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穆公開地千裡,逐霸西戎。
西戎首領金冠出土於內蒙古匈奴墓地。西戎弁將甲衣根據戰國甲片實物復原。倒臥的白馬馬鞍馬具,據新疆鄯善戰國墓出土實物復原。秦兵的鎧甲、服飾、兵器、馬具均據秦始皇兵馬俑實物復原。
秦國自襄公輔佐周平王東遷,冊封諸侯(約公元前770年),秦穆公稱霸西戎(約公元前626年),闢疆千裡。秦孝公奮發圖強,任用商鞅變法圖強(公元前356年),吞併了魏國在河西的全部領土。
秦惠文王在位時國力獨大,趙、韓、魏、燕、楚、齊結成六國合縱聯盟,開始共同抗秦,但是並未撼動秦國的地位。
惠文王之子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施行遠交近攻策略,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結束了周朝統治,為後來的嬴政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誰的戰績最大,又有哪些波折和啟發?
△
六國合縱抗秦。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圖中城關參考漢代關隘遺址描繪,畫面遠處的是秦軍,近處敗逃、車輪拆毀的是楚軍。
1
首滅韓國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親政,用李斯為相國,採取了首滅近鄰韓國的戰略。韓國是三晉之一,曾經在韓昭侯時任用申不害變法,但是身處四戰之地,在戰國七雄中最弱。
滅韓的將領是原韓國南陽郡的代理郡守內史騰,他率兵十萬,先破趙軍,轉而突襲韓國,韓王猝不及防,無奈之下只得與群臣親奉印信,大開城門迎接秦軍,韓王從此「委國聽令」入質秦廷,成為秦的屬國藩臣。七年後(前230年)韓國被廢。
△
畫面上戴爵弁、穿冕服,雙手捧璽印的是韓王,立於戰車之上,手握青銅劍的是內史騰。秦軍的鎧甲戎服、戰車馬具,根據秦始皇兵馬俑出土實物復原。左側的騎士手中握的是青銅鈹,這是當時穿擊力度遠大於矛的新型長兵器。韓王腰間的佩玉參考河南洛陽、山東曲阜等地出土的組玉佩。
2
王翦破趙
趙國是戰國時期的強國,雖經長平之戰,邯鄲被圍,仍屹立不倒。趙國有名將廉頗、樂乘、龐煖、李牧,曾數次率師戰勝秦軍。
秦國在滅趙之前,先用反間計使李牧被誣陷殺害,然後分兵兩路,以王翦、楊端和為大將,攻擊邯鄲附近的重鎮——狼孟。趙王派趙蔥、顏聚率軍迎敵,中途遭遇王翦伏兵,秦軍居高臨下以傾江倒海之勢從山谷中殺出,把趙軍攔腰截斷,首尾不能相顧,徹底擊潰了趙軍,趙蔥也在混戰中被殺。
公元前226年,秦軍突破井陘口,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嬴政親自到邯鄲城,坑殺了所有當年欺辱過他的仇人。
公子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公元前222年降秦,趙國亡。
△
畫面表現了狼孟伏擊戰,身穿紅色戰袍的秦軍正從樹林中衝出,中路為騎兵,兩翼為步兵。白袍黑甲的為趙軍。趙軍的甲衣、戎服根據湖南長沙出土的彩繪木俑設計。兵器、盾牌按照河南淅川、山西長治和湖北江陵的出土實物描繪。
3
荊軻刺秦
燕太子丹少年時曾在趙國做人質,與嬴政交好。嬴政十五年時,太子丹被送到秦國作人質,受到冷遇。太子丹逃回燕國,重金結交了勇士荊軻、秦舞陽,要他們伺機謀刺嬴政。
在秦國攻陷邯鄲的兩年後,荊軻出使秦國。太子丹將荊軻送至秦燕交界的易水河邊,以一曲慷慨悲壯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辭別。
荊軻以燕王向秦獻地為名,讓人繪製了一幅長長的羊皮地圖,把浸毒的匕首卷在地圖末端,然後去拜見秦王通緝的叛將樊於期,說服他自盡,砍下他的頭作為覲見禮。
秦王召見荊軻,驗過樊於期首級後十分滿意,讓荊軻把地圖拿到御案上講解給他聽,荊軻鎮定自若地膝行而前,然而副使秦舞陽突然膽怯,渾身發抖引起注意,被秦王阻止他不準近前,使得荊軻失去了助手。當荊軻邊打開地圖邊講解時,卷於裡面的匕首露出,荊軻抓起匕首刺向秦王,秦王因已有疑惑,飛快閃開,把被荊軻抓著的衣袖都撕裂了,畫面表現的就是這一瞬間。
秦王嬴政盛怒,遂遣王翦、王賁父子伐燕,當年十月攻破燕都薊城,太子丹護送燕王逃至遼東,愚蠢的燕王殺死太子丹媚秦求安,四年後,秦拔遼東,燕王被俘,燕國被滅。
△
荊軻、御醫、小太監(舉手高呼之人)服飾參考湖南長沙出土彩繪木俑、故宮收藏戰國銀首銅身填漆俑燈。秦舞陽(紅衣者)的服飾參考燕下都遺址出土的戰國銅人像。秦王的佩劍,按照河南陝縣出土的金格、金劍首鐵劍設計。
4
王賁破魏
魏國曾是戰國初期的霸主,最早實行變法,啟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才,曾經屢勝強國齊、秦。
魏惠王時從安邑(今山西夏縣)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先後敗於齊國的孫臏和秦國的商鞅,國勢從此一落千丈。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除滅韓、趙、燕三國後,命大將王賁引軍十萬直撲魏都城大梁。
當時正逢多雨季節,王賁觀察地形發現,汴河都從大梁城的西北面經過,於是命軍隊開渠引水,築堤淹城。也許天欲助秦,雨連下10天不止,堤內水勢浩大,經三月浸灌,城牆多處崩塌,秦軍趁機攻入城內,衝入大殿將魏國君臣全部俘虜,魏國滅亡。
△
魏王的冠冕、服飾根據宋陳祥道的《禮書》中有關資料和插圖設計。大臣(案前書寫者)戴的進賢冠,太監(魏王身後一人)戴的漆紗冠,參考四川出土的漢代畫像磚。魏將的青銅胄出土於內蒙古赤峰。鎧甲、戎服參考湖南長沙出土實物。書案參考湖北望山出土的漆俎。
5
王翦破楚
楚與秦曾是勢均力敵的對手,楚懷王曾為「合縱攻秦」的縱約長,後被秦昭王騙到秦國監禁至死。
即位的傾襄王貪圖享樂,政治腐敗,面對強秦放鬆警惕,不修城池,不設守備,結果在公元前280年前後被秦國攻佔了大片土地,都城郢失陷,傾襄王只得率群臣逃竄至陳(今河南淮陽)。
公元前223年,在除滅韓、趙、魏、燕之後,秦王發兵二十萬,以李信為帥徵伐楚國。楚國雖已衰敗,但餘威尚存,在名將項燕的指揮下,楚軍大破秦軍。
秦王聞敗,立即起用老將王翦,按他的要求傾全國兵力六十萬再度伐楚,王翦步步為營,以逸待勞,訓練了兩萬驍勇壯士組成衝鋒部隊,很快攻陷永安、西陵、壽春等重鎮,俘虜了楚王負芻(傾襄王之孫)。
項燕擁戴負芻的弟弟昌平君為楚王,南渡長江至吳越,以蘭陵(今江蘇武進)為都重建楚國。王翦用一年時間造出戰船千餘艘,順流而下直搗蘭陵,昌平君為激勵將士,親自登城督戰,不幸被流矢射中身亡,時項燕正在近旁,見此景萬念俱灰,仰天長號三聲後自刎,八百年楚國至此成為歷史雲煙。
△
畫面表現的是項燕自刎的瞬間,額頭中箭者即為昌平君。甲冑參考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墓出土實物,戎服參照長沙出土彩繪木俑設計,項燕的皮臂甲、皮靴參考雲南劍川出土的銅臂甲。
6
齊亡一統
公元前268年,齊國被燕國名將樂毅率領的聯軍攻克,齊湣王在逃難途中被殺,國勢從此一蹶不振。但是,由於秦齊東西相望,秦國一直對齊實行遠郊近攻的欺矇戰略。
秦王嬴政在實施統一戰略期間,用重金賄賂齊的相國,唆使他在齊王面前美言,促成兩國結成聯盟,齊王不僅拒絕了韓、魏等國的求救,而且在秦每滅一國時還遣使道賀,秦王趁使者覲見時不惜賄贈大量黃金寶貝給使者,讓使者回去造輿論,讚譽秦王真誠相待,兩國聯盟堅定可恃。
公元前221年,秦王借王賁滅燕返國之師,突襲齊都城屏障濟南城。此時的齊國已經四十四年沒有經歷過戰爭,軍隊安逸鬆懈,突然遭遇數十萬虎狼之師如泰山壓卵般的重擊,齊王束手無策,只得繳械投降,王賁僅用兩月,盡陷齊國之地,齊亡,秦王嬴政終於一統天下。
△
畫面表現的是秦國使者行賄齊相國的情景,身穿紫衣藍裳,綠地金邊蔽膝,頭戴高山冠的秦使者,正向齊相介紹他送來的禮物。齊相頭戴束髮金冠,身穿紅衣玄裳,錦彩金邊蔽膝,貪婪地注視著秦王重賄的金玉器玩。
從公元前230年滅韓,到公元前221年滅齊,秦滅六國,一天下,只用了10年時間,王翦、王賁父子功勳卓著。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感慨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誠哉斯言。歷史給了六國無數的機會,六國不思進取,在嬴政親政時,已經成為秦國案俎之上煮熟的鴨子。可嘆天下仁人志士翹首期盼的天下歸一,只是十五年短暫的暴政和更酷烈的紛爭,以及漫長的歷史治亂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