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電動自行車停這裡挺安全的,我們很放心。」8月19日,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百丈街道朱雀社區的居民王師傅騎著他的「小電驢」下班回家,推車進了小區中央的智能車庫,在自己的車位停好,插電、掃碼,「小電驢」開始補充能量。
去年8月,朱雀社區在全省首創社區智能車庫系統,讓市民體驗了一把智能帶來的便捷生活。如今,智能車庫運營一年了,平安度過周歲生日,未發生一起失竊,未發生安全事故,獲得了居民們一致點讚。
智能車庫「聰明」極了,有多道「防火牆」
車庫入口,兩米寬的自動感應大門呼啦一下張開懷抱,科技感十足的智能車庫這才揭開它的真面目。
700多平方米的智能車庫被分作上下兩層,地面黃色的油漆線非常醒目,每個電動自行車位都印上了標準數字。記者數了數,30組充電樁、300個充電位,服務著300個停車位。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實行「一車一卡一位」管理模式。每個電動車車主必須停在固定位置上,然後用手機對著二維碼一掃,就能輕鬆實現智能充電。綜合考慮不同居民的使用習慣,車庫共有掃二維碼、投幣和刷充值卡等3種支付方式。
別小看這個車庫,它的科技感可一點不低。從進入車庫,每個停車道都設有視頻探頭,可以實現24小時監控,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雲平臺遠程查看車庫。每四五輛電動自行車的頭頂,就懸掛著一個「小紅球」,這是自動感應滅火器,當溫度達到60℃時,它不僅會高聲呼叫,還會自動噴灑滅火粉末。釘在立柱上的充電控制箱,能實時監測每個車位的使用情況,一旦電動自行車充滿或是電壓不穩,它都會自動斷電。車庫內還設置了一個微型消防站,配備了煙霧報警器、手提式滅火器等消防設施,為社區安全又增設了一道「防火牆」。
「雜物庫房」改造升級,老小區過上了「智慧生活」
「一年了,這裡都快成咱們朱雀社區的景點了。有朋友來做客,我總會請他們過來看看。」王師傅告訴記者,別人的智能車庫一般都是為轎車服務的,而朱雀社區專門為300輛電動自行車服務,居民們都開心極了。
王師傅說,以前大家都是私拉電線充電,電動自行車停在樓下提心弔膽的,既怕電瓶被偷,又怕充電起火。「可沒辦法呀,咱們老小區沒電梯,每天抬回家也累。」
在智能車庫裡,掃碼付一元,可以最長充電8小時。每輛電動自行車不僅有自己的固定車位,還能免去風吹日曬和諸多安全隱患。社區去年摸底登記,王師傅果斷報了名,「你不知道抽籤車位的時候有多熱鬧,300個車位很快被搶光了。」
朱雀社區書記餘磊告訴記者,「智能車庫」的前身是社區內兩幢總面積約1300餘平方米的公共樓房,長期用於集中停放自行車、電動車等非機動車輛。儘管在一定程度上給居民提供了便利,但也隨之出現了空間使用效率降低、環境髒亂差、存在消防隱患、車輛偶有被盜損等一系列問題。去年,社區對這一區域投入近50萬元,實施「智能物聯網 空間微改造」模式改造提升,應用智能門禁、智能充電和智能監控等技術,實現了電動車停放和充電規範安全的精細化管理。
智能車庫模式,已在其他老小區「複製粘貼」
建造於上世紀90年代的百丈街道朱雀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64幢樓群共有3064戶住戶、7000餘名常住人口。其中長住戶佔50%,大部分是老年人,其餘主要以出租戶、打工中青年為主。電動自行車安全,是居民們最關心的焦點問題之一,朱雀找到了絕妙的解題方法。
運營一年下來,300個車位基本處於飽和狀態,即使有人搬走,空出的車位也很快會被排隊者補上。對於居民而言,車主私拉電線給車輛充電的現象,在朱雀成為了歷史;對於社區而言,潛在的消防安全隱患也得以徹底整治。
通過一番微改造,老舊小區也能綻放新生活力。記者了解到,朱雀社區的智能化安全改造,已經被其他老小區「複製粘貼」了。
大步小區,是演武社區內有著25年房齡的無物業小區,在南大步巷39-51號、百丈路106弄1-10號,智能化的非機動車庫在今年8月正式「上線」了。以前堆積破爛沙發、雜物的公共車棚,如今也有了頭頂小紅球、24小時監控、智能充電控制箱等智能「標配」。 演武社區書記王凌告訴記者,「兩個智能充電車庫共有100個車位,基本能滿足周邊居民的充電需求。」
如何在螺螄殼裡做道場,這是老舊小區改造中一道命題作文。鄞州區百丈街道朱雀社區和演武社區的智能車庫,讓20多年老小區煥發了智慧活力,為居民們打造了更加安全、智慧、宜居的現代家園。
記者 滕華 通訊員 趙鳳
【來源:寧波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