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4-2015年的洗牌,紅木家具開始更貼合當代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個性和喜好。一些愛好時尚的年輕人,可能會慢慢喜歡中式傳統,選用一些經典的古典家具陳設,也能滿足一些中式情懷。於是,有木友總結了2016年買紅木家具的六個原因,說的真是太對了!
真正的中國傳統紅木家具均採用質地優良、堅硬耐用、紋理沉著、美觀大方、富於光澤的珍貴紅木製成。這裡的「造型」指的是紅木家具的外觀造型,包括精確的結構比例關係和科學的空間透視關係,以及由此構成的優美的家具款型樣式。
首先是結構比例,家具是由線條、板面和形體等元素構成的,尺寸的長短、高低,線型的方圓、粗細,板面的平直與彎曲,各部件在空間上切合部位的選擇等,都有一定的比例關係,只有達到感覺的和諧才能產生美。 再就是空間透視關係。
明清經典家具的藝術多體現為對框架結構、虛實運用和線腳變化等方面的把握,當你從一定的角度看時,就形成了相互間的透視關係。框架決定了家具身段,虛實搭配形成了目光注視後的想像與聯想;線腳變化會讓你的眼光在細微處捕捉到美感,使局部美與整體美互為補充,從空間上完成了人們對美的自覺欣賞。
莊重典雅的紅木家具,在變化中求統一,雕飾精美,線條流暢。細賞家具巧奪天工的雕飾和花紋以及天衣無縫的卯榫結構,凝重不失風尚,張揚不失穩重,華麗不失深沉,不得不讚嘆中華文明之厚重,現代繼承發揚之精彩。
人們不斷追求的綠色環保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設計、綠色家裝、綠色家具等更是十分流行。回歸自然、關注健康,是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和強烈願望。紅木家具應世盛行,採用天然木材、天然生漆,摒棄了所有有害物質,滿足了人們對環保健康的終極需求。
紅木家具的調溼功能也是其獨具的特性之一。當周圍環境溼度發生變化時,紅木家具自身為獲得平衡含水率,能吸收或放出水份,直接緩和室內空間溼度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人類居住環境的相對溼度保持45%-60%為適宜。適宜的溼度既可令人體有舒適感,也可令空氣中浮遊細菌的生存時間縮至最短。
聲色,是繼飲食之後最受大部分人關注的。紅木家具聲色上的享受包括:視覺上的溫馨、觸覺上的溫暖、聽覺上的柔和三部分。
視覺上的溫馨感,是因為木材可以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380nm以下),減輕紫外線對人體的危害;同時木材又能反射紅外線(780nm以上),這一點也是紅木家具使人產生溫馨感的直接原因之一。
紅木家具材料表面的冷暖感覺主要由材料的導熱係數的大小決定。導熱係數大的材料,如混凝土構件等呈現涼的觸覺,導熱係數小的聚苯乙烯泡沫呈溫熱感。而木材導熱係數適中,給人的感覺最溫暖,這是紅木家具給人觸覺上的和諧。
由於聲波作用在紅木家具表面時,一部份被反射,一部份被紅木家具本身的振動吸收,還有一部份被透過。被反射的佔90%,主要是柔和的中低頻聲波,而被吸收的則是刺耳的高頻率聲波。因此在我們的生活空間中,適當應用紅木家具,可令我們感受到聽覺上的和諧。
紅木家具採用榫卯結合,做法靈妙巧合,牢固耐用,從力學角度來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我國傳統的紅木家具,基本上都是由工藝師們一刀一鋸一刨完成的,每落一刀都花費工藝師的心機,同時還要講究做工的和諧統一。
「紅木家具不如一般現代家具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這是一般人的認識誤區。其實,經過長期的推敲、改進,紅木家具按照人體功能比例尺度,已完全符合人體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具有很高的科學性,並且使用舒適。
紅木家具顏色大部分為紅色,應木火通明之意,特別適合教師、文學等教育家使用,以及從事木火組合之行業的專家、企業家。其組合象意就像催化劑一樣,能夠快速引發、促進人的事業和木火行業的發展,成就更大的事業成果。
紅木作為陽剛之木,又都為紅色,無論是從象意還是從紅木的內涵來講,都具有較強的生發、催動作用。因此紅木家具能夠提升、振奮室內氣場和人的陽氣,驅趕陰氣、驅除外邪。
在房間內具有較強的聚氣作用,能夠聚氣、聚財、聚人,從而改善人際關係,對人的事業發展和身心健康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特別是適合房間大的宅舍和歲數較大的人使用。
年代久遠、品質上乘的中國傳統紅木家具,是中外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一件有價值的「珍品」紅木家具需要應具備基本的四大要素: 材真質優、工藝精湛、雕刻神韻、造型優美。
在材質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尤其要注重「藝」,因為賦予木材和家具長遠生命的是工藝和製作,好工藝與好材質相結合,才能造就紅木家具應有的價值。相反,工藝技術不到位、粗製濫造的家具,即使用再好的材料也會被糟蹋。
要想家具升值,就要選購有「型」的產品,這樣的家具不僅第一眼看著好看,而且會隨著時間推移顯出更高的價值。好的造型和好的工藝結合起來,是一件家具富於藝術韻味的重要保證——有了「型」和「藝」,才會有「韻」。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誌、我的木材網、百度文庫等
編輯:知木網
《匠說構造——中國傳統家具工法》用另一種門徑全面解讀中華傳統家具。剖析「制」 「式」 「形」 「藝」 「工」 「款」 「色」 「材」等的內在關係以及中國家具所特有的「制與型」的文化屬性。著作集二十多年的思考與研究,從家具的構造出發,深入探究其形成的原理,以及與中國文字形式變化發展的對應關係,從根本上開啟了中國家具研究的另一扇大門。
長按二維碼 諮詢詳聊
福建區域總代理
知上傳媒林先生
電話:18650056399
▼立即點擊,為品質生活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