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日本的斷舍離文化,在網上流行起來。
斷舍離,從字面來看,有捨棄,放下的意思。有一定的哲學味道,可以上升到一種人生智慧。
他們對於居家的態度,能不要的東西就不要,只留下生活必需品,節省空間,時間。
空間變大了,因為需要收納的東西少了,一眼看去,十分乾淨整潔,心境也會因此發生改變嗎。
家居必需品少了,衣服一定也更少了,除了日常需要穿的那幾套,多餘的就不必留下了。
如果是這樣,那該怎麼保持時尚態度呢。
女人的衣櫃是否也需要斷舍離。
有那麼多買買買的剁手時刻,也有那麼多被扔在一旁,看都懶得看一眼,一次也沒有穿過的衣服,悔不該當初太衝動,懷疑自己瞎了眼。
網友總結得好,「曾經買它窮成狗,如今嫌它穿著醜。衣服千千萬,只有新的最好看。」
可是買衣服,選衣服,除去必要的部分,我們到底浪費/犧牲了多少時間和金錢呀。
這時間用來看書,怎麼也看了幾百本了,用來學一項新技能,也可以出師了。這是世間最可貴的財富。
那我們來看看在買衣服這件事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使它優化一下。
————
控制情緒
買衣服是女人的天性,買買買也是很多女人的日常生活之一,畢竟購物帶給女人的心理享受是極大的。
誰讓女人是情緒化的動物呢。
可我們不能一直任性,是不是可以改變一下舒壓方式,喝點茶/酒,睡個覺,洗個澡。來一點無傷大雅的放鬆消遣。
買就買經典必備款
那麼問題來了,我怎麼知道哪些是經典必備款。
是十年之後拿出來穿,還是好看的。
白色字母T恤,白色襯衣,卡其色風衣,等等這都算得上是經典必備款。
less is more,看這些年,簡約風穿衣有多受歡迎就知道了。
越是繁複,誇張,花哨的設計,越容易過時。
給自己定位
大女人還是小女人,御姐範,還是小清新。
了解的長相,氣質,摸索出自己的風格,在不斷試錯中,把自己定下來。
時尚,是一個了解並自我肯定自我的過程。這也是一條很曲折的路,需要不斷試錯,最後找到答案。
有人會說,我喜歡百變。這也沒有問題,根據自己的心情,來選擇風格。
可人,是一定會成長,並且逐漸沉澱下來的。在不斷摸索的道路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感覺。
標籤化,不是壞事。它意味著,你相當清楚自己,自己的內在,內心想法,外表,五官優劣勢所在,特色,能抓人眼球的是哪個部分。
貝嫂,就是如此,從年輕時候的小辣椒,到中年的成熟優雅,不苟言笑。
時尚教父老佛爺,更是深知如此,幾十年如一日的馬尾,西裝,手套,穿戴整齊,精神煥發。
時尚的最終結果,是被看見,被記住。
選擇適合自己的元素
給自己清晰定位之後,找出自己適合的元素,是小碎花,大色塊,還是單純某一個顏色。
人的五官長相,膚色身材都有不同,需求的元素也不一樣。
時尚博主Jeanne Damas,經常穿波點,小碎花,茶歇裙,這些元素,是她身上的女人味所在。
同一個元素,即使反覆穿,也看不膩,沒辦法,因為這是最適合自己的,所以怎麼穿都好看。
她是清晰了解自己的,衣服穿在身上,人和衣服相得益彰,彼此成就。
說了這麼多,其實都基於對自身的探索和發現,我們自己就是寶藏啊,好好的看一看自己吧,找出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把它展示出來。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對時尚還有哪些看法和心得呢。
————the end
感謝閱讀
嬉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