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冰敷好還是熱敷好,冰敷與熱敷應該控制在多長時間?

2021-02-13 資優生培養平臺

一、受傷冰敷好還是熱敷好? 

冷敷是應用比人體溫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等)刺激皮膚或黏膜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溫度範圍一般低於體溫高於0攝氏度,通過寒冷刺激引起機體發生一系列功能改變,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冷敷主要用於急性損傷,急性損傷一般是指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即刻發的生疼痛。急性損傷後,局部可能會發生出血、炎症反應、腫脹以及疼痛等症狀,必須立即控制。此時即刻冰敷能夠降低組織溫度、降低代謝率和神經傳導速度、收縮周圍血管,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

雖然冷敷可以使腫痛暫時減輕,但不利於炎症的吸收和消散,緊急處理後,還是應該儘快到正規醫院去接受規範的診療。  

熱敷治療是利用熱刺激提高周圍神經的疼痛閾,從而起到較好的鎮痛作用,同時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加強組織再生功能,再者熱敷還可以促進組織代謝,改善組織的攝氧量,提高對組織的營養。

通常熱敷主要用於急性損傷的後期和慢性損傷。急性損傷的後期指的是損傷48小時後,因為這個時間往往出血停止。慢性損傷通常是指沒有突發的外傷,而是長時間後因為反覆勞損和過度使用而緩慢起病。當然慢性損傷也可能是由於急性損傷後未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當發展而來。  

冷敷和熱敷時,首當其衝刺激的是我們的皮膚,所以在冷敷或熱敷的時候一定要密切觀察皮膚狀況,太冰或太熱都可能會對皮膚造成傷害。並要確定皮膚沒有傷口、潰瘍、感染等問題才開始敷。

二、冰敷與熱敷應該控制在多長時間? 


身體脂肪較少的部位,像是腳踝、膝蓋、手肘,敷的時間務必縮短,而且最好不定時就要翻起來檢視;即使是脂肪較多的部位,像是大腿或是臀部,也不要敷超過20分鐘。  

有些特殊的族群,例如感覺特別敏感或是遲鈍的人(例如糖尿病、中風的患者),血液循環機能異常的病患,冰敷與熱敷時應特別小心謹慎。  

如果身體有開放性傷口,或者是皮膚對溫度敏感的人,就應該避免使用冰敷或是熱敷。  

簡單地說,身體疼痛部位如果有明顯的紅、腫、熱、痛,或者是一個明確的急性運動傷害,別懷疑,就是冰敷!而當發炎或受傷部位已經不再腫脹,或是不再那麼紅紅熱熱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熱敷了。  

冰敷、熱敷的時機是以身體的實際狀況為主,而不要拘泥在幾小時前要冰敷,幾小時後才可以熱敷。只要把握一個原則:紅、腫、熱、痛時期就是冰敷,過了之後就是熱敷。

相關焦點

  • 受傷了,選擇「冰敷」還是「熱敷」?
    熱敷一下?扭到腳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小腿腫了怎麼辦?熱敷一下?受傷後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你該聽誰的?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簡單點說就是: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的用冰敷,慢的勞損型的損傷用熱敷。每隔2~3小時進行一次冰敷,如果腫脹、疼痛、發熱明顯,可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每次冰敷時長控制在15~20分鐘,切記每次冰敷時間不宜過長。冰敷最佳位置,以疼痛、腫、熱最明顯的部位為中心進行冰敷,期間可以適當移動從而實現整個部位的冰敷。
  • 受傷後是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這是一張從網絡上找到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要知道是用熱敷還是冰敷我們首先要了解到冰敷和熱敷的效用有何不同熱敷: 提升組織溫度、促進循環(血管擴張)、加速新陳代謝、放鬆肌肉、軟化組織、增加活動度舒緩神經(止痛) 。
  • 受傷後冰敷還是熱敷?居然是這個...!
    冰敷一下?腳踝崴了怎麼辦?熱敷一下?小腿腫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受傷後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你該聽誰的?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簡單點說就是: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的用冰敷,慢的勞損型的損傷用熱敷。即刻冰敷能夠抑制感覺神經,起到鎮痛、麻醉效果。此外,冰敷可以改善周圍血管通透性,防止水腫和滲出。而且冷刺激可以使組織代謝率降低,從根本上降低炎症反應發生的可能,減輕紅腫、熱痛的症狀。 慢性損傷通常沒有突發的外傷,而是長時間反覆勞損和過度使用從而緩慢起病(如腰肌勞損、肩周炎等),可用熱敷。
  • 受傷後,冰敷還是熱敷?
    問:運動拉傷或扭傷後,緊急處理時,是熱敷好還冰敷好,如果都需要,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 受傷了,冰敷?熱敷?到底怎麼用?
    在運動生涯中各位跑友難免都會遇到一些運動傷害的發生,而在不舒服產生的期間,該冰敷還是熱敷?又應該要冰多久才能換成熱敷?成為了一大難題。不同的觀念之下也有各種的不一樣的說法,有人主張冰敷即可,有人認為熱敷效果較佳;時間方面來說,傷後的24、48、72小時適合使用冰敷,三種不同的冰敷使用時機,也都有各自的說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聽聽看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王凱平醫師告訴大家如何適當的傷後的治療方法及使用的時機吧!提示!冰敷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 扭傷腳,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其中多數情況並不會嚴重到需要手術的程度,但如果處理不好,疼痛腫脹也可能持續大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影響正常生活。對於傷後處理,大家常常會有一個疑問:受傷後到底是需要冰敷?還是熱敷?這是運動損傷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選擇,儘快康復。冰敷主要是讓身體局部溫度降低,皮下血管收縮,減少局部的血液循環,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滲出,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 受傷了,冰敷還是熱敷?別搞錯了!
    「請問我該冰敷,還是該熱敷?」這是很多人在受傷後經常問的問題。熱敷則可以提升肌肉溫度,使局部血液循環增快,加速組織新陳代謝,有助於移除肌肉疲勞或傷後所產生的堆積或炎性物質,所以有消炎的作用。▌當急性運動傷害發生的時候,此時肌肉或是韌帶剛剛受到劇烈的衝擊,可能有撕裂、挫傷,並伴隨著微血管出血、發炎等症狀,這時就需要冰敷來抑制出血及發炎的情形。以冰敷袋裝冰塊直接置於患部上,或是用塑膠袋裝冰塊,再以毛巾包覆後置於患部,一次冰敷約15至20分鐘,通常冰到患部有麻木感就可以停止,休息約1至2小時再來一次。
  • 冰敷與熱敷的選擇
    冰袋當然就是裝了冰塊的袋子,用塑膠袋之類的臨時用一下也都可以,也有專門的可以反覆使用的冰袋,一般是塑料和尼龍結合的材料,表面是絨面的,不滑而且接觸皮膚會比較舒服,有個蓋子,擰開把冰塊和水裝進去再擰嚴實就可以長時間冰敷了。知道了運動場上應急處理的時候用的是冰敷的方法,那麼為什麼要冰敷呢?熱敷一下舒筋活血不是更舒服好得更快嗎?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思維的誤區了。
  • 冰敷?熱敷?受傷之後千萬不能搞錯了!
    冰敷一下?腳踝崴了怎麼辦?熱敷一下?小腿腫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受傷後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你該聽誰的?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簡單點說就是: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的用冰敷,慢的勞損型的損傷用熱敷。即刻冰敷能夠抑制感覺神經,起到鎮痛、麻醉效果。此外,冰敷可以改善周圍血管通透性,防止水腫和滲出。而且冷刺激可以使組織代謝率降低,從根本上降低炎症反應發生的可能,減輕紅腫、熱痛的症狀。慢性損傷通常沒有突發的外傷,而是長時間反覆勞損和過度使用從而緩慢起病(如腰肌勞損、肩周炎等),可用熱敷。每隔2~3小時進行一次冰敷,如果腫脹、疼痛、發熱明顯,可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
  • 受傷後冰敷還是熱敷?看完這個表格就知道了
    熱敷一下?扭到腳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小腿腫了怎麼辦?熱敷一下?受傷後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你該聽誰的?受傷了,該冰敷還是熱敷?簡單點說就是: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的用冰敷,慢的勞損型的損傷用熱敷。即刻冰敷能夠抑制感覺神經,起到鎮痛、麻醉效果。此外,冰敷可以改善周圍血管通透性,防止水腫和滲出。而且冷刺激可以使組織代謝率降低,從根本上降低炎症反應發生的可能,減輕紅腫、熱痛的症狀。慢性損傷通常沒有突發的外傷,而是長時間反覆勞損和過度使用從而緩慢起病(如腰肌勞損、肩周炎等),可用熱敷。
  • 膝關節炎熱敷還是冰敷好?
    而關節熱乎乎的會很舒服,那麼關節炎是不是只能熱敷不能冰敷呢?該冰敷還是熱敷呢?冰敷和熱敷沒有誰好誰壞這麼一說,只要用對時機,都是很好的理療方式,但要用錯時機,不但起不到緩解的作用,還會加重損傷症狀。膝關節炎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症狀也會反反覆覆的,當活動增加刺激增多時症狀就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在症狀剛出現,或者有明顯紅腫熱痛敏感期的時候是不可以用熱敷的,這個時候滑膜炎症很活躍,熱敷會促進循環,使炎症擴散開,加重症狀。
  • 熱敷冰敷的區別
    冰敷和熱敷都是屬於物理治療的範疇內,這兩種方式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症狀,但是這兩種治療方法也有一定的區別性,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熱敷和冰敷的區別
  • 受傷後的冰敷和熱敷
    這是一張從網絡上找到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要知道是用熱敷還是冰敷我們首先要了解到冰敷和熱敷的效用有何不同熱敷: 提升組織溫度、促進循環(血管擴張)、加速新陳代謝、放鬆肌肉、軟化組織、增加活動度舒緩神經(止痛) 。
  • 冰敷還是熱敷?你清楚嗎?
    受傷時,該冰敷還是該熱敷呢?這個問題對一般民眾其實不好判斷。最近聽到冰敷只能6小時內,是真的嗎?
  • 冰敷或熱敷,到底怎麼選?
    我們都知道,受傷後可進行冰敷或熱敷的物理治療,這兩種方式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症狀。但是什麼時候該冰敷,什麼時候該熱敷呢?
  • 肌肉酸痛,冰敷還是熱敷
    那麼問題來了,騎行之後肌肉酸痛到底是冰敷還是熱敷呢?讓小編告訴你冰敷、熱敷如何正確選擇。  首先認識一下冰敷和熱敷的作用原理。  因此冰敷和熱敷是兩種完全相反的處理方法,如果使用不當,不僅達不到恢復效果,反而會加重損傷,所以當我們覺得肌肉不適時,需要區分到底是肌肉酸痛還是肌肉拉傷。
  • 冰敷還是熱敷,傻傻分不清楚~
    冰敷一下。腳踝崴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小腿腫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冰敷確實是個好的方法,它有助於減輕疼痛,緩解炎症,促進康復。有人發出了疑問,為什麼有人說受傷後冰敷好,有人卻說熱敷好,那麼我該聽誰的呢?使用方法:冰敷要注意點啥?❶ 時間:每隔2~3小時進行一次冰敷,如果腫脹、疼痛、發熱明顯,可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每次冰敷時長控制在15~20分鐘,切記每次冰敷時間不宜過長,會導致血管反射性擴張,結果適得其反。
  • 受傷了冰敷還是熱敷?看完這個,以後不會再弄錯啦
    熱敷一下?扭到腳了怎麼辦?冰敷一下?小腿腫了怎麼辦?熱敷一下?受傷後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你該聽誰的?簡單點說就是: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的用冰敷,慢性勞損型的損傷用熱敷。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馬上就疼得不行。即刻冰敷能夠抑制感覺神經,起到鎮痛、麻醉效果。
  • 出現這些扭傷之後該冰敷還是熱敷?
    其實這屬於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用冰敷是非常靠譜,今兒康養小編給您分享出現這些扭傷之後該熱敷還是冰敷?冰敷冰敷可以改善周圍血管通透性、減輕滲出,防止水腫;可以使組織代謝率降低,從根本上降低炎症反應發生的可能,減輕紅腫、熱痛的症狀。
  • 【乾貨】運動損傷,冰敷還是熱敷?
    比冰敷更有效的「大米療法」眾所周知,在腳踝、膝蓋等關節遭遇急性的扭傷症狀後,冰敷有助於遏制傷勢的惡化。這是由於低溫情況下,患處的血管遭到壓縮,能減緩血液的流動,防止進一步腫大。與此同時,冰敷還具有緩解疼痛的作用。這是因為人在受傷時產生的疼痛感大多來自於毛細血管的破裂,而低溫除麻痺神經外,還能減緩毛細血管的損傷。通常而言,在受傷後的48-72小時內,患者宜使用冰敷,並切忌讓患處接觸高溫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