PBD,Beq2,DPVBi等,它們同時又是好的發光材料。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oled屏手機有哪些?oled屏手機有什麼優勢
    o led 屏手機是近些年熱度比較高的一個詞,oled屏手機是什麼意思?簡單的來說oled屏手機就是屏幕採用oled屏的智慧型手機。目前主流的手機屏幕有TFT、FD、UFB、STN和LCD幾種,屏幕的種類不同,顯示出的畫質也不同。
  • (轉)Chem年度十大熱點文章:催化、能源、有機合成、碳材料等
    Cell出版社旗下的Chem期刊公布了其2019年的十大最激動人心的化學研究,包括能源研究、有機合成、碳基材料、廢物儲存、催化等領域。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具體的研究論文。這項研究為開發基於磺醯胺和磺醯胺的下一代電解質組件提供了指導原則。
  • 綜述:多級孔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合成策略與應用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縮寫:MOF)是一類由有機配體和金屬節點組裝而成的多孔晶態材料,它們具有比表面積大,孔徑可調,化學修飾性好等諸多優點,並在氣體吸附與分離,催化,傳感以及生物醫藥等領域有著極大的應用潛力
  • 你了解OLED發光過程嗎?對OLED的發光機理應從哪些方面開展研究?
    對OLED的發光機理主要在以下三方面開展研究: 電極與有機物的介面。 有機發光的機理尚未完善,人們還在不斷的研究中。有機發光的顏色取決於發射層有機物分子的類型,生產商會在同一片OLED上放置幾種有機薄膜,這樣就能構成彩色顯示器。
  • 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DOI:10.1016/j.enchem.2020.100029研究背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又稱多孔配位聚合物(PCP),是一類由金屬節點/簇和有機配體組裝而成的多孔晶態固體材料,在過去二十年間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 又一個突破真空蒸鍍機, OLED面板製造必須設備
    其實在顯示面板方面,也存在著一個像ASML那麼牛逼的公司,它就是日本佳能Tokki,它壟斷了全球95%的高端蒸鍍機設備,它就是徹徹底底的這個領域的隱形冠軍。
  • 奧來德:2021年OLED有機材料市場規模將突破30億美元
    【奧來德:2021年OLED有機材料市場規模將突破30億美元】財聯社12月18日訊,奧來德在互動平臺表示,作為新型顯示技術,OLED顯示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市場空間廣闊。蒸發源設備方面,結合公司關於審核問詢函的回覆文件,測算在建和即將建設的6代線對應蒸發源市場規模為10億元左右,除此之外,公司蒸發源產品的收入來源還有對後期產品的維護費用,2019年起部分產線陸續超過質保期,保守估計每條產線可形成收入700萬元/年,2020年起未來三年進入後期維護市場的產線條數分別為2條、4條、5條。
  • 二維室溫鐵磁/二維有機反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在二維磁性材料居裡溫度提升(室溫鐵磁碳納米片)、二維磁性材料類型拓展(二維有機反鐵磁聚合物)方面分別取得了進展。  磁性材料是自旋電子器件的基礎。二維磁性材料的研發為未來尺寸更小、能耗更低的自旋電子學器件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因而成為材料物理領域的新寵。目前,該領域有兩個方面的研究備受關注:其一是提高二維體系的居裡溫度,最好能到室溫以上;其二是拓展二維磁性材料的類型,除了無機的還需要有機的,除了鐵磁的還需要反鐵磁的。  目前,大多數二維磁性是通過機械剝離三維磁性晶體來實現的。
  • 化學所在穀氨酸合成酶的生物電化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化學所在穀氨酸合成酶的生物電化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1-27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近幾年來,研究人員關注基於生物電化學的原理,發展活體電分析化學原理和方法。一般來說,生物電化學分析性能(如靈敏度、抗幹擾能力等)取決於酶與電極界面的電子轉移過程。通過努力,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常見有機溶劑小分子的表面浸潤效應,通過調控酶和電極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優化碳納米管表面酶分子的取向,進而促進酶分子的直接電子轉移,有效促進了生物電化學催化的性能(J. Am. Chem.
  • 中山大學張杰鵬探索新型多孔材料,可實現「反轉」吸附和高效分離
    正如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張杰鵬教授所說,削減工業耗能、減少工業汙染始終是全球發展的重要課題,尋找低耗能、清潔環保的生產方式也一直是研究人員探索的方向。多年來, 張杰鵬教授從事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設計合成與功能研究,在吸附存儲、分離、催化等領域取得了系列成果,曾在 Science、Nature Materials 等發表論文 140 餘篇。
  • 有機人名反應——Hantzsch吡啶合成
    Hantzsch吡啶合成,Hantzsch Dihydropyridine(Pyridine) SynthesisHantzsch吡啶合成(Hantzsch pyridine synthesis),又稱Hantzsch二氫吡啶合成(Hantzsch
  • 可導電的新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可能的下一代半導體
    蘇拉夫·薩哈的金屬有機框架研究於2020年3月18日登上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封面。圖片:Sourav Saha金屬有機框架(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是新興的多功能材料,它們正逐漸退出實驗室並進入無數實際應用中。例如,MOF可以存儲危險氣體、催化化學反應、以受控方式遞送藥物,甚至可以用於可充電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 基於雙鎳二硫代烯的金屬有機骨架結構的合成
    基於雙鎳二硫代烯的金屬有機骨架結構的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09:04 南京大學左景林團隊研究了一種基於雙鎳二硫代烯的金屬有機骨架結構的合成,晶體結構,及其作為電化學葡萄糖傳感器的應用
  • 上海有機所在萜類天然產物wickerols和propindilactone G合成研究...
    在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發展簡潔、高效的合成策略以實現多個家族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的快速合成,對於滿足新藥研發對化合物種類和量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受到合成化學家的廣泛關注。此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桂敬漢課題組通過發展仿生和發散式合成策略以10-12步反應完成了十個甾體天然產物cyclocitrinols的合成(J. Am. Chem. Soc.
  • CO2催化轉化合成研究進展--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通報》開博時間:2019-09-06 16:50:00 《科學通報》是主要報導自然科學各學科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
  • 中國科學家分析有機電極材料應用前景—新聞—科學網
    、作用機理、構效關係等進行了深入闡述,著重分析了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現狀和應用前景,有助於學術界和工業界充分了解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應用潛力和待解決的問題。 據介紹,鋰離子電池目前廣泛應用於各類可攜式電子設備,在人類社會的信息化、移動化、智能化、社會化等方面凸顯作用,並有望在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等領域大規模應用。商品化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是無機過渡金屬氧化物和磷酸鹽,其中過渡金屬資源大都不可再生,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複雜、成本高,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能會面臨資源短缺等難點問題。
  • 研究人員成功破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內部結構
    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潛在的應用而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度,特別是自從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被製成導電材料以來。由於MOFs的多孔性和導電性的非凡組合,這一發現為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劑和專用化學傳感器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 寧波材料所【綜述】木質素聚氨酯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聚氨酯是由異氰酸酯與多元醇經過聚合反應得到的高分子材料,在塗料、彈性體、膠粘劑、泡沫等領域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但是多元醇與異氰酸酯都來源於石油,隨著石化資源的枯竭以及環境問題的加重,尋求可再生的替代材料成為研究的一大熱點。
  • 鄭州大學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共建「分子催化與合成研究所」
    8月11日,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共建「分子催化與合成研究所」揭牌儀式在鄭州大學主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唐勇院士、副所長李昂研究員,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關紹康出席儀式,雙方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及師生代表參加儀式。儀式由關紹康主持。
  • 可溶性有機納米聚合物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4月9日, 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黃維院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教授解令海團隊在有機納米聚合物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