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傷冰敷好還是熱敷好?
冷敷是應用比人體溫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等)刺激皮膚或黏膜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溫度範圍一般低於體溫高於0攝氏度,通過寒冷刺激引起機體發生一系列功能改變,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冷敷主要用於急性損傷,急性損傷一般是指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即刻發的生疼痛。急性損傷後,局部可能會發生出血、炎症反應、腫脹以及疼痛等症狀,必須立即控制。此時即刻冰敷能夠降低組織溫度、降低代謝率和神經傳導速度、收縮周圍血管,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
雖然冷敷可以使腫痛暫時減輕,但不利於炎症的吸收和消散,緊急處理後,還是應該儘快到正規醫院去接受規範的診療。
熱敷治療是利用熱刺激提高周圍神經的疼痛閾,從而起到較好的鎮痛作用,同時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加強組織再生功能,再者熱敷還可以促進組織代謝,改善組織的攝氧量,提高對組織的營養。
通常熱敷主要用於急性損傷的後期和慢性損傷。急性損傷的後期指的是損傷48小時後,因為這個時間往往出血停止。慢性損傷通常是指沒有突發的外傷,而是長時間後因為反覆勞損和過度使用而緩慢起病。當然慢性損傷也可能是由於急性損傷後未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當發展而來。
冷敷和熱敷時,首當其衝刺激的是我們的皮膚,所以在冷敷或熱敷的時候一定要密切觀察皮膚狀況,太冰或太熱都可能會對皮膚造成傷害。並要確定皮膚沒有傷口、潰瘍、感染等問題才開始敷。
二、冰敷與熱敷應該控制在多長時間?
身體脂肪較少的部位,像是腳踝、膝蓋、手肘,敷的時間務必縮短,而且最好不定時就要翻起來檢視;即使是脂肪較多的部位,像是大腿或是臀部,也不要敷超過20分鐘。
有些特殊的族群,例如感覺特別敏感或是遲鈍的人(例如糖尿病、中風的患者),血液循環機能異常的病患,冰敷與熱敷時應特別小心謹慎。
如果身體有開放性傷口,或者是皮膚對溫度敏感的人,就應該避免使用冰敷或是熱敷。
簡單地說,身體疼痛部位如果有明顯的紅、腫、熱、痛,或者是一個明確的急性運動傷害,別懷疑,就是冰敷!而當發炎或受傷部位已經不再腫脹,或是不再那麼紅紅熱熱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熱敷了。
冰敷、熱敷的時機是以身體的實際狀況為主,而不要拘泥在幾小時前要冰敷,幾小時後才可以熱敷。只要把握一個原則:紅、腫、熱、痛時期就是冰敷,過了之後就是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