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半導體亞太區工業自動化產業技術中心策略市場經理柯新宇】
據大半導體產業網了解,預測維護的解決方案具體是前端利用IO-Link的有線傳輸方式,將振動傳感器所監測到的電機振動的頻率,實時傳送到雲端,進行預測診斷。其中,將檢測數據實時傳送至雲端可以通過基於IO-Link有線傳輸的方式,另一種方式可以通過WiFi進行無線傳輸。
在現實當中,電機失效的頻率大概在2Khz左右,而ST的工業級別振動傳感器檢測範圍大得多,基本上能覆蓋目前業界所有的電機失效的一些情況。
柯新宇例舉了一個應用場景,在冷鏈的運輸存儲當中,對於風扇、冰箱等一些電機的失效情況,它的診斷檢測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在工作中發生故障,整條產線可能都要停止,這對於食品或是冷鏈運輸的工廠來講非常危險。所以預測維護方案的提出,使得客戶能夠及時發現潛在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以減少損失及維護費用。
在工業4.0的概念中一個熱門話題叫作環境監測與預測維護,它其中還包含了一些人工智慧(AI)的判斷,比如在預測診斷的傳感器上增加一個處理器做一些AI算法,來預判傳感器所監測的信號正常工作了多久、大概多久後會失效,不僅賦能工業自動化更加智能與高效率,還體現了AI技術的成熟與商用逐漸落地。
展會現場,ST還展示了在智慧家庭、智能樓宇中的應用方案,該方案是基於帶調壓器的小型KNX收發晶片。在柯新宇講解的demo中,基於ST的KNX開發板,對於實際樓宇中的一個節點比如一個燈泡的控制,可以通過按鍵控制,也可以用手機APP通過藍牙的方式來控制及調整配置參數。
「實際上,KNX是歐洲智能家庭與智能樓宇中的一個標準化組織,目前國內很多客戶對這套方案感興趣,希望得到設計方案與整體的解決方案,那麼ST在國內也有相應的合作廠商幫助做一些KNX協議棧的開發工作。」柯新宇說道。ST非常重視在研發與技術創新上的持續投入,在亞洲地區共設有7個技術創新中心,這體現出ST更加關注本地化,更加關注客戶的系統解決方案。
ST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之一就是建立了「技術創新中心」,主要的任務是促進跨部門間的合作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在深圳設有兩個技術創新中心,分別聚焦自動化和電機控制;另外,還有一個電源&能源技術創新中心在臺北,負責把ST跨部門的一些方案系統性地結合起來。其中,設立在深圳的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Automation Competence Center),主要專注於智慧工廠,智能家居和智慧建築的系統解決方案推廣。
在共同推進工業自動化的過程中,柯新宇表示,通過ST完善的現場支持團隊,客戶可以與ST原廠的工程師或是代理商進行現場的調試及測試工作。「ST在工作支持上的投入也非常大,網點布局已經基本覆蓋全國區域,每個地方每個點位都會有相應的工程師支持到客戶。且一直致力於提供更多的系統化、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隨著先進節點的開發難度與成本越來越高,半導體生產工藝越來越複雜,ST將延續BCD工藝的領先優勢,並不斷為之投入。「包括ST的歐洲研發中心不斷召集人才來改進相應的工藝。另外,對於BCD工藝對應的一些市場比如電機控制、無線充電、電源管理等市場,也將適應時代的需要對於自身工藝做一些改進。」
在中國,ST設有相應的COT團隊就工藝層面與一些特定客戶包括IC半導體客戶們做對接。BCD作為市場上領先的技術之一,ST積極與客戶共同進行定製化的服務,為IC設計公司提供代工服務,目前ST正與國內一些設計公司進行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