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 YOUR CAR
如果你也經常觀看汽車類的文章或者自媒體,就會發現有許多這種言論出現:「這款車在B級車市場中備受歡迎」、「這款A0級車與另一款A0級車型你會選哪個?」這種對於汽車分級的言論不在少數,貌似對於大部分車評人來講,這樣去形容一輛車型會顯得十分專業。但其實你不難發現,像是路虎攬勝極光的車長不過4400mm,卻能被劃為一輛中型SUV,但是歐藍德的車長4705mm,竟然只是緊湊級SUV。之所以會這樣混亂,是因為中國迄今為止都沒有屬於自己體系的汽車分級制度。
汽車的分級制度在國外早已成熟,但是現行的國際通行標準與國內的分級制度有著較大的偏差。現在的汽車分級制度主要分為歐洲標準與美國標準。而前者又分為歐洲分級標準和歐洲NCAP標準,美國的標準是US EPA SIZE CLASS。在除中國外的全球汽車媒體,都是以此三種汽車分級制度作為基準再進行細分。
那你可能會疑惑,即便國內還沒有一個自己體系的分級制度,總是會有一個參考吧。其參考就來自德國大眾當時在中國推行自己平臺戰略時,將自己的車型大小、軸距和排量進行定位而形成的標準。作為當時唯一能以最低的價格可以買到的歐洲車,並且第一個與國內合作的下線的車輛,也難怪能被廣泛認同,雖然不是權威,但早已被普遍應用。
因此,POLO是A0級,速騰是A級,帕薩特是B級,輝昂是C級的說法並不夠嚴謹。大家在選車時也應該經常能發現,同一價格卻不是同一級別。按照車長和軸距來說,身為D級車的CT6應該是一輛豪華車型才對,但是其售價早就跌至30萬以下了。那他到底還是否能與7系和S級共處一個級別呢?在國外租過車的小夥伴也不難發現,在你選擇的車輛空缺時,會給你一輛同級車型進行替換,一輛兩廂的奔馳A級和一輛豐田卡羅拉竟然屬於同一級別車輛,明明一個是豪華品牌,一個是普通品牌,怎麼可以互換呢?
因此真正的汽車分級又是怎樣的,同時其代表車型又有哪些,接下來就給大家一一列出:
A-Segment(mini cars 迷你級車型)
代表車型有日本的K-car,fiat500等,按照國內標準的話polo就應該屬於A級車中,但其實拿著A級車的錢是根本買不到polo的。
B-Segment(small cars 小型車)
這個級別的車型最常見的就是我們的本田飛度、標緻208、和大眾polo。當然,有些區域的市場會根據其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來提供一些特供車輛,像是本田的凌派也屬於這個級別。
C-Segment(medium cars 中型車)
中型車的定位不僅跨度大並且車型也出乎我們意料,像是現代的伊蘭特、豐田卡羅拉、大眾高爾夫、奔馳A級都屬於這個級別。
D-Segment(executive cars 大型車)
在D級車中包括了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日產天籟、寶馬3系,是不是有點顛覆大家的認知,原屬於中型車的車型竟然在國外算是大型車?這個級別的車型既可以叫中型車也可以稱為大型家庭轎車,主要細分還是要看車型的布局、驅動方式、排量等。
E-Segment(executive cars 行政車)
E級車基本上相當於國內的C級車,也就是中大型轎車,這其中也是大部分以商務車型為主,像是5系、E級、豐田皇冠和雷克薩斯GS等,與D級車相似,還是要根據機械布局細分,而不是通過品牌。
F-Segment(luxury cars豪華車)
國產車型中,紅旗L5就算是國產F級的代表車型。另外就是大家最常見的奔馳S級、寶馬7系、捷豹的XL和保時捷帕拉梅拉,甚至是勞斯萊斯都與其屬於同一層級。
J-Segment(SUV及越野車)
SUV與真正的越野車其實並不屬於一個車型,真正的越野車應該是指的off-road車型,在非鋪裝路面行駛的才叫越野車。這個類別又可以細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加大型。
M-Segment(multi purpose cars多用途車)
這個就是我們最常見的MPV車型了,由於馬自達把「MPV」車名進行了註冊,所以在日系品牌中大家會稱之為多用途車或者7人車。其實多用途車也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和全尺寸。像是本田的FREED就屬於小型,而奧德賽則屬於中型、艾力紳就是大型、日產的NV3500就是全尺寸了。
S-Segment(sports cars跑車)
這個類別就很簡單了,無論是你什麼引擎驅動布局,只要是雙門雙座或者2+2,全都屬於跑車。
不管是什麼身份,只要你喜歡汽車,正確的認識汽車的分級制度是一個基本,我們應該將其分享給身邊的人並幫助大家一起對車型建立一個正確的判斷,畢竟一個車企的自家標準代表國家的標準,實在有些草率。如果不能先去正確的了解這個行業的規則,又如何走向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