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言無忌最是逗趣,小孩子的思想往往都是天真且單純的,有的時候小朋友的說話造句都會讓大人捧腹大笑,最近陳小春和應採兒家的孩子,就因為用浪費造句一不小心道出了實情。
有種「腦洞」是應採兒的兒子,用「浪費」造句一不小心說實話
小長假來到,孩子們的假期作業也開始布置了起來,家長們又回歸幾個月前開始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了。
5月2日,應採兒在個人的社交平臺上和網友分享了兒子Jasper的語文作業。
照片中可以看到Jasper的作業習題,選擇用上一題的詞語造句。Jasper分別選了幫助和浪費造句:「我幫助我的媽媽拍照」,「我每天浪費錢」。
網友們看了是忍俊不禁,笑評Jasper小機靈很有覺悟,就連親媽應採兒也點讚表示「好句,好句」。
這真的是童言無忌的背後道出了實情啊,不得不說Jasper的腦洞真的是隨了爸爸陳小春一樣耿直。
網友們也笑著調侃,小小年紀就看透了很多,不過也有不少網友紛紛點讚Jasper的家教,孩子從小就潛移默化地知道要勤儉節約,懂得不能鋪張浪費。
不得不說這可愛的造句功底是真的厲害,也要為Jasper的覺悟點讚,雖然作為一個星二代,家庭條件富裕但並不代表要消費奢侈,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一定不要忘了孩子的價值觀培養。
別讓孩子養成浪費的壞習慣
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家庭條件的進步,很多孩子在成長中都有很多浪費的行為。
比如吃飯總是剩飯,不好吃的東西吃幾口就扔掉了,洗手的時候水譁譁流著,用面巾紙也是瘋狂抽取,新的衣服或是玩具新鮮幾天就再也不要了,買東西也是像流水一樣花錢不眨眼。
很多孩子當下已經養成了鋪張浪費的習慣,其實這往往都是由於家長的疏忽,沒有及時的做好孩子的教育。
很多家長首先就沒有以身作則,更沒有好好地去監督孩子的行為,有的家長甚至還去慣著孩子,溺愛孩子。
如果讓孩子不知道浪費的可恥,當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變得自私自利,並且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甚至成為可怕的月光族和啃老族。
家長們應及時扼制孩子的浪費惡習,早早引導。
如何養成孩子節約的習慣?
1)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首先要給孩子做出一個模範的榜樣,並且自己要嚴格監督孩子的行為。
給孩子講一些勤儉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要浪費的道理,逐漸讓孩子把理念變成意識。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不光是讓孩子意識到不管條件如何,節約都應為本,浪費就是一種錯誤的壞習慣。
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浪費的惡習,在孩子的經濟觀念上不要讓孩子大手大腳,買東西要買需要的,讓孩子明白如何使用零花錢,做好孩子的財商教育,不要一味拿錢給孩子亂用。
3)培養孩子的情感
很多孩子鋪張浪費都是因為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試著讓孩子體驗物品的來歷,比如感知農民伯伯種地的辛苦,孩子自然就會珍惜糧食。
了解物品製作的不易,孩子也能珍惜身邊的東西。家長們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環保意識的繪本,讓孩子愛護資源,不去浪費。
【木蓮媽媽寄語】
萌萌的Jasper都知道不能浪費,孩子的價值觀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規範好孩子的行為。
【今日話題】
你的孩子曾經說過哪些童言無忌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