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學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三峽大學坐落於「世界水電之都」宜昌,是國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的地方綜合性大學,涵蓋理、工、文、醫、經、管、法、教育、藝術等9大學科門類。學校現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研究生指導教師共計113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28人。
一、招生計劃
我校2020年擬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6人,博士招生專業目錄見附件1.
二、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2.碩士研究生畢業或已獲碩士學位的人員;普通全日制應屆碩士畢業生(須在錄取當年入學之日前取得碩士學位);
3.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符合學校的體檢要求,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
4.有兩名與報考學科專業有關的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的書面推薦意見,《報考三峽大學博士研究生專家推薦書》模板見附件4。
5.現役軍人報考博士生,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有關規定辦理。
三、報名
博士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併到我校現場確認網報信息和採集信息,同時按規定繳納報名費。
(一)網上報名
1.時間:2019年12月1日-2020年1月10日。
2.流程:
(1)登錄三峽大學「研究生教育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網站http://210.42.36.98/yjs/jump/bsbm」,按提示註冊、報名,並牢記用戶名和密碼。
(2)根據提示填寫基本信息和報考信息,上傳照片(為白底登記照)和材料,並仔細核對信息確保無誤。
上傳材料如下(均掃描為清晰且不變形的圖片):
①學歷證件:提供報考信息中所填報的學位、學歷證件 (包括專、本、碩所有階段),應屆碩士生還要提供學籍在線驗證報告。
②兩名與報考學科專業有關的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出具的《專家推薦書》(附件4)。
③碩士研究生課程成績單(須加蓋校級研究生培養單位或所在單位人事檔案室的公章)。
④學院要求的其他材料。
(3)審核考生上傳的照片和材料,如不合格將退回並需重傳,考生在未得到確認合格時需關注。
網報期間,各招生學院負責審核考生提交的報考信息材料,並及時將不符合報考資格的考生信息反饋給研究生院。研究生院負責審核考生提交的照片,並向考生網上提交審核結果。
(4)報名合格後即可列印報名登記表。
(5)請考生登錄http://210.42.38.26/netbank/index.htm繳納報名費,繳費說明見附件7《三峽大學2020年博士研究生報名費繳費操作辦法》。報名費155元/人。
說明:網報截止後,考生不得要求修改報考信息;繳費後不得要求退費。
(二)現場確認
1.時間:2020年1月11日-12日
2.地點:三峽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信息技術中心樓J-1519)
3.流程:資格審核→採集身份證信息→籤字交表。
4.資格審核材料:
(1)往屆生(含已取得碩士學位人員)須持本人所有學位、學歷證書原件和複印件,及最後學歷電子註冊備案表;應屆碩士生須持碩士研究生證、學信網上下載列印的學籍在線驗證報告、前期學歷學位證書原件和複印件。
(2)凡在境外教育科研機構獲得學位、學歷的考生,須出具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無法出具者不予現場確認;
(3)有效二代身份證原件
說明:未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現場資格審核、確認報名信息的考生,網上報名信息無效。所有考生均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報名手續,恕不接受規定時間外的補報及繳費。
四、考試
博士生入學考試分初試和複試兩個階段。
(一)初試
1.初試科目:外國語和兩門業務課,外國語為湖北省聯考英語。均為筆試,每科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00分。
2.初試時間:2020年4月11日-12日。
3.初試地點:三峽大學(宜昌市大學路8號)
4.初試成績查詢:2020年4月25日-30日登錄網站http://10.1.14.210:8080/yjs/jump/bsbm。
(二)複試
1.複試時間:2020年5月,具體時間以學院安排為準。
2.複試內容:
(1)測試考生外語口語及聽力水平;
(2)以面試等方式對考生的學科背景、專業素質、操作技能、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考察;考生需提交包括本人科研經歷、科研成果、對擬從事研究的學科領域及研究方向的認識、研究思路和展望的科研報告;
(3)已獲得碩士學位者或全日制應屆碩士畢業生碩士階段的政治理論課成績合格者可以申請免試政治理論,其他需加試政治理論課。
(三)體檢
考生需在複試前到校醫院進行體檢,體檢結果不符合標準者不予錄取,詳情複試前另行通知。
(四)其他說明
1.考生與所在單位因博士報考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與所在單位自行協商;若因此而造成考生不能被錄取的後果,招生單位不承擔責任。
2.對在報考時填寫虛假信息及考試中有違紀行為的考生,我校將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教育部有關規定視具體情況給予嚴肅處理。
3.對弄虛作假、考試舞弊者,按國家相關規定處理。
五、錄取
錄取工作堅持「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
學校根據招生規模,考生入學考試的成績,並結合碩士(本科)階段的學習成績、碩士(學士)學位論文及評議書、業務素質、科研成果以及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情況和身體健康狀況等確定錄取名單。
學院各招生學科複試錄取方案詳見附件6。
錄取類別:考生報考時的報考類別即為錄取類別,並按國家相關政策執行。請考生在報考時慎重選擇。
六、學制、學費、獎學金
1.學制與學費
學制為4年,學費標準為1萬元/年。如需延長學習年限,按學校有關學籍管理規定辦理。
2.獎助與激勵機制
(1)國家助學金:13000元/年。
(2)國家獎學金:30000元/年。
(3)學業獎學金:博士生一等獎18000元/年,二等獎15000元/年。
若本校對上述獎助標準及激勵機制進行重新修訂,則按新標準執行。
七、博士自命題科目考試內容說明和參考書目(見附件2)
八、博士招生學科簡介(見附件3)
九、湖北省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非英語專業)英語聯合考試大綱(2009修訂版)(見附件5)
十、聯繫方式
1.三峽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電話:0717-6392638,6393256
學校網址:www.ctgu.edu.cn
學校研究生院網址:http://sxdxyjsy.ctgu.edu.cn/
學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學路8號 郵政編碼:443002
2.學院聯繫方式
學院 | 學院 | 聯繫方式 |
代碼 | ||
001 | 水利與環境學院 | 辦公室:0717-6392165 |
郵箱:shyjsb@ctgu.edu.cn | ||
網址:http://hee.ctgu.edu.cn/ | ||
002 | 土木與建築學院 | 辦公室:0717-6393926 |
郵箱:tjxyyjs@ctgu.edu.cn | ||
網址:http://tmyjz.ctgu.edu.cn/bencandy.php?fid=44&id=5930 | ||
004 | 電氣與新能源學院 | 辦公室:0717-6392670 |
郵箱:dqygb@ctgu.edu.cn | ||
網址:http://ee.ctgu.edu.cn/ | ||
006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辦公室:0717-6395485,6392630,6394124 |
郵箱:jgxyyb@ctgu.edu.cn | ||
網址:http://jg.ctgu.edu.cn/yjsjy/ssyjs/zsxx.htm |
三峽大學研究生院
2019年10月31日
附件1:
2020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
學院、學科、研究方向 | 考試科目 | 導師 | 擬招 人數 | 備註 |
001水利與環境學院(擬招收10人) | ||||
081500水利工程 01 水文學及水資源
02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03 水工結構工程
04 水利水電工程
05生態水利學 |
①1101英語 ②2201數理統計 或2202數值分析 或2203數學物理方程 ③3101現代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或3102流體力學 或3103高等水工結構學 或3104水利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 |
01劉德富 黃應平 肖尚斌 李瑞萍 董曉華 02劉德富 陳和春 03田斌 李建林 周宜紅 王從鋒 吳海林 黃耀英 童富果 彭輝 04田斌 李建林 周宜紅 鄭霞忠 郭琦 孟永東 趙春菊 05劉德富 黃應平 肖尚斌 李瑞萍 王從鋒 石小濤 紀道斌 | 10 |
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
002土木與建築學院(擬招收10人) | ||||
081400土木工程 01巖土工程 02結構工程 03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04橋梁與隧道工程 | ①1101英語 ②2201數理統計 或2202數值分析 ③3001彈塑性力學 或3002工程地質學 或3003生態工程學
| 01鄧華鋒、王樂華、王瑞紅、劉傑、許文年、李建林、夏振堯、談雲志 02徐港 03張國棟、陳勇、黃波林 04 劉傑 | 10 |
1.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2.只招收脫產學習考生
|
004電氣與新能源學院(擬招收8人) | ||||
080800電氣工程 01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02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03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04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
①1101英語 ②2202數值分析 ③3301現代電力系統分析 或3302 電介質物理學 |
01汪芳宗 李鹹善 林湘寧 胡翔勇 鄭勝 任東 雷幫軍 02黃悅華 沈豔軍 李鹹善 03唐波 黃悅華 04楊學林 黃悅華 譚新玉 倪世兵 | 8 | 1.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2.可招收脫產學習的在職考生 |
006經濟與管理學院(擬招收8人) | ||||
120100管理科學與工程 01 決策分析與管理科學 02 移民管理與區域發展 03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①1101英語 ②2401決策理論與方法 ③3401 高級管理學 | 01 何偉軍 張銘 黃正偉 鍾海燕 02 段躍芳 田野 覃朝暉 吳衛華 章輝 03 蔣廷耀 董方敏 | 6 | 1.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2.可招收脫產學習的在職考生 |
04 工程管理 | ①1101英語 ②2201數理統計 或2202數值分析 或2203數學物理方程 ③3401高級管理學 | 04 郭琦鄭霞忠董曉華石小濤 | 2 |
附件2:
2020年博士自命題科目考試內容說明
科目代碼 | 科目名稱 | 考試內容說明 |
001水利與環境學院 | ||
3101 | 現代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 水資源系統的組成、規劃尺度及可持續性概念;規劃與管理的途徑、內容與方法;規劃與管理模擬模型的建立方法;動態規劃、線性規劃等典型確定性優化方法;模糊優化方法在水資源規劃中的應用;人工神經網絡及遺傳算法原理;模型靈敏度和不確定性分析方法原理。 |
3102 | 流體力學 | 流體基本物理性質;流體靜水壓強及總壓力的計算;流體運動的描述方法及相關概念;流體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及能量方程的簡單層流解析解;平面勢流理論;邊界層的概念、基本特徵及簡單計算;量綱分析與相似理論基礎。 |
3103 | 高等水工結構學 | 水工結構的研究方法;水工結構計算理論;水工結構動力反應與抗震分析方法;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與防裂;水工結構滲流分析理論;高混凝土壩結構分析的有限元方法;面板堆石壩結構分析方法。 |
3104 | 水利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 | 施工導截流方案比選;爆破工程基本理論與方法;基礎處理施工方案;代表性水工建築物的施工特點與施工方案;水電工程施工總組織特點和規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原理與方法;施工過程控制方法,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 |
002土木與建築學院 | ||
3001 | 彈塑性力學 | 彈塑性力學基本概念、平面問題的基本理論、平面問題的直角坐標解答、平面問題的極坐標解答、空間問題的基本理論、空間問題的解法及典型解答、張量初步知識、應力張量與應變張量、彈塑性本構關係、能量原理(變分法)。 |
3002 | 工程地質學 | 掌握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關係,工程地質學的基本任務、研究對象及分科;掌握工程地質條件及其內容、工程地質問題等基本概念;理解地質分析或自然歷史分析方法和地質過程機制分析—定量評價方法。 |
3003 | 生態工程學 | 生態工程學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態工程的設計原則;生態工程設計的體系組成;理解生產建設項目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擾動區生態修復的意義;掌握植物生態修復的基本原理;理解常見的生境構築技術;明晰國內外生態工程的發展趨勢。 |
004電氣與新能源學院 | ||
3301 | 現代電力系統分析 | 電力系統各元件的數學模型,電力網絡數學模型,電力系統潮流計算,電力系統無功功率平衡和電壓調整,電力系統有功功率平衡和頻率調整,電力系統經濟運行,電力系統最優潮流的基本概念和常規計算方法,同步發電機三相短路後的物理過程分析,電力系統三相短路電流計算,電力系統不對稱故障分析計算,電力系統靜態安全分析,電力系統小幹擾穩定分析,電力系統暫態穩定分析。 |
3302 | 電介質物理學 | 電介質物理性能基礎,電介質的極化,電介質的損耗,電介質的電導,電介質的擊穿,電介質的絕緣老化,電介質響應的測量原理。 |
006經濟與管理學院 | ||
2401 | 決策理論與方法 | 管理優化決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包括決策的基本要素、基本步驟、熟悉不同決策問題的分類、方法、過程。主要包括多目標決策、不確定性決策分析、群決策及博弈論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模型。 |
3401 | 高級管理學 | 考察管理學研究的思維方式、理論構建以及管理研究的全過程,重點考察組織與管理研究中的各種實證方法,進行管理學研究的目的和過程、研究設計的基本架構、測量統計方法等內容。 |
010理學院 | ||
2201 | 數理統計 | 掌握並運用: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回歸分析,方差分析等。 |
2202 | 數值分析 | 掌握並運用:數值計算中的誤差,用直接法和迭代法解線性代數方程組,非線性方程求根,插值法,曲線擬合、函數逼近,數值積分與數值微分,常微分方程數值解法,矩陣的特徵值及特徵向量的計算等。 |
2203 | 數學物理方程 | 掌握並運用:波動方程的初值問題與行波法,分離變量法,調和方程與格林(Green)函數法,積分變換法,極值原理和應用,能量積分方法和應用等。 |
2020年博士自命題科目參考書
科目代碼 | 科目名稱 | 參考書 |
001水利與環境學院 | ||
3101 | 現代水資源規劃與管理 | 《水資源系統規劃與管理》(美)勞克斯、(荷)貝克(著),王世龍等(譯),2007年12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3102 | 流體力學 | 《流體力學基礎》(第4版),王惠民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
3103 | 高等水工結構學 | ① 《現代水工結構技術進展》,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② 《高等水工結構》解宏偉、陳曦編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
3104 | 水利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 | 《水利工程施工》(第5版),袁光裕、胡志根主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002土木與建築學院 | ||
3001 | 彈塑性力學 | ① 彈性力學簡明教程》(第3版),徐芝綸,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 《工程彈塑性力學》(第2版),畢繼紅、王暉,2008年,天津大學出版社 |
3002 | 工程地質學 |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部2011年度國家級精品教材),張倬元、王士天、王蘭生等編著,2009年,地質出版社 |
3003 | 生態工程學 | 《生態工程學導論》,楊京平主編,200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② 《生態工程學》,欽佩,安樹青,顏京松主編,2008年,南京大學出版社 |
004電氣與新能源學院 | ||
3301 | 現代電力系統分析 | ①《電力系統穩態分析》(4版),陳珩,中國電力出版社 ②《電力系統暫態分析》(4版),萬方良,中國電力出版社 ③《現代電力系統分析》,王錫凡,科學出版社 |
3302 | 電介質物理學 | ①《電介質物理學》,金維芳,機械工業出版社 ②《高電壓技術》(4版),沈其工編,中國電力出版社 ③《電介質物理學》,方俊鑫,殷之文,科學出版社 |
006經濟與管理學院 | ||
3401 | 高級管理學 |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七版)周三多主編,201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第三版)》,陳曉萍,沈偉主編,201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
2401 | 決策理論與方法 | 《決策理論與方法(第二版)》郭立夫,郭文強,李北偉著,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張維迎著,2012年,格致出版社 |
010理學院 | ||
2201 | 數理統計 | 《應用數理統計基礎》(第3版)莊楚強、何春雄,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
2202 | 數值分析 | 《數值分析及實驗》(第2版)杜廷松、覃太貴,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
2203 | 數學物理方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①《數學物理方程講義》(第二版)姜禮尚,陳亞浙等,1996. ②《數學物理方程》(第二版)谷超豪、李大潛等,2002. |
附件3:
一、水利工程(081500)
1.學科簡介
水利工程學科為一級學科博士點,湖北省重點學科,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水科學與工程」主幹學科,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學科,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現有專任教師128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60人;有博導20人,碩導75人;擁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3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湖北省教學名師2人,省級以上專家19人次。擁有湖北省名師工作室1個。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的、充滿朝氣、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研究實力的師資隊伍。
2.科研條件
學科擁有專業實驗室總面積7148平方米,建有多個省部級以上的重點研究基地,包括:湖北長江三峽滑坡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水工程與可持續發展湖北省高校自主創新重點基地等。本學科科研成果突出。近年來,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國家「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等項目80餘項,參與了包括三峽、水布埡、龍灘、溪洛渡、向家壩、糯扎渡、錦屏、官地等大中型水電站和「南水北調」等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的科學研究和技術諮詢,取得了一大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近年來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20餘項。
3.研究方向
(1)水文學及水資源:針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水文循環和水資源調度的影響問題,開展變化環境下的水文響應及對水電工程的影響、流域水汙染的遷移轉化和時空分布規律、水文模型複雜度及時空解析度對模擬精度的影響、洪水集成預報方法及不確定性理論、水庫群多目標聯合優化及風險決策方法、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特色研究領域包含:流域水文過程精細模擬、變化條件下的水文響應、水庫(群)優化調度等。
(2)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研究水流運動、泥沙產生與輸移、河道演變以及水流與水工建築物/水利機械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工水力學、環境水力學、生態水力學的理論、方法與應用;河流泥沙工程及河流管理;泥沙輸移基礎理論與模擬技術;土壤侵蝕機理及模擬;水土流失控制技術;流體測量、測試技術;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等。
(3)水工結構工程:運用現代數學力學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以水工建築物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其設計理論與方法、施工技術、監測技術、檢測與修復加固技術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壩及地基的分析理論、安全監控與現代試驗技術、水工結構的現代設計計算理論與方法、高陡邊坡和地下工程、大壩安全監測與健康診斷及修復技術、水工建築材料耐久性分析等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
(4)水利水電工程:研究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優化調度與安全防護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利水電系統規劃與優化調度;水電站及泵站的結構、運行、控制及診斷;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施工系統仿真及資源優化配置;現代監測技術與方法;施工導截流及風險分析;水利水電建設經濟分析與環境影響評估;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安全與運營管理等。
(5)生態水利學:圍繞開放水體及重大水利工程引起的水生態環境問題,開展了如下研究:水流微動力基本理論及其環境效應;水庫(群)建設對流域生源物質循環的影響;水環境變化對水生生物的脅迫機制;變化環境下水生態系統演變過程;魚類過壩技術;水庫(群)生態調度技術與方法;河湖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方法;河湖生態修復技術與保育方法。
二、土木工程(081400)
1.學科簡介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為一級博士點學科、一級碩士點學科、湖北省重點優勢學科,其二級學科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創新學科,巖土工程學科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本學科也為湖北省首批「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本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20人,博士81人,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76人,楚天學者8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國家及省(部)級以上專家16人;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2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2個。
2.科研條件
土木與建築學院擁有良好的科研平臺和研究基地。目前擁有湖北長江三峽滑坡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電力公司巖土工程中心、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湖北省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中心、湖北省建築質量檢測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共建)七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一個省級土木與水利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擁有土木水電工程質量檢測計量認證資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監理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危險性評估甲級和巖土工程勘察、測繪2個乙級資質;專業實驗室總面積8000餘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000餘萬元。擁有300T反力牆、加載和控制系統及其配套設施完善的結構實驗大廳、200T長軸實驗機、100T材料實驗機、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實驗系統、混凝土動靜力破壞過程CT觀測實驗系統、全國最大的室內人工降雨滑坡試驗平臺、粗粒土三軸實驗系統、GDS非飽和土三軸實驗系統、特殊土實驗系統、巖石三軸實驗系統、THMC多場耦合實驗系統、巖石流變實驗系統等大型儀器設備。
3.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
(1)巖土工程:主要研究重大建設工程中的巖土特性,研究對象包含地基基礎、邊坡、擋土結構、堤壩、隧道、碼頭、填埋場等土工構築物,採用理論與數據模擬、室內試驗、現場監測等技術手段研究土工構築物的巖土體力學特性、巖土本構關係、巖土體穩定性等,包含複雜環境條件下高陡邊坡、深埋地下硐室巖體的開挖卸荷動態響應、變形預測、預警及動態反饋分析、變形控制及加固技術體系;深部能源開採與存儲理論、方法和技術;跨區域修建交通設施應對多變地質環境的設計、填築和維護成套技術;大型垃圾填埋場全壽命設計理論與實施技術等。
(2)結構工程:運用現代數學力學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創造性地使用建築材料和結構形式,使工程結構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滿足各種功能要求。主要包括材料動靜力特性和結構振動控制等。特色研究領域有:從材料、結構、力學、化學及數學等多個領域,研究工程結構在不良環境下的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機制、修復材料、檢測技術及其耐久性能提升方法;大型複雜工程結構在服役期常規性動力荷載和災害性動力作用,結構損傷累積與性能退化,災害作用下破壞和坍塌等。
(3)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通過綜合應用土木工程和其他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建立與發展以提高土木工程結構和工程系統抵禦人為和自然災害能力的科學理論、設計方法和工程技術。包含地震工程、抗風工程、抗火工程、抗爆工程和防護工程等。特色研究領域包含:地質災害成災機理、防治及預測預報、邊坡防護及生態恢復等。
(4)橋梁與隧道工程:研究解決各類型橋梁和隧道等工程結構物建設中跨越江河、深谷、海峽、穿越山嶺或水底以及解決城市交通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主要包括橋梁、涵洞及隧道等結構的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製造和管理的理論、方法、技術和工藝等,涉及包括公路、鐵路、城市道路、地鐵和輕軌等領域。特色研究領域:橋梁振動理論及應用、橋梁結構安全評定與健康監測、隧道工程穩定性分析與控制等方向。
三、電氣工程(080800)
1.學科簡介
電氣工程學科為一級學科博士點,湖北省重點學科、特色學科,是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電力與新能源學科群」主幹學科,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學科。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9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51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5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第一層次人才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貼專家2人,楚天學者上崗教授5人,楚天學子2人,特聘教授20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擁有電氣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2個,匯聚了一批高水平教學科研人員,已成為電力與新能源領域共性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並於2019年獲批電氣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科研條件
學科擁有電氣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輸電線路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型石墨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微電網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梯級水電站運行與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微電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儲能新材料湖北省工程實驗室、三峽大學電氣設備檢測試驗中心(省級)、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14個,具備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所需的教學科研條件。近年來本學科的科研成果突出,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項目、湖北省重大技術創新項目50餘項;在IEEE Trans.、中國科學、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700 餘篇,其中ESI論文5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20餘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5項,其中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在水電站仿真、電力系統並行計算、新能源微電網、輸變電裝備安全運行與評估等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多項科研成果被用於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3.研究方向
(1)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該方向主要圍繞電能的產生、存儲、變換、輸送、分配、控制的理論,電力系統規劃設計、特性分析、運行管理、控制保護等理論和技術展開研究,為用戶提供安全,優質、經濟、環保的電能。主要研究電力系統發展規劃,電力系統分析與仿真,電力系統運行計劃、調度與控制,電力系統保護,新型輸配電與分布式發電,電力市場及其運營,微電網運行優化與控制,電力系統節能與儲能等。
(2)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該方向主要圍繞電力電子(功率半導體)器件,變流器拓撲及其控制,電力電子應用基礎理論等展開研究,結合現代控制理論、信息與通信技術、智能技術等,實現對電磁裝置的高效率變換與利用、高性能的電氣傳動和運動控制及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轉換,以達到合理、高校地使用各種形式的電能,為人類提供高質量電、磁能量的目的。主要研究電力電子電路拓撲,電力電子系統建模及其控制,新型電力電子器件,電力電子電路、裝置、系統的仿真與設計,電力傳動及其運動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等。
(3)高電壓與絕緣技術:該方向主要圍繞高電壓與絕緣的理論、測試和試驗,電力設備絕緣設計,電力系統過電壓及其防護,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在電力工業和其他領域新興科學技術中的應用等展開研究。主要研究電介質放電與等離子體技術,絕緣擊穿理論,脈衝功率技術,絕緣監測與診斷技術,新型電力設備絕緣結構及新型材料,過電壓及其防護技術,輸變電系統電磁環境特徵及其改善措施,絕緣材料及電力設備絕緣的測試理論及方法。
(4)電工理論與新技術:該方向主要圍繞電網絡、電磁場、電磁測量和基於新原理、新材料等電工新技術的理論、方法其應用展開研究,並與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化技術等技術交叉融合,形成新興研究領域。主要研究電磁場理論及其應用,現代電磁測量與傳感技術,電磁環境與電磁兼容,新型電磁能技術,新型發電與電能存儲技術,先進電工材料及其應用,能源電工新技術等。
四、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00)
1.學科簡介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一級學科博士點,湖北省重點學科,湖北優勢特色學科群「水科學與工程」支撐學科。現有專任教師59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6人,博導11人,碩士生導師54人。有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湖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6人。享受國務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湖北名師等專家8人,聘有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等5人。擁有省高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團隊1個、湖北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
2.科研條件
學科擁有多個省部級以上的重點研究基地,包括:水庫移民研究中心、區域社會管理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等2個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水電工程智能視覺監測等2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與三峽集團共建了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本學科科研成果突出,近5年來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以及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等項目80餘項,科研經費8800.35萬元,獲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及科技進步獎21項。同時與政府部門及智庫、大中型企業等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形成了政產研協同創新優勢,成果能較好地得到轉化應用。「三峽現代物流中心」、「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等成果已轉化為國家戰略,完成《水利水電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等10部行業標準制訂,工程移民與社會管理領域的諸多成果在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
3.研究方向
(1)決策分析與管理科學
該方向以決策分析與戰略為重點,主要運用數學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研究複雜決策系統的建模、預測、控制、規劃、決策,模擬仿真,包括模型建立、各類優化算法和計算機實現。研究內容主要是水資源分配戰略決策、庫區發展戰略、服務科學和知識管理等,包括:①水資源管理:水資源衝突、水資源配置、水資源市場等;②服務科學與運營管理:以相互聯結的人和各種服務資源組成的服務系統為研究對象,揭示和開發應用人際交互、網絡技術、組織和信息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創造價值的規律;③知識管理與技術創新:知識資產的管理與規劃、知識創造與傳播,技術採納與擴散等。
(2)移民管理與區域發展
該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非自願移民及其系統重建與發展的理論、方法與政策進行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移民系統重建與發展過程的規劃、補償及安置理論與政策、社會影響評估、社會治理機制、社會資本重構、移民安置區的文化產業重構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移民安置國際比較研究,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等。
(3)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該方向研究組織中的現代信息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實施、維護管理和評價,先進信息技術的開發應用,數據資源的開發應用,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信息系統技術、信息系統戰略規劃、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等;②數據資源的開發應用:數據挖掘、商務智能、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等;③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安全與維護、信息系統評價等。
(4)工程管理
該方向以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為特色研究對象,圍繞工程全生命周期活動,綜合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進行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實現在一定邊界條件下的綜合集成和多目標優化。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工程投資控制與風險管理:項目投資決策理論,項目管理模式創新,工程造價控制方法,風險計量與分配等;②施工安全管理:事故致因與演變機理,安全評價方法,風險認知與行為決策,事故與災害應急救援等;③施工組織與管理:施工方案決策方法,施工過程仿真與調度,施工控制與協調,資源優化配置方法等。
附件4:
報考三峽大學博士研究生
專家推薦書
被推薦考生姓名 被推薦人現學習或工作單位
請說明您與被推薦人在學習、工作或學術研究方面的關係:
|
推薦意見:(內容包括對被推薦人的外語水平、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評價)
推薦人籤名: 推薦人工作單位: 推薦人專業技術職務/行政職務: 聯繫電話: 推薦日期: 年 月 日 |
說明:1、本推薦書歸檔,請用藍黑墨水填寫,字跡清晰、工整;
2、本推薦書須由推薦專家本人親筆填寫,不得列印。
附件5:
湖北省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非英語專業)
英語聯合考試大綱(修訂版)
2009年7月
Ⅰ 考試性質
湖北省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非英語專業)英語聯合考試,由湖北省部分博士研究生招生單位聯合創辦、湖北省教育考試院承辦,它通過為我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招收博士研究生提供英語科目的入學水平測試,檢驗考生是否具有進入攻讀博士學位階段所需的英語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為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選拔優秀人才服務。因此,該考試應有較高的考試效度,適當的難度和必要的區分度。
本項考試是按照標準化測試要求設計的。
Ⅱ 考試內容和要求
根據博士研究生招生單位對招收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參照各博士招生單位制定的培養方案,並考慮研究生教育的實際,制訂本學科的考試內容。
本考試共分五個部分:閱讀理解(40 %)、完形填空(10 %)、英譯漢(15 %)、漢譯英(10%)、寫作(25 %)。聽力和口語可放在複試中進行。
第一部分 閱讀理解(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閱讀理解部分主要測試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既要求準確,也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本部分主要測試下述能力:
1. 掌握所讀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和有關細節;
2. 對所讀材料的內容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推理;
3. 根據上下文的邏輯關係理解某些詞和句子的意義;
4. 領會作者的觀點和判斷作者的態度。
閱讀材料的選擇原則:
1.題材廣泛,可以包括社會、文化、科普知識、史地、人物傳記等。所涉及的背景知識應能為考生所了解;
2.體裁多樣,可包括敘事、議論、描述、說明、應用文等;
3.文章應有一定的難度。
共20題,每小題2分,總計40分。
閱讀五篇文章,閱讀量為2300-2500個單詞。每篇文章後有4道選擇題,共計20題。考生應根據文章內容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
第二部分 完形填空(Part II Cloze)
完形填空部分主要測試考生在語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測試的形式是在一篇題材熟悉、難度適中的短文(約150-180詞)中留出20個空(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不留空),每個空為一題,要求考生就所給篇章後所給各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一個最佳答案。該部分共20小題,每小題0.5分,總計10分。
第三部分 英譯漢(Part III E-C Translation)
英譯漢部分主要測試考生在英語語篇水平理解基礎之上對某些具體內容的準確理解並譯成漢語的能力。測試的形式是從一篇約400-500詞的短文中劃出三句或三小段,要求考生譯成漢語。測試內容為一般性或科普常識性的短文。譯文須忠實於原文,表達正確,語言流暢。該部分共3小題,每小題5分,總計15分。
第四部分 漢譯英(Part IV C-E Translation)
漢譯英部分主要測試考生將漢語譯成英語的能力。測試內容為一般性或科普常識性的短文,總量為一篇130-160漢字的中文段落,內含6-8個漢語句子,要求考生譯成英語。譯文須忠實於原文,表達正確,無重大語言錯誤。該部分共1題,總計10分。
第五部分 寫作(Writing)
寫作部分主要測試考生用英語書面表達思想的能力,要求其寫出一篇150詞左右的應用型短文和一篇200詞左右的非應用型短文。應用型短文的形式可以是申請信、推薦信、個人陳述等,文中不應出現任何和考生相關的信息;非應用型短文的形式可以有命題作文,主題作文、圖表作文等。應用型短文寫作一般應有寫作要求;非應用型短文寫作一般提供寫作提綱。應用型短文寫作和非應用型短文寫作均要求切題、能正確表達思想、無重大語言錯誤。該部分共2題,第一題為10分,第二題為15分,總計25分。
Ⅲ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 考試時間:180分鐘。試卷滿分為100分。
3. 題型:試卷一般可包括閱讀理解題、完形填空題、英譯漢題、漢譯英題、寫作題等題型。
4. 試題難易比例:試卷包括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以中等題為主。
5. 試卷題型、題量、計分和答題參考時間如下表所示:
題號 | 題型 | 題量 | 計分(百分比) | 答題參考時間(分鐘) |
I | 閱讀理解 | 20 | 40 | 50 |
II | 完形填空 | 20 | 10 | 20 |
III | 英譯漢 | 3 | 15 | 30 |
IV | 漢譯英 | 1 | 10 | 30 |
V | 寫作 | 2 | 25 | 50 |
總計 | 46 | 100 | 180 |
Ⅳ 參考書目
1.相當於大學英語5-6級水平的教材;
2.《研究生英語詞彙表》(上海市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編,同濟大學出版社)
附件6:錄取方案
2020年水利工程審核錄取方案
一、錄取方式
2020年水利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錄取採取初試加審核的方式。
二、審核辦法
1.審核資格線
根據初試成績,按照進入審核考生與2020年本專業招生計劃之比不超過2:1的比例劃取審核資格線。達到審核資格線的考生獲得審核資格,進入審核環節。有缺考、舞弊記錄的考生不能獲得審核資格,且不納入審核資格線劃取範圍。
2.審核內容
成立審核工作組,對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學術水平、學科背景、專業素質、操作技能、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心理素質、團隊合作、身體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3.審核流程
(1)英語問答(滿分10分)。
(2)個人匯報及專家組提問(滿分90分):每人25分鐘,其中個人PPT匯報8分鐘,PPT內容包括本人學習經歷、科研經歷與主要成果、擬從事研究的學科領域及研究方向的認識、擬進行的研究工作設想及理由等,專家組提問。
4.審核成績
審核專家組成員對考生進行現場打分,取平均分作為審核成績。
三、錄取原則
1.按照審核成績從高到低排序集中審核錄取;
2.每名博士生導師原則上只招收1名博士生,最多不超過2名。
2020年土木工程複試錄取工作方案
一、錄取方式
2020年土木與建築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招生錄取採取初試加複試的方式。
二、複試辦法
1、複試資格線
根據初試成績,按照進入複試考生與2020年本專業招生計劃之比不超過2:1的比例劃取複試資格線。達到複試資格線的考生獲得複試資格,進入複試環節。有缺考、舞弊記錄的考生不能獲得複試資格,且不納入複試資格線劃取範圍。
2、複試內容
學院成立複試工作組,對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學術水平、學科背景、專業素質、操作技能、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心理素質、團隊合作、身體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3、複試流程
(1)英語問答。
(2)個人陳述:考生準備15分鐘PPT予以陳述(內容包括個人科研經歷和科研成果,對擬從事的研究領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擬進行的研究工作設想及理由等。
(3)專家小組提問。
4、複試成績。
複試專家組成員對考生進行現場打分,取平均分作為複試成績。
三、錄取原則
1、每個學科方向(以學院下文為準)保證基本指標1名。如果該學科方向無人報考或者該學科方向無導師達到當年上崗條件,則該指標流轉到獎勵指標。
2、獎勵指標按照2019年全年學科方向團隊的貢獻進行二次分配(以學院最終下文學科方向考核辦法為準)。
3、若學科方向吸引優質生源(按照「土木與建築學院研究生優秀生源獎勵辦法(試行)(土建院字[2019]20號)」認定)報考我院博士研究生並通過初試的人數大於或等於2人,優先獎勵1個指標給學科方向。
4、複試由各學科方向自行組織專家組進行複試,並將最終擬錄取名單及成績報送研究生辦公室。
5、考生初試成績不帶入複試階段。
2020年電氣工程審核錄取方案
一、錄取方式
2020年電氣與新能源學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錄取採取初試加審核的方式。
二、審核辦法
1、審核資格線
根據初試成績,按照進入審核考生與2020年本專業招生計劃之比不超過3:1的比例劃取審核資格線。達到審核資格線的考生獲得審核資格,進入審核環節。有缺考、舞弊記錄的考生不能獲得審核資格,且不納入審核資格線劃取範圍。
2、審核內容
學院成立審核工作組,對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學術水平、學科背景、專業素質、操作技能、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心理素質、團隊合作、身體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3、審核流程
(1)英語問答(滿分10分)。
(2)個人匯報及專家組提問(滿分90分):每人25分鐘,其中個人PPT匯報8分鐘,PPT內容包括本人學習經歷、科研經歷與主要成果、擬從事研究的學科領域及研究方向的認識、擬進行的研究工作設想及理由等,專家組提問。
4、審核成績
審核專家組成員對考生進行現場打分,取平均分作為審核成績。
三、錄取原則
學院綜合考察學生的學術素養和科研潛質,按審核成績對考生進行排序,從高到低順序錄取。
2020年管理科學與工程複試錄取工作方案
一、錄取方式
2020年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錄取採取初試加複試的方式。
二、複試辦法
1.複試資格線
根據2020年本專業核定的招生計劃,按照初試總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按照「進入複試的考生」與「本專業招生計劃」之比不超過2:1的比例劃取複試資格線。達到複試資格線的考生獲得複試資格,進入複試環節。有缺考、舞弊記錄的考生不能獲得複試資格,且不納入複試資格線劃取範圍。
2.複試內容
博士點責任學院成立複試工作組,對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學術水平、學科背景、專業素質、操作技能、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心理素質、團隊合作、身體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3.複試流程
(1)英語問答(滿分15分)。
(2)個人陳述(滿分45分)。考生準備15分鐘PPT予以陳述(內容包括個人科研經歷和科研成果,對擬從事的研究領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擬進行的研究工作設想及理由等。
(3)專家小組提問(40分)。複試專家圍繞考生的專業基礎、學習能力、科研素養等提出3-5個問題,並根據考生作答的情況進行評分。
4.複試成績
複試專家組成員對考生進行現場打分,取平均分作為複試成績。
三、錄取原則
1.由博士點責任學院集中組織複試,綜合考察學生的學術素養和科研潛質。根據初試成績(佔比不超過40%)與複試成績(佔比不超過60%)構成的總成績(按百分制計),從高到低進行錄取。
2.各招生方向的招生名額和各導師的招生指標視具體情況予以確定,其中工程管理方向計劃單列,擬招2人。
3.全日制碩士在第三學期開展的中期考核中考核結果為優秀的,可申請參加「推薦優秀全日制碩士攻讀博士學位計劃」的選拔。進入「推薦優秀全日制碩士生攻讀博士學位計劃」的考生,與學校籤訂協議,參加博士研究生初試並獲得複試錄取資格的,在複試階段享有第一優先錄取權。此類考生若被錄取,佔用博士生導師的招生名額。
附件7:
三峽大學2020年博士研究生報名費繳費操作辦法
一、網上繳費網址:
http://210.42.38.26/netbank/index.htm本系統只支持農行儲蓄卡,若支付不成功,請本人攜身份證原件、農行儲蓄卡到校農行網點開通網上支付業務。
二、繳費操作步驟
請參照系統幫助http://jwc.ctgu.edu.cn/netbank/help.htm
三、網上繳費使用說明
1.網上繳費的時間:2019年12月1日-2020年1月10日, 08:00—17:30。
2.登錄繳費系統方法:通過校園網登錄財務處主頁後點擊「學生繳費」連結進入繳費系統。
3.本校學生直接使用財務處繳費系統裡原來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非本校學生需進行新用戶註冊。點擊繳費系統主頁上的「新用戶註冊」連結進行註冊,請確保註冊姓名和身份證的真實準確,為繳費憑證依據。
4.輸入您的用戶名、密碼後單擊「登錄」按鈕進入系統。本校學生用戶名為學號,密碼與教務網絡登錄密碼相同。非本校學生用戶名為身份證號,密碼為註冊時輸入的密碼。
5.點擊左側菜單「其它費用查詢繳納」可繳納「博士報名費」自助繳費項目。系統在右側顯示可自助繳費的項目下拉列表框以及歷次繳費明細清單。請選中正確的收費項目,系統自動顯示應交金額。若需領取發票,則勾選領取發票選擇框。確認無誤後選擇相應銀行進行繳費。目前自助繳費僅支持農行卡號。
6.選擇銀行提交後,出現繳費訂單確認頁面,訂單確認後將不能修改,並將進入相應銀行的網銀系統進行網銀支付。
7.進入銀行支付頁面後如您的頁面無法顯示驗證碼,請您刷新您的頁面;當您在交易過程中,若遇交易中斷情況您應認真核對銀行帳務信息,並及時查詢已交費用清單,看是否出現單邊帳(即銀行方已扣款而學校財務系統沒有記錄)。若出現這種情況請及時與銀行網點聯繫。
8.系統出現「銀行扣款成功」的頁面後,說明繳費成功。一般情況下3分鐘之內可以到「學費繳納查詢」或「其它費用查詢繳納」菜單下看到相關費用項的已繳納情況。
9.如需繳費發票,可在交費成功後10日內到三峽大學行政樓211室領取,逾期不再提供。
請妥善保護好您的銀行卡號和密碼,設置密碼時請使用不容易被別人猜測到的密碼;在任何時候和情況下,都不要將您的卡號和密碼輕易告訴別人;不要相信任何通過電子郵件、簡訊、電話方式索要卡號和密碼的行為。如果您在使用本系統繳費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請及時與三峽大學財務處收費中心或相關銀行三峽大學分理處聯繫(三峽大學財務處聯繫電話:6392048;農行聯繫電話:639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