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全球的日本家電為何突然銷聲匿跡,黯然退場的背後是誰造成的,為何他們會淪落到品牌不保,長按點讚加關注,我們一起去看看日本家電衰敗史。
相信不少七八零後的朋友,家裡還有著一台歷史悠久的家電吧,大家不妨看一看他的品牌,十有八九是東芝、日立、松下、夏普、索尼其中之一,這些品牌都有一個特點——日本製造,雖然日本歷史並沒有我國悠久,但論起家電的發展史我們就遠遠落後於人家了,明治維新被譽為改變日本的一次改革,他直接讓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並且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日本也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當時的亞洲第一強國,這為他們日後學習西方技術奠定了基礎,遊戲圈有句話說得好:打不過他就加入他,顯然日本深諳此理,面對曾經爆錘的對手它低下了頭顱,此舉換來的就是大量美國技術湧入日本,而日本企業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一眾家電企業就在這種情況下成長了起來,什麼冰箱、黑白電視都被陸續研發出來,跟著家電興起的還有日本的國際貿易業,大量的日本家電湧入美國市場,在十年內美國本土品牌就被打壓得毫無生存空間了。
據日本經濟企劃廳數據,1970年美國電視機市場本土佔有率為85%,到了1980年本土佔有率就不足10%了,日本完成了他家電制霸的第一步,而他們的第二步就是進軍中國市場,在改革開放之後中日關係迎來破冰期,那時候日本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家電大國了,而我國連一家像樣的製造商都沒有,所以日本家電佔領中國市場沒遇到任何壓力,事實也證明壟斷的力量是十分恐怖的,在那個每月300元工資的年代,一臺日本電視的售價最高達到了近萬元,放到現在就是拿著十萬元去買電視機,日本家電也成為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表,電視機、冰箱、電視機和洗衣機成為了新四大件,這個時代百姓有一種盲從心理,日本不管制造什麼都是好東西,但沒過多久他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日本為了減少製造成本,開始將部分零部件生產放在我國,而這恰恰成為了他們衰敗的最關鍵原因,一方面我們不斷學習西方技術,另一方面我們有了自己的生產線,國產家電的出現幾乎是必然的事情,小天鵝、金星、新飛等品牌相繼出現,中低端永遠是市場的主導力量,同樣配置的家電,國產品牌的價格是日本家電的三分之一,傻子都知道該如何選擇,到了後來我國推動科技行業的發展,各式各樣的新技術從深圳走向全國,國家家電迎來了發展的又一高潮,格力的出現、美的的崛起,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管在低端還是高端市場,日本家電都不具備絕對的主導地位,退出中國市場也就成為了必然,雖然日本家電在中國的故事結束了,但是他的悲劇生涯還沒有結束,日本家電黯然退場後,中國迎來了家電品牌的大戰,崛起衰敗成為了那個時候的日常產物,很快國內市場就呈現一片飽和了,這一桌吃完了但沒吃飽怎麼辦,很簡單跑到另一座繼續吃就行了。
中國製造的家電開始衝擊國外市場,一些負隅頑抗的只能成為時代的眼淚,而聰明的選擇和中國企業合作,以代加工的方式存活在這個行業當中,當初霸佔我國家電市場的日企,自然也感受到了來自東方的浪潮,但他們走的路似乎都進了死胡同,松下投入全部精力研發等離子電視,然後變得無比拉胯,好在小夥子還算機靈迅速退出家電市場,現在他已經是特斯拉的最大電池供應商了,夏普和松下一樣選擇研發新技術,企圖用這種方式完成華麗逆轉,不過他們的下場比松下可悽慘多了,連轉型的機會都沒有就被中企收購了,日本冰箱之父東芝選擇直接轉型修核電站了,但核電站不是電冰箱,一不留神落了個血本無歸,最後淪落得和夏普一樣的下場,就連我們最熟悉的索尼都敗下陣來,不過好在索尼有其他業務作為支撐,如今也算是在另一領域混得風生水起,輝煌一時的日立落得個變賣業務的下場,最慘的三洋現在連渣渣都找不到了,時至今日日本已沒有能夠支撐起牌面的家電品牌了。
然日本家電在一些老人心中依然是高端的,所以才有中國老太跑去日本旅遊,買了個電飯煲回來拿出內膽一看中國製造,這種行為我們不做批判,但日本家電曾經的統治力可見一斑,日本家電的衰敗看似是廉價市場衝擊導致的,實際上是他們不懂得按市場需求做出改變致使的,了解需求永遠是最有利的競爭資本,最後提出一個提問,您家裡的第一臺電視是什麼品牌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