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經記者 王貝貝 楊昱 滕鏡淑
聚焦山東企業發展創新案例,傾聽企業家不斷攀登的故事。這裡是由大眾日報客戶端聯合風口財經客戶端共同推出的「攀登者·企業家訪談錄」欄目,我是主持人王貝貝。本期我們邀請的對話嘉賓是青島明月海藻集團董事長張國防先生。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是青島先進位造業群體中 一朵璀璨的「海洋之花」。用五十年專注海藻研究,明月海藻形成了「海藻酸鹽、功能糖醇、海洋化妝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洋生物肥料」在內的六大產業板塊,成為年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的大型藍色產業集團。該企業是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並躋身山東省「十強」產業 民營企業十強。
談產業布局:專攻技術,最大限度挖掘產品價值
記者:半個多世紀以來,明月海藻在海藻深度開發應用上做足了文章,從一開始基礎的海藻酸鹽傳統產業起步,到目前發展了一系列新興產業,明月海藻的產業布局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演變過程?又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些轉變?
張國防:來自海洋的褐藻,是非常具有價值的生物原料。以前我們提取褐藻裡面含有的活性物質,主要利用它物理和化學的特性:溶於水後可以做增稠劑、印染方面的著色劑、用它凝膠的特性做些休閒食品等。它真正的價值,沒有發揮出來。例如明月海藻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藻酸鈉的工廠,我們也追蹤這個產品很多年,但是長期以來沒有很大的突破。一直處於這個產業中低端的水平,我們應該有決心和能力去攻克技術難關,做出最高端的醫用級別的、可以注射到人體內的超純海藻酸鈉。通過收集國際、國內大量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這些海藻的活性物質有非常好的健康價值,這反而是這些活性物質潛在的最大的價值。加之我們幾十年的發展,積澱了一些很好的生產製造技術,具備了一些這方面的 人才,還有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我認為明月的轉型,應該圍繞著海藻活性物質高值化開發,高值化應用,這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記者:「超純」海藻酸鈉等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實現了新的突破,書寫了中國企業在行業內的全球高度,明月海藻的轉型還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談疫情應對:向內求變,為下遊產業賦能
記者:今年是一個特殊之年,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明月海藻發展是否到了影響?又是如何克服的?
張國防:影響是肯定的,主要還是基於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抬頭,特別是美國,造成了整個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再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不確定的經濟又帶來了衝擊。明月又是一個外向型的企業,我們有幾個主要產品,出口市場佔了一半。我們受到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對我們的訂單造成了衝擊。另外,疫情已經持續盡一年的時間,我們出不去,客戶進不來。基於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首先是給我們客戶優惠,儘量維護住訂單,畢竟,這時候我們的客戶也很困難,我們選擇與客戶共渡難關;更重要的,就是開始開拓國內市場。隨著國內經濟的逐漸回暖,我們加大了對國內市場的開發,特別是對新產品、面向市場終端的產品。經過疫情之後,消費者對健康產品反而需求更大了。我們加快轉型,利用我們海藻活性物質獨特的功效,圍繞怎麼對下遊客戶提高其產品附加值下功夫。
比如,針對下遊肉製品生產產業,我們去給客戶賦能,經過我們實驗室研究,做出大量數據,我們提供的原料做出的火腿腸,可以減少一半熱量(卡路裡)。以前很多人不敢吃火腿腸,怕發胖,那現在我們賦能下遊客戶,讓客戶生產的火腿腸,即含有膳食纖維,又減少熱量,成為了健康的可以減肥的火腿腸。這個過程中,我們其實經歷了很大的轉變,就是由以前的產品思維,轉變成了用戶思維,為客戶提供一套解決方案。
談未來規劃:打造平臺,撬動千億產業鏈
記者:作為海洋產業龍頭企業,我們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麼?
張國防:我們由單純的提供原材料,變成了賦能下遊產業。利用海藻活性物質五大健康功效,對我們下遊八大產業(我們梳理出八個方面的產業)去賦能,和他們去連結,形成緊密的合作夥伴,打造一個產業生態。明月海藻由原來的一個製造企業,變成一個平臺企業,建立產業生態。這樣,我們的發展空間會大大拓展,發展速度也會加快。一旦形成產業生態,我們會從幾十億規模的企業,迅速發展成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產業鏈。這是我們新的發展戰略。
談五十年發展:專注 創新 開放 合作
記者:從當初的小型海洋化工廠,到發展成大型藍色產業集團,這一路走來,您覺得,明月海藻的發展壯大,成功經驗主要有哪些?
張國防:這幾十年走下來,可以用「八個字」來體現明月海藻的發展歷程。一個是專注。我們專注了這個領域,這個產業,專注了一顆海藻,堅持了這麼一根發展主線,專注這個領域,把它做精做透做深到做大;
再就是創新,不管是我們從單個提取物到多個提取物,這是技術創新的過程,不斷地不斷地去突破技術。另外提取這些物質後,對它進行應用的開發,這就需要新的應用的技術,這些技術都跨界,與原來的提取技術不一樣,這個挑戰還是蠻大的。所以我們在研發上面一直不斷地去延伸,不斷地去挑戰。當然還體現在制度上創新、商業模式上創新,管理模式創新……整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
第三個是開放。整個明月的發展過程,我們走了一條開放的路子。我們不是自己封閉在家裡搞科研,而是一開始就走了一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通過和科研機構進行深度的合作,這不是單純一個技術的轉讓,或者研究成果的轉讓,而是把擁有成果的團隊引進來,拉進來去合作做這個項目,這樣,項目的成功率、效率會更高。
第四個是合作。我們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快,裂變的這麼快?就是用了合作的方式。我們一些新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引進合作夥伴,而不是自己去做。以前我們有過這方面的經驗教訓,我們自己去做不了解不熟悉的產業,認為我們有好原料,好技術,就去做這個產業。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市場開拓的問題,渠道的問題,整個產業組織的問題。通過引進合作夥伴,這些問題就優勢互補了。
記者:一「藻」當先踏徵程。面向全球中心,深耕海洋的青島,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激情擁抱這片深藍。這不只是一位企業家、一家企業的故事,更是山東企業家奮發圖強,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