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周末姐妹聚會,大家邊喝茶邊聊天,話題日常圍繞著我國傳統家庭矛盾——婆媳之間進行。作為與婆婆關係還不錯的我,倒是經常站在小姐妹的對立面為廣大婆婆發聲。於是,今天聽到堂姐又在抱怨她婆婆時,我不由懟了她一句:「將來你成了婆婆指不定什麼樣呢?」
一句話把小姐妹們全問住了,我們生的都是兒子,將來都是要做婆婆的人。如今在背後論婆婆們的是非,將來怕是要被兒媳們念叨回來了。
堂姐倒是嘴硬,直說將來自家兒媳肯定是乖巧可人的,不然不讓進門。我想了想我那小外甥,不以為然地搖搖頭:「你未來的兒媳婦一定是個潑辣的,從你身上就能看出來。」
堂姐聽完就愣住了,好奇的說這種事還能預知?我笑了,別不信,兒媳婦將來什麼樣,從媽媽身上就能看出來,壓根兒不用等兒子長大。這其中的方法和原理很簡單,大家不妨一試,正確率相當高。
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問孩子一個問題:兒子,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喜歡爸爸:兒媳性格開朗愛冒險
以我家的情況為例,當年面對這個回答,弟弟的第一反應就是更喜歡爸爸,這話雖然傷了老媽的心,但也明白男人和男人天生是同盟軍,弟弟的選擇很誠實。
至於原因,弟弟說是對老爸的憧憬,在年幼的弟弟心中,老爸是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雖然為人嚴肅,對子女也非常嚴格,但這恰好樹立起威嚴的形象,是家裡唯一能管住弟弟的人。
二十年後,弟弟在擇偶上面也選擇了勇敢活潑的女孩,老媽常說,從弟弟當年沒有選擇媽媽就能看出來了,自己將來會有一個活潑愛冒險的兒媳。我好奇問為什麼?老媽無奈搖頭,說弟弟之所以選擇爸爸,正是因為不喜歡自己柔弱安靜的性格,長大後自然會按照與媽媽相反的類型去尋找配偶。
喜歡媽媽:兒媳性格與媽媽相似
早先我曾收到過一則投稿,內容是一位寶媽講述了自家準兒媳,表示一起吃飯的時候發現對方不僅性格與自己相似,連愛吃的菜餚也一樣,這讓她非常欣喜。後來經過了解,我發現這位寶媽和兒子之間的感情果然非常好,難怪兒子會選擇與母親性格相似的人。
說白了,選擇配偶就是孩子在選擇舒適區。
在更喜歡爸爸的孩子眼裡,媽媽的性格並非最佳選擇,孩子會更喜歡與爸爸相似的女孩(當然不是指外表);同樣的,假如孩子從小與母親感情甚佳,那在擇偶方面就會以媽媽為主要參考,也只有跟媽媽相似的異性能給孩子帶來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後,你家孩子的喜歡什麼類型呢?快對號入座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