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音樂狂歡節來啦!
「賈老闆」賈斯汀·汀布萊克來啦,醜娃的演唱會終於回歸啦。
對,今天要聊的就是狂野續作《魔發精靈2》,21日內地院線上映了。
昨天看完從影院出來,腿還是想抖,看什麼都是五顏六色的。
甜品勁真的太大了。反正就是很歡樂,很好聽,很有活力。
包括電影院裡周邊的裝飾設計;
以及特別邀請的音樂現場,都是很有內味兒的。
不知道的,還納悶樂隊現場怎麼辦到電影院裡來了?
其實,在壓抑的疫情之後,除了看悲壯的《八佰》,合家歡的《魔發精靈2》對很多觀眾而言,是一種純粹快樂的不錯選擇。畢竟,還有很多小朋友嚮往影院嘛。
看過前作的都了解,《魔發精靈》系列的風格,是一言不合就開歌。
不過,這次第二部的歌比第一部整得更猛,可以說是音樂文化大洗底。開場是Daft Punk 的《one more time》,非常舒適地代入進電影中。中間過程也是很高能,流行、搖滾、古典、鄉村、放克、嘻哈、雷鬼、爵士等,各種大大小小的流派金曲亂鬥。
與第一部中,波比和布蘭拯救不開心的「博啃族」怪物相比,《魔發精靈2》的世界觀設定也宏大了,主線是六大音樂流派從紛爭到共存的過程,因而角色也更豐富了。
除了我們熟悉的樂天派波比公主,唱歌、跳舞、抱抱三件套的堅決執行者;
與悲觀主義的布蘭,習慣性未雨綢繆,仿佛是鄉村族群臥底在流行族群中的人;
以及老朋友藍胖精靈,和貢獻了太多笑點的萬能寵物「小指頭」;
新加的角色,性格與造型設計也延續了醜萌逗趣風。
比如流行部落裡長得似鹿似馬、綠帽子愛好者庫珀,它希望找到自己的種族;
一言不合就rap的Tiny diamond父子檔;
還有酷炫的搖滾樂霸女王,她要爭音樂界C位,要摧毀其他類型的音樂;
……以及她的搖滾蝙蝠和你手短短的「搖滾老爹」;
最值得特別提及的四大賞金捕手,他們出場時電影院裡爆笑。
除了聽覺風格的延續,在視覺上《魔發精靈2》也延續著前作的亮點。
最直觀的,就是色彩要無敵的飽滿絢麗,要搭配無處不在的blingbling亮粉;
其次是延續定格動畫和布偶動畫的風格。比如續作中,關於音樂的起源、紛爭與結局的故事,在流行部落和放克部落兩個視角兩個版本的講述中,畫面呈現均繼續沿用剪貼畫來展示,觀影效果就是很沙雕,很逗趣。
最有創新性的,是這個系列的「毛絨觸感」材質,技術依然穩得一批。
毛氈,絲絨,花邊,植絨等為影片定調,是精靈身體的材料質感。比如波比和布蘭旅途中睡覺的被子,不就是一片毛毯材質的樹葉子嘛?!
糖果色、迷你體型、毛絨觸感,就是可愛到炸了。
反正看電影的時候,忍不住想上去摸摸滾滾之類的。
《魔發精靈2》中,因為有六大樂派,所以織物的視覺紋理在被損毀的古典部落、西部風格的鄉村部落、水下部落、沙漠景觀等各種不同的場景風格上。新加入的皮革、牛仔布和鉚釘等元素,也很符合搖滾風格的設定。
總之,纖毫可見吧。
《魔發精靈2》的故事與前作一樣較為簡單,但世界觀擴充的許多。
如果說第一部的故事是《吃精靈不如唱歌跳舞》;
第二部的故事簡言之,就是《魔發精靈音樂世界的戰爭與和平》。
流行女王的波比與夥伴布蘭發現,除自己部落外,魔發精靈世界還存在其他五個部落,分別擅長不同的音樂:搖滾,古典,鄉村,放克,電音。然而搖滾樂霸女王卻想要統一六弦,摧毀其他音樂類型。於是,波比與布蘭等人踏上了一場求同存異的音樂發現之旅。
電影的最大看點就是以音樂風格劃分的部落和世界觀,六大部落個性十足。
主角是流行音樂,日常唱歌跳舞抱抱三件套,自嗨到不行;
攻擊性最強的搖滾,暗黑硬核;
古典部落的交響樂鎮,有雲朵音符、精靈「扎特王」,金色主調,風格優雅,原罪是「無聊至極」;
放克,十分迷幻,搭配嘻哈簡直分分鐘讓人抖腿;電音,隨時帶節奏,燈光效果一流,高科技風;
鄉村音樂部分最為驚豔。
曲風悲傷、現實或者說「矯情」,歌詞動輒「Born To Die」。場景設計也很獨特,汽車旅館、BBQ、牢房挖地道挖出棉絮、沙漠仙人掌、「被子懸崖」、等部落的場景均有西部鄉村風格,與其音樂類型結合得很巧妙。
還有最巧妙的四大「賞金獵人」。
軟綿綿的爵士,洗腦效果最強,也最為鬼畜,一出場到處都是粉色泡泡和花瓣,大家都在腦袋中幻想自己在沙灘上吃壽司;
為了自己的存亡,到處恰飯,露出底褲的約德爾;
還有韓流女團battle雷鬼,互表respect,是全場的爆笑時刻。
包括在編舞上,「嗨唱金曲」片段,流行樂女王波比與夥伴們一秒變裝,韓流女團與拉丁雷鬼編舞風格差異性明顯,一秒入戲。電影中對各大音樂類型的塑造,或者說缺點的詬病,都符合音樂類型在現實世界的理解,這些設定都很妙。
雖說夢工場的路線一直都是合家歡的低幼風嘛,故事清晰簡單,但主題有些升級了。第一部中的主題是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的對立,第二部的主題是音樂流派如何和諧共存。
流行女王波比聽父親講的故事,其實在放克一族的版本中並非如此。反而,流行部落是引發分裂的罪魁禍首。所謂,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你所知道的故事卻並不是別人了解的歷史。
而搖滾樂霸女王希望黨同伐異,流行女王波比希望求同存異,電影用音樂擬人化,對人類社會做了一種註解,呼籲尊重多元,透過差異更好地理解共通的部分,尋找和諧共處的方式。
這一點與現實的音樂圈、與現實社會都有互文性,立意蠻贊的。
但說了那麼多,其實《魔發精靈2》中最嗨的還是各種金曲亂鬥啦。
流行、搖滾、鄉村、電音、古典、放克等音樂流派,與爵士、k-pop韓團、雷鬼等亞類型輪番炸場,是一場極度飽和的視聽盛宴。
如果說《魔發精靈》第一部,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The Sound Of Silence》(瞬間魂穿《畢業生》),還有聽得流淚的賈老闆的《True Colors》等金曲。
第二部的歌曲和風格更多了,有開場極度舒適的《one more time》,有搖滾女王的強勢出場曲《party rock》,還有辣妹組合的《wanna be》,的士高神曲《who let the dog out》,格萊美提名金曲《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等眾多耳熟能詳的曲目。
試圖洗腦鄉村部落的流行串燒中,連《江南style》都有了!
在保證聽的質量上,配音陣容也是強大。除了「賈老闆」配音布蘭,安娜·肯德裡克配音波比外,為k-pop韓團舞曲配音的,是年輕人的偶像女子組合Red Velvet,而為雷鬼舞曲精靈配音的是著名歌手J·巴爾文,被譽為「現代雷鬼舞曲的代言人」。
其實,《魔發精靈2》中還有些巧思的設計。
比如片頭中夢工場對自己廠牌的動畫電影的引用,包括對經典音樂的改編,這些自體反思的東西,更是影迷們或者音樂發燒友們的一大觀影樂趣。多年以來,好萊塢類型片,尤其是歌舞片,一直在將自我反射融合進了電影創作中,比如前幾年的《愛樂之城》,但這應該也是更深層的影迷或歌迷嗨點吧。
對普通觀眾來說,故事萌趣,歌聽得嗨就足夠啦。
畢竟,純粹讓人快樂的動畫電影,真有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