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二手交易紅火背後:平臺亂象亟待整治

2021-01-08 同花順財經

  隨著下沉市場不斷崛起,二手經濟逐年走紅。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萬億元。二手經濟紅火的背後,一些亂象的出現也令人擔憂。二手交易平臺在拓寬企業運營邊界的同時,如何保證合法良性的運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線上二手交易紅火背後

  近幾年線上二手交易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這種模式可以省去不少中間交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讓消費者能以較低的價格購買二手商品,也讓出售者獲得一定收益。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在線二手交易市場發展迅猛,湧現出閒魚、轉轉、拍拍等眾多二手交易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數碼、服裝、家具、美妝、家電等多品類的產品和服務。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二手電商市場規模達到2596.9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3.2%。

  然而,有調查發現,部分平臺上卻摻雜著許多交易亂象。事實上,線上二手交易平臺,例如閒魚、轉轉等,都對一些違規行為有著明確的抵制和禁令,但依舊有漏網之魚。據報導,某平臺上有用戶以0.6元/條的價格出售個人信息, 包括姓名、身份號碼、電話甚至住址。除此之外,部分平臺上還有商家售賣信息查詢服務,發布者宣稱可以查別人的身份信息,這種行為嚴重侵犯個人隱私。還有部分違法分子以轉手「學習資料」「網課視頻」等為幌子進行不當交易,實則是提供代找低俗視頻的服務。

  此外,還有賣家在二手平臺上轉賣正品商品的空瓶、包裝盒、手提袋等。「2001年的飛天瓶子有要的嗎」「我有五星茅臺空瓶帶盒子數個,要的聯繫」「茅臺酒和五糧液(000858)酒,帶防偽可查,誰要聯繫我」......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空酒瓶的生意十分紅火,有的商品剛上架就收到大量詢價留言。除了空酒瓶,雅詩蘭黛、迪奧、SK-II、資生堂等大牌化妝品空瓶也十分受歡迎。對此,商品留言區有不少用戶質疑,空瓶回收後或用於造假。

  平臺責任不容脫卸

  業內人士認為,相關亂象背後是平臺監管不力、營銷不當、保障不足等原因。如今,一些二手交易平臺被媒體報導為「假劣貨集市」,這與某些電商平臺最初被詬病為假貨基地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在二手交易中,「回血」的主體是賣方,省錢的主體是買方,兩方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中介平臺。因此,平臺的定位就格外重要,是單純劃出一塊交易地的跳蚤市場,還是承擔著資質審查、商品監管和事後維權功能的「大型商場」,這一切都影響著二手交易的質量和體驗。

  有些平臺為吸引用戶付費,不顧平臺定位,違背「不得以謀取利益為目的的打廣告行為,包括但不限於批發、廠家直銷、招代理等」相關規定,迎合部分商家利用二手平臺交易逃稅或用平臺導流倒賣偽劣產品的需要。

  南京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宋培健認為,部分二手平臺發展初期存在為迅速擴張而弱化甚至放棄監管的問題。「對假貨睜隻眼閉隻眼,把做大平臺當成第一要務。」但是,專家提醒,如果部分平臺為擴張而失去口碑,消費者最終將會「用腳投票」。

  與一手商品相比,二手商品在鑑定、支付、物流、退換貨等環節還存在很多漏洞。彌補交易漏洞,建立健全成熟的交易規則,是擺在在線二手交易平臺面前的重要課題。

  監管如何補位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認為,平臺太大、商品太多、物品二手屬性等都不能成為平臺推卸監管責任的理由。隨著二手交易平臺迅猛發展,平臺更應壓實責任,根據電子商務法規定,承擔相關資格資質審核義務、人身財產安全保障義務。

  有專家指出,治理的兩股力量主要來自於平臺和法規,我國相關法規已經相對成熟。以電子商務法為例,其不僅對於售賣商品的經營者做出規定,還釐清了平臺的責任。按照法律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採取必要措施,就要負有連帶責任;對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未盡到資質審核義務或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法律目前看來並未出現明顯滯後,二手交易平臺售假的問題或更多還在於平臺自身。專家表示,也應該看到二手交易平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與淘寶、京東等相比,二手平臺的商品發布者更多以個人為主,平臺監管起來有難度;同時,二手平臺的一些監管措施也易成為售假個人引流的通道。

  業內人士認為,二手交易平臺要加強自身監管,把好源頭關,加強審核力度,真正將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努力維護企業自身形象。專家建議,二手交易平臺不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進行智能審核,提升甄別水平,保障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除了加強平臺自律,有關部門也要加大對平臺的監管,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完善問題協商解決機制,讓買賣雙方為自己的不誠信行為埋單。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hmg

相關焦點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屢禁不止?閒魚「動真格」了,「出手」整治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一些人會選擇將衣服就那樣閒置在家裡;而有一部分人則會將衣服拿到二手平臺上去賣,希望能夠賺一點錢。據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到了2020年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萬億元規模。閒魚應該是不少人都會使用的二手交易平臺,據阿里曾經公布的財報顯示,閒魚年交易額已經突破了2000億元。
  • 線上二手交易套路深 謹防入『坑』
    他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購買的這臺「八成新」跑步機,相比買新機省了不少錢,同時也滿足了他的健身需求,他對此很滿意。  和小周一樣,合肥上班族王女士也喜歡逛二手交易平臺。不過,王女士更喜歡通過二手交易平臺出售個人閒置物品。「以前,家裡有很多手提包、鞋、手機等閒置物品,不捨得扔,放在家裡又佔地方。自從前年知道了二手交易平臺後,這些閒置物品有了好去處,騰出更多家庭空間。」
  • 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 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
  • 二手交易亂象:閒魚、轉轉上的另一個電商世界
    盜版、詐騙,二手電商亂象叢生故事要從眾多明星們售賣二手商品的經歷說起。去年5月26日,關於「吳昕將鍾漢良送的禮物賣了」的話題在微博上引發網友關注,很快竄上熱搜榜第一。網友們紛紛留言:你們的友情就值60塊嗎?
  • 藝術品線上交易平臺混戰背後
    隨著線下藝術品徵集和拍賣活動逐步復工復產,線上交易的熱度開始褪去。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藝術品線上交易平臺亂象頻出,尤其是很多匆匆上馬的平臺存在贗品多、低端化和體驗差等一系列問題。那麼,熱潮過後網拍平臺又將如何發展?
  • 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閒魚平臺作為一個用戶群體非常龐大的二手交易平臺,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愛,在閒魚平臺上出售二手物品相對說是比較方便的,但是,閒魚市場也存在一些不好的情況。部分犯罪分子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認為在線上平臺出賣他人信息只是小事情,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只要做出違法行為,就有被繩之以法的一天。在二手平臺購買違法信息的買家一樣需要承擔責任。
  • 退換貨難質量有問題 毒APP、有貨等二手潮鞋交易平臺亂象叢生
    二手潮鞋交易平臺亂象叢生  限量版名牌球鞋的暴利在市場掀起了一股「炒鞋」「買鞋」熱潮,但假貨等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同時二手潮鞋鑑定交易平臺更是亂象叢生。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用戶投訴數據顯示,有關二手潮鞋鑑定交易投訴的熱點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質量、網絡售假、久未發貨、惡意扣款、退換貨難、商家「砍單」等六個方面,涉及到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等多家二手潮鞋鑑定交易平臺。  「電訴寶」用戶投訴案例庫顯示,有相當數量消費者表示在下單購買球鞋後,收到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無法正常使用。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調查:遊戲帳號網絡熱賣 「實名認證」形同虛設
    新華社上海5月31日電 題:二手交易平臺亂象調查:遊戲帳號網絡熱賣 「實名認證」形同虛設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高少華 王若宇  拒絕16歲以下用戶登錄、未成年帳號每日遊戲時間不超過兩小時、中小學生帳號夜間無法登錄遊戲。
  • 怎樣斬斷伸向二手交易平臺的「售假黑手」
    然而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平臺上有賣家公然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盜版網課、網遊禮包碼等物品,還有賣家違反平臺規定和相關法規售賣防疫物資,部分工作人員甚至為發展平臺「付費會員」姑息慫恿售假行為。記者親歷:部分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記者發現,部分二手交易平臺上各類假貨花樣繁多。
  • 【聚焦】二手平臺空瓶交易活躍!謹防假酒騙局!
    前不久在某轉、某魚等二手交易平臺上,發現有不少求購和回收空酒瓶的商品,大多是茅臺、五糧液等價格昂貴的白酒品牌,這類空酒瓶定價通常在30至50元不等。有賣家稱空酒瓶按品相定價,有的指定年份酒瓶、開啟後瓶蓋完整、帶防偽晶片的空酒瓶可以賣到百元以上。二手平臺空瓶交易活躍!謹防假酒騙局!
  • 有人借二手交易賣假貨 注意別踩二手交易平臺的「坑」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如何避免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成為「假劣貨集市」,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 紅布林二手奢侈品交易 如何實現買賣家和平臺三方共同贏
    龐大的奢侈品消費基數,為二手交易創造了巨大供給和潛力空間。與此同時,伴隨著理性消費的興起,二手奢侈品閒置交易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既追求高質量又追求低價格的新選擇。尤其近幾年來,伴隨著紅布林等二手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線上交易二手奢侈品逐漸成為潮流消費人群的一種生活習慣。
  • 二手手機交易市場用戶規模逾千萬,疫情或將加速交易線上化
    極光觀點二手手機交易市場用戶規模逾千萬,線上化空間巨大:5G 換機潮與消費升級等多方面因素良性互促,行業整體呈高速發展狀態資本、流量向頭部平臺傾斜,線上、線下產業鏈逐步融合:騰訊、阿里巴巴及京東入局分營,轉轉牽頭開拓 B2B 市場,深耕產業鏈用戶對線上二手交易接受度越來越高:2020年2月
  • 專訪轉轉集團總裁溫言傑:改變二手手機市場行業亂象離不開驗機質檢...
    對此,轉轉集團總裁溫言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指出,要想改變行業亂象,離不開驗機質檢、質保等服務,它們的推出讓以手機3C為代表的二手交易變得標準化。「線上平臺通過驗機質檢服務,一方面可以提高二手非標商品的質量,同時也可提振買賣雙方的交易信心;另一方面,信任度的提升無疑可以促成更多交易,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為二手電商平臺帶來了更多的用戶和業績增長空間。」
  • 二手平臺"轉轉"頻現非法交易,涉售賣色情服務、穿山甲、盜版影視資源
    在消費領域,電商平臺無疑已經成為重要力量。隨著存量經濟時代到來,三四線城市消費需求爆發,交易閒置物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二手電商正在發展成為平臺經濟中一支快速崛起的力量。可以看到當前二手房、二手車交易平臺都已為吸引用戶展開激烈競爭,而二手商品交易市場也在不斷發展和壯大。
  • 買賣假貨,釣魚詐騙……閒魚、拍拍、閒轉等12家二手交易平臺將被...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把不用的東西在二手平臺轉賣已經成為年輕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但由於門檻過低、管理不到位頻頻出現買賣假貨、盜版網課、內容涉嫌色情低俗、釣魚詐騙、非法銷售「贓物」等亂象來看一組權威調查江蘇省消保委近日開展網絡二手交易市場消費調查,選取包括閒魚、轉轉、閒轉
  • 國內專業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有哪些
    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從最開始的悄然起步,到目前的迅猛發展,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巨大潛力,如今,不僅北京、廣州、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成都、武漢、南京這樣的二線城市,大大小小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都像雨後春筍般興起,各種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層出不窮,有時甚至每1、2個月,就會有新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出現,國內專業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有哪些?
  • 網絡驚現售賣原味絲襪二手內褲 交易背後不堪入目
    >>亂象驚人「把你女友穿過的賣給我」最近,南京市民周先生把女友閒置的幾條全新內褲放到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出售,結果收到奇怪的留言。「有穿過的賣嗎?」               軟體截圖圖/澎湃新聞「後來我才知道,二手平臺上這樣的『變態』很多,他們就想要女性用過的東西,滿足某種特殊欲望。」
  • 二手3C交易賽道上,敗走「全品類」模式的轉轉能否「突圍」?
    編輯導語:隨著整體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購物熱情也隨之提高,同時二手市場這一賽道也開始火熱起來,各大平臺都想嘗試二手交易市場,比如轉轉、愛回收等等;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二手3C交易賽道中轉轉是否能突圍,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綠色消費成主流 無錫年輕人青睞閒置交易
    浪費變消費,價值重生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各類閒置交易平臺不斷湧現,而環保與循環經濟等理念的深入人心,也讓買賣閒置物品成為一種消費潮流。「『雙十一』買了一堆可有可無的東西,現在過了退貨期限,我就全部掛在二手平臺上出售了。」家住新吳區的「95後」姑娘餘夢表示,把閒置物品放在網上賣掉,既有收入,又能讓物品得到最大化利用,很經濟環保。「現在有很多處理閒置物品的線上平臺,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