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籃球潛力小將放棄CBA,加盟CUBA,青訓真的不香了嗎?

2020-12-16 小楨侃個球

文/小楨

CBA聯賽仍在停擺,何時能夠恢復重啟,甚至於本賽季剩餘比賽還能否順利重啟,暫時都還沒有完全確定的消息。不過,雖然比賽沒法打,但隨著暑期的臨近,有些事情還是得照常運行,比如年輕球員的晉升和入學。以往,對於嚮往職業籃球的小球員來說,提前進入青訓系統,就相當於半隻腳踏進了職業籃球領域。因此,絕大部分年輕球員都會捨棄走業餘籃球路線的CUBA,加入CBA各大俱樂部所屬的青年隊,以便更早接觸職業隊,增加成為職業籃球運動員的機率。

但在近期,多地紛紛傳出消息,多名頗具名氣的籃球潛力小將都選擇了放棄加入CBA俱樂部青年隊的機會,轉而以籃球特招生的名義入讀大學,像吉林省實驗中學的李苑鑫加盟北大,瀋陽二中的李虎翼加入太原理工,山東青訓出身的馬鑫鑫加盟湖北理工……這些優秀苗子其實早就接到了青訓梯隊的加盟邀請,現在卻都選擇轉身加盟CUBA聯賽,青訓真的不香了嗎?

籃球青訓體系為何會走向沒落?

自從國家在1959年設立全運會(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之後,中國籃球人才的培養基本都來自各省體育局自建的培養體系(聞名遐邇的體工隊),這是中國體育舉國體制的組成部分之一,相當於現在球迷們經常提及的體制內球員。在過往年代,能夠進入體育局培訓體系,就代表著拿到了類似公務員的編制,從此擁有了一個鐵飯碗,因此歷來都是供不應求,讓人趨之若鶩的選擇。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僵化而保守的體工隊模式逐漸變得無法滿足職業籃球運動發展的需要,因此,大部分地方體育局慢慢開始放棄體工隊模式,轉而和CBA球隊或當地體校進行合作,共建青訓隊伍,平時主打職業聯賽,當有全運會或其他國家比賽任務時,也可以從中抽調球員參加。這樣既能擴大籃球人才的培養範圍,也可以減少地方體育局的負擔,在國內做得較為有名氣的青訓體系有遼寧、山東、浙江等,它們都是CBA球隊與體育局共建的優秀典範。

而年輕球員與青訓機構的關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大多不再是隸屬關係,而是變成了一種合作式關係,即球員與機構之間籤訂培訓協議,接受機構專用培訓的同時,承諾以後會為機構或球隊效力多少年,這樣既滿足了球員對於自由選擇的需求,也保障了培訓機構的利益。不過,隨著近些年國內體育事業職業化改革的推進,CBA、U系列國青隊、CUBA等各級賽事之間的人員流動壁壘正在不斷消除,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球員繞開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青訓體系,轉而主動入學一些具備國內青訓認證資質的學校,在保留學籍的前提下,自主參與專業籃球訓練,算是讓球員多了一個出路選擇。

既然青訓體系一直都算是在與時俱進地變化,為何培養出來的出色籃球人才越來越少了,青訓模式也慢慢變得不那麼吃香了呢?首先,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青訓體系已經發展到巔峰,沒有潛力可挖了。青訓體系本是在舉國體制上衍生出來的一種精英集中培養模式。因為相比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專業青訓機構的數量只能算是杯水車薪,所以,青訓走得一直都是精英路線,他們只會優先選擇那些身體天賦最為突出的極少數頂尖籃球人才進行培養,這樣能夠確保足夠高的成材率。但是,天才往往也是最少見的,在經過了幾十年的「壓榨」式搜集和培養後,天才苗子自然是越來越稀少,超級球星出現的機率當然也就越來越低。

其次,參加籃球青訓的回報率越來越低,很多家長都開始選擇其他途徑培養孩子。很多家長送孩子參加青訓,就是奔著未來可以進入職業籃球聯賽,開創一番體育事業,順便獲取高額回報這個目的而去的。但是,因為國內體制等方面的因素,CBA本土球員的流動性非常小,淘汰率又低,很多球隊或無奈或被迫地養著很多一個賽季都難得出場幾次的邊緣球員。這樣既增加了俱樂部的負擔,也阻礙了後面球員的晉升通道,隨便耽誤一兩年,對於吃青春飯的職業球員來說,影響的可能就是整個職業生涯。因此,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很多有條件的家長逐漸把目光轉向校園和國外,不再執著於青訓這個單一的培養渠道,慢慢就形成了分流效應,優秀籃球苗子的流失越多,青訓的名聲和影響力就下降越厲害,走向沒落就成為了必然。

校園籃球的迅猛發展,得益於自下而上的體教結合

如果把CBA籃球青訓看作是準職業人才培養基地,那中國的校園籃球頂多算是一個業餘愛好者的聚集地。提到校園籃球,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就是一個繞不開的組織,但CUBA的官方身份卻是中國籃球界最頂級的業餘聯賽,和CBA這樣的職業聯賽是完全涇渭分明的。

CBA聯賽成立於1995年,而CUBA聯賽則是1998年正式建立的,兩大聯賽共同並行20多年,但至今在CBA裡打出了名堂的CUBA球員卻是屈指可數,真正意義上取得成功的也就遼寧中鋒韓德君、新疆後衛曾令旭等寥寥數人,由此可見兩大籃球體系之間的隔閡有多深!再加上CUBA賽場是禁止職業球員參加的,所以,很多校園球隊的教練對於和職業俱樂部的交流比較反感和提防,總認為好苗子會被對手挖走。此外,籃協還有規定,參加過U系列國青系列賽事的球員,將無法再參加校園賽事,直接斬斷了校園籃球和準職業籃球的溝通流通渠道,慢慢地兩大人才培養體系之間就產生一道無法跨越的天塹。

但是不同於青訓的高開低走,校園籃球的發展反而呈現出的低開高走的趨勢。自1998年首屆CUBA賽事舉辦後,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了全國4000多萬大學生公認的籃球聖殿,每年有超過10億人才通過電視、網絡等途徑觀看CUBA比賽,每年的現場觀賽人數也超過了200萬人次,成為了影響力和知名度僅次於CBA的中國籃球頂級賽事。校園籃球之所以發展得越來越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點,得益於大學多年來的持續擴招,為校園籃球發展提供了龐大的生源和選才對象。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國自1999年開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據官方統計,1999年全國統招全日制本科生數量為44萬多一點,而在經過持續10幾年的擴招後,到2016年時,當年全國本科生招生數量已經飆升至374萬多人。雖然相對全國10幾億的總人口數量,依然不算什麼大數字,但對比選才範圍狹窄的職業籃球,校園籃球在選才和更新換代方面的優勢就要大太多了。而且生源多,也意味著關注和宣傳CUBA聯賽的潛在人數多,校園籃球的發展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第二點,校園籃球分為多個級別,賽事場次多,參賽隊伍也多,球員成長機會自然也要比青訓多得多。據了解,CUBA分設三個級別的聯賽,每年共計有超過1600支來自全國各地的隊伍參賽,覆蓋了除港澳臺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同時,這些比賽中還有地區選拔賽、分區晉級賽、全國淘汰賽等多種賽程和賽制的設計,雖然水平不一定說很高,但校園籃球的運動員們絕對是不缺正式比賽打的。頻繁的比賽不僅有利於運動員們提高個人能力,積累比賽經驗,也是對CUBA品牌的最好宣傳推廣,相當於是在經年累月地給校園籃球打廣告,自然又會吸引更多的人投入校園籃球的懷抱,這是一種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第三點,校園籃球自發開啟了體教結合的改革,不斷提升訓練水平和球員能力。按照慣例,一個領域的改革基本都是從上往下推行的,上層制定方針和政策,下層則按照既定的方向指引逐步進行調整和改正。但校園籃球進行體教融合卻是自下而上進行了的一種試驗。具體做法就是,部分學校開始允許青訓隊將一些青少年球員的學籍掛靠在校籃球隊裡,這樣不僅能偷師青訓隊員專業的訓練方法和技巧,也能進一步增強校籃球隊的內部競爭意識,帶動校園籃球的迅猛崛起。畢竟校園籃球的最大優勢就是能為球員們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和亮眼的學歷證書,幫助他們獲得籃球之外的第二項謀生技能。

由於牽涉到諸多因素,所以想要全面實行體教融合併軌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改革。如果校園籃球的這種嘗試能夠取得越來越好的效果,培養出來的籃球人才逐年增多,向職業籃球輸送的新血越來越好,那麼必然也會大大加速體教融合的改革步伐。

為何體教結合發展如此艱難?籃球發展的路線之爭

明知道把青訓籃球和校園籃球結合起來發展,就是挽救中國籃球的最佳方式,為何體教融合的改革推進會如此艱難呢?這裡面除了複雜的各方利益,最大的問題就是青訓籃球和校園籃球走得是兩條特點相反的籃球發展道路。

青訓籃球本質上來說,可以稱之為天賦籃球。這是一種深受美國籃球發展思潮影響的精英培養模式,最注重參與球員的個人天賦,尤其是身體方面的天賦,比如身高、彈跳、臂展、爆發力等等。在日常訓練中更注重培養球員們的個人技術,特別是單打能力,因為加入青訓的終極目標就是以青訓為跳板,順利登陸職業聯賽。青訓球員的競爭對象就是自己平時的隊友,只有打出超人一等的賽場表現,才有可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一個寶貴的晉升名額。所以,青訓籃球偏重於個人能力的培養,對於球隊戰績反倒不那麼看重。

校園籃球則剛好相反,本質上屬於團隊籃球,風格方面和歐式籃球走得很近。因為校園籃球都是以學校為單位參賽,追求整體成績,團隊利益要重於球員個人利益,所以在日常訓練中,更偏重於培養球員們的團結協作意識,講究球員之間的配合。球員即便身體天賦不算特別出色,但只要有一項優點,就能在校園籃球領域實現立足。但這樣培養出來的球員,大部分是達不到職業籃球需求標準的,因此,很多在CUBA賽場表現搶眼的球員,進入CBA後發揮一落千丈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校園籃球與青訓籃球的差異,其實是兩大籃球培養路線的方向之爭。青訓籃球是以結果為導向,按需求培養人才;校園籃球則是以興趣為導向,不以職業籃球作為唯一目的。體教結合雖然說起來簡單,把體育和教育融合一起,共同發展,但在兼顧職業籃球和知識教育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好一個度就是最考驗改革推動者的關鍵問題。

結語

對於中國籃球目前的困境來說,體教融合確實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還兼顧了眼前和長遠兩大利益。若是想要加快體教融合的發展步伐,一方面需要想辦法消除校園籃球和職業青訓之間的人才交流壁壘,讓優秀籃球苗子擁有更多的選擇餘地,自然就能夠吸引更多籃球愛好者的加入和追捧;另一方面,要不斷拓寬職業籃球的晉升通道,比如增加CBA選秀名額、擴軍CBA聯賽、允許CUBA球員提前參加選秀等等,這樣既強化了職業籃球的吸引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校園籃球再次加速改革步伐。至於未來能承擔起中國籃球人才培養重擔的,是青訓籃球還是校園籃球,亦或是體教融合後的新訓練模式,球迷們只能拭目以待,期待姚明能給中國籃球帶來更多驚喜!

相關焦點

  • CBA狀元熱門?廣東青訓小將曬美國高中比賽視頻 標準美式後衛打法
    沒球賽看還是很無聊的,球迷們很多都很關注CBA一線的球員,但對於一些年輕有潛力的梯隊球員知之甚少,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位來自廣東的青訓球員廖三寧。這位小將是01年的球員,身高達到190公分,體重70公斤左右,場上司職後衛。之前一直在東莞籃校進行訓練和比賽,球迷們對於這所學校並不熟悉,其實他們校內的球員多是來自全國各地,而且很多都是被職業隊淘汰的小球員。
  • 深圳前三名天海舊將,擊敗恆大籤邊緣國腳,大連青訓精品也將加盟
    天海方面,給天海球員們的規定是,只有球員在解約書上簽字,才能得到俱樂部的解約證明,而要想球員籤字,天海球員們必須放棄在天海時期的一半工資。不少天海球員對於這個決定並不能接受,並且已經上告足協。此外,天海這些球員的下家問題也是急需得到解決。天海在解散前一線隊伍裡還有18名球員,這18名球員是不缺少球隊追求的,因為引進他們不需要任何轉會費。
  • CBA:上海引進NBA名帥,朱芳雨收穫易建聯替身,杜鋒不看好中國籃球
    上海球迷等待著這位名帥的到來,預計劉偉會去上海青訓體系主持工作。 蘇若禹在國內也是內線球員的佼佼者,有著很強的對抗能力,身高高達2.06米,是替代易建聯的不錯的人選,朱芳雨終於捕捉到一條大魚了,相信蘇若禹的加盟,他能夠很好地幫助廣東宏遠隊鎖定下個賽季的冠軍!
  • CBA新生代籃球隊長身高191cm,帥氣多金,為籃球夢放棄億萬家產
    CBA新生代籃球隊長身高191cm,帥氣多金,為籃球夢放棄億萬家產 新生代CBA籃球隊長,身高191cm
  • 籃球女神多圖曝光|中國最美的15個打籃球的女孩,第一名竟然是
    說起籃球運動員,都會想起人高馬大、滿臉橫肉的肌肉怪獸,這也是為了適應場上高強度的對抗而不得不做出的改變。在擁有世界第二大職業籃球聯賽cba、wcba的中國,也有那麼一群長著模特臉、籃球技術拔尖的高水平女籃球運動員,今天就來給大家展示下,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款: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八一南昌女籃-李夢賽場表現:★★★★★顏值:★★★最近帶隊打入wcba總決賽的勒布朗·李姆斯可以說是中國女籃第一人,她就像詹姆斯一樣無所不能,能射能突能三分,是主教練展指導最愛的隊員之一
  • 江山代有才人出——本賽季代表黃潛一線隊登場的青訓小將
    比利亞雷亞爾素有從梯隊提拔青年才俊的傳統,這有賴於他們在全西班牙範圍內堪稱出色的青訓營體系。一代又一代的梯隊翹楚脫穎而出,構成了這支黃色潛水艇的主心骨。目前陣中的西班牙國腳中衛帕烏-託雷斯和前鋒傑拉德-莫雷諾都是自家青訓出品,此外,隊長兼右邊後衛馬裡奧-加斯帕爾,左邊後衛佩德拉薩,中場特裡格羅斯和莫伊-戈麥斯,右邊鋒楚克烏澤,前鋒拉瓦等多名主力和替補也都是優秀的青訓代表。
  • 德媒:霍芬海姆球員西布通過體檢,德國U17小將今夏將加盟拜仁
    直播吧4月17日訊 據 SPORT1報導,今日,霍芬海姆17歲小將阿明多-西布在拜仁通過了體檢,這位才華橫溢的少年將在今夏加盟拜仁。西布與霍芬海姆的合同在今年夏天到期,即將成為了自由身。據稱,是拜仁經理薩利哈米季奇和青訓總監薩伊爾說服西布選擇拜仁。年紀輕輕的西布技術出色、速度很快,能踢前場的多個位置,是德國U17國腳。德國媒體認為他有潛力成為下一個格納布裡或者菲爾米諾。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5場U17的聯賽中,西布貢獻了10個進球和5次助攻。
  • 盤點近年來留洋歐洲的中國小將
    且不論中國球員的實力能否勝任徵戰歐洲聯賽,事實上中國本土球員甘願放棄國內高薪而選擇留洋的人本就寥寥無幾。可喜的是,近年來已經有不少中國年輕球員加入了歐洲球會的青訓系統,這對於中國足球發展來說是一個積極的變化。
  • 官方:恆大足校3名U18小將租借加盟西班牙皇家希洪競技
    虎撲12月23日訊 恆大足球學校官方宣布,U18梯隊球員吳俊傑、蔣維朗、何鑫傑正式租借加盟西班牙皇家希洪競技足球俱樂部。該俱樂部擁有西班牙一流的青訓系統,培養出五次西甲金靴獎得主恩裡克-卡斯楚-奎尼、西班牙國家隊歷史最佳射手大衛-比利亞、西班牙國家隊現任主帥路易斯-恩裡克等知名球星。2017-2018賽季,希洪競技青年A隊斬獲西班牙青年榮耀聯賽亞軍,極具實力。
  • 中國球員留洋遭打擊,葡豪門稱因商業引進20歲小將,沒進步被放棄
    近日,葡萄牙體育主席瓦蘭德斯在接受Canal11的採訪時,談到了中國20歲小將王佳豪。瓦蘭德斯非常直接地表示,引進這名球員就是出於商業方面的考慮,但他沒能在競技上取得進步,因此最終被放棄。瓦蘭德斯介紹說,王佳豪是他們和狼隊合作的一部分,球員本人的確有一定能力,讓他進入到U23隊,是開發中國市場策略的一部分,這也是球隊青訓國際化的一部分。但遺憾的是,王佳豪沒能取得成功,在競技上沒能提升自己。2000年出生的王佳豪,是狼隊U23的一員,他在去年1月曾租借加盟葡超豪門葡萄牙體育,進入球隊U23梯隊。
  • 巴西天才小將加盟沃特福德後,其15歲女友馬上飛來約會
    但是這位巴西足球天才小將若昂-佩德羅已經成為了英超沃特福德俱樂部的冬窗新援,但這都不是我們所羨慕的地方,而是他剛剛登陸不久,他15歲的小女友就來到了英國與其約會,這就是別人的18歲。若昂-佩德羅和其女友橫空出世,沃特福德籤下巴西妖星我們都知道西甲的豪門皇家馬德裡為未來已經做好了準備,先後籤下了維尼修斯和羅德裡戈這兩名巴西新星
  • 2.1米國手內線有望加盟,朱芳雨「神之一手」令人敬佩
    有球迷發現,被朱芳雨欽定為「阿聯接班人」的小將徐昕也出現在訓練場上,這位還沒有升上一隊的小夥子正在和蘇偉進行一對一的單挑。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也看到了在不久前結束的U19大賽上大放異彩的潛力內線張明池,身高2.1米的他正在苦練內線腳步。曾經入選中國男籃三人籃球國家隊的張明池,有望在徐昕之前正式加盟宏遠一隊,成為易建聯的得力幫手!
  • 12歲小將加盟五大聯賽梯隊,系中國足球第一人,拒絕身披10號球衣
    放眼目前的95一代、00一代,國內足球圈的小將們已經不堪大用。還在,中國足球後繼有人,更年輕一代中有尖子生冒了出來,剛滿11歲的B2B中場球員姜景祺,就是其中的耀眼新星。日前,名嘴董路曝出一條喜訊:中國足球小將青訓前U9隊長姜景祺,正式加盟德甲勁旅沃爾夫斯堡青訓梯隊。12歲的姜景祺,成為首位加盟五大聯賽梯隊的中國少年!
  • 廣東男子籃球隊的20名球員名單出爐,其中15名來自宏遠青訓?
    為了保住現有的冠軍頭銜,增加了青訓隊員的升職,從二隊調升了三名球員到一隊。最多15人來自宏遠青訓,這一步為今後廣東男籃的隊伍思路打好基礎,以老帶新,在現有的打法上進一步創新。發揮出優秀年輕球員的潛力。不過,廣東男籃即將開啟的青訓球員時代其實也是迫在眉睫,畢竟想要的引援還沒有到來。
  • 恆大又有3名球員籤約:前往歐洲踢球,加盟西班牙球隊,再次引領中超
    今日據國內媒體的消息,廣州恆大接下來的轉會計劃是「只進不出」,就是不會再買人,而是送走球員,所以下個月冬窗將有多名球員會面臨走人,比如合同快要到期的外租球員。與此同時,廣州恆大還在加快青訓的建設和培養。
  • 天梭被指定為中國籃球協會(CBA)官方指定計時和官方指定手錶
    中國籃球協會與天梭的長期合作協議為期五年,覆蓋中國籃球協會的所有比賽項目,包括獲得巨大成功的年度CBA全明星賽季後賽。只最近一場比賽就有1.91億名中國觀眾通過電視收看。了解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他們需要一位可靠的合作夥伴以確保頂級水平的精確計時。 因此,天梭的計時經驗成為當仁不讓的價值財富。作為國際籃球聯合會(FIBA)長期和美國全國籃球協會(NBA)新近的官方指定計時,天梭早已在籃球界據有一席之地。與中國籃球協會的合作也是品牌理所當然的下一步行動。
  • 日本16歲小將進皇馬一隊訓練!中國何時才有第二個林良銘?
    北京時間10月13日,皇馬一線隊許多球員前往國家隊比賽了,所以齊達內將一些梯隊的小將召到一線隊訓練,而16歲的日本球員中井卓大就在其中,這是其第一次參加皇馬一線隊的訓練,西班牙媒體阿斯報關注了此事並報導了。
  • 90後CBA小將,籃球造詣非凡,母親溫婉端莊,年輕照讓人驚豔
    而體育運動中,籃球佔了很大的比重。說到籃球,不僅能夠促進青少年身高的增長,還能在配合與切磋中不斷提升交際,拓展自己的人脈圈。NBA是職業籃球運動員嚮往的最高聖地,受到球迷的廣泛關注,而中國近幾年在籃球事業上,也是效仿NBA的經營管理模式,使得CBA能夠更好地分配籃球方面的優質人才,這些年我國在籃球事業方面沒少花精力,更是培養出了一批批籃球精英,使得國內球迷對CBA的關注熱情一直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