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2020-07-27 新周刊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2017年,奢侈品品牌愛馬仕在上海的藝術展覽。/圖蟲創意


奢侈品的Logo,就是人們在物質社會可以確定的安全感,它是財富的標誌,是成功的象徵。浸泡在成功學下的我們,難免會為這些裝裱起來的價值符號感到矛盾的快感與憤怒。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奢侈品更是專為這群人,精心定製了一個刀光劍影的上流美夢。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向來就是人們最心照不宣的比武大會,你拿什麼包當武器,穿什麼衣服作鎧甲,決定了你能否在這殘酷的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熱播劇《三十而已》裡的主角顧佳就經歷了這樣一次社會的毒打。


她為了給孩子幼兒園的推薦信,求到了王太太門下,顧佳作風果敢辦事能力極強,也很快得到了王太太的信任,被帶進了這個太太們的江湖。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網友依劇照科普了各太太的包包品牌與價格,除了顧,其餘太太的包從幾十萬元到百萬元不等,C位提著的Himalaya更是愛馬仕柏金包裡最貴的一款,市價約260萬元。/ 《三十而已》


為了融入「太太圈」幫老公解決公司危機,顧佳周旋其中,察言觀色。但她還是沒想到的是,她的包過於「寒酸」,太太們在發朋友圈合影時,竟然把她裁掉了。


顧佳想傾盡所有湊重金買一個名牌包,閨蜜王漫妮建議她加點錢買一個限量款,這樣才能幫助顧佳融入「太太圈」,聯繫業務,讓公司渡過危機。可你光有錢也不行,這個包呀,要排要等,要按門店自成的營銷規則辦事,王漫妮答應幫她,「想想辦法」。


顧佳用盡所有積蓄買包賭對了,她因此贏得了太太客廳的入場券,成為貴婦團的一員。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顧佳希望王漫妮能幫她買到包,拿到遊戲的入場券。/ 《三十而已》


這個情節能引發廣泛的共鳴,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顧佳身上看到了自己。


現在的奢侈品牌已經和身份地位牢牢綁定起來,相信背鱷魚皮的和背人造皮革的,真的有天壤之別。奢侈品就是用這樣包裝好的價值觀不斷討好一代又一代的人,收割著一年又一年的市場。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時尚審美的倒退

衣不如新,人不如舊。我們懷戀曾經的野生美人,覺得現在滿屏的大眼瓜子臉,或許精巧,卻少了風格鮮明的美感。有人說這不過是時代濾鏡在作祟,大浪淘沙,只留下了讓人念念不忘的風情。


可真是如此嗎?看看現在配色浮誇的衣著,高強度的美顏,以及千篇一律的整容臉,我們的審美可能確實在倒退。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王祖賢、鞏俐和梅豔芳的珍貴合照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簡單的配色,利落的裁剪,上乘的材質成就經典。/ Dior New Look 系列


時尚界也是如此,當我們想到各大奢侈品,往往都是各家幾十年前的經典款,比如香奈兒的套裝,Burberry的風衣,愛馬仕的柏金包,而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樣的畫風: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暗黑桃心、混亂漿果、運動護膝風,像是西方叛逆期少女放學後順便來走秀,Dior你認真的嗎?/ Dior2018春季秀場


繁複的色彩,雜亂的設計,多元的符號,奢侈品的墮落,或許就是從諂媚年輕人開始的。


騰訊廣告與波士頓諮詢( BCG)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報告》顯示,在中國購買奢侈品的主力軍就是年輕人,35歲以下消費者的比例高達78%,零售額的貢獻也達到了74%。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年輕意味著更強的購買力欲望,為了更多更快地收割年輕人的錢包,奢侈品品牌推陳出新的節奏也越來越快,經典產品卻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對新元素的融合與品牌價值的開發。


正如時尚專欄作者李小丟指出,從前的奢侈品從來不討好小女孩,現在卻推出一系列時尚單品向所有人兜售少女心。而這些高飽和的色彩,密集的字母本就是西方不富裕的青年們彰顯個性的叛逆期標識。


如果說從前奢侈品的定位是知性與優雅,那麼進入低欲望社會,能讓現在不貪心,不爭搶,談個戀愛都覺得心累的年輕人瘋狂去消費,就要回歸最原始、最奏效的刺激,性感與金錢。


不過這都2020年了,消費性感模特早就不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哪個商家能夠更快瞄準新時代女性消費者的需求,那它就能在新一輪的時尚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吳亦凡身著粉色毛衣,為LV代言。/ 路易斯威登宣傳照


例如近幾年越來越被頻繁提及的一個詞語叫作「男色消費」,這些年男明星把美妝、時尚品牌的代言一個不落,接到手軟,裝滿了粉絲們一輛又一輛的購物車。


品牌方的目的也很明確,現在還用高質量低曝光來吸引顧客絕對是死路一條。商場裡的導購小姐再專業,都比不上「國民男友」站在門口賣個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


不管是LV請吳亦凡籤約全球代言人也好,還是雅詩蘭黛重金請李現拍攝口紅廣告也好,醉翁之意從來不在代言人,而在於為各位代言哥哥打CALL,衝KPI的那群人。


而飯圈文化、明星效應本就屬於粉絲圈的瘋狂,現在的大牌為了銷量捨棄了自身建構的高冷人設,無限度迎合這樣一種不成熟的年輕消費者。它們的審美倒退,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奢侈品做起Logo生意,

大家都進入「包中人」的世界


如果說因為害怕與外界交流而用外殼包住自己,連同思想與個性都通通包裹起來的人,是契訶夫筆下的套中人,那些藉由物件來傳達自己的價值訴求、思想品位的人,就可以說是被奢侈品行業塑造的「包中人」。


LVMH集團的董事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奢侈品品牌的樹立要比其他生意困難得多,它需要創造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消費需求。」如何打造一個「包中人」的天堂,讓消費者持續為奢侈品牌的高溢價買單,就是一門學問了。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滙豐銀行發布的全球奢侈品等級圖,按照價格把奢侈品分為日常到極奢六個檔次。又一條鄙視鏈產生了


如果奢侈品能夠想像天堂的模樣,那一定是等級森嚴,堪比封建社會。


為什麼人們自願「返祖」,進入這樣一個「包中人」的世界?德國社會學家貝克曾探討「當代精神中的不安全感」,而人們處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不安全感已經滲入人們生活的結構中,破壞了自我價值與自尊,又無法和這樣的世界劃清界限,於是只能向這樣的世界,尋求幫助。奢侈品的Logo,就是人們在物質社會可以確定的安全感,它是財富的標誌,是成功的象徵。浸泡在成功學下的我們,難免會為這些裝裱起來的價值符號感到矛盾的快感與憤怒。


如果這個世界不看臉,那它一定在打量你的包包。


對於奢侈品的世界,更是如此。「顧客就是上帝」被推翻,進了這家店,上帝也分三六九等。


從進入奢侈品店的那一刻,我們就在被打量。你的經濟實力與社會地位,決定你會否遇上一個笑臉相迎的專櫃導購員,是否有相應的社會影響力購買到限定款的包,如果有資格的話,又需要在排隊列表上等待多久。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奢侈品主動拒絕客戶,要的就是這種稀缺感。/ 《三十而已》


這就是奢侈品的反傳統營銷,奢侈品門店輕微的勢利和怠慢,反而對於銷量的增長有著微妙的促進作用。而限量銷售和飢餓營銷這樣的小考驗,更是培養忠誠客戶,提升品牌價值的重要手段。

奢侈品營造出的階級拒絕感帶來強烈的情緒,推動人們拿出真金白銀去消費。大家拼命用不同顏色、皮質的包包來標榜自己的個性,遮住自己的不安與受排斥的情緒,漸漸成為一個商業世界喜聞樂見的「包中人」。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LV與Supreme合作,把Logo印滿了整件棒球衫,Logo即設計,生怕你不知道


三十年前,奢侈品的Logo都是縫在衣服內襯中不給人看的。三十年後,奢侈品為了追求品牌溢價把自己異化為了等級符號,它們紛紛推出奢侈品版的聯名T恤和牛箱包,將醒目的品牌名稱不斷複製粘貼。


保羅·福塞爾在《惡俗》裡指出,這些「擁有之榮耀」通常會附著在一些要價極高的東西上,並以人群中當中最沒安全感的人為目標。


這些商品印上文字信息的物件,被艾莉森·盧裡命名為「易讀衣著」。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從印在衣服上的信息解讀出自我剩餘的意識。這個意識可能是自己與某個商業品牌的成功混同為一的渴望,也可能是急於提高社會等級的俗不可耐。


把標榜身價的Logo穿戴起來,俗氣,易讀,但是安全。


只要人們一天找不到精神世界的確定感與安全感,那麼就像契訶夫說的那樣,就還會有無數的「套中人」「包中人」活在我們的身邊。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是你高攀不起的「地攤貨」


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做過很多過分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展示著地攤產品,卻用標價告訴每一個人,「你買不起。」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圖一為香奈兒「巴黎-上海」高級定製款;左下為巴黎世家挎包,售價26000元;右下為LV中國定製款。/圖一由李小丟整理提供,其餘來源於網絡


比如當整個時尚圈吹起塑料中國風,你會在香奈兒「巴黎-上海」高級手工坊系列裡看到真·漢化·香奈兒,看到巴黎世家的棉被挎包,看到LV的五星紅包。你不知道設計師加入這些元素,究竟是喜歡我們的文化,還是饞我們的錢包。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Dior代言人怎麼看都是越來越親民了。


奢侈大牌很少請明星做代言人,可當Dior的推廣大使從查理茲·塞隆、娜塔莉·波特曼這類奧斯卡影后級選手,變成了金鷹獎獲得者Angelababy和趙麗穎這樣的流量小花後,似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駕馭大牌的種子選手。


曾經的距離感與神秘感帶來的美感在賣貨面前不值一提。而今年的賣貨熱詞,非「直播」莫屬。


實踐出真知,LV成了第一個下河捉螃蟹的高端時尚品牌。3月,LV在小紅書上邀請了時尚博主程曉玥和演員鍾楚曦擔任主播,發起了門店直播首秀。小紅書上網紅人手一個的LV,終於由官方詮釋出了高仿的味道。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小紅書LV直播截圖


這場一小時的直播讓人一言難盡,堆放奢侈品的直播間,像極了淘寶店家後臺擺布存貨的倉庫。粗糙的直播畫質,尷尬的帶貨互動,最終只獲得1.5萬人的觀看流量。明明是正品,為什麼非要活成山寨的模樣。


螃蟹沒吃到,還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消費者也並不覺得它們可憐。


無論是請流量小花代言,打開例如微信、微博、小紅書一類的社交通道,還是直接轉戰線上直播,這些花裡胡哨的操作,增加商品的曝光率無疑是流行的商業手段。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Moschino2015秋冬兔八哥系列,售價上千,但這質感,真和地攤上清倉處理的針織衫沒區別。/ 圖由李小丟整理提供


擺出地攤貨的姿態,實際上賣著奢侈品的價格,可只要1000個看過廣告的人裡能有1個下單,這怎麼都不會是虧本的買賣。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是它們的選擇,而還沒受過學區房、搖號車毒打又有無窮消費欲望的年輕人則是它們的目標。不過年輕人一代又一代,30歲以下的奢侈品消費者佔了整個奢侈品行業的半壁江山,誰又能說奢侈品犧牲品質和格調去討好年輕人就一定是下錯了棋呢?只要有人願意審醜,願意為這樣的「文藝復興」買單,那麼資本的飛梭就會一刻不停地在裡面穿梭,直至春蠶到死,再圈地餵羊。


奢侈品的土味與墮落,像是用玻璃渣包裹起來的方糖,看起來玲瓏剔透,吃起來血肉模糊。


奢侈品品牌把自己的櫥窗擦得一塵不染,向社會中大部分不需要它的人展現另一種包中生活。因為信息過於發達,這扇櫥窗玻璃太過透明,以至於大家有時會忘記它的存在,「砰」地一頭撞去,還是會痛的。這才是欲望都市裡的又一消費寓言。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惡俗:或現代文明的種種愚蠢》 保羅·福賽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02

《奢侈品消費在中國》 吳志豔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7.10

除了龍袍,時尚界對中國服飾還有什麼想像?李小丟 觀察者網 2015.02

海綿寶寶都是奢侈品了,喜羊羊逆襲還會遠嗎?李小丟 觀察者網 2015.09

你真的以為LV和Gucci是奢侈品?30年來的奢侈品墮落之路 蘇六 豆瓣2019.11

奢侈品的Logo狂熱或許要過去了Drizzie LadyMax 2020.04

奢侈大牌與中國:相愛40年面臨中年危機 李孟蘇 大家-騰訊新聞

LV在小紅書直播,Gucci拍抖音…2020年,奢侈品變Low了嗎?YH饅頭商學院 2020.07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作者 | 禾必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媚青的奢侈品,越來越像地攤貨
    年輕意味著更強的購買力欲望,為了更多更快地收割年輕人的錢包,奢侈品品牌推陳出新的節奏也越來越快,經典產品卻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對新元素的融合與品牌價值的開發。正如時尚專欄作者李小丟指出,從前的奢侈品從來不討好小女孩,現在卻推出一系列時尚單品向所有人兜售少女心。而這些高飽和的色彩,密集的字母本就是西方不富裕的青年們彰顯個性的叛逆期標識。
  • 「國內是奢侈品大牌,國外卻是地攤貨」:Zara被捧為網紅潮牌?
    到底有哪些地攤貨越個洋變成奢侈大牌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Michael Kors家的包包,只能算是美國的輕奢品牌,在法國,一千塊錢左右就可以買到珍品版的了,再碰上店面打折,一千塊錢不到就可以買得到,而在國內,很多都要將近兩千起步!當然如果找到靠譜的代購,會便宜許多!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自從楊冪等明星用了潮牌Champion的衣飾後。
  • 我們兒時的奢侈品,美特斯邦威,何時變成了廉價的地攤貨?
    還記得少年時的我,居住在西部的一個四線城市下屬的一個山溝廠礦裡,每周最盛大的活動就是爸媽帶著我進縣城,在步行一個小時就能走完的城市裡我總覺得是那麼的高端大氣上檔次,步行街的一家美特斯邦威也就成了我心中的奢侈品。
  • Gucci等奢侈品牌入駐網紅平臺,失去濾鏡的奢侈品成地攤貨,品牌如何...
    原標題:Gucci等奢侈品牌入駐網紅平臺,失去濾鏡的奢侈品成地攤貨,品牌如何挽尊?繼Dior、Balenciaga先後入駐抖音後,Gucci在今年4月底也入駐抖音。除此之外,微信視頻號、小紅書等大眾化網絡平臺也與一些奢侈品牌在線上有深度的合作。
  • 義大利「時尚之都」米蘭,世界頂級購物天堂,但地攤貨更受歡迎
    全世界的高級時尚品牌在米蘭都有旗艦店或專賣店,在大街小巷裡,國際名牌商店林立,時裝和珠寶是永恆的主題,奢侈品爭奇鬥豔,比比皆是,是全球最昂貴的購物中心。如今,各國遊客到訪米蘭,必做之事就是逛逛逛、買買買,尤其是熱衷於買名牌的中國遊客,更像是到了購物天堂,無論是大熱的奢侈品牌,還是小眾的品質之選,都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 看不懂的時尚,潮流越來越怪,卻還有人買帳,奢侈品到底奢侈在哪
    尤其是在看各大服裝奢侈品品牌的服裝走秀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嘆現在的時尚變得越來越奇怪了。而就是這些奇怪的服飾,因為是奢侈品大牌的商品,個個都價格不菲。像是此前巴黎世家推出的一件新款大衣,穿在身上把人的脖子都遮住了,走秀的模特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橄欖球運動員,而這款大衣價值8000美金,約5.6萬人民幣。除此以外,那些奢侈品品牌也會推出符合人們正常審美的服裝。
  • 1萬多的風衣去乾洗,被水洗後變地攤貨,店員:水洗標籤僅供參考
    導語:1萬多的風衣去乾洗,被水洗後變地攤貨,店員:水洗標籤僅供參考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所以會有一些小錢用來提升自己。比如大家會購買一些首飾,或者是一些比較貴的衣服來修飾自己。大家都知道,像那些名牌的衣服在清洗的時候一定要格外注意,它有非常多的工序,而且還不能水洗,要拿到乾洗店去進行清洗。但是有些乾洗店並不能嚴格的按照衣服上的標籤進行清洗,有些乾洗店連水洗和乾洗都分不清楚,最終導致衣服被洗壞,不能再穿。成都的陳女士買了一件上萬元的奢侈風衣,之後就送到了乾洗店進行清洗,結果店裡面把風洗進行了水洗,上萬元的衣服就這樣變成了地攤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Coach蔻馳是地攤貨
    大家心裏面估計只能想起outlet那些幾百塊人民幣就可以成交的地攤貨了。這也是為什麼至今,提起Coach,還是會有人有這種感覺,可想而知,一個品牌被做爛掉,要重新建立,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再往深入一點想,你自己個人的品牌也是一樣,你做得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是在給你自己的個人品牌添磚加瓦,也可能是在給你自己的品牌潑油摸黑,一旦人設崩塌,再建立,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 小縣城裡的江湖,九十年代高端奢侈品到如今的地攤貨
    其中,文章有一些涉及商業機密,所以打算徵求一下當時人意見才敢發布…… 今天,我們就先聊聊《小縣城男裝》 九十年代高端奢侈品,到如今的縣城地攤貨
  • 別人把地攤貨穿成了高級感,你卻把大品牌穿成的地攤貨
    別人把地攤貨穿成了高級感,你卻把大品牌穿出的地攤貨。不是你的問題,是衣服的問題,可能是品牌衣服跟你的氣質不搭!或許你轉換思維,買地攤貨是不是就穿出了高級貨?有人試過了,結果穿出幽默感,哈哈哈哈~好好的一條美人女魚,硬是被你整個2隻腳出來。
  • 何雯娜曬奢侈品被批暴發戶,郭晶晶買地攤貨被贊真豪門
    近日,何雯娜與梁超的婚姻因為在綜藝節目上的表現而引來了一些爭議,而何雯娜平日裡喜歡分享奢侈品的習慣也遭到了許多人的吐槽。 但是她和丈夫在綜藝節目中的相處卻不像網友們想像的那樣,看起來並未得到充分的尊重,而是顯得有些卑微。
  • 鍾楚曦聯手程曉玥直播賣LV包,國際頂奢大品牌卻像百元地攤貨
    隨著網絡發展得越快越快,一種新型的營銷方式就此誕生——直播帶貨。在直播帶貨這方面,薇婭和李佳琦做的是比較好的,也有很多廠商和他們合作,當然銷量也是非常可觀的。有不少廠商都看到了這個商機,在這些廠商之中,不乏許多的大牌廠商。
  • 鍾楚曦程曉玥直播賣LV,國際頂奢大牌像百元地攤貨,太土low爆了
    如今通過網絡平臺直播賣貨,已經成為了商品銷售的一種新模式,而在這種模式下,女有薇婭,男有李佳琦,兩大直播界的帶貨頂流,無遺是賣貨的top級選手。而近期作為國際頂奢品牌LV也在某網絡平臺上開始直播賣貨了,雖然說這種形式非常的特別,但是作為國際頂級品牌,用這樣的銷售方式去賣貨,還是讓網友們覺得簡直是太low了。這次的明星們賣貨主播是鍾楚曦和程曉玥。鍾楚曦一直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行走的畫報,大片臉配上堪比模特的身材,讓很多人不禁感嘆,倪妮終於碰到了新對手,在時尚圈的評價真是很高了。
  • 義大利頂級購物城市,號稱世界「時尚之都」,街頭地攤竟隨處可見
    全世界的高級時尚品牌在米蘭都有旗艦店或專賣店,在大街小巷裡,國際名牌商店林立,時裝和珠寶是永恆的主題,奢侈品爭奇鬥豔,比比皆是,是全球最昂貴的購物中心。如今,各國遊客到訪米蘭,必做之事就是逛逛逛、買買買,尤其是熱衷於買名牌的中國遊客,更像是到了購物天堂,無論是大熱的奢侈品牌,還是小眾的品質之選,都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 「地攤經濟」真的是風口嗎?「地攤」真的是普通人的致富平臺嗎?
    如果你去地攤街仔細觀察一下,現在的地攤已經不是以前的傳統地攤。1.現在的地攤主,年輕人的比例佔很大的比例。他們不是還像以前一樣坐等顧客上門,更多的是,利用網際網路,比如直播,拍短視頻,自媒體等多種方式宣傳吸粉,擴大影響及曝光。
  • 義大利的時尚之都米蘭,堪稱頂級購物天堂,最受歡迎的卻是地攤?
    可以說全世界的高級奢侈品品牌在米蘭都有旗艦店或專賣店,在米蘭的每一個角落,國際名牌商店林立,時裝和珠寶是永恆的主題,奢侈品爭奇鬥豔,比比皆是,是全球最昂貴的購物中心。而現如今,大多數的遊客來到米蘭,肯定第一件事就是去買買買,尤其是熱衷於買名牌的中國遊客,更像是到了購物天堂,無論是大熱的奢侈品牌,還是小眾的品質之選,都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 直播帶貨和奢侈品的兩極世界
    直播帶貨和奢侈品的兩極世界 2020年05月25日 13:38:00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   直播帶貨和奢侈品的兩極世界  中國新聞周刊/閆肖鋒  發於2020.5.25總第948期《中國新聞周刊》  男不撮飯,女不化妝,為期三個月了。
  • 避免地攤貨的「廉價感」,40、50歲以後學會這樣穿,優雅又氣質
    因為今年百年難遇的特殊性,「地攤經濟」開始火了。編姐最近的小姐妹也自信擺起了地攤賣衣服。恰巧最近編姐的一個粉絲也後臺留言讓寫一篇,年齡在40、50之後如何通過穿搭避開地攤貨的「廉價感」,畢竟廉價感穿搭所影響的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由此來避開所謂的「廉價感」方能更好的提升。
  • 《有翡》王一博露假髮片,穎寶穿地攤貨像乞丐,道具組是一大敗筆
    與此同時,作為主角的穎寶穿地攤貨像個乞丐。都知道在開播第一天,導演直接放出八集劇情,確實滿足了粉絲對於這部劇的期待。可是從趙麗穎出鏡,到最新一集一直都沒有換衣服,穿的服裝像是地攤貨。女二女三吳楚楚和李妍,都比她更像是四十八寨大小姐。穎寶明明飾演的女主,造型破破爛爛,一點都不符合人設,讓人接受不了。
  • 地攤貨真是薄利多銷?進價1.8元一對的耳環,擺地攤能賣15元
    地攤貨在大家眼裡就是便宜的象徵上,畢竟擺地攤不需要租金,完全可以薄利多銷,賣一件賺個五塊十塊也就差不多了。不會像實體店一樣,價格都是翻倍賣才行的,地攤可不掙黑心錢,能夠有個50%的利潤那就是燒高香了。進價1.8元一對的耳環,擺地攤能賣15元其實地攤貨也並不意味著就是真的便宜,可能很多的商品的確會比實體店便宜,但是跟進價比起來,利潤其實還是豐厚的。就比如說小小的耳環,在網上批發價不過才是1.8元一對,但是擺地攤的價格卻是15塊一對,25塊兩對。如果按照利潤率來算,那可是翻了好幾倍的價格了,這的確是夠暴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