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紅色和藍色的剛玉寶石(紅寶石,藍寶石)知名度太高的緣故吧,搞得其他顏色的剛玉族寶石難為世人所熟知,其實剛玉寶石屬於他色寶石,也就是說,純淨的剛玉(AL2O3)是無色透明的,當外來的微量元素侵入晶格後才導致各種顏色的產生,比如Cr離子主要導致紅色,Fe、Ti的聯合作用導致不同程度不同色調的藍色...


所以自然產出的剛玉寶石顏色是極其豐富的,包含了可見光光譜中紅橙黃綠青藍紫所有顏色以及過渡色。寶石界為了方便,在命名時把眾多顏色的剛玉寶石分成兩類:紅寶石與藍寶石,除去紅色調的之外其他顏色的都稱為「藍寶石」,但是除去純正的藍色剛玉寶石可以直接稱為藍寶石之外,其他顏色都要冠之以其體色再後綴藍寶石,比如粉色藍寶石,紫色藍寶石等等。

當其本身的純淨度、透明度達到一定要求,加之極高的硬度,可以說每種顏色的剛玉寶石都是美麗的、可人的、珍貴的,綠的青翠、粉的嬌嫩、黃色鮮亮、紫的...這其中一種極其珍貴的粉橙色或者橙粉色的、與佛教關聯最大的、主產於斯裡蘭卡的藍寶石尤為動人,看到它之後使人感覺沉靜安寧,也更容易聯想到純潔與神聖,這就是「蓮花藍寶石」,也被稱為「帕帕拉恰」或者「帕德瑪(Padparadscha)藍寶石。」


Padparadscha一詞源於斯裡蘭卡土著語言僧伽羅語「Padmaraga」,為一種紅蓮花的顏色,也包含硃砂和番紅花色,代表著聖潔和生命,是宗教信徒心中神聖之色,在斯裡蘭卡與印度,甚至認為這種寶石是佛的化身。也使得其在商業以及珠寶鑑定中被公認的形容這種迷人的藍寶石顏色的至尊詞彙。

但是在實際的市場中,對於帕帕拉恰的認定還是有很多爭議的,比如產地是否作為認定依據?粉橙色或者橙粉色該如何判定?其實珠寶是一個高度國際標準化、規範化的行業,我們看一下LMHC(這是由國際上高端鑑定中心比如CISGEM ;GIA;GIT-Gem ;Gübelin,;SSEF等組成的一個協調委員會,致力於能夠使寶石的很多評判方法標準化,著名的帕拉伊巴碧璽的認定報告也是他出的)對於帕帕拉恰是怎樣認定的:
Padparadscha sapphire is a variety of corundum from any geographical origin whose colour is a subtle mixture of pinkish orange to orangey pink with pastel tones and low to medium saturations when viewed in standard daylight.(Padparadscha藍寶石是從任何地理起源的,顏色是粉紅色的微妙的混合橙色,與柔和色調略帶橙色的粉紅色,在標準日光下看低到中等飽和度的剛玉。)


所以不管斯裡蘭卡,還是馬達加斯加,還是越南產的粉橙色或者橙粉色的藍寶石都可以稱為帕帕拉恰。當然對於那種特殊色調的界定,受很多客觀因素影響,包括檢測環境以及檢測者心理和視覺差異等,其中AGL(美國寶石實驗室)曾經給出過指導:帕帕拉恰顏色最佳的比例是55%的粉色加上45%的橙色分析,並且對融合度有一定的要求。這樣的指導報告有利於行業的規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們在選購寶石的時間,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希望賣家出具國際公認的寶石鑑定證書,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於證書,往往一顆認定的皇家藍藍寶石在自然光下會呈現過於深邃、甚至發黑的藍色,畢竟我們佩戴的是寶石而不是證書,帕帕拉恰也是如此,很多情況是肉眼判別就是帕帕拉恰,而證書之中僅僅認定是粉色或者橙色。所以在參照證書的情況下也要考慮這顆寶石是否能夠第一眼便打動你讓你入迷,她的色調是否如同黃昏下的粉蓮花般給人以安寧與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