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學會的第一個動作是什麼?不是爬、不是走,而是能夠趴在床上抬頭看向父母。
抬頭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小動作,但是對於寶寶的成長發育至關重要,寶寶能夠抬頭,意味著他的頸部肌肉發育正常,是個健康成長的寶寶。
寶寶在脫離媽媽的子宮後,會逐漸學會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跑等動作,家長們一定要細心指導,進行針對訓練,為今後的運動細胞打好基礎。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習抬頭?
新生的寶寶骨頭軟,但是他們的骨頭已經基本發育成型,剛剛出生的寶寶並不能完成抬頭這麼高難度的動作,但是能夠為抬頭做一些預先準備。
寶寶在出生後一周內,可以開始嘗試俯臥,這個時候的寶寶還沒有足夠的頸部機構和支撐上半身的手部肌肉,只能夠俯臥朝向一邊。
一個月內的寶寶頸部肌肉形成後,能夠自主將面部轉向一側;
等到寶寶兩個月時,就有足夠的力量製成頭部和胸部,但是能夠維持的時間較短;
等到寶寶三個月時,就能利用手部支撐,穩當的維持這種姿勢了。
新手家長們要把握寶寶各個時期能夠達到的運動範圍,加強部分肌肉的強化練習,能夠幫助寶寶提前成功達成抬頭的目標。
△寶寶在學習抬頭時需要注意什麼?
別看學習抬頭動作很小很簡單,但是家長的輔助也是抬頭成功的關鍵。
首先地點要選擇想對較硬的平面,為了保護寶寶不受傷,最好在一個不太軟的床上進行練習。
如果床墊較軟,寶寶需要維持穩定的力量更大,更不容易穩定支撐。另外選擇平整沒有較厚的織物上,寶寶俯臥時,如果有織物擋住口鼻是很危險的事情,練習時周圍最好不要有危險的物品。
為了讓寶寶長時間維持抬頭的動作,最好準備一個寶寶喜歡的玩具,站在寶寶前方,在高出平行視線三十度的地方吸引他,這樣才能夠達到有效的抬頭練習。
等到寶寶逐漸掌握這個高度後,可以越拿越遠,這樣寶寶能夠達到的抬頭高度也就越高。
有些寶寶手部肌肉的發育還沒有完善,無法支撐上半部身體的抬起,也可以在手肘下墊一個合適高度的枕頭,物理抬高上半身的高度,同樣可以達到頸部肌肉的練習。
△家長在家如何教寶寶抬頭?
小寶寶軟乎乎的,很多人都害怕強行讓他抬頭會影響發育。
但是家長只要輔助他們調整姿勢,聰明的寶寶就會形成記憶,之後也會主動完成抬頭的動作。
家長在家就可以輕鬆教寶寶抬頭,這也是早教中心教導的親子動作中第一個學習的動作。
第一步:將寶寶調整為俯臥的姿勢,如果寶寶此時是平躺的姿勢,則將一隻手放到寶寶的後背位置,注意手部一定要拖住寶寶的脖子。
因為新生兒的脖子都比較軟,一定要保護好不被扭傷,利用手臂的位置在寶寶身後緊緊貼合。
然後另一隻手,放在寶寶的前面,同樣需要緊緊貼合寶寶的身體,用手捏住寶寶的下巴,保證他不會左右搖晃腦袋,達到保護脖子的作用。
然後從一側側翻成俯臥的狀態,如果是第一次上手,動作可以緩慢一點並且貼著床面進行。
翻過來之後,一定要注意寶寶的面部不能夠有遮擋,要向一側轉過去,以免發生窒息事件。
第二步:將俯臥的寶寶的雙手擺好放在胸前,注意雙手要疊加放好,有些小月零的寶寶可能喜歡亂動不好好趴著,或者寶寶頸部肌肉較弱,沒有辦法抬起頭來,這樣的姿勢就會強迫他將頭抬起來。
但是手打開後,寶寶頭部受力較大,就會自然而然的將頭低下來,由於是正面朝下,家長們要及時幫助調整姿勢,避免寶寶口鼻埋在被子上,造成呼吸困難的危險。
第三步:在抬頭練習的過程中,對寶寶的背部進行撫觸按摩,可以刺激他們的背部肌肉和頸部肌肉,寶寶也會更願意主動抬頭,達到舒緩的效果。
按摩的手法並非揉捏,而是按照從上往下的順序,進行一個撫摸。
這樣方向的觸摸,能夠讓寶寶自主抬頭,動作也會更穩定。但是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四肢的位置。
有些寶寶在撫觸時喜歡四肢網上抬起或者亂揮,這個時候能夠支撐身體俯臥的就只有寶寶圓鼓鼓的肚子,肚子此時受到全身的壓迫,可能會出現吐奶或者嘔吐的情況。
所以抬頭的練習最好不要再飯後進行,避免俯臥壓迫造成的消化不良。
第四步:在抬頭的時候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這個時候準備一個他喜歡的玩具。
在寶寶半米左右的前方進行吸引,這樣寶寶的頭部會隨著視線抬高而抬起來,可以刺激寶寶頸部的深層肌肉,幫助寶寶日後自主抬頭。
△寶寶抬頭訓練的時間和頻率應該是多久?
很多新手家長最不懂的就是練習的頻率和時長,急於求成的想法往往會希望寶寶能一次學會。
但是肌肉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天只要練習一到兩次就足夠了。
尤其是在寶寶洗完澡之後,可以利用撫觸按摩,順便給寶寶塗抹上滋潤的身體乳,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每次訓練的時間固定在五分鐘以內,寶寶其實也沒有這麼多力氣維持更久的時間,就像成年人舉鐵訓練肌肉一樣,寶寶的抬頭練習也要循序漸進的來。
等到寶寶能夠主動翻身,並且長期穩定的保持抬頭後。
基本這個動作也不需要刻意進行練習了,但是在練習過程中,一定要有家長隨時陪護,俯臥的姿勢涉及的隱性危害特別大,一定要有家長隨時調整正確的姿勢,避免意外的發生。
利用抬頭的這段時間,給寶寶看色卡也是不錯的搭配。不僅鍛鍊了他們的頸部肌肉,同時還能鍛鍊視力和專注力,簡直就是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