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西遊記》是一部大戲。當年街談巷議之後,每個暑期都會重播。火熱的風潮雖然漸漸歸於沉寂,影響了幾代人卻毋庸置疑。時代變遷,虛擬英雄輩出,不知今天少年偶像是誰,但過往的如歌行板裡,孫悟空在偶像天團中立得住腳。那個時代的少年兒童,不崇拜糊裡糊塗百無一用的唐僧,也不崇拜最大boss如來,只有孫悟空在夢裡來去。
孫悟空古靈精怪、火眼金睛、富於反抗精神,是熱血少年的精神領袖。
崇拜孫悟空的少年已經長大,走了更多路,看了更多書,忽然覺得西方世界神話體系裡有一個人和孫悟空非常相似,簡直是孿生兄弟的存在,他便是《聖經》裡提到的惡魔撒旦。
撒旦是《聖經》裡的大反派,又稱古蛇。這個名字來源於《創世紀》,它教唆夏娃所象徵的人類第一次破壞造物主的約定,為人類帶來原罪和死亡。因為它的出現,人類不但有了原罪,也打破了不死不滅的輪迴,開始了生死循環。
剛開始讀《聖經》,就迷惑於文中對蛇的描述。當錯已鑄成,造物主的其中一條詛咒是「斬去蛇的四肢,終生用肚腹走路」。這就說明,原來的蛇一定帶有四肢,否則何來「斬落」?
假若他原本帶有四肢,身體又是蛇的樣子,那麼就和龍有幾分相像。或許我們的龍也曾漂洋過海,在異國神話裡徜徉過。這也不是個人忖度,事實上,西方對撒旦還有另一個稱呼:大紅龍。
伊始,古蛇並非伊甸園中的野生動物,而是造物主座下的「六翼天使」。你沒看錯,他就是造物主之下的天使之首,只是後來狂妄自大,不滿造物主的統轄,想要分庭抗禮,才裹挾了三分之一的天使,共同對抗造物主。
撒旦的人生軌跡和孫悟空有幾分相似,他們原來都是天選之子,甚至孫悟空的師父也是如來佛座下金蟬子轉世。他們雖然後來與天庭勢同水火,但若論根源,都有牽連。
撒旦在伊甸園裡第一次作惡,孫悟空和撒旦一樣也潛進了一座讓他們付出代價的花園——王母蟠桃園。和撒旦一樣,在裡面做出了出格的事,不容於天庭。略有不同的是,撒旦蠱惑他人吃了禁果,自己並沒有吃;但孫悟空不但自己吃了個飽,還將蟠桃、瓊漿玉液打包快遞到花果山,這就和撒旦的行為有點類似了。
專屬特供被贈與凡間,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命定的懲罰開始襲來。無論撒旦這個六翼天使,還是女媧遺下的七彩頑石,都開始走上對抗之路。
孫悟空對天庭何等藐視,凌霄寶殿幾成廢墟。那句「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對待仙家,如此桀驁不馴,能和撒旦碰撞出火花,天庭屬於仙班,此時的悟空無愧於惡魔的稱號。
《聖經》合和本7 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龍也同他的使者去爭戰。8 並沒有得勝,天上再沒有他們的地方。9 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 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在地上,他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撒旦作為墮天使(Fallen Angels),是眾天使之首,但卻自由作惡,肆意妄為。終於在世界末日,紫禁之巔的決戰,被同門師弟米迦勒率領的正義天使擊敗,並被投入火湖,承受最大的痛苦。
這會讓人想起孫悟空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撒旦的火湖不會比八卦爐遜色。
他們都是神話裡的反叛者,但鬥爭手段略有不同:
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的一切話。』」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託著你,免得你的 腳碰在石頭上。』」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說:「撒旦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侍奉他。』」於是魔鬼離了耶穌,由天使來伺候他。(馬太福音4:1-11)
從上述引文中,你讀到了什麼?
孫悟空是蠻力的代表,但卻沒有太多鬥爭經驗。他可以衝冠一怒,反下界去;也可以踏碎南天門,掛上自己的旗號。但無論是太上老君的金剛圈,還是「如來神掌」,都可以克制。最後,頭戴金箍,完成了精神洗禮。
撒旦則是依靠頭腦,頗具智慧(或許是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他很少與造物主正面硬剛,大殺四方。就如同上面記述中,他幾番引誘,比如讓耶穌跳下懸崖,試探造物主的存在,而不是一場惡鬥。顯然,在與神宮的交鋒中,撒旦綜合素質技高一籌,孫悟空不過一介莽夫。
孫悟空和撒旦,一個是東方神話中的反叛者,一個是西方神話裡的反叛者,他們的經歷也很多相似之處,但他們的終極結局截然不同:
前者在不情不願中接受詔安,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重新回到神域戰團,以鬥戰勝佛的名號認祖歸宗。而撒旦始終沒有屈服的意思,即便被最終被投入火湖,也沒有滅掉欲望之火,時刻準備著東山再起,這是一個徹底黑化了的孫悟空。
真正做到「叫一聲佛祖,回頭無岸」的是撒旦。孫悟空在月光寶盒般的夢幻裡已經不再有恨。
在《聖經》的原始記載裡,只有這一個惡魔始終站在造物主的對面,他是孤單行者。後來的路西法、瑪門等十二惡魔,都是在18世紀之後才被杜撰出現,有的甚至脫離了《聖經》神話體系,而來自於希臘神話。
結局或許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一種差異:
東方是溫和的,西方是直接的。東方準則是:哪怕行事如何乖張,最終一定會有所妥協;西方則不然,認準一條道路,沒有退讓而言,缺乏彈性。
現在的孫悟空已經走上神廟神壇,而撒旦依舊我行我素——我若成魔,天下無佛。
兩個人,不成佛,便成魔。
你更喜歡誰多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