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卞老師 利維坦
前幾日收到了一本非常古老的關於植物的作品,小心翼翼地翻開400多年前的書頁,仔細端詳書裡早期木版畫時,內心慢慢被喜悅和感動所填滿了,在曼妙的線條裡我好似觸摸到了風,聞見了香氣,看到了一座瑰麗的中世紀花園。那今天就同書友們分享一下這部1581年的作品,對它誕生的背景、意義以及收藏狀況等做一個簡要的梳理。
15世紀晚期西方學者們重新發現了古代植物學作品的魅力,人們開始再版希臘植物學家提奧夫拉斯圖斯(Theophrastus)、羅馬藥理學大師迪奧斯科裡德斯(Dioscorides)、還有老普林尼等古代學者的經典文本。這裡面迪奧斯科裡德斯的作品最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們看中,他的作品以植物的醫學價值為第一要旨,與當時人文主義學者推崇的方法論也十分契合。當時植物學還是依附於醫學而存在,自亞里斯多德傳承下來的方法論沒有大的變化,大部分描繪植物的作品都是以藥草為主,較少關注植物本身的自然屬性,與1530年之後出版的植物學作品相比較看起來還是寡淡了一些。
而今天我們分享的洛貝爾的《植物圖鑑》(Plantarum Seu Stirpium Icones)則是16世紀後期植物學蓬勃發展的一個新的方向和顯著代表,這部作品不僅有大量精美的木刻插圖,更重要的是洛貝爾嘗試對植物進行科學分類的方式影響深遠。
「植物學之父」洛貝爾。
洛貝爾(Mathias de l'Obel,1538–1616)被譽為佛蘭德的「植物學之父」,青年時期在法國蒙彼利埃大學求學,師從當時歐洲最著名的學者紀堯姆·龍德萊(Guillaume Rondolet),與後來盛名遠揚的卡羅盧斯·克盧修斯(Carolus Clusius)為同門。這一代青年學者成長於人類歷史最劇烈變化的時期,地理大發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物種的認識,從大洋彼岸源源不斷到來的新物種不斷點燃人們認識的激情。印刷術以及雕版技術此時已經相對成熟,據統計,在1531-1600年間,大約有650餘種植物學著作在義大利、法國、德國和尼德蘭出版。當時整個歐洲社會對植物尤其是來自異域的植物表現出空前的熱情,皇室、貴族、大學、修道院都以擁有獨一無二的花園為至高的榮耀,即使最貧困的學生也會想盡辦法和朋友及旅人交換種子。
義大利的埃斯特別墅花園(Gardens of the Villa d'Este),1573。
義大利的帕多瓦植物園(Padua Botanical Garden),創建於1545年。
在空前高漲的植物學熱潮下,學者們開始反思古代經典的權威性,同時也努力探索植物學研究的新方向。1530-1560年間,一些出色的學者,如奧託·布倫費爾斯(Otto Brunfels)、萊昂哈特·福克斯(Leonhard Fuchs)、亞當·朗尼切(Adam Lonicer)、康拉德·格斯納(Konrad Gesner)等根據對所生活區域的調查豐富了古代學者的作品,到了16世紀末洛貝爾、倫伯特·多多恩斯(Rembert Dodoens)、克盧修斯等學者開始謀求植物學獨立的地位,希望從長期從屬於醫藥學的附屬角色裡擺脫出來,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下面是將第一朵鬱金香帶入荷蘭的克盧修斯在其1601年再版的Rariorum plantarum historia 裡對鬱金香的描述:
對植物自然形態和特點的細緻展示已經是植物學作品非常重要的內容。反觀西方美術史,花卉植物變成獨立的審美個體成為繪畫的題材,也正是在16世紀晚期。原本植物的意象在中世紀承載著大量的宗教寓意,比如百合、玫瑰、鳶尾等都有其特定的隱喻,它們作為紋飾被廣泛地繪製於華麗的時禱書頁面邊緣作為點綴。然而這一現象隨著植物學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而獲得了極大地改觀,人們開始用一種嶄新的趣味審視美麗的植物,而插圖豐富的、帶來視覺享受的植物學作品在當時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了。
約1470年代晚期的佛蘭德時禱書,邊緣繪有華麗的花卉和蝴蝶。
洛貝爾第一部出版的作品是1571年題獻給伊莉莎白女王的Stirpium adversaria nova,這部作品被看過是植物學歷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他提出醫學和植物學必須建立在全面且準確的觀察基礎上。五年之後,他又出版了Plantarum seu stirpium historia,這部作品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式產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洛貝爾第一次提出了「genus and family」(植物學中屬和科)概念的雛形,後來這一觀念被瑞典學者林奈(Carl Linnaeus)發展成為現代植物學的命名法則。而1581年出版的《植物圖鑑》,雖然沒有明確標識是洛貝爾的作品,但學界一致認為是安特衛普著名的出版人克里斯多福·普蘭丁(Christophe Plantin)為當時普魯士公爵的私人醫生單獨製作出版的。
我們書店新收的這部善本,收錄了16世紀已知的幾乎所有植物物種,每頁包含了1-3種植物的木刻版畫,總共接近2200幅插圖,同時在末尾有近20頁的索引附錄,用7種語言標識了植物的物種信息。該版本開本宏大,因此插圖看起來非常悅目,畫面舒展,細節清晰,每一個單獨的植物插圖都代表要用到一個單獨的雕版,而插圖旁邊的名字是當時手工添加上去的,可見這部作品的製作是何等耗時費力,此外插圖裡還有2幅做了手工上彩,當時的印刷出版中還沒有成熟套色印刷技術,早期我們見到的彩色木刻或者彩色銅版其實都是需要經過手工上彩的。
目前根據Worldcat顯示該書公開的存量並不是很多,大多在歐洲頂級學府和博物館的圖書館中,比如瑞士的弗裡堡大學、荷蘭國家圖書館、安特衛普的莫雷圖斯博物館、威廉·萊布尼茨圖書館等地。而我收到的這本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內容完整,版畫清晰,全真皮裝幀,雖然年代久遠,書脊封面連接處有些脆弱,不過幾百年前的老書本就該小心翼翼捧在手裡瞻仰啦。
Plantarum Seu Stirpium Icones
作者:Mathias de l'Obel
出版商:Christophe Plantin
出版時間:1581
尺寸:22.5*18cm
印刷技法:早期活字印刷,木刻雕版
裝幀:棕色小牛皮全真皮精裝書口刷紅
▽想了解更多信息,可添加利維坦湖畔書店卞老師微信▽
如需購買請點擊閱讀原文
☟閱讀原文
原標題:《這裡有本罕見的16世紀植物圖鑑》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植物圖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