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上漂」王漫妮和「海王」梁正賢故事可謂是吸引了一大波的熱點。
劇中的王漫妮通過客戶大單不僅獲得了升職,還收穫了歐洲郵輪遊的機會。也是在這次郵輪上,女主之一的王漫妮和梁正賢邂逅了。
王漫妮坐在吧檯旁邊,點了一杯加冰的拉菲格 。嘗了一口之後,皺了皺眉,放下了酒杯,馬上被嗆。顯然,她平時不怎么喝烈酒,拉弗格是看酒單隨便點的。
這時,一旁的梁正賢說:「第一次喝威士忌,日本的酒好入口些。」並且以此為契機,用一杯威士忌的傳說「搭訕」微醉的漫妮。由此,開始了他的海王生涯。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威士忌似乎是所謂「成功人士」的必備品。喝威士忌的男人,總是有莫名的吸引力,給人一種深沉、滄桑的感覺,仿佛他們心中藏著無數故事,只有一杯威士忌下肚,這些不為外人道的秘密才會說出口。
「 當你購買威士忌的時候,不只是買一瓶酒,還是購買一種文化,一段歷史,一門工藝和一個傳統。
——威士忌教父Charles MacLean」
從市場營銷宣傳的角度沒有問題,因為這畢竟是一門生意。可是如果你真的覺得威士忌就是成功人士的必備,那麼你就OUT了,成功人士啥酒都喝。
威士忌是地位消費品?
社會學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地位消費(status consumption)。一個人通過購買和消費自己或他人認為的高低位產品,可以從中獲取地位或者社會聲望。
在日本,高跟鞋被認為是女性進入職場的必配,《三十而已》中顧佳融入富太太圈不得不買的象徵身份門檻的愛馬仕鉑金包是地位消費品。
早期進入在國內市場的部分烈酒巨頭們就很喜歡將威士忌包裝為高端人士的生活方式或者是成功人士的象徵。
電視劇《億萬》中的億萬富翁鮑比·艾克斯羅德經常喝的也只是價格很親民的Michter’s US American Whiskey,市價酩帝詩六七百,可以說相當低調了。在老外眼裡,威士忌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綠皮書》阿里扮演的音樂家Don Shirley只要一杯順風威士忌下肚,一改平時內斂沉默的形象,和託尼用自製並且極富力量的語言抗議種族歧視的畫面。
白人司機託尼·利普也在一杯杯順風威士忌的灌溉裡學會如何了給妻子寫一封像樣的家書。
在更多人心中,威士忌是溝通的媒介,不管是生活裡、工作上,又或者是人際交往中,威士忌往往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威士忌是時間的產物
小編一開始接觸威士忌,也是因為未知好玩才去嘗試的,在酒吧和朋友們兌著湯力水,觥籌交鍇,好不熱鬧。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威士忌的了解越發深入,就越喜歡這種經過時間陳年的產物,喜歡那種聞香帶給我的豐富風味,也喜歡微抿一口讓你願意為之停頓的感動。
三年,蘇格蘭威士忌的最短窖藏時間,新酒帶有的刺激性化學會於最初的幾周內在酒桶內消失掉,隨後則會擁有越來越多令人愉悅的豐富香氣。
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可以讓人體會到了風土和工藝的結合,以及把穀物的精華如鍊金般提煉出來的魔法。
「 想像一下,漫山的金雀花,爆裂的豆英,午後烈日下沙灘上的海藻以及各種野漿果的酸甜氣息,揮之不去的漫山遍野的石楠花,沼澤裡的桃金孃,剛剛收割好的青草味,還有那無可匹敵的泥煤味,隱約還有蠔売和海水的味道撲面而來。」
歷經陳年的威士忌擁有一系列複雜的風味,它可以把自己土地上的芬芳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
「常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擺脫虛無縹緲的浮面尊榮表象,探究自己的內在世界,以開放的姿態面對威士忌,這才是正解。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當然,應該就不必這麼辛苦了。只要我默默遞出酒杯,您接過,靜靜送入喉嚨即可,非常簡單,非常親密,非常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