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食單:9款原創滷味,值得收藏!

2021-02-17 堤上山房

做法:

1、雞腿菇洗淨;香菇去蒂;雷筍剝去外殼,切掉根部,洗淨後入沸水焯去澀味,撈出過涼,瀝乾水分後一分為二;白花藕去皮洗淨,切大塊;幹豆筋放入清水中浸泡4小時,撈出控幹。

2、將香菇、雞腿菇、筍、藕塊下入滷水中,大火燒開轉小火煮20分鐘,然後下入豆筋,保持小火繼續煮20分鐘,撈出瀝乾。

3、取藕200克切條,雷筍、豆筋各150克切片,香菇、雞腿菇各100克,擺入盤中,帶煮花生一碟上桌即可。

原料:廣東清遠雞1隻(淨重約為800克)

調料:生抽20公斤,冰糖5公斤,花雕酒2瓶,玫瑰露酒100克,八角30克,丁香5克,花椒20克,草果30克,香葉10克,桂皮0克,甘草250克,香茅500克,紅曲米50克,蛤蚧幹(是將活蛤蚧以利刃從肛門向上剖至咽部,以竹片撐開胸、腹壁,取出內臟,用布擦乾血液,然後將四肢撐開,將尾順直,用文火烘乾,將大小相同的兩隻合成一對,紮好,即成市售商品「蛤蚧幹」。其以體大、尾粗而長、無蟲蛀、乾燥者為佳。)2條,鹽400克,味精20克,老抽20克,麥芽糖50克,蔥、姜各50克。

做法:

1、將淨雞洗淨,控水備用。

2、將八角、丁香、花椒、草果、香葉、桂皮、小茴香、陳皮、幹沙姜、甘草、香茅放入一個布袋中,然後用繩子紮好口製成調料包。

3、取一個陶製的瓦缸,放入調料包、生抽、冰糖、花雕酒、玫瑰露酒、紅曲米、蛤蚧幹、鹽,將瓦缸蓋上木蓋子放到炭爐上,以中火慢慢燒開,然後檢查一下冰糖是否化開,如果冰糖化了,蓋上蓋子再改用小火慢慢熬煮2小時,最後再放入味精調味,並用老抽調色後製成滷水。

4、將熬好的滷水放涼,取出其中的1000克滷水放入另一個瓦缸內,將瓦缸放在炭爐上大火燒開,將洗淨控水後的淨雞、蔥、姜放入瓦缸內保持90至100℃之間小火滷約30分鐘,然後取出煮好的雞,控幹雞身上的滷水。

5、用麥芽糖將雞的外表面抹勻,放入盤中即可。

6、食前由服務員將雞斬成30克一塊的塊,放入盤子內,澆上燒熱的滷水即可食用。一般而言,滷製1隻淨重800克的雞,需要滷水1000克。

特點:雞肉鮮嫩,色澤金黃,口味鹹中帶甜。另外,很多食家在吃完雞後還會要上一碗上米飯,拌上燒熱的滷水食用,口味更是鮮香入口。

注意事項:

1、在熬製滷水時,一開始火候不要太大,否則沉入瓦缸底部的冰糖就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焦糊的味道。另外,最好不要用砂糖或者是綿白糖代替冰糖。在用老抽調色時,一定要注意顏色的變化,顏色不可以調得過深,否則滷水在多次使用後會越用越深。

2、雞種要優良,必須是農家飼養的雞,淨重一定要保持在800克左右,否則雞體太小肉質雖嫩但香味不足,太大則肉質較老。

3、浸雞應注意掌握時間,食用時雞身要有熱度。

4、滷水每次使用後必須煲開,因為滷水可以多次使用,所以每次都要消滅浸雞時產生的細菌,以免變質。

5、滷水必須用瓦缸保存,這樣才能使滷味長久保持陳香。

6、在整個烹製過程中,切不可因為時間太長而改用高壓鍋或者是煤氣爐來加工,這樣會使烹製的雞肉過早成熟,而滷水的味道卻沒有完全浸入。

7、南方人食用雞肉一般要求肉質比較的細嫩,所以很多肉只要剛熟即可,所以北方廚師在烹調時可以適當地增加雞的滷製時間以適應北方人的口味要求。

常見的川式滷味多是葷菜,素菜特別少。張釗用大量鮮小米辣、少量雞油調製了一桶特色紅滷水,煮製手剝筍、黃秋葵等一眾素菜,鮮辣清脆,滋味濃厚,一改素菜傳統的涼拌、清炒等面貌。

調特製紅滷水:

1、鍋下蔥姜雞油(即用雞油煉出的蔥姜油)600克燒熱,加入幹辣椒100克、川麻人家花椒100克小火炸香,去掉多餘水汽,然後放入香料(白芷25克、陳皮20克、八角15克、沙姜、草果、香葉、小茴香、桂皮、黨參各10克)小火慢慢炒香,此時打出所有料渣,納入盆中,再添加鮮小米辣600克和少許薑片,一起包入紗布袋做成料包。

2、湯桶內加入高湯20斤,倒入步驟一中炸香料的油和做成的香料包,燒開即成紅滷水。

滷製:

1、袋裝手剝筍、秋葵、泡透的帶殼花生、紫薯各3斤分別洗淨,放入辣滷水中燒開,轉小火滷15分鐘,停火後趁熱放入生南瓜塊2斤,一起浸泡至冷卻。

2、撈出各種食材,各取100克擺入盛器即可上桌。

特點:鮮辣五香味。

製作關鍵:南瓜不能一起滷,只能停火後放入滷水浸泡至熟,否則會滷爛。

注意:

1、這鍋滷水所用的幹辣椒較少、鮮小米辣較多,所以入口有一股濃鬱的鮮辣味,使滷好的食材在辣味之外還帶著一股清香。

2、該滷水含油量少,這是因為所滷食材均為素菜,入湯桶後是漂浮著的,所以即使只有薄薄一層油,也足夠為其增香。若油脂太厚,則滷好的素菜太過油膩,會掩蓋清香。

3、用蔥姜雞油炸辣椒、花椒時不可炸太幹,要保留辣椒、花椒內20%的水分,否則會把「麻辣味」炸「死」,加熱後散發不到滷湯中。

4、此滷水可以反覆使用,只需要定期添加雞油和香料。

這是將滷水和搓椒風味相結合,故成菜吃起來香辣可口。

做法:

1、先把綠豆芽放川式滷水鍋裡燙熟,撈出來放碗裡墊底,在把鮮鴨腸放滷水鍋裡冒熟以後,撈出來蓋豆芽上邊。

2、另取適量的搓椒和滷水入碗,調勻成味汁便澆在鴨腸上,點綴放香菜即成。

原料:羊蹄2個,椒鹽10克。

調料:滷料(即生薑10克、八角3克、桂皮3克、小茴香2克、陳皮2克、丁香3克、草果2克、三奈2克、花椒5克、香草2克、冰糖5克、糖色3克、精鹽10克)。

做法:

1、將羊蹄去絨毛與繭皮後泡入清水中備用;

2、將滷料用紗布包好,加羊蹄、老湯(骨頭湯)500克、清水2000克一起放入鍋內,小火滷一小時;

3、將滷好後的羊蹄取出,上脆皮水晾涼後下六成油溫的鍋中炸成金黃色,撈出控油撒上椒鹽即可。

技術關鍵:

1、需對羊蹄初加工,去其絨毛與繭皮;

2、調製滷湯時注意火候,用中火滷製。

3、注意脆皮水的調製比例。

注意:三奈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在烹調中多用於燒、滷、麻辣火鍋,用量多在5~10克之間。廣東人把沙姜用於製作鹽焗雞。

脆皮水製法:先用150克沸水將200克麥芽糖溶化,再與600克白醋、80克大紅浙醋及50克花雕酒攪拌均勻,即成。

原料 :大雁肉(養殖)300克,川式泡紅蘿蔔條、川式泡青筍條、川式泡芹菜段各50克。

調料 :特色滷水800克,紅油芥辣汁、青椒椒麻汁、滷味麻香汁各30克。

做法:

大雁肉洗淨,焯水後放入特色滷水中,大火燒開,改小火燒10分鐘,關火,利用餘溫浸泡2小時,取出切成長6釐米、寬1.5釐米的條,均分成三份.泡紅蘿蔔條、泡青筍條、泡芹菜段分別放入三個碗內,然後將大雁肉分別鋪在三種泡菜上,依次淋入紅油芥辣汁、青椒椒麻汁、滷味麻香汁。

特色滷水:香料(八角、白豆蔻、香果、砂仁各25克,香葉15克,小茴香、草果、千裡香、幹辣椒各10克,羅漢果2個,丁香10粒,蓽撥、當歸各12克,香草3克,香茅草4克,花椒5克),用清水略微浸泡,放入不鏽鋼桶內,倒入高湯10千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熬至香料的風味完全散發出來,放入生抽100克,老抽、味精各50克,鹽適量(根據季節和地域添加)調味即可。

紅油芥辣汁:白糖、雞粉、芥末膏、芝麻醬、花生醬各30克,蔬之鮮、生蒜蓉各40克,老抽20克,保寧醋200克,生抽60克,刀口辣椒100克,紅油250克調勻即可。

青椒椒麻汁 :內放入菜子油50克,燒至六成熱時放入剁成粒的青椒250克熗香;去籽的青花椒150克、小香蔥100克剁成蓉,混合後放入熗香的青椒內,再加入美極鮮味汁、鹽、蔬之鮮各10克,雞粉、芝麻油各20克,白糖2.5克,生蒜泥40克,香醋5克調勻。

滷味麻香汁:將特色滷水40克、花椒麵2克、芝麻油20克調勻。

這道「景瑞燒鵝拌豬腸粉」是廣州南沙大崗景瑞農家小菜的招牌菜,加工流程全公開,10步做出旺銷燒鵝。與傳統燒鵝相比,製作時有兩點改良:一是在填料時,除了姜、蒜、燒鵝鹽之外,還加入了大廚自己調製的燒鵝醬,醬料以南乳、柱侯醬、面豉醬為主料炒制而成,複合味濃鬱,為燒鵝帶來一股別樣醬香;二是走菜時搭配豬腸粉一同上桌,將燒鵝汁澆於其上後再請客人品嘗,既增加了可食性,又提升了整道菜品的毛利,二者一筋道一軟滑,色彩和質感均搭配得十分和諧。

提前預製:

1、宰殺:選擇重量在7-8斤的黑棕鵝,宰殺治淨後從肛門處向腹部劃開一個長約7-8釐米的口,掏出內臟,斬掉鵝掌、鵝翅(可用來製作滷味),將整鵝放細流水下衝洗乾淨。

2、充氣:將氣槍的氣嘴從鵝頸部的宰殺口插入皮與肉中間,並用手抓緊腹部刀口,充氣使其脹滿、皮肉分離。

3、填料:拍碎的蒜子、姜塊各30克、香菜碎40克與燒鵝鹽、燒鵝醬各75克提前入碗混合,然後均勻地填入鵝腹中。燒鵝鹽、姜蒜等混合均勻。

4、縫針:用燒鵝針將刀口縫起,防止醃料流出。

5、再次充氣:將氣槍的氣嘴從鵝頸部的氣管處插入,再次充氣,將胸腔吹至鼓脹,注意以八分滿為宜,不要充得過脹。

6、燙皮:鍋入清水燒開,將整鵝下入鍋中燙約半分鐘,取出用冷水淋澆表面,使鵝皮受涼收縮。

7、上脆皮水:將鵝下入盛有脆皮水的盆中,均勻地抹勻表面。

8、風乾:將掛好脆皮水的整鵝放入風房,風乾一晚待用。

9、烤制:掛爐預熱至200℃,將鵝下入其中,烤約40-50分鐘至顏色紅亮、表皮酥脆。

10、晾制:將烤好的燒鵝取出,掛在架子上晾約5分鐘,使鵝皮收縮,這樣口感更脆。

燒鵝鹽:鹽3000克、白糖2000克、五香粉、陳皮粉、胡椒粉、甘草粉各100克、八角粉、沙姜粉各50克、孜然粉25克、丁香粉10克混合拌勻。

燒鵝醬:鍋入底油燒至四成熱,下幹蔥頭碎、蒜茸各100克爆香,下入南乳3000克、柱侯醬2000克、面豉醬(又稱味噌,用大豆、大麥、小麥及稻米等發酵而成)2000克、五香粉50克煸炒均勻,下入蠔油200克、醬油100克,衝入適量高湯,混合熬成稀糊狀,關火晾涼即成。

脆皮水:白醋5000克、麥芽糖1000克、大紅浙醋1瓶、白酒250克混合調勻。

走菜流程:

1、取燒鵝一隻,拆開腹部封口,倒出鵝腔內的滷汁(即燒鵝汁),將鵝肉斬成小塊擺入盤中一側,每隻燒鵝大約可出5份菜。

2、豬腸粉100克切成3釐米長的小段,擺入盤中另一側。

3、將燒鵝汁下入淨鍋中,加入適量高湯稀釋,燒開後盛入小碗中,跟燒鵝一同走菜,上桌後,由服務員將汁水淋澆在腸粉表面即可食用。

這款鴨腦殼的口味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滷鴨頭。從外觀看,其色澤淡黃,是滷水的本色,未添加任何著色調料,原汁原味;從口味講,鮮美麻辣,香透鴨腦髓,而且毫無鴨腥氣。為何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重慶「讓鴨腦殼飛」廚師長汪國華毫無保留地透露了一個製作細節:鴨頭滷製之前要經過一道「填充」的工序,即在鴨嘴內塞入一個幹紅辣椒和五粒花椒,既能去腥又可以在滷製時內外夾擊鴨肉,充分入足麻辣味。目前,這個鴨頭銷量極高,單店平均每天要賣出2000個,是名副其實的招牌滷味。

批量預製:

1、鴨頭50斤解凍,拔掉喉管,放細流水下衝30分鐘去淨血水,撈出瀝乾。

2、在每隻鴨頭喉嚨深處先塞進幹紅辣椒1個,再填入花椒5—8粒,入開水汆一下,撈出繼續在細流水下衝2個小時。

3、麻辣滷水燒開,放入鴨頭,大火再次燒沸,撇去浮沫後轉小火,保持湯麵冒魚眼泡狀態,加熱45分鐘至熟透,撈出放入託盤。

走菜流程:客人下單後將鴨頭放入麻辣滷水中「冒」3分鐘,撈出從頂端一切為二,擺入盤中,配上一次性手套即可走菜。

麻辣滷水製作:

1、香料包:白芷60克、白蔻、桂皮、香葉各50克、山奈36克、小茴香30克、砂仁、香果、香茅草各20克、草果、靈草、當歸各10克,放入清水中浸泡1個小時出味,取出瀝乾,包入紗布袋。

2、鍋入底油燒熱,下幹辣椒4斤、花椒1斤小火炒出香味、微焦備用。

3、湯桶入50斤清水,衝進高湯(豬棒骨、老母雞吊制而成)50斤,倒入炒好的幹辣椒、花椒,加入香料包,大火燒開,調入鹽400克、雞精300克、味精150克、白糖50克攪勻即成。

注意:調滷水時若全用高湯則味道太膩,若只用清水又不夠鮮香,所以兩者要搭配使用。

技術關鍵:

1、一定要將鴨頭充分洗淨,並將喉管拔掉,以免裡面的髒物影響口感。

2、往鴨嘴內塞辣椒和花椒時,一定要塞得深一點,否則在汆水和滷製過程中容易掉出來。

3、麻辣滷水在使用兩次後需打去料渣,投入新的香料包、幹辣椒和花椒,並下入適量調料、高湯和清水。

川式冒烤鴨區別於北京烤鴨和廣東燒鵝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它要把烤鴨塊放到特製的滷湯裡「冒」燙,並用滷湯浸泡著食用。而不是像北京烤鴨那樣要蘸調好的面醬,並用麵皮卷著蔥絲和烤鴨片吃,或者是像廣東燒鵝那樣先淋鴨腹裡的原汤滷汁,再蘸酸梅醬吃。

其實,不管是川式冒烤鴨,還是北京烤鴨、廣東燒鵝,對烤制出來的成品都要求表皮酥脆、色澤金紅、鴨肉細嫩,並且這三種烤鴨在選料和烤制方法上大同小異,可以相互借鑑。比如都要求鴨肉細嫩且皮下脂肪多,都可以採用明火爐烤或暗爐燜烤。因此,只要你學會了其中一種烤鴨的烤法,其餘兩種很容易就融會貫通地學會了。

在這三種烤鴨當中,川式冒烤鴨的做法最為特別,光是把鴨子烤制出來,那隻成功了一半,而後續製作的滷湯料同樣也很重要,它能夠決定冒烤鴨的風味特色。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就是,「烤鴨子容易,制滷湯不易,且吃且珍惜。」從某種意義上說,滷湯是川式冒烤鴨的靈魂,鴨子烤得再好,只要滷湯沒調準味,最後成菜的味道同樣不好吃。這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川式冒烤鴨的滷湯是如何製成的吧。

熬製滷味高湯

原料:豬棒子骨10千克,雞骨架10千克,豌豆5千克,桂皮300克,當歸20克,草果25克,八角150克,香葉25克,砂仁20克,白蔻5克,山柰20克,靈草80克,甘草10克,小茴香130克,丁香5克,千裡香10克,花椒、姜塊、蔥節、料酒各適量

做法:

1、把豬棒子骨敲破後,與雞骨架一起下入沸水鍋裡汆一水,便撈出來瀝水。另把香料裝入紗布袋裡捆好成香料包。

2、往不鏽鋼桶裡摻入65升清水,放入汆過水的豬棒子骨和雞骨架以及花椒、姜塊、蔥節、料酒,開大火燒開後撇淨浮末。

3、再轉小火熬2小時,至湯白且香味濃鬱時,打出料渣,揀去花椒、姜塊和蔥節不用,然後倒入打得極細的豌豆茸。

4、並重新放回豬棒子骨、雞骨架和香料包,另外添加花椒、姜塊和蔥節,繼續上中火熬至湯汁稍稠時,即得滷味高湯。

技術關鍵:

1、在餐飲行業上,有「雞鮮鴨香」的說法,故在熬製冒烤鴨的滷味高湯時,主要考慮突出湯汁的鮮味。這裡的烤鴨滷味高湯相比平時熬高湯時,就特意加大了豬棒子骨和雞骨架的用量。當然,熬滷湯時要是再加些整雞、整鴨和豬排骨進去,那麼湯的鮮味會更好。

2、熬滷味高湯時,加豌豆的目的主要是使湯汁增稠和巴味,以及增加植物蛋白質的濃香味。不過, 豌豆最好打成細茸後,才下鍋熬製,這樣不但用量少,而且出味快,增稠效果好;若是下了沒有打細的豌豆,那麼加熱時間不但會延長,而且熬好滷湯後還要把豌豆皮等料渣打撈出來,費時費工。

3、花椒、姜塊、蔥節和料酒主要起去異增香的作用,可酌情添加。特別是花椒的用量不可加得過多,否則會表現出麻味和苦味。

4、烤鴨滷味高湯的重點是滷料配方,它決定著冒烤鴨最終的味道。烤鴨滷味高湯的香料配方與其他滷菜的香料配方有顯著的不同,需要重點突出桂皮、八角和小茴香的香味。這當中尤其以桂皮的用量特別大,是八角的兩倍,而其他香料則作為輔助。考慮到這滷湯是用來冒烤鴨的,那就可以酌情增加丁香的用量。

炒制底料:淨鍋上火,注入烤鴨窩油燒乾水分,投入姜塊和蔥節爆香後,下入郫縣豆瓣醬用小火炒至油紅色亮且豆瓣酥香時,放入豆豉和芽菜末炒香,離火加蓋悶制2天,即得底料。

技術關鍵:

1、烤鴨窩油是烤鴨子時從鴨身上浸滴出來的油脂,因在烤制時是用「窩子」這種盛器接到的油,故稱窩油。烤鴨窩油的香味很特別,它是製作冒烤鴨滷湯料裡很重要的一種調料,缺一不可,否則冒烤鴨的風味會大打折扣。

2、烤鴨窩油的用量以能淹沒豆瓣醬為度,而豆豉和芽菜末的用量可根據口味靈活掌握。底料需用小火慢炒,一般要炒制1.5小時左右,讓豆瓣、豆豉和芽菜的香味充分釋放出來。另外,底料可事先大批量炒制,並放置幾天,這樣味道會更好。

對制冒烤鴨滷湯:把15千克的底料舀入到煮好的滷味高湯鍋裡上火熬出味,調入鹽、胡椒粉、生抽、老抽、雞精和味精,開小火保溫,即得滷湯。

技術關鍵:

1、對制冒烤鴨的滷湯比較簡單,主要是定鹹味和調色,以及讓底料和滷味高湯的味道融合。一般說來,湯色以茶色為好,湯汁不宜過鹹。

2、冒烤鴨的滷湯一般是每天對制新鮮的,不過夜、不反覆使用,沒用完的滷湯就倒掉。這是因為滷湯裡加有大量的豌豆,使得滷湯裡的澱粉含量很高,若放置久了,就很容易讓滷湯變質發酸。

冒烤鴨塊:

1、取一大湯缽,放入鹽、胡椒粉、味精、雞精、花椒麵和烤鴨窩油,待用。

2、把烤鴨斬成塊後,裝入大絲網漏勺裡,浸入滾燙的滷湯,冒制一會兒,再把冒透的烤鴨塊盛入調好味的湯缽裡,灌上滷湯,即可上桌食用。

技術關鍵:

1、把烤鴨內部冒燙冒入味。這是因為川式冒烤鴨烤好以後,往往都是掛在櫥窗裡由客人點食,並沒有保溫,很容易就冷過心了。

2、滷湯不只是用來冒烤鴨,也可以冒制鴨腸、鴨胗等葷菜,但一般要加些紅油。另外,滷湯還可以冒制豆芽、鴨血等素菜。

說明:豌豆是把幹豌豆用清水泡漲後,放高壓鍋裡壓至軟爛,即成。

相關焦點

  • 【滷味菜】9款大廚原創滷味菜品,值得收藏!
    9、烤制:掛爐預熱至200℃,將鵝下入其中,烤約40-50分鐘至顏色紅亮、表皮酥脆。10、晾制:將烤好的燒鵝取出,掛在架子上晾約5分鐘,使鵝皮收縮,這樣口感更脆。燒鵝鹽鹽3000克、白糖2000克、五香粉、陳皮粉、胡椒粉、甘草粉各100克、八角粉、沙姜粉各50克、孜然粉25克、丁香粉10克混合拌勻。
  • 9款大廚原創滷味菜品,值得收藏!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菜品或者關於餐飲廚師美食的原創文章,投稿到本微信公眾號。請加:13380341721(微信/電話)投稿郵箱:1935932863@qq.com▼9、烤制:掛爐預熱至200℃,將鵝下入其中,烤約40-50分鐘至顏色紅亮、表皮酥脆。10、晾制:將烤好的燒鵝取出,掛在架子上晾約5分鐘,使鵝皮收縮,這樣口感更脆。燒鵝鹽鹽3000克、白糖2000克、五香粉、陳皮粉、胡椒粉、甘草粉各100克、八角粉、沙姜粉各50克、孜然粉25克、丁香粉10克混合拌勻。
  • 【想一想】再設計 → 深度解讀臺灣東方美學「食養山房「
    -八年前當起食養山房主人前,林炳輝從事裝潢工作。經由朋友的介紹,租下這一個原本是土雞城的地方,當起存放貨品的倉庫。對美感十分要求的他,即使是一間「倉庫」,也依個人品味,以最簡單的手法讓它浸淫滋發出主人的味道。
  • 【食養山房】逢茶茶,遇飯飯
    (咳咳……小心說話……沒有啦,開玩笑的……沒開玩笑……)食養山房(下簡稱「食養」),據說這兩年已經紅到發紫,但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去年夏天奔赴內蒙大草原的夜路上。推薦者說,這間位於陽明山中的私房餐廳,食物取材於附近山中的農舍,新鮮之外,著重於凸顯食材本身的味道。最重要的是,環境好到嚇人,融合了東方禪學風格,尤其「適合思考人生」。
  • 食養山房 | 隱於深山的飯館
    一位穿著白衣,如僧人般的身影,從山道裡走來,步履輕捷,氣定神閒,這一份定靜,孕育出臺灣最負盛名的「食養山房」。山房主人林炳輝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凌晨天未亮起床,先泡一盞茶。「因為早上喝茶,心特別安靜。在這樣自然的環境裡,你會不經意地突然湧現出一個畫面,或是一種感覺。
  • 食養山房 禪味醇厚的臺灣素食文化魅力
    關於食養山房 沒菜單的食養山房,賣的是健康的料理,選用當季食材,搭配食器造型的藝術性
  • 素食文化:食養山房 禪味醇厚的臺灣素食文化魅力
    食養山房的內部空間,以鐵、櫃、燭火、中國傳統濾紙漿的竹簾等簡單元素;除此,並沒有再刻意添購「裝飾品」。用已絕版的竹簾,作為空間區隔,每個小單位空間在開放中,依然保有其獨立性。這竹帘子創造簾外、簾內呼應著好山好景,多了層虛實間畫中畫的曖昧與想像。
  • 食滷味必去香港這 10 家!包你永遠忘不了那一抹滷水香!
    滷水中香料與甜鹹醬油的香味瀰漫著滷味店,讓你不自覺被它所吸引!都說滷水是滷味的靈魂!好滷水,無論你往裡放入什麼,被滷水充分浸泡入味後的滷味,口感軟綿嫩滑,味道總能得到完美的升華!說道香港的滷味,八叔不禁回想起《麥兜菠蘿油王子》中的一個經典配樂,『爸爸帶我去食叉飯食滷味,爸爸帶我去「席爹席豬頭肉」,爸爸帶我去食次飯,然後帶我去食牛治,仲叫了兩個蛋撻~』
  • 【秘制私房滷味飯】來襲~9.9元秒22元私房滷味飯一份,多種選擇,讓你一周不重樣~~
    但是要想做出真正的好味道優質的食材是重中之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這家超美味的滷味飯~秘制私房滷味飯9.9元搶購22元套餐一份【使用時間】即日起至2019年9月30日【備註】:1、需提前1小時預約2、線上購買後憑二維碼進店核銷3、一個手機號限購一份,不與店內其他活動同享
  • 天下一絕,潮州滷味
    縱觀全國各地不同口味的滷水,川式滷味麻辣辛香,山東滷味鹹鮮紅亮,蘇式滷味鮮香回甜,而潮州滷水則以味甘香軟著稱,它柔中帶剛,濃而不鹹,鮮而不腥,可謂頗具大將之風。當年潮菜烹調大師朱彪初開列的最地道潮菜食單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潮汕滷味。
  • 寧波這7家乘風破浪的滷味店,到底誰才是C位?
    沒錯,就是滷味!不管什麼樣的天氣,什麼樣的心情,在一大份滷味面前,都不算什麼!在寧波到底哪些滷味讓人慾罷不能?這7家店必須收藏起來,家家都能給你驚喜!單日爆排14個小時記錄的賢合莊專注滷味火鍋,還沒走進店,就已經聞到濃濃的滷汁味,邊燙邊滷的吃法,還真是少見。一口下去滿嘴都是汁水和滷香,這色澤、這分量,一看就食慾滿滿!滷味可以單吃,但下在鍋裡口感更佳。
  • 店鋪 | 淘寶上值得收藏的平價女包店鋪
    牆裂推薦~ 」茶茶原創手工包店均價:50-100少女氣息濃鬱的一家店,店內所有的包包都是原創,顏色都以糖果色為主,包包的每一個圖案也都是有故事的,背出去很有個性,回頭率百分之三百~>均價:30-50這家店的包包真的是價格太便宜了,款式還百搭,一款包可以搭出多種不同的風格,真的是超值!
  • 不二山房:美食、華服、國學、茶道……隱於天府新區的東方美學綜合體
    空間 | 不二山房 設計 |設計師汪忠偉(和尚)/ 成都不二品牌設計有限公司 面積 | 10000平方米 位置 | 成都市天府新區白沙街道川廖路茅香村9組
  • 【9種滷味的做法】炒雞棒!
    看個電視、吃個滷味、配個啤酒!倍兒爽有木有!!
  • 一道來自雲谷山房的人間至味——筍衣鋪蛋
    王志江/攝 舊時條件不好,想要吃上一口肉都是件不容易的事兒,單吃筍衣味道總是顯得單調無味歷經三年,兩棟屋舍分別於17年和19年5月份落成,名為「雲谷山房」。
  • 父親收藏了20年的滷肉配方,家庭也能用專業滷法,滷味純正又美味
    其實並不是小鹿不想介紹滷菜,而是製作滷菜所消耗時間長,滷香料及做法要掌握到味,才能讓味道濃香惹人,我的老父親20年前開始做生意時,就跟隨過一位滷味師傅做學徒學技術,用他的說法就是滷味雖然能賺錢,但滿身滷味,懂的人覺得味道香,不懂的人,覺得你滿身滷臭,還吃力不討好,受排斥。
  • 一家廈門的咖喱滷味小店,真的太好吃!|喜事咖喱
    如果只是滷味,這家小店並不稀奇。廈門街頭的滷味店比比皆是,手藝各有千秋。妙就妙在——他們家是用咖喱燙的滷味,味道一下子就特別了起來。咖喱+滷味,這兩樣東西,僅是單吃,就已經很有食慾了。組合在一起,更是美妙,非常值得一吃。喜事的咖喱有兩款:一款是沙茶番椒紅咖喱,用的是南洋沙茶,加了香茅、檸檬、羅勒、丁香、番椒等草本植物香料,味道香辣可口。
  • 平價鮑魚小店出新,滿$70送正裝滷味
    8/27/19--9/8/19為期兩周,地圖粉堂食堂食滿$70送正裝滷味哦牛吧美食坊 Beef Bar Chinese Restaurant推薦程度:**,牛肉牛筋牛肚,還有各種滷雞滷鴨滷豬肉,堂食和外賣都可哦!
  • '你'滷味吖!全順德就得你有得食,免費送出60份雞腳,仲狂打85折!!!
    黎氏粵滷味► 滷味對於順德人黎講,基本一日三餐起碼有兩餐都會食到,為求美味,方便!!但系更講究既就系【健康】,傳承祖傳,秘方製作,用料新鮮,不添加任何化學品,全國冷鏈配送,包健康!!反正小編同『溼影師』哥哥就系食到跟!本!停!不!下!來!!粵式滷味,順德人本土味道,順德人的滷味,食完一舊好難唔想食第二舊。
  •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林臥愁春盡,搴帷見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金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背景】這首詩是孟浩然在襄陽隱居期間,到一位梅道士的山房中作客的場景。唐代的詩人,有很多都崇尚道教,如李白、賀知章、李頎、高適等等。即使他們自己不信奉道教、佛教,也和這些方外人士交由很深。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老師的名言「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就是說當時詩人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