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

2020-12-26 三個老農民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從古至今,廣大人民群眾對春節都非常重視,因為這個農曆新年,才是真正地辭舊迎新時刻。而公曆的「元旦」,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般都不在意,因此只有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農村才會出現歡天喜地的節氣氣氛,當然隨之而來的這些天也規定了很多習俗。

比如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就是告訴孩子們,在除夕之夜要為老人守歲。特別是家裡有七十歲以上年齡的長輩,子孫後代更不能睡覺,可以聚在一起打撲克,當然,不管幹什麼都要熬到正月初一天明。大家說這樣做可以讓老人身體健康,壽命更長。

雖然守歲這個說法沒有科學道理,但是這個作為晚輩的一個美好願望,還是值得孩子們驕傲的。因為讓老人看到子孫滿堂,一起都在為他們守歲,心裡會開心,想當然就更願意多活幾年了。孩子們聚在一起也不容易,可以多聊聊天,或者共同玩樂器,也更會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下面還有半句俗語,就是「正月初一忌鞭炮」,這個習俗又是為什麼呢?原來是農民很迷信,都說正月初一這天文財神,會分身到各家各戶,為他們送去聰明和智慧。而文財神最怕聲響,因此家家戶戶為了子孫後代能夠出現才子佳人,都不會燃放煙花爆竹。

在舊社會的時候,人們為了增加過年時節日的氣氛,一些有錢的大戶人家,會讓那些單身長工,拿著鞭炮但野外去燃放。這個習俗經年累月代代相傳,並且形成了俗語,因此才有了老話「光棍放炮,財主聽響」之說。

所以這句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其中「大年三十不睡覺」就是告訴大家在年三十晚上不要睡覺,要為自己的老人守歲。畢竟農村一直保留著「百善孝為先」這個傳統美德,雖然科技進步了,隨之大家也破除了迷信,但是很多人家依然保留著這個守歲的傳統習慣,也許是晚輩心裡為了讓老人能夠健康長壽,就把這個習俗,當作一個美好願望一直在傳承。

而後半句農村俗語「正月初一忌鞭炮」,現在農村很少有人聽了,都是想啥時候燃放煙花爆竹就去燃放,有時候一些人半夜三更打麻將回到家裡,心情好也會放禮炮,震耳欲聾的聲音能把半個村子人從夢裡驚醒。

再加上正月初一是迎文財神,即使還有些迷信的農民也不會在意他,因為家裡後代有沒有文人不重要,只要有錢就好。所以只有在迎接武財神的時候,才會積極響應,因為傳說中的武財神是送金銀財寶的,「武財神常光顧,乞丐也變富」,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這句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簡單講就是大年三十,要為自己的老人守歲,正月初一要去給孩子迎文財神。其實這些俗語沒有科學道理可言,都是一些人的美好願望而已。當然一些農民不這樣做了,大年三十的時候該睡覺還是睡覺,正月初一喜歡燃放鞭炮就使勁地燃放,現在沒有人說閒話了。

相關焦點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臘月忌尾:臘月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老人還常常把臘月叫做「歲尾」,作為結尾的一個月份,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臘月的講究,人們認為,有些事情在進入到臘月後就不能再做,只有平平安安地將這一年送走,我們才會順順利利迎接新的一年,那麼臘月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
    在農村,許多傳統習俗都得到了非常完整地傳承,並且許多的習俗都是南北各異的,而其中自然也包含了許多的忌諱,特別是年前年後的臘月以及正月。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呢?這其中有什麼講究和忌諱。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老話有何講究呢?
    臘月是過去農村最熱鬧最忙碌的季節。這個季節農田已經沒有農活了,但隨著春節的臨近,屋外要整理,還要購買年貨,當然很忙,農村的大會也出現了忙碌的景象。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說的是啥意思呢?這句老話也指年末和稅收的部分神經。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的古語進入臘月就是年。新年來的時候,很多事不能做,還有很多事要辦。其中不應該做的事情是「年底不搬家」。
  • 農村俗語:「臘月需忌尾,正月莫開頭」,啥意思?老話有理嗎?
    說起備年貨的臘月和串親戚的正月,在我們當地還有很多「講究」,因為臘月是歲尾,正月是開頭,農村人對於「頭尾」這兩件事是非常在意的,在這個時候是有很多忌諱的,所以在我們當地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臘月需忌尾,正月莫開頭」,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下。臘月需忌尾臘月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老話說得好「編筐編簍全在收口」,一個好的收尾才會讓我們有一個好的新年。
  • 在農村過年放鞭炮,大年初一的鞭炮紙為什麼不能往外掃
    過年是在半夜十二點,大年三十守歲,夜裡十二點準時迎新春放鞭炮,這是我們這裡雷打不動的風俗習慣,基本上十二點到兩點之間,村子裡一直是鞭炮響聲,等到了天亮,滿大街全是紅彤彤一片爆竹紙屑。所以初一不掃憑何東西出宅門就是這個意思了。燃放鞭炮在我們農村有說辭,誰家裡放的鞭炮多,聲音響亮,而且中間不斷弦,預示著明年好運氣,好財氣多,拜年時走到門口,厚實的爆竹紙屑象徵著日子過得殷實。這種象徵著財富的一地紅紙屑,在新的一年是堅決不能掃出去的,掃出去就是驅逐財富的意思。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新年將至,農村俗語「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啥意思?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比如說有的俗語是關於天氣的,在以前的時候,你農民耕種都是依靠天氣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如何,有的時候俗語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農民在對天氣的判斷上進行了甄別,這樣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還有的俗語是關於人物的描述,比如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說人的,「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在農村,為啥正月初一十五不遠行,裡面竟大有講究,你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熱鬧有特色的一個節日,農村春節是保留傳統習俗最全面的地方,春節期間不僅有很多習俗,正月裡出遠門也有很多講究和注意事項。農村有句俗語是「三六九出門走,二五八回到家」,為的是討個彩頭。初一農村人都比較重視初一這一天,因此初一這一天有不少的禁忌不能冒犯。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說的是人的出生時辰,男孩不要初一出生,女孩不要十五出生,這裡的初一,十五說的是正月的裡日子。也就是說男孩不要正月初一出生,女孩不要正月十五出生,這就是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為何男孩子不能初一出生?
    在農村中關於新生兒出生時間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男孩子不能在初一出生呢?不管是從前,還是在現在,人們都希望在每件事情上都能討一個好彩頭,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上更是如此,比如在結婚、開業等重要事情時,人們都會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在好的日子裡做重要的事情,才會更順風順水。
  • 2020年正月初一有什麼禁忌?最後一條要記牢
    正月初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新春佳節,俗稱新春、新歲、大年等,即陰曆新年的第一天。人們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進入了春節倒計時,各種年貨陸續置辦齊全,家裡也打掃得乾乾淨淨,就等正月初一過大年了。由於期盼所以重視,到了正月初一這天,各地的風俗不同,因此禁忌也有所不同。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還有一個多月就到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春節了,在春節時候的農村,濃濃的年味讓原本比較平靜的農村越來越熱鬧了起來,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張燈結彩,貼對聯,豐富的年夜飯成為了大年三十的收官之作,過完出大年三十,從初一開始各種習俗就會一一被安排上,畢竟這春節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俗自然不會少
  •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的「生辰八字」有啥講究
    中國人對「生辰八字」是非常講究的,在農村更是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的俗語,為新生兒算"生辰八字"儼然已成為一種習慣。別總拿科學和迷信說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毛病。那麼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的"生辰八字"有啥講究?
  • 臘月到了,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所以,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有各地的風俗和習慣,「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正是反映即將過去的日子,和即將迎來的日子,需要有所忌諱的事情。由於,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同,小編就給大家分享當地的忌諱。第一臘月底要收回工資或者欠款,更是忌諱臘月底有人借錢。農村人在外打工,都希望可以在過年之前拿到工資,既是帶錢回家過年,又希望落袋為安,給過去的一年一個交代。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背後有什麼講究和說法嗎?
    ,例如這「女大三,抱金磚」等農村俗語。農村結婚今天小編要講的絕對不是什麼迷信的說法,而是一句我們經常能聽到這家裡的老一輩人講的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背後又有什麼事實根據和講究以及說法呢?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正月打雷雖然不多見,但也屬正常
    問: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今天還沒出正月,不過是春雷了吧。晚上9點多種,很多地方鞭炮齊名,很難得的南陽人會在正月二十一放炮。你知道是啥規矩嗎?慶賀趕走瘟疫?想多了,因為一句古老的農諺。二,很迷信,但民意無可奈何。4,今晚的雷聲正應了那句農諺「正月打雷,遍地出賊」,農村人一看,壞了還沒出正月呢就打雷了,得趕緊燃放煙花爆竹來驅趕邪祟,不然一年到頭不吉利。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