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故事:日德青島之戰——一戰遠東唯一戰場

2020-12-16 騰訊網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日本藉口英日同盟趁機向德國宣戰,意圖奪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進一步侵略中國。11月德軍戰敗投降,日本佔領青島。

德國的世界政策與英日同盟

普法戰爭後,德國取代法國成為新一代的歐陸霸主。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上任後,摒棄了俾斯麥時代一直堅持的大陸政策,推行世界政策,將德國稱霸的野心伸向了世界,並積極擴建陸海軍,與英國爭霸。1898年3月德國強迫軟弱的清政府籤訂《膠澳租借條約》,將青島納入德意志帝國的海外殖民地。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英國則為了維護自己在遠東的利益,於1902年與日本籤訂英日同盟,對抗俄國、德國。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戰勝俄國,躋身於世界列強之中,將中國東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一戰爆發後,日本意欲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於是利用英德矛盾,藉口英日同盟向德國宣戰,攻佔青島。

德日雙方的戰前準備

一戰爆發後,德國的主要精力放在歐陸戰場,在青島的駐軍只有不到5000人。作為德國的盟國,奧匈帝國的遠東艦隊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開到膠州灣炮火支援德軍。德軍在青島構築了兩條防線,外圍防線是浮山、煙墩山(現徐家東山)、四方山等制高點,內圍防線是臺東鎮等五大堡壘要塞。德軍驅逐中國勞工修築了臨時炮臺,並挖掘壕溝工事;日本調動了以第十八師團為主力的陸軍4.5萬人,配備了數百門重型火炮和多架飛機,於山東龍口強行登陸,屯兵李村向青島逼進。日本海軍也派遣艦隊封鎖膠州灣。作為同盟,英國遠徵軍調遣2000人配合日軍,在仰口灣登陸。

青島戰役的經過

1914年9月26日,日、英聯軍開始向青島外圍發動進攻,逐步佔領了德軍外圍陣地。並向浮山、四方山、中央堡壘進攻。

1914年9月28日凌晨,日軍為了佔據浮山陣地架設火炮,派出兩個中隊的兵力摸黑向浮山偷襲,遭到了駐守德軍的猛烈還擊,未能成功。日軍久攻浮山不下,相繼陣亡兩名中隊長。德軍仰仗浮山易守難攻的地勢,讓日軍的進攻一度停滯。日軍隨後改變戰術,以大部隊在高地的東側猛攻吸引德軍的注意力,同時派士兵從另一側爬上浮山制高點,在德軍的頭頂上向下射擊。接著,日軍又派出敢死隊猛攻,戰鬥一直持續到上午11時30分,德軍豎起白旗投降。日軍接連侵佔浮山、四方山等高地。

10月2日晚8時許,德軍各野炮陣地開始向四方山標高54米的日軍高地猛烈轟擊。3日9時15分,德軍兵分三路攻向四方山,激戰至夜間10時20分,日軍的增援部隊趕到,德軍聞訊開始後撤到山前的出發地,乘坐汽車返回臺東鎮。隨後,日德雙方陷入僵持階段。

1914年11月6日晚上,日軍集結部隊向市內的德軍發動總攻,結束了短暫的僵持。11月7日凌晨1時20分,日軍的太陽旗插上了德軍的中央堡壘。德軍嘗試組織幾次反攻,意圖奪回中央堡壘,均未成功。日軍乘勢從前後兩面夾擊各堡壘,各堡壘失守。剩餘的德軍集結於俾斯麥山(現青島山),11月7日早6時,俾斯麥山南炮臺失陷。6時30分,俾斯麥北炮臺亦告失守。至此,德軍最後一道防線失守。7時,德軍在觀象山懸掛白旗投降,戰役結束。此役,德軍戰死150人,被俘4000餘人,日軍死亡1000餘人。

青島戰役的結果及影響

日德戰爭結束後,日本佔領了昔日德國的殖民地青島。1918年德國戰敗,1919年凡爾賽條約中規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歸屬日本,引起同為戰勝國的中國強烈不滿,中國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青島主權問題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索,經過多方面的外交鬥爭談判,中國政府於1922年收回青島主權。

青島戰役遺址現狀

一百年過去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擺脫了屈辱的歷史。這幾年隨著青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昔日的俾斯麥山成為了風景優美的青島山,是人們茶餘飯後健身休閒,登高望遠的好去處,從這裡可以看到青島市舊城區的景色,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青島山炮臺也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遊觀光勝地,聞名至此的遊人絡繹不絕,而那尊克虜伯大炮依然矗立在青島山上,見證著祖國大地的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提醒著人們勿忘過去那段屈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百年一戰,摧毀四大帝國,犧牲毫無榮譽,沙俄:我們唯一的過剩物資就...
    親兄弟也要明算帳,新興大國德國隨著實力上升,早已不滿現有世界秩序,主動挑戰守成大國英、法,搶佔更多「陽光下的地盤」,這就是一戰的主要原因。但正如沙俄陸軍大臣所說「人是我們唯一過剩的東西」,俄國擁有無盡的人力和領土緩衝,並沒有就此崩潰。 海上決戰。德國公海艦隊為打破英海軍封鎖,主動挑戰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在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展開決戰,這是戰列艦時代最大也是最後一次艦隊決戰。雙方艦炮互轟,共有18萬多噸艦船永沉北海海底。德艦隊雖然重創英艦隊,但並沒有衝出歐洲大陸。
  • 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了四年的時間,一戰結束原因是什麼呢?
    這件事就是一戰的導火線,戰爭一觸即發,很快的就從歐洲蔓延到中近東、遠東和個別非洲地區。除了這些陸地之外,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太平洋南部海域都發生過戰爭。 一開始戰爭只在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的同盟國和英國、法國、俄國組成的協約國之間發生。隨著戰爭的擴大化,許多亞洲、歐洲、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對德奧宣戰。
  • 珍貴老照片:一戰時,10萬中國人曾奔赴歐洲戰場,其故事鮮為人知
    【圖1】熟悉的臉龐:一戰期間,在歐洲戰場對著鏡頭喜笑顏開的中國勞工。一戰爆發時,儘管當時中國是一個中立國,但是中國允許英國軍隊僱傭中國勞工,從而協助他們去戰場作戰。當時有將近10萬名中國人前往英國,然後被派往前線。
  • 一戰中的小精靈,從哈雷到道格拉斯,淺談一戰戰場上的那些摩託車
    1885年,名叫戈特裡勃.戴姆勒和威廉.邁巴赫的兩位德國人聯手打造了世界上第一輛標準意義上的摩託車,這兩位後來在汽車界泰山北鬥式的人物打造的「騎行機車」就是一款帶內燃機的自行車,這種機車不需要人力踩動腳踏板,安裝的內燃機可以讓單人動動手腕就行駛在各種路面上,雖然摩託車需要燃油以及比自行車更加複雜的維護,但是其巨大的軍事潛力讓各大軍事強國爭相發展,並在一戰和二戰的戰場上大放異彩
  • 《冥王神話》挑戰八大星宮的戰役中,哪一戰最神秘?哪一戰最嗜血
    另外,星之魔宮的戰場是位於天空之上,而八大星宮都是緊密相連,每一宮的城堡都如懸崖般險峻無比。03叄、論點!挑戰八大星宮的戰役中,哪一戰最神秘?哪一戰最嗜血?且看晴子娓娓道來:①最神秘的一戰:冥王宮之戰冥王宮之戰最為神秘,因為它不僅是最後出現的魔宮,他更是冥王哈迪斯的寢宮,這裡也是此次聖戰最後的戰場。
  • 鐵甲縱橫戰場之始,一戰中誕生的第一種坦克,英國菱形坦克發展
    再加上無數大炮的轟擊,戰場遍布彈坑、土質鬆軟,一旦進入雨季就變成一片沼澤,這種情況下就是空手徒步行走都是件惱人之事,更何況背著沉重的裝備,冒著炮火和機槍火力前進並穿越鐵絲網地帶。在當時各國都有才智之士思考如何利用現代工業的機械力量打破戰壕和鐵絲網僵局,類似早期坦克的設計層出不窮。但這方面英國人最先走上正途,獲得了坦克發明的殊榮。
  • 【一戰停戰百年】關於戰爭的文藝作品
    在阿夏戈戰場上,我的叔叔成了萬千烈士中的一份子,戰場藝術家就在這裡記錄下了最早的幾架飛機,特別是雙翼飛機,因為阿夏戈山區的險峻地形,這種飛機在此時橫空出世。和傳統戰爭相比,一戰戰場應用了大量新興科技,效果驚人,而這些圖畫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這一點。
  • 一戰救國家於危亡,一戰阻國家之統一,「金門王」胡璉功過難評說
    1、石牌保衛戰1943年,歐洲戰場形勢逆轉,太平洋戰場日本海軍也再無力發起主動攻擊,中國戰場則進入相持階段。為了迫使國民政府儘快投降,日軍調集10萬軍隊,發起鄂西會戰,企圖奪取長江航道,溯遊而上,直逼陪都重慶。國民政府調集15萬大軍防守。石牌要塞,於湖北省西部的長江西岸,三峽東端的西陵峽口,三面環水。
  • 不聊電影《1917》的一鏡到底,背後一戰史全解析
    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就在技術與藝術兩條路上狂飆突進。發明家和工程師進行技術和設備迭代,導演則利用最先進的影音技術,不斷探索藝術邊界。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觀眾不僅直面戰場,甚至是主動參與其中。觀眾好像打開一款第一人稱遊戲,親自上陣,完成一個危險任務。電影開始,存檔時間顯示1917年4月6日,存檔點是開滿小黃花的西線戰場。
  • 一戰德軍老照片:德軍很帥,貴族範十足,難得一見
    一戰的爆發讓1914年到1918年的世界動蕩不安,尤其是歐洲這個一戰的主戰場更是鮮血淋漓,從歐洲西部的法國、比利時到東歐的俄國、塞爾維亞等地,到處都是硝煙四起的火光和泥土飛濺的戰場。塹壕戰是一戰時期新出現的作戰樣式,千溝萬壑的塹壕和鐵絲網、地雷、馬克沁重機槍組成的防禦工事讓成千上萬的士兵倒下,如果再加上毒氣戰傷亡則更大,圖中的德軍士兵全部帶著防毒面具。在一戰時期德國人首先將毒氣用於戰場,給予協約國士兵很大殺傷。這名年輕的士兵很精神、很帥,他還戴著德國那頂富有藝術性卻無異於實戰的鋼盔,由於頭盔對作戰毫無幫助,最終在戰爭中後期被淘汰。
  • 鉤沉 被遺忘的「工蟻」:中國勞工一戰苦難史
    他心中唯一篤定的是當他再次回到山東老家時,家中一歲的兒子一定長很高了。1917年的山東還是德國人的地盤,此刻德國人在歐洲戰場上和英國人、法國人打得不可開交。在歐洲戰場上,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一方在德國的步步緊逼下損失慘重,僅僅1916年7月發生的索姆河之戰,英軍傷亡就達40萬人。隨著戰爭的演進,協約國一方面臨著嚴重的人力資源危機。當協議國兵員銳減、勞力奇缺,難以為繼之時,英國一位軍官提出:「為什麼不用中國人?」
  • 探尋那些大隱隱於市的老建築,喚醒青島這座城的時光記憶!
    今天,讓我們一起讀歷史文化,品城市記憶,探尋那些大隱隱於市的老建築、老廠房,體會在這時間長河裡曾發生過的故事......推薦景點|青島山一戰遺址博物館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唯一戰場遺址、中國唯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文化旅遊新地標、青島全景觀海平臺——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
  • 一戰中,德國公海艦隊一共擁有多少戰列巡洋艦
    在一戰開始之前,德國海軍實際只擁有4艘戰列巡洋艦,一戰期間也只服役了3艘,興登堡號是一戰結束前德軍服役的最後一艘戰巡,另外還有四艘馬肯級雖然已經開工建造但是到一戰結束時並沒有完工,還有一艘約克級計劃開工,但是實際還沒有開始建造。
  • 是什麼讓一戰、二戰間隔21年,就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導火線是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這次不僅僅只是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而是全球性規模的戰爭。除了資本主義國家還有社會主義國家參與,是什麼原因讓兩次大戰間隔僅僅21年,就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 長槍管、大容量,德國一戰前的炮兵型魯格手槍為啥沒市場
    這篇不談標準的魯格P08,而是和大家聊聊一戰時期德軍曾少量裝備過的一款長管魯格炮兵型。這把槍其實有點PDW(單兵自衛武器)的味道,在魯格P08剛成為德國陸軍制式裝備那會,德軍就在尋思炮兵的自衛武器該怎麼選。
  • 一戰時,英國皇家海軍共有多少戰列巡洋艦
    【話說軍世】比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數次大海戰,如珊瑚海、中途島、雷伊泰灣的航母大戰,戰列巡洋艦對戰戰列艦的北角海戰,戰列艦對轟的丹麥海戰和蘇裡高海峽海戰等,而一戰中,規模較大的只有日德蘭海戰,其他時候,雙方的水面艦艇都較少出戰,那英德之間戰艦的數量差距有多大呢。
  • 一戰空戰傳奇之德國「紅色男爵」,不僅勇猛好戰,關鍵人長得也帥
    縱觀20世紀上半葉的戰爭歷程,世界各航空強國的殲擊機技術水平相差並不大,一種先進機型在橫空出世之時往往所向披靡,但在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會遇到性能更為優異的對手。殲擊機就是這樣「你追我逐」地不斷發展。而在很多情況下,雙方戰機性能勢均力敵,「人」的因素則顯得非常突出,一樣的殲擊機在不同飛行員手中寫下的故事則迥然不同。
  • 《王牌特工》第三部預告片發布 一戰源起之戰
    據了解,《王牌特工:源起》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大戰時期,史上最殘暴的暴君與犯罪主謀齊聚一堂,密謀一場將奪取數百萬人生命的陰謀。拉爾夫·費因斯飾演的牛津公爵將和哈裡斯·迪金森飾演的兒子康拉德一起,用一系列的間諜活動阻止陰謀發生。這便是王牌特工的起源故事。以當時的技術手段,應該沒辦法看到令人驚嘆的高科技特工武器了。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二戰蘇德戰爭,對蘇軍來說,史達林格勒會戰是個意外的收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一戰英國的大殺器,12英寸列車炮系統,移動的塹壕粉碎機
    戰爭並沒有按照德國設想中那樣在運動中快速擊潰敵人,反倒是雙方陷入塹壕戰,對重炮的需求越來越高,英國6英寸、9.2英寸等攻城重炮在炮戰、陣線炮擊中表現優異,於是英國再接再厲,研製12英寸系列重炮。研製12英寸列車炮系統的初衷,除了重炮在戰場上的作用之外,英國主要是考慮到當時法國、比利時等戰區有著成熟的鐵路網,如果加以利用的話,能夠將列車炮行駛到大部分的戰區,對火炮的高速機動有著很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