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這個詞近兩年來想必大家經常能聽到。空心村,顧名思義,一個農村村莊,住的農民很少,佔用的土地很多,大面積範圍是浪費和空置狀態。
在過去,「空心村」指的是由於村莊規劃嚴重滯後等原因,農民新建住宅大部分都集中在村莊外圍,而村莊內卻存在大量的空閒宅基地和閒置土地,形成了內空外延的用地狀況。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這個詞的含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指的是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大量的農村青壯年都湧入城市打工,使得留在農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殘的現象,因其農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樹之空心,故名之空心村。
什麼會形成「空心村」?
雖然主要原因是由於大量的農村青壯年都進城市打工,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一個字——錢!首先是農地產值過低,邊際生產力低,然後是多年來的糧食市場低迷,農民種地的收益遠不及付出,接著是城鄉收入差距的逐漸擴大,最後導致農民不想種地。
但是農民朋友也有家庭,也是需要賺錢的,而農村賺不到錢,那麼大多數有能力走的農民朋友就只能離開農村,進城務工了。
「空心村」對農民有什麼影響嗎?
對於大多數農民朋友來說,「空心村」其實有很大弊處的。比如說土地浪費,現在的農村,很多新一代的農民根本就分不到耕地,甚至有些人結婚了還是好幾代人住在一起,不是因為他們捨不得離開家庭,而是因為他們申請不到宅基地!
因為村裡的有效宅基地都已經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分配完了,雖然「空心村」裡很大一部分的房子都是不能住並且沒人住的那種。
然後還影響環境,「空心村」裡的很多房屋由於無人居住,所以也無人修繕,有一些農民就用來圈養禽畜,也幾乎沒人清理,導致很多地方垃圾成堆、汙水橫流、雜草叢生、老鼠遍地、蠅蚊亂飛。
三個方法有望解決空心村
《鄉村產業振興指導意見》有望化解「空心村」問題。最近,國家印發了一份《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而鄉村產業司曾衍德司長在解讀時指出:解決好「空心村」問題,根本的還是發展鄉村產業。
因此,國家提出了三個「法子」,稱只要做到了,農村就會發生3大變化——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和農民富起來。
1、把產業更多留在鄉村
《意見》中提出:要突出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閒旅遊業、鄉村新型服務業和鄉村信息產業,這些都是立農、為農、興農的產業,都要儘量把這些留在農村。
2、把就業崗位更多留給農民
《意見》中提出:要充分挖掘鄉村功能價值,引導加工流通企業重心下沉,向有條件的中心鎮和物流節點集中。這些措施就是要把更多的二三產業留在鄉村,把更多的就業崗位留給農民。
3、把產業鏈增值收益儘量留給農民
《意見》中提出:要建立聯農帶農機制,通過融合發展等多種方式,讓農民不但有業就、有活兒幹,更要有錢賺,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讓農民的笑臉多起來。
喜歡的,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