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歌》
「子為王。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裡,當誰使告汝(通「女)?
人彘(zhì)就是把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銅注入耳朵,使其失聰(燻聾),用喑藥灌進喉嚨,割去舌頭,破壞聲帶,使其不能言語,然後扔到廁所裡,有的還要割去鼻子,剃光頭髮,剃盡眉發(不只是把眉毛和頭髮剃光,還包括眼睫毛),然後抹一種藥,破壞毛囊,使毛囊脫落後不再生長,永不再長毛髮,然後一根根拔掉,有的嫌累,就一起拔掉。如果有皮掉下來,或者在行刑中就死了,劊子手就會被人嗤之以鼻,甚至丟掉飯碗。也有沒在行刑過程中死亡的,沒死的就被放在廁所裡做成了人彘。最出名的是漢朝的呂太后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還安排了專人「照顧」,然後丟棄在茅廁中任其痛苦死去,割掉耳朵,甚至把臉劃花。這是呂后發明用來對付戚夫人的一種非常殘忍酷刑之一。
戚夫人又稱戚姬,名懿,山東定陶人,是漢高帝劉邦的寵妃,她也是西漢初年的歌舞名家,擅長跳「翹袖折腰」之舞,每一起舞,飄飄若仙。
根據出土的漢代文物《戚伯著碑》表明,戚夫人一族本是姬姓周王室的後裔,因衛國孫林父受封於戚邑而得姓戚氏。戚夫人的兄弟「是時寵,特進朝侯太僕、光祿侍中、監營持節……功充列王室。」戚夫人家族因對漢朝有功勞而成為漢王室的親屬,《百家姓考略》記載:「漢有戚鰓, 高祖戚夫人父,封臨轅侯。」戚夫人的父親戚鰓本是秦朝將領,《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即《漢書·百官公卿表》中的衛尉王氏、中尉戚鰓。漢代,以衛尉統率南軍守備宮城,中尉統率北軍屯衛京師。《文獻通考》稱:「戚鰓者,毋乃戚夫人之族屬歟?高帝鍾愛趙王,屈周昌使相之,及莫年,則以戚氏本兵,得非陰為保護趙王之計?」漢朝建立之初北軍由戚鰓掌管,後來「為劉氏左襢」隨周勃誅滅諸呂的正是北軍。
農家園裡的白菜花,若在鄉間,她永遠是不起眼的小花,若到王宮,沾染了皇家氣息,也變得高貴起來。我在想,戚夫人,這朵鄉野無名花,遇到了漢王劉邦,成為高貴的寵妃,這到底是她的幸,還是不幸?
錯就錯在那戰亂中的偶然相遇,這是宿命裡的劫。遇上了,她逃不掉,註定是他的愛妃。那時,她是陌上民家女,而他則是被項羽追殺的敗兵。
戚姬名戚懿,後人稱戚夫人,戚苑廟附近的村民又尊稱戚夫人為「戚仙女」。戚夫人救主的故事代代相傳,已是婦孺皆知。秦末楚漢相爭,劉邦於彭城兵敗,被項羽部卒追殺,過睢水沿西渭河而逃,時天將黑,追兵近,劉邦走投無路,見河岸邊葦叢中有一眼枯井,便棄馬入井而藏。待劉邦一入枯井,即刻便有蜘蛛結網。追兵至,見井口盤絲錯結,蛛網縱橫,料定無人,遂繼續前追。待追兵已遠,四境無聲,居住在此的戚氏父女將劉邦救起。戚父見劉邦相貌奇偉,必有大貴,欲將戚女相許。劉邦見戚女端莊秀雅,清麗脫俗,心甚喜歡,欣然應允,解隨身珍愛佩玉為禮,定下婚約。公元前201年,劉邦於定陶登基,戚女隨父前往與劉邦相聚,情意綿綿,相伴相守,終成恩愛眷侶。這一段故事雖未見於《廿四史》,卻為《睢寧縣誌》所載,流傳極廣。
第二天,戚女跟隨劉邦踏上新徵程。此後,她跟隨劉邦徵戰四年,與劉邦情意綿綿,相伴相守,恩愛非常,成為劉邦的寵妃。
戚夫人得到劉邦的寵愛可能有下列原因:
其一。戚姬年輕貌美,能給他心裡和身體上的滿足。男人愛小老婆大都甚於正妻,揭髮妻子往往門當戶對,年齡相當,當男人年老時,髮妻已人老珠黃,看到那滿臉雞皮似的的皺紋,哪還有喜歡的欲望。而小妻肌膚柔滑,恰如帶露的桃花,又嬌豔又馨香,又嫵媚又風情,就是看一下,心裡也會有望見初生太陽般的喜悅,而一旦身體相親,更會有花枝亂顫、甘泉潤焦土、枯枝發新芽般的感覺。
其二。戚夫人多才多藝,會鼓琴、歌唱,精於舞蹈。她既會跳當時流行、劉邦又極喜愛的「楚舞」,又擅長「翹袖折腰之舞」。可以想見,每當劉邦徵戰辛苦或者在宮中快樂宴飲之時,戚夫人折腰舞袖,腰肢綿軟,彩袖飛舞,嫋嫋婷婷,飄若仙子,給劉邦驅疲勞,送笑聲,使劉邦心裡和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放鬆和愉悅。
其三。戚夫人單純善良,無心機。皇宮裡,宮妃之間爭風吃醋,爾虞我詐,相互陷害,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戚夫人很少知心人,她不會拉幫結派,沒有組成自己的黨羽,只是簡單的想靠兒子劉如意爭得一席之地。男人大都喜歡單純溫順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像一隻恬靜的小貓,倚在男人的懷裡,嬌滴綿軟,男人願意給他一個溫暖的臂彎,摟著抱著,寵著愛著,如掌中寶。
劉邦稱帝後,寵愛戚姬,漸漸冷落了結髮妻子呂雉,這使呂雉醋意大發,她對戚姬恨之入骨,多次想置她於死地,無奈有劉邦護持,不能得手。戚夫人生有一子,名如意,被封為趙王,如意聰明伶俐,英氣逼人,深得劉邦的喜愛。劉邦嘗言:「如意類我,太子不類我。」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劉邦想廢除他,改立如意為太子。戚夫人除了劉邦和如意,沒有貼心人,她要在劉邦死後為自己找到靠山,所以,她經常給皇帝吹枕邊風,讓他改立太子。
戚夫人深情款款,情意綿綿,說到動情處,不覺珠淚流淌,劉邦被她說動心了,打算廢太子,立如意。呂雉知道這事後,如坐針氈,向張良問計,張良向她推薦了「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是為避秦末戰亂而隱居在商山的四個老人周術、吳實、崔廣、唐秉,他們銀須皓首,才學出眾,德高望重,過著清貧的生活,不願做官。漢高祖劉邦久聞他們的大名,多次請他們出山為官,都沒有如願。張良對呂雉說:「如果請太子寫一封言辭謙恭的書信,多帶珠寶玉帛,配備舒適的車輛,派上能言善辯之人去誠懇聘請他們,他們應該會來。然後以貴賓之禮相待,讓他們經常隨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們,這對太子很有幫助。」於是呂雉真的設法把「商山四皓」請到了宮裡。
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劉邦見他們鬍鬚雪白,衣冠奇特,非常驚奇的問:「多年來我一再尋訪四位高人,你們都避而不見,現在為何自己來追隨太子呢?」四個老人回答:「聽說太子仁厚孝順,禮賢下士,天下之人無不伸長脖子仰望著,期待為太子效死,所以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前來為他效力。」劉邦愛才心切,尊重四位老人,認為太子有四位賢人輔佐能定國安邦,於是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
劉邦無奈,召來戚夫人,指著「四皓」背影說:「我本欲改立太子,無奈他已得四皓輔佐,羽翼已豐,勢難更動了。」戚夫人聽了,大哭不止。劉邦疼惜戚姬,也黯然泣下,但無計可施,唯擁戚夫人倚瑟而歌。隨後,劉邦讓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則借著酒意擊築高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裡。
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弓矢,尚安所施!
戚姬的兒子如意立為趙王,年紀十歲,劉邦擔心如果自己死後,趙王會被人殺掉。過了不久,趙堯去侍奉高祖。有一天,高祖獨自心中不樂,慷慨悲歌,滿朝文武不知道皇帝為什麼會這樣。趙堯上前請問道:「皇帝您悶悶不樂的原因,莫非是為趙王年輕而戚夫人和呂后二人又不和睦嗎?是擔心在您萬歲之後而趙王不能保全自己嗎?」高祖說:「對。我私下裡非常擔心這些,但是卻拿不出什麼辦法來。」趙堯說:「您最好為趙王派去一個地位高貴而又堅強有力的相國,這個人還得是呂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劉邦聽從了趙堯的建議,任命周昌為趙王劉如意的相國。並在《手敕太子文》中囑託劉盈:「我重病纏身,使我擔心牽掛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兒子都可以自立了,憐憫這個孩子太小了。」後來劉邦又病得很厲害,有人詆毀樊噲和呂氏結黨,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話,那麼樊噲就要帶兵把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這幫人全部殺死。高祖聽說之後,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陳平和周勃去軍中把樊噲斬首,最終因為劉邦去世而作罷。
劉邦去世後,對那些為高祖侍寢而得寵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呂太后非常氣憤,就把她們都囚禁起來,不準出宮。而薄姬由於極少見高祖的緣故,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到代國,成為代王太后。呂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就下命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而又召趙王來都城。使者往返了好幾次,趙相建平侯周昌對使者說:「高帝把趙王託付給我,趙王年齡還小。聽說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趙王召去一起殺死,我不敢遣送趙王。況且趙王也病了,不能奉詔前往。」呂后大怒,就派人召趙相來都城。趙相被召至長安,就派人再去召趙王。《漢書·外戚傳》則記載戚夫人在永巷被囚禁時做了一首《戚夫人歌》:「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常與死亡相伴!相隔三千裡,誰能告訴你?」《戚夫人歌》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後四句是最早見於正史記載的五言詩。戚夫人在詩中如泣如訴,字裡行間充溢著慘悽憂鬱之情,卻沒有人能把自己這種處境告訴那遠在千裡之外的兒子。她多麼希望能有人來救她脫出這無邊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這也是她能採用的僅有的呼救方式。
呂雉聽後,勃然大怒,決心除掉趙王如意,以絕後患。劉邦知道呂雉是個歹毒的女人,擔心離世之後,她會對如意下毒手,所以曾向周昌託孤,要他好好保護如意。呂雉幾次徵召如意進京都被周昌拒絕了。呂雉只好先召周昌,再召趙王。劉如意不敢拒絕,果然來到長安。
劉盈心地善良,她想方設法保全弟弟的性命。所以打從劉如意踏進長安的那一刻起,他就親自出城迎接,並從此與弟弟同食同寢,使呂雉無從下手。有一天劉盈早起習射時,看弟弟正在熟睡,也就沒忍心叫醒他,狠毒的呂雉就趁這個機會,派人毒死了劉如意。劉盈回來,看到弟弟七竅流血,抱著屍體失聲痛哭。
接著,呂后慘絕人寰的開始了她對戚姬的進一步報復行動。她派人砍斷了戚姬的手腳,挖去了她的雙眼,又燻聾她的耳朵,又迫她喝下啞藥,丟入廁所,起名為「人彘」。呂雉懲罰情敵的手段真是比法西斯還殘酷。這樣的女人,真是嗜血的魔鬼,太可怖!
戚夫人就是溫室裡一朵嬌嫩的花,呂雉只要輕輕的一掐,就能喪她的命。她哪是呂雉的對手呢?
歹毒的女人有著蠍蛇心腸,她把想方設法折磨他人作為能事和樂趣,別人痛斷肝腸,她卻心花怒放。最毒不過婦人心,女人狠起來,如老虎,如河獅,張大著血盆之口,啃噬著你的骨肉,咔吧咔吧響,她卻在一邊看著笑。
呂雉就是這樣沒有人性的女人。
呂雉還像搞惡作劇似的,把太子劉盈帶去觀看。當太子得知在地上蠕動的那個肉球竟是戚夫人時,大驚失色,痛哭不止地說道:「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復治天下!」見到戚夫人的慘狀後,惠帝精神幾近崩潰,他驚懼的病了好多天,不能上朝。從此一厥不起,天天借酒澆愁,不理朝政,後來在憂憤中死去,年方24歲。
不知呂雉在毒害戚姬時,是否想到她也毒死了自己的兒子。人性的喪失,也是心靈的徹底崩潰,使她成為殺人的變態魔鬼。
戚夫人的遭遇讓我同情,其實她是一個無辜的女人,只是錯誤的成為劉邦的愛妃。如果劉邦不落難在戚家村,她的命運又會怎樣?
讀史至此,黯然神傷,為風華絕代、能歌善舞的戚夫人而悲戚。她得到了劉邦的恩寵,卻為呂后所妒,遭人間奇禍,香消玉損。真是可憐可嘆!
柏楊說:「皇妃的榮耀,是繁華外衣包裹著的無限辛酸。」當戚姬攀上劉邦這根富貴之藤時,如果知道有那樣的下場,大概,她即使做個鄉間的狗尾巴草,枯死泥中,也不會跟隨劉邦而去吧。
戚夫人能受寵於劉邦十餘年之久,不僅在於她的美貌,更在於她能歌善舞。以其藝術才華安撫了劉邦晚年疲倦的心靈,劉邦固然寵愛戚夫人,但出於現實等種種因素考慮,最終並未依戚夫人所願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古代婦女對於命運走向不能自主把握,只能依附男性從而不可避免地捲入宮廷鬥爭中。戚夫人政治上的單純與天真,是使其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慘敗從而導致其悲劇命運的直接原因。
劉邦:「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劉長:「趙王如意子母無罪,呂后殺之。」
王充:「觀戚夫人者,莫不傷心。人傷,天意悲矣。夫悲戚夫人則怨呂后。」
劉昫:「人彘之酷,世以為冤。」
司馬貞:「置鴆齊悼,殘彘戚姬。」
李賢:「戚夫人寵冠後宮。」
錢謙益:「戚夫人非驪姬也。"
陳廷敬:「髙帝最愛者,戚姬如意;呂后最惡者,亦戚姬如意。呂后能為禍,先及此母子耳。」
周夢顏:」然呂后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寵眷。「
王鳴盛:「四皓、留侯輔立惠帝,以致趙王如意母子冤死,成呂氏之亂。」
趙翼:「蓋嫉妒者,婦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
王立群:「呂后對戚夫人的虐囚與虐殺,這是一種非常不人道的行為,我們應當給予痛加指責。呂后這個作為,把她自己永遠釘在了中國歷史的恥辱柱上。」
王蒙:「譬如說呂后對戚後的嫉妒,後來很多的行為,都和她的嫉妒有關。」
《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第九》:
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後,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呂后大怒,乃使人召趙相。趙相徵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酖飲之。犁明,孝惠還,趙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陽王友為趙王。夏,詔賜酈侯父追諡為令武侯。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戚夫人《舂歌》的後四句據考證為最早見於正史記載的五言詩。詩形式靈活,語言質樸,情感真摯。一個被侮辱與被傷害的弱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成為可以和《垓下》、《大風》媲美的千古絕唱。《碧雞漫志》評價:「而高祖之戚夫人、燕王旦之華容夫人兩歌,又不在諸王下,蓋漢初古俗猶在也。」《漢詩總說》則說:「漢人詩未有無所為而作者,如《垓下歌》、《舂歌》、《幽歌》、《悲愁歌》、《白頭吟》,皆到發憤處為詩,所以成絕調;亦不論其詞之工拙,而自足感人。」
戚夫人楚舞
戚夫人是漢代女舞蹈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精於舞蹈,既會跳當時流行、劉邦又極喜愛的「楚舞」,又擅長「翹袖折腰之舞」。所謂「翹袖折腰之舞」,看來不是某個舞蹈的專名,而是一種以舞袖、折腰為主要動作的舞蹈,是注重腰功與袖式變化的舞蹈形式。從漢畫像磚石所見,多為舞袖、折腰,這是當時常用的舞蹈動作。
戚夫人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女棋手。她比南北朝時代的婁逞早了六百多年。只是戚夫人下圍棋是一種具有巫術作用的祈福消災的迷信活動。據《西京雜記》記載,每年八月四日這一天,戚夫人總要陪高祖劉邦下圍棋。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八月四日下圍棋成了漢宮中的風俗。
相傳文昌帝君在漢初之時投胎在戚夫人腹中,等他生了下來他前世的這些記憶也都忘掉了。他逐漸逐漸的長大,漢高祖劉邦非常喜歡他,看見他很像自己,這個孩子也是聰明伶俐,舉動不凡,高祖就給他立了「如意」這個名字,漢高祖的這個兒子就是劉如意。
死後封神中國不少民眾奉其為「廁神」名曰「戚姑」,每逢上元節、中元節,有在家中廁所外祭祀戚夫人的習俗。「司廁女神」掌管天下茅廁,並代卜人事的吉兇。明代馮應京《月令廣義》正月令記載:「元宵請戚姑之神。蓋漢之戚夫人死於廁,故凡請者詣廁請之。今俗稱七姑,音近是也。」
還有一說,戚夫人死後被封桂花花神,《蔣孝廉西徵述異記》稱:「凡天下名花,百餘種,各有一神司之。其歷代后妃,以至民間淑媛,或生前容德兼美,菁英未散,或抱沉冤以沒,精靈不泯者,皆為花神。前漢后妃為神者,僅九人……其纖腰綽約,顧眄生姿,手執桂花者,戚夫人也。
過 戚 姬 苑
高 湛
高湛——後魏蓨(tiao條)(今河北景縣南)人,字子澄。累官鎮軍將軍,南荊州刺史。除大都督,行廣州事。
我為若楚歌,若為我楚舞。
悲慨兩不禁,涕淚泣如雨。
鴻鵠高飛可奈何?野雞毛羽舞婆娑。
飛揚雲氣歸流波,籲嗟人彘傷句娥。
虞姬墓,草籬籬,美人一劍作血扉。
戚姬苑,殘碑斷碣遺荒殿,西風卷蓬打人面。
戚姬苑:在徐州睢寧東北15裡梁集境內。為紀念劉邦愛姬戚夫人於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59年)始建。後屢毀屢建,今仍存西廳三間。
此輯自陳劍彤先生主編的《睢寧遺韻》一書。
賦戚夫人楚舞歌_
作者:唐·李昂
定陶城中是妾家,妾年二八顏如花。
閨中歌舞未終曲,天下死人如亂麻。
漢王此地因徵戰,未出簾櫳人已薦。
風花菡萏落轅門,雲雨裴回入行殿。
日夕悠悠非舊鄉,飄飄處處逐君王。
閨門向裡通歸夢,銀燭迎來在戰場。
相從顧恩不僱己,何異浮萍寄深水。
逐戰曾迷只輪下,隨君幾陷重圍裡。
此時平楚復平齊,鹹陽宮闕到關西。
珠簾夕殿聞鐘磬,白日秋天憶鼓鼙。
君王縱恣翻成誤,呂后由來有深妒。
不奈君王容鬢衰,相存相顧能幾時。
黃泉白骨不可報,雀釵翠羽從此辭。
君楚歌兮妾楚舞,脈脈相看兩心苦。
曲未終兮袂更揚,君流涕兮妾斷腸。
已見儲君歸惠帝,徒留愛子付周昌。
朝代:宋代|作者:李覯
百子池頭一曲春,君恩和淚落埃塵。
當時應恨秦皇帝,不殺南山皓首人。
感戚夫人事_
作者:宋·姜特立
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
處才不才間,此語最深長。
我昔愚自信,遭逐方悲傷。
投跡歸山林,為樂特未央。
失馬反為福,始悟得不償。
向來尤其人,今乃佩恩光。
忮心成美意,陷罕為康莊。
寄語斯鞅輩,善刀宜早藏。
中山孺子妾歌_
作者:唐·李白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見珍。雖然不如延年妹,
亦是當時絕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豔驚上春。
一貴復一賤,關天豈由身。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塵。
戚姬髡髮入舂市,萬古共悲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