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謝,出生、死亡。
花朵盛開的時間雖然短暫,卻仿佛用盡全力燃燒生命般展現出最美麗的一面,而後凋謝。
人的一生常被拿來與之相比,可是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綻放?
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花朵的綻放是為了吸引蜂蝶前來授粉;
養分從根部、葉片不斷的送至花苞,就為了讓他小巧的蓓蕾盛開;
展露鮮麗的花瓣和甜美的香氣,一旦任務完成,迅即凋零。
如果花朵是為了璀璨凋謝而盛開,那麼我們可以說——
花之所以美麗,正是因為她意識到死亡的宿命,並且以強烈的生命力劃下句點。
一朵藍紫色的桔梗花
那人呢?人是為了死而生的嗎?
或者說,就是因為知道終將走向死亡的道路,我們才能極力展現生命的頑強。
人,背負著終將死亡的命運,在某處、在某時絢麗綻放。
《一朵桔梗花》便處處洋溢著這樣一股獨特的悽亡美學氛圍,闡述人的心中會因某種際遇而燃起一把熊熊烈火,將生命力燃盡。
本書一共收錄了五篇短篇作品,分別是「一串白藤花」、「桐棺」、「一朵桔梗花」、「白蓮寺」以及「菖蒲之舟」。
每篇各以一種花作為主要意象,以連城獨到的手法,將花朵的個性與意象細密地縫製進脈絡裡,成為故事中人物的悲劇剪影。
林白出版社的封面
「一串白藤花」是由一名男子敘述自己所見到的花街悲劇。
某地有個叫做常夜坡的花街,男主角是鄰鎮一間布店的店主;
與一名在花間旅店裡做著正經女傭的婦人過著半同居生活;
兩人好似老夫老妻般習慣了彼此。
某日,花街連續發生了幾起兇殺案,隔壁那位好心腸的鄰居卻被認定為兇手;
寡默的鄰居先生絲毫不辯解,男主角對此感到不可思議,這個情況讓他無法相信。
而這齣悲劇的真相就隱藏在雨後那串未謝的白藤花之中。
一串白藤花仿佛是宿命的煙火,朦朧照映出人們面對無奈的宿命,卻仍然在為自己渺小的幸福而努力著。
「桐棺」則描寫一名服侍黑道大哥的年輕小弟,好似以自己的身體為容器,將從神秘女子那裡染上的桐花香氣帶回來給大哥。
那股淡淡的香味無比妖媚,既縹緲又馥鬱,蘊藏著殺意。
而那個年輕小弟的宿命就被桐花香氣牽引著,聞著那香味,仿佛在夢中經歷了一段既甘美又充滿無言恨意的愛戀。
此外,「一朵桔梗花」裡那瓣泥濘中純白色的桔梗花;
「白蓮寺」中一朵朵被埋葬的睡蓮;
「菖蒲之舟」裡枯萎後又再度綻放的菖蒲花;
亦皆美得浪漫、美得驚心動魄、美得仿佛生命被鎖在那一刻,下一瞬間便將絕滅。
在新星出版社的版本中增加了
《緋紅色的文字》等四篇作品。
連城三紀彥筆下這一系列故事是以百年前的大正、昭和初期為背景,或者該說是他想像中的那個正值時代的轉變、傳統的日式情調與人情義理尚存的年代。
舊時的人們對情感的表達方式內斂不外露,而連城以優美的文筆,將這深刻的情感自然地在書中醞釀、發酵。
本書最令人驚嘆的地方在於每篇故事接近完美的兼顧了文學性與推理性。
每篇故事都緊扣著推理小說要素,以人心的複雜面作為謎團設計,既細緻又新穎,伏筆安排巧妙,結局更是出人意料。
例如「菖蒲之舟」以兩次殉情為未遂事件為起點,苑田深愛著名門貴川家的文緒小姐;
由於與文緒的第一次殉情未死,因此苑田帶著有幾分神似文緒的酒家女朱子再次赴死;
就在當晚,文緒也在家中自殺而死,結果兩位女性都死了,只有苑田一個人活了下來。
但是三天後,苑田留下了五十六首和歌再度尋死,這次終於得付黃泉。
當時的人都認為這三個人的死是悽美的愛情故事,然而連城三紀彥卻試圖一步步打破原本看似堅固的情節構架;
最終讓讀者發現,其實線索始終明明白白的擺在眼前,謎團完全被連城三紀彥說的好故事掩蓋了。
伊東深水的《舞》
自出道以來,連城三紀彥寫出了文壇少見的文學性強烈,推理性精彩的好看小說。
不止迷倒眾多讀者,也成為後輩作家憧憬的目標。
至今30年的創作生涯,留下許多好作品。
而最能讓讀者立即進入它獨特的美學世界,了解他橫跨愛情與推理兩處成就的作品,首推這本《一朵桔梗花》。
也許你還喜歡
桶子-開創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