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剛才講氣的問題,夏天天氣很熱,其實的陰陽學上叫做陰,所以陰氣很多。那麼我們人的陽氣碰到夏天這個氣候的陰氣,容易煩躁,容易發脾氣;這個時候精神容易破壞,使人有煎熬昏厥的感覺。
「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碰到夏天這種情形,眼睛有點蒙住了的樣子,耳朵也容易出毛病,像這種情況,是因為陰氣碰到陽氣時衝突而發生的。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我想明天起先多注重這一方面,配合心理方面同經脈方面講。陽氣使人容易發脾氣,我們俗話講「氣死人」,所以一生氣就可能形成氣絕,血壓就起來了,馬上會使人昏倒。
「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溼,乃生痤疿。」筋骨就鬆懈了可偏枯。身上也會生痱子。
「高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高粱是食物,如果碰到飲食多了,脾胃發生變動,有時候五臟六腑都會中毒。中毒還是飲食來的,腳上也會生疔瘡,身體整個虛弱起來了。
「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陽氣者,精則養神,柔者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瘻,留連肉腠。」這個「大僂」,可以說同現在癌症的道理相同。像這個陽氣啊、陰氣啊,有很多名稱,要詳細講,我還沒有準備好,要配合現在流行的西醫來講,那就比較明白。不然講氣啊、氣啊!自己搞不清楚的哪裡,就很難體會了。
「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俞氣」這個俞字是什麼意思?就是中文對應的,答應這一句話,我們講「耶」,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在醫書上看到俞穴,是某一個經脈發生問題,與它相對應的穴道。俞這個中文字要注意了,不然我們看針灸的書上常有這個俞穴,俞穴不是阿是穴,而是對應身體內部某臟腑的穴道,故稱為俞穴。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這些我想不講了,你們應該可以看得懂。你們不懂的就是關於道家的修養、養生。古代這些你們不知道的,也許我懂一點,貢獻給大家。下面翻過來這一頁後面這裡。
白天陽氣夜陰氣「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拿一天來講,這個陰陽是白天陽氣在外。
「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這是講一天當中陽氣的變化,不是講氣候;是講我們生理上生命的氣,配合天地是一樣的原則。太陽一下去就睡覺,太陽還沒有上來就起床,這是講農業社會。什麼叫平旦呢?天還沒有亮快要亮的時候,這時是生命氣的迴轉,到了中午是陽氣最盛,就是太陽當頂的時候。下午太陽向西偏了,氣就虛了,是屬於陰氣的範圍了。
「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他說到了晚上就要休息,收斂。所以我們睡覺時自然地會關門窗,關門窗是為了氣,不是為了怕小偷。反正天地都在偷哦!中國有一部道書說「人為萬物之盜」,這個宇宙之間通通是土匪強盜在搶,人是偷盜萬物。你看吃的米啊、面啊、菜啊,什麼都偷來用,現在又偷石油用等等。天地呢?萬物之盜,天地也在偷,彼此一大偷,彼此傷害。所以他說,晚上要知道收斂,因為氣虛了。如果違反早中晚三時之氣,「形乃困薄」,身體就受損了。這是上面這一段的理論。
注意哦!最後要懂得看病治病,先要讀這些書,不要覺得好像沒有關係,認為是一種空洞的理論。在我是希望你們多注意,這個病理搞清楚了以後,再把醫學好了,你一定是個高手;神醫都是從病理裡頭鑽出來的。至於下面怎麼針灸,怎麼治病,那再去研究,那一套是技術了。先把這個病理的哲學研究透,多花一點時間讀。明天要改變方法,告訴大家重點,另抽一點東西來講。
認清陰陽內外「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這是講陰陽的道理,生命也有,身體也有。看不見的是陰,衛外而堅固的那個叫陽,這是個代號。陽是發散的,明亮的。我們身體上這個陰,是含精在內的,千萬注意,不是男女性行為出的那個精!我們本身所有的細胞活動的能量,都是精。這個觀念要搞清楚。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陰如果不能克制陽,勝就是克制,生克的道理;陽太旺盛時,血壓就高起來,血管膨脹,有時碰到別的病情就發狂了。
「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陽氣克服不了陰氣,五臟六腑裡面的濁氣出不來,我們中文是濁氣,身體裡頭的碳氣出不來了,就造成九竅不通,鼻子也不通,或者耳朵聽不見等等,都來了。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所以大聖人重點在自己修煉,把筋脈陰陽這些搞清楚,筋脈協調,筋骨也就都順和了。
「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陰陽內外都調和,就不會有邪氣進入,如果因為外風客邪一來,自己本身的精氣元氣抵抗不住,就導致精神疲憊。抽血化驗,細胞都發生變化了。這一種情形第一是傷肝,傷就是首先形成的病,不健康了。
「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譬如這個情形一來,再加上吃多了,我們的氣脈神經血管就起了變化,會形成痔瘡,腸子容易生病。
「因而大飲則氣逆。」喝酒喝多了傷氣,因為氣逆行得太過度了。
「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如果拼命勞動,勉強用力,那會傷了腎氣。「高骨乃壞」,重要的骨節就受傷害了。
調和陰陽「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所以陰陽的要點是要調和,不調和等於一年有春天無秋天,或有冬無夏。譬如我們從舌頭起連貫於五臟下去的,是屬於陰,就是西醫所講的自律系統,背脊骨上來督脈中樞神經系統屬於陽。有時候手拿不動東西,中風了,自律神經失調了,這是以西醫的名稱來講。所以西醫要比中醫講得明白。
我們古書這樣講陰啊、陽啊,你們千萬注意,學了醫給病人不要用這些術語講,要用普通的話給他講。我最怕那些學佛學道的有學問的人,常常拿課堂上那些名詞跟普通人談話,豈不是要命嗎?學問歸自己,講話要儘量的白。所以用流行的知識講陰陽道理,就容易使人瞭解了。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密,精神乃治」這句話「陽強」是精神來了,「不能密」,不能自己保持住,陰氣也沒有了。陽極陰生,陰極陽生,道家的道理也就是醫學的道理,《內經》的道理。男性在《易經》陰陽道理中代表陽,女人屬於陰。過去譬如找人算命,算命先生問你乾命還是坤命,男人是乾卦,女人是坤卦。或者問你是陽命或是陰命,這是普通男女代表。
可是以道家的道理、醫學的道理來講,男人是陽嗎?男人都是陰,只有一點是至陽之精。女人是陰嗎?女人都是陽,只有一點是至陰之精,這叫做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這個道理。這兩句話看是古代相傳,但是學道要知道,學醫也要知道;不過現在要科學求證,這就要科學家們想辦法了。也就是說,用最新的科技來做實驗,或者用量子力學、真空力學來講這個道理,陽裡頭有至陰,陰裡頭有至陽。重點在中間那一點,所以說「陰平陽密,精神乃治」。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陽分開了不能調和,我們生命的真氣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