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來了,如何向廣大青少年普及和推廣?」「各大中小學校如何開展人工智慧普及的有效模式?」「在人工智慧教育方面,中小學校的老師們如何取得新的突破與成績?」12月12日下午,「廈門中小學人工智慧名師研討會」在廈門市科協大廈四樓報告廳火爆開啟。
本次研討會在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廈門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由騰訊教育、《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廈門市科普作家協會共同主辦,廈門科海科普宣傳推廣中心、廈門市華泰視通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廈門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楊曉劍、騰訊教育總監、人工智慧教育負責人何建紅、《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副主編何鄭燕、廈門市科普作家協會秘書長勞岸志等主辦方代表均出席了本次會議。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專家組成員、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專家組成員樊磊、資深教研員、廣東教師繼續再教育專委會常務理事嚴玉慶、首次將平板電腦,VR引入廈門中小學課堂的信息老師劉志東、騰訊教育華南區運營總監程立偉、騰訊人工智慧高級教研經理趙天哲等特邀嘉賓,與現場二十幾個學校的中小學老師、科研機構、企業的代表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交流關於廈門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現狀及未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嘉賓聲音
樊磊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專家組成員、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專家組成員
培養人工智慧人才非常重要
對人工智慧教育而言,它對達成我們教育目標有以下這些作用:首先是為學生和老師,特別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決策者做好迎接未來智能社會的充分準備,只有了解技術,才能不懼怕,才能發現未來的高精尖、領先的人才。其次,培養相關的人工智慧人才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這也是現在基礎教育為什麼花大力氣開設技術類課程,包括人工智慧的課程,就是從小要有興趣,要了解,要不怕,要有超越世界先進水平的決心。第三,提高全體師生的信息素養水平。目的就是為了要提高深化課堂教育改革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為它而服務。第四,推動教育系統及教育管理的數據化、智能化、標準化。
嚴玉慶
資深教研員、廣東教師繼續再教育專委會常務理事
AI會讓孩子們更會學習,
讓老師更會育人
在AI技術使用到教育領域的場景下,人工智慧幫我們賦能教育,創新教育。比如說賦能教育,減輕師生的負擔。我們可以通過數據的分析精準了解孩子是什麼樣的狀態,我們可以重複性的替代簡單重複性的勞動,在資源上自動的配給,而不是現在標準班標準配置。另外,優化管理的流程。第三是伴隨式的教學診斷。它跟蹤的數據都是動態的,不僅僅像過去階段性的考試來判斷你到底怎麼樣,它是一個伴隨式的,所以學習的分析更加精準了。在創新教育這邊,全部流程因材施教只有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才能夠實施和實現。在精準化教育治理的問題上,大家也可以看到由於拿到這樣的數據,所以在管理和數據樣本挖掘上,完全優於過去憑老師的感覺做評判要更好。
我們說飛機讓所有的人都「會」飛,AI也會讓孩子們更會學習,讓老師更會育人。因為你教他技術、知識,教的這邊可能會越來越輕,而育人會越來越重。
劉志東
首次將平板電腦,VR引入廈門中小學課堂的信息老師
人工智慧教育需要
不斷摸索與完善
我認為,除了學校常規的教育方式,我們還可以嘗試在線教育。平板電腦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課前、課中、課後,許多同學通過網上進行學習。我覺得平板電腦是可以引進課堂的,如果老師只是在課堂中講知識,那機器人可能會講得更好。
人工智慧教育與之前的創客、機器人是有交集的,側重點不同。我們按照市裡統一要求,要選擇課程,與單純的軟體編程相比,以智能模型、機器人為載體開展人工智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其次,跟生活實際結合的一些課程,我們也逐步在開展實踐,不管課程設計如何,我們都在不斷的完善。
人工智慧教育,需要不斷的研究探討,我們每個人,都走在人工智慧的道路上。
程立偉
騰訊教育華南區運營總監
AI不能獨立存在
今天講AI,實際上重點還是說說我們在哪些方面發力,騰訊不是什麼都做,第一硬體不做,第二應用也不做。那騰訊做什麼呢?一是做入口,還有一個是騰訊雲在底層做支撐,跟春節搶票的並發量差不多,這就是騰訊提供的標準能力,衍生出來就是計算能力,和未來的產品框架能力。硬體是有生命周期的,但是整個軟體和服務是沒有周期的,我們貫穿學前到終身教育。
AI不能獨立存在,肯定是教育場景相結合,但是教育教學的核心是資源有效的利用。騰訊有一個能力,就是告訴大家人工智慧是怎樣跟教育結合,通過AI的教育教學,幫助學生、家長、老師,具體到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方便於未來在整個教育投入中擦亮眼睛,同時提高自己接受和理解的能力。
趙天哲
騰訊人工智慧高級教研經理
人工智慧課程開展
需要一系列的載體
我們設計了一套整體的課程體系。我們希望課程總體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對這套課程的學習激發他們對人工智慧的興趣,培養學生人工智慧方面的基礎思維,並且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從而為他們全面發展賦能,為國家培養相關的創新型、高端人才。我們在設計這套課程中,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是感悟人工智慧,第二個是認知人工智慧,第三個是體驗人工智慧,第四個是創造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課程開展需要一系列的載體,首先我們有豐富的硬體作為載體,包括了機器人、開源硬體、機械臂、無人車都可以作為載體,包括編程工具也可以是我們的載體。還有AI實驗室、AI實訓平臺,通過這樣的方式將AI成果逐步融入到課程中。平臺方面,首先是智啟平臺,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裡面有豐富的課程。其次,還有騰訊扣叮,這裡有九大實驗室,可以做人工智慧課程也可以設計一些編程課程。
何鄭燕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副主編
每個時代育人都有時代特色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每年有12期特別策劃,基本上每年都有人工智慧的專題方向,比如2019年的10月刊,預見未來預見AI,請的也是科學院、百度的專家共同參與進來,既有業界又有學界的專家們一起共同為青少年提升他們對人工智慧的認識和興趣。
我認為培養學生的成才之路,一個是寬廣的視野,通過科普閱讀提升學生們寬廣的視野。二是點燃內在的興趣,包括騰訊和專家都介紹到一些平臺可以幫助孩子們點燃內在的興趣。只要第一有興趣,第二有足夠的視野,那做出來的作品才能夠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們做到道器合一,既能夠有思維,又能夠有工具平臺,能夠展現他們在這個時代的風採。因為每個時代育人都有時代特色。
最後,現場嘉賓與老師們還進行了交流互動。老師們紛紛針對一線工作中遇到的關於人工智慧教育方面的困惑,提出自己的問題及想法。整場研討會,大家聽到了許許多多的聲音、觀點和思路,也激發更多的思維碰撞,收穫滿滿。
老師們積極分享討論
教師聲音
王子真(雙十中學通用技術老師)
非常感謝廈門科協、騰訊教育和《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主辦的研討會。我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對人工智慧的認知!
樊教授讓我們意識到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緊迫性,人工智慧將是未來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陣地,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騰訊公司的分享:企業從外部視角觀察教育,賦能教育,助力教育,提供人工智慧的底層「基礎設施」,感覺會帶來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甚至學校管理方式的巨大轉變!
嚴老師也鼓勵大家擁抱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在「做中學」!利用校內外的平臺和資源提升自己,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打開更廣闊的空間!
陳鋒(檳榔中學高級教師)
教育+人工智慧,是未來教育的方向。比如「屏讀時代」軟體,我覺得很有必要。因為這樣當青少年閱屏時,屏幕也在「閱讀」孩子們遇到的困惑,然後自行彈出刊物既往相關文章的解讀及知識連結;此外,騰訊的青少年科技學院的探索與實踐,也能提供科技大數據,可以讓孩子利用數據完成「主題式探究」的學習。
企業聲音
陳仲達(廈門艾帝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
今天很榮幸參加這次研討會,感觸頗深。通過會上各位專家老師的分享,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人工智慧教育對於我們國家以及每個青少年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人工智慧教育道路任重道遠。未來的人工智慧賽道勝出的關鍵就在於我們的下一代,而人工智慧教育不管從課程內容上、師資上還有教育方法上都有待大家共同的探索和規範。真正做到AI讓孩子們更會學習,讓所有AI教育從業者更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