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配粉要進藥店?那母嬰渠道怎麼辦

2020-12-26 騰訊網

特配粉作為有著剛需性質的細分奶粉,雖然前段時間出現了一些固體飲料冒充特配擾亂市場的行為,但對於奶粉企業而言真正的特配粉依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但也正是因為特配粉針對人群的特殊性,讓有些行業人對母嬰店是否能銷售特配粉出現了質疑。

於是有人提出了一種看法:應出臺相關措施,明令禁止母嬰店、電商及其他普通商店銷售「特醫奶粉」。已進入流通渠道的「特醫奶粉」由生產廠家召回,以待進入政府制定的銷售渠道。明令限定「特醫奶粉」只能在符合資質的藥店及醫院根據醫院處方銷售。建議對「特醫奶粉」進行利潤加成限制,避免因銷售渠道受限而價格暴漲,可考慮以醫保卡、社保卡進行購買結算。同時,建議在《食品安全法》中增加對於「特醫產品」銷售渠道的相關規定,增加對於違規銷售特醫產品的廠家和商家處罰條款。

醫藥渠道是否合適獨攬銷售特配粉?

近日,北京營養源研究所特殊食品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朝青在採訪中曾表示,特醫食品處於保健食品和藥品中間狀態,流通管理與藥品相似。生產特醫食品要求企業有研發能力、生產能力、檢驗能力。出於對嬰幼兒營養安全保障角度考慮,藥店對於藥品管理更有專業性以及國外也是由藥店來銷售奶粉,所以依靠藥品級的管理藥店或許可以成為一種值得考慮進行銷售特配粉的場所。

圖片源於網絡

不過現在就阻斷母嬰店購買針對嬰幼兒食用的特配粉真的有必要嗎?恐怕也不見得。

其一,目前通過註冊的特配粉數量相對稀少,一刀切掉其他所有渠道無法立即保障特殊寶寶的「生命食糧」。據奶粉圈統計目前通過配方註冊的特配粉僅有50款,像PKU特醫奶粉是要終生服用的,但目前通過註冊的產品只有三款,跨境購等其他渠道暫時給予家長更多選擇。如果切斷其母嬰店、奶粉官方海外旗艦店等優質銷售渠道,如何保障產品的及時供給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其二,藥店銷售奶粉理論上有優勢,但在實際市場推廣中仍缺乏經驗。早在2014年國家就嘗試過藥店銷售嬰配粉,不過隔行如隔山,當時很多設有奶粉專櫃的藥店,依舊停留在賣藥的思路上制約了發展,沒有產生消費者期待的效果。而特配粉終究服務於有特殊體質的寶寶,目前線下母嬰店依然是更了解母嬰知識的實體零售之一,所以不見得藥店銷售立刻就能比母嬰店更專業和周到。

其三,特配粉價格本就高於嬰配粉,上架藥店定價有可能還更高。梧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曾在採訪中說過,藥店銷售要遵守GSP(藥品質量管理規範),由於藥店的倉儲環境、管理等要求更嚴格,成本比傳統商場超市要高一些。對於家長們而言,奶粉是一個需要長期購買的食品,要麼要讓藥店壓縮利潤,要麼就是消費者自掏腰包,魚和熊掌如何兼得?

其四,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這也要考慮傳統消費習慣的問題。在中國消費者的觀念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固有意識,在母嬰店買母嬰用品,在藥店就是看病買藥。將食品放在藥店裡賣,不僅難以名正言順,而且他們也不是特別願意進藥店長期購買食品。

此外,根據2019年12月1日才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已經考慮到特醫食品與醫藥渠道的適配性問題,其中第36條規定了特醫食品中的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適用於1歲以上人群)應當通過醫療機構或者藥品零售企業向消費者銷售。第37條,「特定全營養」的廣告按照處方藥廣告管理,其他類別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按照非處方藥廣告管理。也就是說目前嬰幼兒食用的特配粉,政策還是有衡定過歸屬的。

堵不如疏,母嬰渠道規範化利好行業發展

與產品稀少形成對比的是,確實目前部分特醫食品存在著有固體飲料打擦邊球的情況,但換渠道既不治標也不治本。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認為只在醫藥渠道銷售不太現實:「特配粉隨著整個消費人群不斷擴容之後,它的銷售渠道一定是多元化的銷售場景,也是開放性的,這才能體現市場經濟自我調節作用,所以制約性渠道的方式並非最好的選擇。」

圖片源於網絡

四川龍鳳晨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小松也表示:「其實不同渠道都有自己的考量角度。不過特配粉目前的目標人群以0-3歲的小朋友居多,所以難免以嬰童渠道為主。大家也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來看母嬰店,因為一顆老鼠屎就否定全渠道。前兩年國家注重生產端的註冊、生產、研發等,所以現在特配粉產品質量是有保障的。現在銷售渠道也迎來了完善,是好事。」

確實,近幾個月來,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陸續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專項檢查,督促母嬰店等銷售者規範特殊食品經營,落實嬰配粉、特配粉、保健食品三區劃分,不僅方便顧客按產品分類選到合適產品,同時「透明化」消費也讓過去打擦邊球的產品無所遁形,為特醫市場清出了更多市場空間。

了解更多特配信息,上奶粉智庫

從國內市場來看,特醫食品行業還處於發展初期。恰如優博特醫食品負責人齊國靜所言:「特配粉作為一個專門的品類,可以有效提升門店專業性和服務能力!」許多母嬰店對這個品類也越來越重視,依格寶貝總經理餘良把特配粉視為核心引流單品,達州小兒郎總經理李明全等連鎖也認為特配粉可以帶客。所以經營特配粉無形中也是在磨礪母嬰渠道專業服務能力,更好的反哺市場。

奶粉圈堅定看好特醫食品行業,但產業的培育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長遠來看,特配市場需要企業、渠道、政府和專業媒介等多方力量助推發展。如果大家想更深入了解特配粉,奶粉智庫網目前收錄了國內外特醫食品58個,未來也將進一步增加收錄產品,為用戶帶來查詢和對比等更豐富的功能,助力特醫食品產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多省嚴查母嬰店嬰配粉、特配粉、保健食品混放銷售,專區劃分勢在必...
    像嬰幼兒配方食品、特醫食品、保健品混放銷售及超範圍經營的狀況不在少數。有母嬰門店銷售人員對奶粉圈表示:「之前店內並未明確要求進行產品分區,我們會根據每個月的銷售的情況,對店內產品進行布局,基本會將同品牌的產品優先放在一起銷售。」 這些陳列方式,看似只是門店產品擺放問題,實際上暴露了很多門店經營管理問題。
  • 特配粉是個搶手貨!某連鎖有14款,你的門店有幾款?
    此前奶粉圈在《致母嬰店:今年很特殊,請務必重視這5種奶粉!》一文中提到母嬰店應重視特配粉品類,因為這一品類既能引流、服務特殊消費者需求,也有盈利空間,比普通奶粉更剛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母嬰店布局特配粉的情況到底怎樣呢?
  • 奶粉進藥店試水 企業積極性不足
    目前,國內奶粉的銷售渠道主要有三個:商場超市、母嬰店和電子商務。其中,商場超市一直是最主要的渠道。 有調查數據顯示,超市依然是家長購買嬰兒奶粉的首選,佔比超過了六成;而越開越多的母嬰專賣店也佔有了相當的比例,達到三成左右;近年流行起來的網店雖然只有個位數的市場佔有率,但由於其具備價格上的優勢,近年呈明顯上升的勢頭。
  • 揭秘母嬰店:何以成為小城母嬰用品渠道之王?
    而像許堂這樣的小鄉鎮則非常典型——人口不多,但五花八門的母嬰店有近二十家。儘管受到電商的衝擊,但眼下母嬰店在三四線城市和鄉鎮裡仍然是母嬰行業的渠道之王。「在3~5線城市,母嬰店的渠道份額目前是41%,仍然是這個行業最大的渠道。」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告訴界面新聞。
  • 特醫奶粉消費普及、銷售渠道都處於缺失狀態!
    《母嬰時代》研究發現,特醫奶粉銷售環節是有些「斷檔」的。01特醫奶粉銷售需要資質據了解,特殊醫學用途的嬰配粉目前銷售渠道主要有線上電商、跨境電商和線下。除了電商平臺,微信小程序也成為一些品牌的銷售渠道,紐迪希亞的「紐家優選」小程序銷售有3款跨境購產品,分別是金裝紐太特深度水解乳清蛋白嬰兒配方粉、愛他美白金版舒敏配方深度水解配方粉0-12月、1-3歲的產品。
  • 烏魯木齊市18種特藥可在門診藥店雙渠道購買
    近日,繼治療惡性腫瘤、白血病等特殊慢性病的44種特殊藥品可在醫院、藥店「雙通道」購買後,我市又增加18種用於治療其他疾病的特藥可通過「雙通道」購買。參保人員在醫院和藥店享受同樣醫保報銷政策,方便了患者用藥。
  • 「全家化」開局:洗衣液的購買渠道那麼多,為什麼要在母嬰店買?
    從「雞肋」到剛需的轉變,就是渠道要面臨的第一個思維轉變。就最近很火的洗衣液來說,購買渠道那麼多,消費者為什麼要在母嬰店買?為什麼要在母嬰店買洗衣液?筆者在寶寶樹問答社區中發現,90%的寶媽會為寶寶購買嬰幼兒專用的洗衣液,其中60%會選擇到母嬰店購買,30%會選擇在超市購買,其他渠道佔10%。選擇母嬰店的大都是認為母嬰店更專業,而選擇超市則是認為價格和質量更有保障。
  • 母嬰店進貨渠道app:優家寶貝
    作為資深的母嬰行業從業者,我一直秉承著公正、公平、開放的原則為廣大母嬰行業從業者提供從業諮詢與市場規劃,15年的時間裡幫助上萬人通過母嬰行業成就事業。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母嬰店進貨渠道APP的優劣以及開母嬰店不管是加盟還是自己開店能不能再app上進貨?在這裡,作為對比,我們一定要有參考的標準。為了對比具有可控性與代表性,我們選擇了全國擁有5000家連鎖加盟店的母嬰加盟品牌:優家寶貝。
  • 新開的母嬰店從哪進貨?當下都有哪些進貨渠道?
    新手開母嬰店最關心兩個問題,一個是投資多少,另一個就是從哪兒進貨了。而關於投資問題,其實個人預算不同,實際投入也並不相同,在這裡就不過多闡述了。小編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聊一聊母嬰店如何進貨的問題!而關於母嬰店如何進貨,首先我們要知道,母嬰店分為自營和加盟兩種。加盟店一般都有統一的供貨體系、價格以及品牌的管理,店主不用自己費心找進貨渠道,比較輕鬆省心,利潤上當然比自己找渠道相對來說會低一些;而自己進貨呢,操心的事兒就比較多了,不僅需要自己找進貨渠道,更需要議價、處理髮貨細節等問題。
  • 大頭娃娃事件後,如何選擇安全的母嬰護膚品?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1、什麼是「消」字號護膚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怎樣選擇令人安心的母嬰護膚品?  仔細查看產品成分:在購買母嬰護膚產品是注意它的主要成分,看它是否含有對母嬰不好的成分,如外用激素、抗生素等。上網查看護膚品那些成分對母嬰不好,再與購買產品成分相對比。  試用:購買回來的母嬰護膚品可現在其他家人身上試用幾天,看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再用在母嬰身上,如有不正常反應立即停用。
  • 新手如何選擇母嬰店進貨渠道?老店長經驗
    二胎開放多年以來,線下母嬰店也因此迎來一波旺季,但隨著電商的蓬勃發展,母嬰店也遭受到巨大的衝擊,線下眾多母嬰店正面臨一系列的難題。對於母嬰店新手來說,想要迅速融入母嬰行業,該如何進行經營呢?下面就讓珍品寶庫app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新手經營母嬰店需要注意的事項~選址需長遠選址是店鋪的核心重要點,開進口母嬰店一定要考察到商圈客流量、目標人群消費能力、競爭對手、停車要求。比較適合的點推薦選擇比較繁華的商業區域、婦產科醫院、小區住宅區等客流量多的地點。
  • 對話連鎖藥店採購經理:為什麼在藥店買不到口罩了?
    為什麼在藥店買不到口罩了?「一是採購上存在問題;二是價格。賣吧,不賺錢不盈利。哪怕只為了保本,價格都要漲很多了。」該連鎖藥店的採購經理說道。 我們知道大家在線下藥店買不著口罩。 我們找到了一家連鎖藥店的採購經理,問了他八個問題。
  • 湖南郴州「大頭娃娃」事件追蹤:母嬰店何以成為「灰色地帶」
    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受到「大頭娃娃」事件風波影響,但縣城中的四家「愛嬰坊」母嬰店都正常運營。記者在門店中看到,雖然引起爭議的「倍氨敏」產品不再售賣,但貨架中其餘品牌植物固體飲料仍在貨架上陳列。作為低線城市母嬰快消品主要銷售渠道的母嬰店,為何連續成為「大頭娃娃」事件中的「灰色地帶」?愛嬰坊內的奶粉貨架。
  • 母嬰用品店有哪些進貨渠道?
    東恩與鯨嘻戰略合作始於2012年,鯨嘻依託於對優家寶貝特許母嬰連鎖品牌零售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深耕母嬰行業8年,深挖行業痛點,匯聚IT行業技術人才,通過技術實現對多平臺、多渠道的數據共享以及資源整合能力,重構母嬰零售模式(小程序搜:鯨嘻科技)。
  • 香港聖誕 母嬰用品買買買
    藥店:很多內地媽媽們會光顧藥店,但是據說香港當地人是很少在藥店買奶粉的,因為藥店的規管比較寬鬆,如你對某家藥店特別熟悉,那另當別論。直銷批發店:類似內地的淘寶實體店。這類店鋪會在本地的蘋果日報等報紙雜誌做廣告,然後可以在網上訂購及送貨上門,如你想親自去提貨也是可以的,大部份都是日系產品為主。
  • 優秀母嬰店都在賣「妝字號」化妝品!
    粉哥導讀:在發生嬰兒面霜事件之後,很多媽媽都比較恐慌。
  • 母嬰營養品現狀:一店一品牌,還沒有「老大」
    01營養品品牌眾多在渠道中,母嬰營養品是門店的重要利潤來源之一。隨著母嬰店獲取利潤能力的下降,而人力、房租等運營成本卻在增長,不少門店已經把營養品看作一大利潤來源。但實際上,營養品目前在門店的佔比並不是特別高,畢竟嬰配粉、紙尿褲這些剛需產品才是進店消費者的首選。據了解,大部分門店中營養品佔比僅在3%-5%,再好些的能佔到10%左右。
  • 母嬰企業引流吸粉,讓更多會員知道積分商城價值
    最近,「橙積分」新增了許多母嬰品牌較深入的合作,我們可以通過合作情況簡單分析一下母嬰行業的積分活動運營。一、線上多渠道推廣裂變引流吸粉,讓更多會員知道積分商城價值「橙積分」可以單獨為商戶定製營銷策略方案。
  • 專家:奶粉流通仍採取商超和藥店專櫃雙渠道銷售
    今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在接受中新網視頻訪談中表示,九部委此次重點治亂的最大亮點就是參照藥品管理方法,嚴加管理嬰幼兒配方奶粉,但奶粉流通仍採取商超和藥店專櫃兩個渠道並行的銷售方式。
  • 2020值得母嬰店關注的羊奶粉品牌
    早在2018年,我們便為大家推出了值得母嬰渠道關注的羊奶粉品牌,今年我們繼續為大家發布2020年值得關注的羊奶粉品牌。那面對目前已通過註冊的90款羊奶粉,哪些羊奶粉今年更值得母嬰店關注呢?今天我們就乳企布局、產品實力以及市場發展情況為大家甄選出17款值得關注的羊奶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