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有文化的8句罵人古詩,十分高雅,沒文化的還以為是在被誇
作者:程哥歷史觀
我們的先人們在使用漢字詞彙的時候,不但可以用來描繪高雅的情操,也可以用來指桑罵槐,且讓被罵之人有口難言,否則就相當於間接承認自己就是那個被罵的人了。而這就是古漢語的高明之處,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句古人罵人的話,沒文化的都聽不出來。
一、「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嘗」
這句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明著是誇讚美人臂如玉、唇似朱,其實是為了突出後面言行的無恥,可以說是將人剝離得一絲不剩,羞愧難當。
二、「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這一句出自詩經,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了禮義廉恥,那麼還不如去死吧!原來我們的老祖宗在數千年以前就是如此的言語犀利了,甚至有些惡毒啊。
三、「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面對著外敵的入侵,十四萬大軍竟然一同放棄了抵抗,簡直就不是男人!這句話是後蜀皇后花蕊夫人所說,在男權至上的社會辱罵一個男人不是男人,這才是最嚴重的辱罵。
四、「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詩詞,它表面上是在斥責秦淮河上的歌女,只知道坐在花船上唱著媚俗的小曲,卻不知道亡國的恥辱。實則作者是暗罵那些背後消遣的權貴之人,昏庸腐朽,典型的指桑罵槐。
五、「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單看前面一句很是激動人心,聽說大軍凱旋而歸,這個好消息任誰聽了都是很開心的。緊接著後面來了個大轉折,被俘的婦女都留在了軍營之中,這就讓人浮想聯翩了,雖然詩人沒有點明,但是讀者看到此處便知這些女子結局不妙。試問,一個紀律嚴明的軍隊會在戰後恃強凌弱嗎?
六、「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這句詩出自蘇東坡之手,他說自己年邁無法出徵塞外了,也不能玩鬥雞這樣的消遣了。事實上,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不少沒有本事的權貴子弟因為鬥雞玩得好就能別被朝廷重用,所以他的隱晦之意就是嘲諷那些只知道鬥雞玩樂的奸佞之輩。
七、「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句同樣是出自蘇東坡之手,他說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個傻子,一輩子無憂無慮的做到公卿之位。常人都會好奇傻子怎麼能夠做王公貴族呢?因為當時朝中的某些公卿就是這樣的,原來他是要罵這些人都是痴傻之流。
八、「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原本它的意思是我本來是想要效忠於朝政的,結果上位者只知道將目光投向那些上不得臺面的人。後來有人將其引申為和「鮮花」、「牛糞」差不多的關係,看似用詞唯美的詩句,實則就是在罵人,還讓人無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