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來了!《荒野求生技能手冊》告訴孩子如何在野外求生

2021-01-18 騰訊網

關注並在對話框回復「搜索」

趙依雪丨記者

雒文佳丨編輯

10月10日上午11點,在北京懷柔區長城腳下,貝爾·格裡爾斯和35名8—14歲的中國小讀者整裝待發,開啟了一天的「荒野求生」活動。

這位為挑戰危險和死亡而生的野外生存探險專家,被譽為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曾搭乘小船橫越冰冷的北大西洋,登頂冰封萬年的珠穆朗瑪峰,今天是貝爾首次和中國的小讀者一起進行野外生存探險。

「貝爾中國行」系列活動由接力出版社主辦,活動包括「和貝爾一起去探險」「和貝爾一起學自護」「勇敢男人貝爾獨家育兒攻略」「讀一本書,多一條命——貝爾·格裡爾斯北京讀者見面會」。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說,接力出版社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中國小讀者不僅在書中、電視裡感受貝爾的精神,還可以和貝爾一起去經歷一些野外探險和求生訓練。

活動開始前,貝爾告訴小讀者:

我們現在要告訴你們的事情非常重要,請保持安靜!只要你很善良,你就會變得強大! 在野外生存,態度為王! 我現在告訴你求生的準則:第一,積極性;第二,有勇氣;第三,能把周圍可以利用的東西集中在一起好好利用;第四,有決心,永遠不放棄;第五,心中要有一團火焰,有勇於探索的精神。這個世界非常複雜,在學校和生活中,你們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在野外,才是最困難的。在生活中,要有勇氣,積極地去面對困難,在野外更要有勇氣和積極的態度。我們需要去尋找心靈的戰士,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帶領我們去生存的堅毅的勇士。但是有時候我們的勇士走丟了,有時候我們甚至在懷疑自己心中的勇士還在不在,但請你們相信我,你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勇士在,最後我需要再次重申的是,態度為王。

點擊播放 GIF 0.0M

貝爾說泥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因為當我手沾滿泥巴的時候,我就會感受到在我心裡有一個勇士,無論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它都會一直支持我走下去。貝爾讓小讀者每兩人一組,互相給對方的臉上抹泥巴,喚醒心中的勇士,讓每個人的內心都變得強大。

貝爾曾在極度嚴寒的環境中生存,也曾從酷熱的沙漠逃生。貝爾告訴小讀者:如果在野外不搭建一個庇護所的話,在三個小時之後就會喪命。所以貝爾現場用帆布、搭建杆、繩子三種工具演示如何搭建一個庇護所。

貝爾說,有成百上千種方式搭建庇護所,在野外不可能有非常齊全的裝備,他希望每個組的小讀者都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像力,就地取材,用周圍所有可以找到的任何有用的材料,搭建一個庇護所,同樣,搭建庇護所的位置也很重要,所以每時每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大腦,找到合適的位置,用合適的材料,搭建安全的庇護所。

10分鐘之後,貝爾檢查了每個小組搭建的庇護所。有一組小讀者的庇護所選擇在空曠的樹下,這並不是一個合適的位置。但他鼓勵小讀者:失敗是非常有意義的,當有一天戰勝失敗和困難的時候,人就真正成長了。貝爾之所以成為野外生存大師,是因為他經歷了很多很多次失敗,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他用中文告訴小讀者:永不放棄!

貝爾吃蟲子

很早就聽說貝爾在世界各地「品嘗」過犛牛的眼球、山羊的睪丸、老鼠、活蛇、大蠍子等,這一次,貝爾會給小讀者準備什麼「大自然的饋贈」呢?

所有小讀者既興奮又擔心。當貝爾說在野外有很多「食物」富含蛋白質,要給每個小讀者一份「特別」的午餐時,小讀者焦慮的表情已經出賣了他們隱隱不安的內心。

蟲子是大自然饋贈的非常好的食物,因為它富有極高的蛋白質,貝爾拎出一條蟲子,現場示範如何吃掉一隻蟲子。在貝爾的「威逼利誘」下,小讀者們全部吃掉了貝爾送給他們的「午餐」。

點擊播放 GIF 0.0M

很多時候,山路是極其陡峭的,無法徒步攀登和行走,此時就要利用繩子進行攀爬。貝爾現場指導了兩位小朋友,如何利用繩子,爬過陡峭的山路。

在野外探險時走投無路該怎麼辦?作為野外生存者,首先要環顧周圍有沒有人的聲音,有沒有現代人留下的文明標誌等,這些都是野外生存很重要的線索。

點擊播放 GIF 0.0M

貝爾問小讀者:「如果此刻有一架飛機經過,我們做些什麼才能讓飛機發現我們呢?」貝爾讓小讀者抬起頭望向天空,和小讀者一起打開煙霧信號彈,信號彈可以製造出在數千米外都能看到的有色煙霧。所以,要在各個方向都能看到的開闊地帶使用信號彈,並張開雙臂揮動,讓經過的飛機發現我們。

點擊播放 GIF 0.0M

貝爾在野外教給小讀者的這些求生技巧,全部出自《荒野求生技能手冊》。這是一套專為7—12歲兒童創作的介紹求生知識和技能的手繪系列科普書,它將野外求生的24類常用技巧,按照主題分冊詳解,步驟分解簡潔明晰,操作要領可靠實用,輔以精細手繪示意圖,並特別附加貝爾根據自身多年經驗總結的貼心提示。即使是戶外知識零基礎的小讀者,也能通過圖文對照閱讀,掌握24類生存技巧。

[英]貝爾·格裡爾斯 著

貝爾中國行特別版《貝爾寫給你的荒野求生少年生存百科》

在活動最後,一位小粉絲將自己寫的「荒野求生之王」的篆書送給貝爾,小粉絲說在他的心中,貝爾就是荒野求生大王。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代表接力出版社,送給貝爾定製版的圖書《貝爾寫給你的荒野求生少年生存百科》。

集體合影

「和貝爾一起去探險」是貝爾中國行的第一場戶外活動,由《格調》雜誌協辦,由國際安全防衛學院擔任安全顧問。為了讓全國各地的小讀者都有機會參加此次活動,接力出版社提前一個月在網絡和媒體上發布徵集信息,最終選出35名有一定戶外訓練經驗的小讀者參加此次活動。

接下來,在10月11日,貝爾還將拜訪一所小學,給孩子上一堂特殊的體育課,帶著孩子一起搭帳篷、打繩結,小學生與貝爾一起學自我保護。當天下午,貝爾將如期抵達北京百萬莊圖書大廈和「荒野求生」系列圖書的小讀者見面。

據悉,接力出版社自2014年引進出版了貝爾·格裡爾斯創作的「荒野求生」系列圖書中文版,至今已出版8個系列,其中包括「荒野求生絕命戰機系列」「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說系列」「貝爾寫給你的荒野求生少年生存百科」「貝爾荒野求生生存新視野」(貝爾自傳)「荒野求生技能手冊」「貝爾寫給你的叢林求生小說」「貝爾帶你學生存 能力培養遊戲書」,共60種圖書,累計發貨968萬冊,累計發貨碼洋達到2.35億。其中最為暢銷的「荒野求生少年生存⼩說系列(拓展版)」1-15冊已經發行806萬冊,累計發貨碼洋達到1.79億。該系列的最新一本小說《白狐雪原的極限穿越》剛剛於2018年9月上市。IP

這裡的留言區

等待有態度的你

相關焦點

  • 《荒野求生》主持人貝爾•格裡爾斯:給女性的求生技巧
    著名的野外探險生存專家、《荒野求生》節目主持人貝爾·格裡爾斯,在參加「奧普拉脫口秀」時談到,
  • 荒野求生中貝爾的裝備
    在第一季的時候節目剛開拍, 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大的名氣, 所以貝爾的穿著還是很普通很簡單的.荒野求生怎麼能沒有刀, 無直刀不荒野. 但是... 你沒有看錯. 初期出現在荒野求生中的刀子是折刀. 事實上, 荒野求生的背景設計是旅遊中遇險, 而在旅遊中你身邊攜帶的刀子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是一把折刀. 而貝爾在這集中用的折刀就是戈博的半齒短吻鱷折刀 (Gerber Gator Folding Knife)
  • 徐霞客的荒野求生技能強過貝爺?
    序言:你猜小妹今天要寫徐霞客茹毛飲血,荒野求生嗎?不,我怎麼會只給你看這些呢?荒野中的求生技能說複雜也不算太複雜,三個詞可以概括——錢、裝備、體能。今天,中外各自派出代表人物,貝爺(《荒野求生》男主貝爾)和老徐(明代旅遊達人徐霞客)。荒野求生技能,誰會更勝一籌呢?請聽小妹分解!荒野求生第一招:金錢的力量!荒野求生,錢真的很重要……首先來對比兩個團隊的財力。
  • 《荒野求生》內幕被曝光,貝爾人設翻車?綜藝節目不能太認真
    貝爾一直被大家稱為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他的節目《荒野求生》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在裡面沒有他不敢吃的東西,各種蛇蟲鼠蟻都能往嘴裡塞,也給大家展現出了他驚人的野外生存能力,甚至有很多網友看過一回覺得自己也能跟貝爾一樣獨自去野外探險了,但是奉勸大家想想就好,千萬不要付諸實踐,因為貝爾也不是一個人去探險的
  • 貝爺到中國冒險後,死活不再「荒野求生」,得知原因:比野外可怕
    《荒野求生》這個節目想必大家都看過,這是一檔野外紀實類節目,貝爺展現了超高的野外求生技巧,而且什麼都敢吃,被大家稱為是生活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跟著貝爾去冒險貝爺在野外什麼都是拿起來就吃,很多時候都令人驚訝,但是這個還是不建議大家實踐,因為貝爺畢竟是做節目,所以會有很多的醫療人員隨行的,即使出事也有人救,而這檔節目的主旨是野外生存
  • 莫迪參加《荒野求生》真人秀,與「冒險王」貝爾進入印度荒野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張澤琦】就連莫迪,也參加美國探索頻道著名野外冒險節目《荒野求生》了。該節目主持人貝爾•格裡爾斯29日在推特上表示,印度總理莫迪將通過節目宣傳環境保護,人們將在一期特別節目中看到莫迪「未知的一面」。格裡爾斯29日在推特上稱:「來自180個國家的人們將看到印度總理莫迪未知的一面,他冒險進入印度荒野,以提高人們對動物保護和環境變化的意識。
  • 他和歐巴馬一起荒野求生│貝爾·格裡爾斯獨家專訪
    而與宗教的信仰並列的,是他藏在鞋子裡的一張家人的照片,他的妻子,以及三個孩子,是他牽掛的對象,讓他心靈溫暖。當然,那只是他驚心動魄的探險生涯中的一個小插曲,性命無憂也是皆大歡喜。成名之後,貝爾已經不滿足於僅僅成為一名探險大師,他還在努力寫作。他寫過自傳,也寫過心理學著作《本能》,還寫過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說系列6冊。
  • 《荒野求生》的貝爺:學齡前要掌握1項技能,勝過考試滿分
    媽咪讀呀 01 最近《荒野求生》的貝爾格裡爾斯在「新浪會客廳」欄目裡接受主持人採訪,談作為一個父親他的育兒理念。其中他談到,學齡前有一項技能非常重要。而這個技能和貝爾的個人精力大為相關。
  • 《荒野求生》幕後曝光,原來食物鏈頂端的男人也需要包裝
    《荒野求生》幕後曝光,原來食物鏈頂端的男人也需要包裝 看電視是我們大家在生活中或者是在學習和工作之餘都會選擇的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之一。通過觀看各種各樣的電視節目,我們能夠獲得很多的知識。
  • 那麼火的《荒野求生》,為何貝爺不繼續拍攝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全世界有一部非常火的紀錄片叫做《荒野求生》,《荒野求生》的主角就是貝爾·格裡爾斯,貝爾這個名字聞名世界,因為他拍這部《荒野求生》的節目展現出他在荒野裡面求生的實力,在探險方面他是出了名的,曾經他當過空軍,有過三年時間是在英國的空軍特勤隊服役。
  • 《荒野求生》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男人,貝爾·格裡爾斯
    提起荒野求生大家能想起的就是貝爾·格裡爾斯,我們勇敢厲害的貝爺。貝爾的經典臺詞:我是貝爾·格裡爾斯,我要向你展示怎樣才能在地球上某些最極端、最危險的地方求生。面對荒野、沙漠、北極、叢林、海洋,淡水鱷、短吻鱷、眼鏡蛇等等,那些讓普通人往往會感到孤單、無助、恐懼的事情,卻偏偏有些人,他們置身於惡劣環境中仍然能夠生存,他們憑藉的是內在生生不息的希望,更憑藉的是卓越的生存技能和生存能力。
  • 電視上的野外求生技能 為什麼到自己身上就這麼困難
    於是,《跟著貝爾去旅行》、《越野千裡》等節目就應運而生了,當時節目播出後,很多明星還受到了觀眾的吐槽,作為平時錦衣玉食生活的他們來講確實挑戰大了點,但是換成你,也不見得好到哪裡。這些節目只是博眼球罷了,跟貝爾的荒野求生比起來只是毛毛雨,那個節目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處於熱帶還是極地,貝爺會很快調整身體技能,做出相應的生存計劃,對環境的判斷力也是準確的不止一點點。
  • 貝爺為何不再錄製《荒野求生》,讓我們來看一看他經歷了什麼
    所以《荒野求生》這檔節目和貝爾走進了觀眾視野,獲得廣泛關注。貝爾是節目的主持人,同時也是位冒險家。他出生於1974年,年幼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學習攀登和楊帆等技能。十幾歲的時候就獲得空手段二段的成就,另外他還學習了瑜伽和忍術。1994年-1997年,在英國第21空降特勤團服役。
  • 困難總是讓我們更強大:貝爺教我們的276個求生常識
    憑藉《荒野求生》這一節目,貝爾被中國觀眾熟知,也因此成功地登上了食物鏈頂端,每當看到他在荒山野嶺中生吃蟲子、生吃動物內臟,甚至為了不脫水而喝尿時,大家都會笑稱:貝爺又來提高人類生存率了。 暴風總是讓我們變得更強大,這句話同樣適用于貝爾本人。
  • 電視上的野外求生技能,怎麼自己實際運用起來好難,原來差在這裡
    電視上的野外求生技能,怎麼自己實際運用起來好難,原來差在這裡綜藝上的不斷更替,尤其是娛樂相關的節目模式。有一檔綜藝可以說是存活了很久,當然了,它是冒險題材,對於此類題材的綜藝節目在整個市場是一個很大的缺口。
  • 還有48小時快遞停運:貝爾荒野求生、識字神器翻對對出新品、科學隊長自然史、羅爾德達爾英文原版書、少年萬有文庫
    你如果不想兒子成為生活中的懦夫,長大後泡不到妞,找不著工作,不敢面對競爭,那麼必須看貝爾,貝爾會點起他心頭的火焰;如果你想女兒以後不受婆家氣,任何環境下都保持自尊自愛自立,必須讓女兒看貝爾,即便喜歡芭比娃娃的女生,也會被貝爾那堅強永不放棄的精神感染!貝爾告訴所有女孩:命運這個玩意兒,只能放在自己手裡。
  • 跟著貝爺去作死,原來《荒野求生》中這些求生指導,都是錯誤的!
    躺著床上看了2集《荒野求生》的普通人,如果跟貝爺學求生,那純屬是作死!《荒野求生》是節目,它多多少少都有劇本,不要以為貝爺吃個蟲子就能跋山涉水一天,人家是有盒飯的,貝爺為了收視率作死求生,那麼他到底犯了哪些錯誤呢?
  • 探索更野性的自己,戶外求生新技能get!
    曾經探索頻道推出的《荒野求生》風靡一時,貝爺置身荒野,克服大自然造成的一次次困難,我們看貝爾巧妙地生火,為自己抵禦嚴寒,防禦野生動物的侵襲;看貝爾冷靜分析自然環境,向有人生存的地方求生;看貝爾為了展示求生技巧,逐漸走上食物鏈的頂端。一時間,戶外、生存,成為了我們炙手可熱的話題。
  • 為何貝爺不願再錄《荒野求生》了,了解他的經歷後就明白了!
    應該有很多觀眾們都看過這樣的一檔真人秀節目《荒野求生》,這個真人秀節目可真是厲害,因為裡面有很多別人不敢嘗試的遊戲環節,在節目中,這些環節都被稱為「冒險」。裡面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總的來說就是一個目的:教會你如何在荒野中求生存。
  • 《荒野求生》原來是這樣拍的,難怪現在貝爺不幹了
    每一個熱愛探險的人都會記得貝爾.格裡爾斯這個名字,他是有名的野外求生專家,也是不少男人心目中的偶像。 在節目中,他為了生存吃遍各種常人難以下咽的食物,所以還被網友稱為「食物鏈最頂端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