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國隨著房價的上漲,以及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物品過量,迫使人們思考如何提升單位面積的利用價值。
伴隨消費升級之後,是對家政市場提出了更加個性化、高端化的需求, 從而推動了家政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衍生出一種全新的職業——幸福家庭整理師。
關起門收拾屋子的時代已經過去,幸福家庭整理收納乃至行業發展的潛在需求十分巨大。
比如:
你想像中的收納
物品歸類、整齊排列,哪哪都是偶像劇般的歲月靜好。
然而,現實中的收納
凌亂不堪,毫無規律....
於收納而言,歸置的雖然是物件,也是心情。
去年 10 月我花費近萬元找到專業的收納團隊,做了一次自己家的全屋收納整理(小三居,面積 90 平米左右),我全程跟隨,兩天耗時超過 20 個小時,讓家裡煥然一新。
(圖為:客廳、臥室整理前後的對比圖)
一、為什麼決定付費做收納?
從關注收納整理、問詢相關服務,到點對點溝通,最終決定使用以及完成執行,前後也花費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讓我下定決心的導火索,是每天都在花費很多時間找東西、收拾東西,但是家裡依然各種雜物堆積,看著十分不清爽。當遇到工作特別勞累,孩子偶爾飛躍哭鬧的時候,心中怒火燃燒,負面情緒堆積。在山寨剁手群內朋友的推薦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和收納師做了線上溝通,很快也找時間讓她上門幫我擬出收納整理的方案,她們的專業能力和細緻程度進一步打消了我的疑慮。
(圖為:丟掉的雜物,這大概只是十分之一)
過程中,還花費很長時間說服家裡人接受收納整理這個現階段還算小眾的服務。多數人依然會質疑,家裡是最私密的場所,怎麼能讓外人進入去收拾整理所有的東西?何況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和長輩同住,50-60 年代出生的父母很難接受把家裡那些老古董和陳舊的物品扔掉清空。我和家人數次溝通,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接受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這個道理,幾輪溝通下來總算搞定,成功讓全屋收納落地。
二、收納流程和收費怎麼定?
做一次收納可以說是小貴,即使不做全屋只做局部,也動輒要花費數千元。所以一般朋友來問我,我都會強調價格這個硬性門檻。基本上收納按照工時數收費,對應需求的複雜程度每小時二三百到上千不等,上門諮詢單獨收取諮詢費用,如果整體工作量較大,通常會在總價基礎上打折給一個封頂價格。一般做完一個兩居室、三居室的全屋收納基本都得收費過萬,自然有很多人難以理解就收拾收拾屋子,怎麼會這麼貴?
但其實收納並不等於簡單整理,更不是大眾理解的日常保潔,它包含一個專業團隊完成上門查看、詳細溝通、方案制定、收納物品購買、實地整理收納、思路講解以及後續服務的全過程,是一項極耗費腦力和體力的綜合工作,需要完成的步驟和確認的細節繁瑣且複雜,甚至會極大改變空間格局和軟裝布置。
(圖為:收納師給儲物櫃重新安裝層板)
收納也是一件高度個性化的事情,每個人的房子、需求、想法完全不同,希望達到的效果也千差萬別,這決定了收納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複製,收納師必須耗費大量時間實地去查看、測量、給方案、改方案,給出建議並讓方案落地。
所以做一次收納需要經歷準備工作、收納工作和後續服務三個階段。準備工作主要是上門查看和溝通,了解需求、測量尺寸,為制定完整的方案做好準備。收納工作是在確認好方案後,上門完成整理,多數時候收納師要把客戶需要整理的收納空間內的所有東西全部拿出,分類整理,丟棄垃圾或無用雜物後再放回,放回之前可能還會給收納空間加裝一些層板或收納用具,放回後逐一給物品打上分類標籤,方便查找確認。而後續服務也很瑣碎,由於收納空間的改變、物品被整理後重新歸位,很容易發生低頻使用或者小物件找不到的情況,收納師基本都會保持在線幫助你回顧或鎖定對應位置。
三、收納整理真的有價值嗎?
除了大而全的全屋整理,收納師高頻接到的需求包括特定區域的整理,比如衣帽間、衣櫃、書房、玩具房等(我的收納師曾經一次性給女性客戶做過三五千件衣服的歸類和收納);特殊場景下的整理,比如搬家前後物品分類打包或重新歸位,裝修完成後物品的重新放置等。如果平日家裡有人具備一定的收納意識並能長久堅持,那麼對特定區域做重點收納是個不錯選擇,性價比更高;如果家裡東西雜亂且大家都不願意整理收拾,那麼做一次全屋整理也真的很值。
也有朋友不太理解地問我,家裡的東西都是動態的,一次收好了依然會亂,尤其是很多拖後腿的老公、孩子們,你無法要求他們每天都堅持放好衣服、玩具,花這麼多錢弄好了很快又恢復了亂糟糟的樣子。而這一點,也恰恰是我認定收納整理的價值——專家除了幫你收拾,還會教你學習,幫你確定整體的規則和思路。通過分析物品的使用動線(比如做飯的工具食材保證最近距離能找到,而不是需要跑到客廳和雜物間去拿)和使用頻次的區別,結合個性化的習慣和需求,確認什麼東西放在哪裡最好,保證高頻用的好拿、低頻用的次之;衣櫃裡當季的衣服三秒鐘就能看到拿出,暫時不穿的放到相對高處或隱藏的儲藏箱裡,換季時候一次性調整即可。
在我家完成深度收納後,東西亂扔亂放的概率的確大大降低,工具有工具的位置,食品有食品的位置,成人、孩子的常用藥品也都被歸類在不同抽屜,你很難再打破既定規則,除非是有意破壞和搗亂。原有的桌子、茶几、床頭櫃桌面幾乎被清空、整潔不亂,各種柜子、抽屜的空間被充分利用起來,在京滬這種寸土寸金的城市,花費數千甚至上萬,換回全屋整潔舒適和不止 5 平米、10 平米的空間,可以說是值回票價。
當然還有心情的愉悅和時間的高效利用,你不必在收拾和尋找東西上浪費時間,找工具、出門找衣服都變得方便快速,省下來的時間你可以去賺錢、可以鍛鍊、可以休息,何樂而不為呢。
高強度、集中的收納也是一次全新的學習體驗,就算你再不喜歡整理,也可以跟著收納師學到一些技巧和秘訣;如果你也是整理愛好者,更是可以和專家切磋交流,多學本事總沒錯的。
而做完整個收納過程,你還會對原有的購物習慣、消費觀做更多的思考和反省,很多人通過使用收納服務深刻體會到囤貨、亂買的壞處,從而去優化消費行為,拿錢去買真正好用、能用上的東西,而不是看起來低價划算而實際不需要、用不上的物品。我的收納師說,太多常用的東西都不必買上那麼多,例如一張床對應的床品四件套,兩套就夠換洗;鍋碗瓢盆用不上那麼多;洗衣液衛生紙更不必囤貨,即用即買,許多東西買回來都沒有用上的場景和時間,白白佔據空間。
像我自己一直是典型的金牛囤貨狂,從快消品、護膚品到寶寶用品,有很多不理性消費行為的存在。雖然現在我也還沒有完全改掉壞毛病,但起碼已經有了意識,花時間思考後再下手,這也算是有點進步了。
不得不說,收納極其考驗體力和耐心,需要專業的空間調配、軟裝和整理技能,還需要長時間投入和細緻執行,跟完超過 20 個小時的收納,哪怕我只是在一邊動動嘴、做做記錄,都覺得頭昏眼花,可以想像親力親為的收納師們挑戰多大,所以我也更加理解其時薪為什麼會看起來很貴了。
▲這是一位日本資深收納師的家,
客廳幾乎做到了空無一物。
大家可能對日本收納師能賺多少錢比較感興趣:
她的收費標準是每小時5000日元(折合人民幣300元),
收拾兩居室就需要15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8800元)。
這個客廳只有懶人沙發,
是因為她家有三個客廳。
▲先來看看她家玄關的收納,
從收納盒的字母牌子可以發現,
每一層都對應一個家庭成員的首字母。
這是回家放背包等物件的臨時區,
是為了保證髒衣服等不進家門。
▲玄關的右側是鞋櫃。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不常穿的鞋子才放進鞋盒,
否則很容易忘或者亂翻。
鞋盒如果超過1年都沒有打開,
那就需要斷舍離。
孩子的鞋子放在下層,
放不下可以用收納盒。
▲這是門後的儲物區,
門打開客人是看不見的。
可欲生活研習社在《參觀日本小家,囤雜物2個收納櫃就夠了,很多人都浪費一儲藏間!》中寫過,
很多生活雜物如口罩、暖寶寶、護手霜等,
都適合放在門口。
如果門口的儲物櫃不夠大,
可以像她這樣用晾衣杆和網格架掛起來。
▲養男孩子如何保持整潔?
這是她兒子的房間。
收拾孩子的房間人性化的一點是,
一定要有一個不用收拾的臨時區,
即使亂也不會影響整體整潔。
左上角放學校回來帶的運動包和洗漱包的就是臨時區。
另外原則是估計好房間儲物的需求,
在做柜子的時候預留下30%的空白存儲空間。
▲她用這種伸縮杆來固定抽屜裡的衣服。
孩子的衣服有一些是掛起來的,
但總有放在抽屜裡容易被翻亂的衣服。
其實這都是沒有做好固定,
▲接下來是儲物間,
主要放囤的零食和飲料、醬油等。
這種狹長的儲物間,
收納能力就很強大。
▲儲物間收納要做到人性化,
就要考慮到很多東西天然就容易翻亂,
比方說充電器,
如果不用這種容易查找的大盒子裝,
就不容易保持。
▲放零食的盒子要用透明的,
目的是能一眼看清楚還有多少零食,
避免過期。
▲冰箱收納也用的是這種透明整理筐。
有透氣孔是為了防止異味。
▲廚房的櫥櫃,
最大的難題是怎麼讓身高低的太太夠到高層。
這裡的秘訣是增加中間層的收納能力,
所以她用這種帶提手的收納籃,
增加中間層能利用的深度。
▲即使把碗放在收納籃裡疊起來,
也不會倒下來。
▲廚房工作檯的櫥櫃一般是從上往下看的,
所以調味料要做到一目了然就要用立式收納。
她用彈蓋收納盒,
取出來一隻手就能打開。
▲這樣收納之後,
每一樣物品都有自己的家,
孩子和家人的生活區域都可以很整潔。
這樣的資深收納師,
你認為值15萬日元嗎?
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將 「整理」 作為畢生事業,她的一對一收納課程收費昂貴且一課難求。她憑藉 「怦然心動整理收納法」 榮登《時代》「2015 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百人榜」。
我們為各位讀者歸納出了她的整理技巧,讓近藤麻理惠 「手把手」 教大家整理出清爽心儀的房間。
令人怦然心動的整理收納法
有著收納癖的近藤麻理惠,幾乎看遍所有跟整理收納的相關書籍,並一一實驗。但不管她怎麼收拾,隔段時間有些東西還是會亂,難道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
▲ 被亂糟糟的房間逼到崩潰
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然後又一次次再嘗試,近藤麻理惠終於得出了有效的收納整理理論——怦然心動(Sparkle Joy)整理法。
其實,整理只是方法和過程,並非目的。想要獲得令人滿意的整潔空間,關鍵是找到整理房間的目的。然後根據自己的目的按步驟整理房間。
Step 1:同類物品集中,按物品類別整理
大部分人的房間,同一類的東西往往分散在兩個及以上的收納空間,這樣的分散狀態下完全不能掌握現有物品的數量,東西就會持續不斷增加。
▲ 同類物品集中,其實先把房間的物品按類別囤放著,看起來貌似是弄得「更亂」
因此如果按照大部分人採取的今天整理客廳、明天整理臥室的「場所類別整理法」就會永遠整理不完,正確的方法是按「物品類別」整理,把同一類的所有物品從收納空間裡一件不剩地全部拿出來堆集在一處後進行下一步丟棄的判斷。
▲ 按類別堆放所有雜物
整理的基本順序是:衣服、書籍、文件、小東西,最後才是紀念品。
Step 2:丟棄不必要的物品
以往我們往往因為某件物品「可能會用上」等種種理由留下了大量其實再也不會碰的雜物,近藤麻理惠告訴我們不要總想著雜物或許能用上,而是考慮自己鍾愛的物品的儲藏空間,然後果斷丟棄不用的東西。
▲ 近藤麻理惠曾陪同客戶一次丟掉超過兩百袋東西,據統計她幫服務過的所有客戶一共丟掉上百萬個物品
近藤麻理惠說,她常看到有些人本末倒置地整理東西,沒有想清楚「why」, 就動手,然後陷入「變亂→整理→變亂→整理……」這樣無休止的噩夢中。
▲ 按照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法,收拾房間的前後對比圖
如何像近藤麻理惠一樣整理出舒適極簡的空間?
「只留下讓自己心動的物品和讓空間充滿幸福感的物件。」真正的收納從來不是採購大批量的收納裝備,而是根據房間、空間的使用合適必需的收納物件,丟棄不必要的東西。
① 衣物空間整理
衣服數量較多時可以按如下方式做進一步的分類,從非當季衣服開始進行丟棄整理工作。決定完留下的衣服,一般會減少導原本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收納的目標應該定在一拉開抽屜,一眼就知道哪裡有什麼,因此直立的摺疊收納法是收納的最基本原則,可以省去吊掛收納法所佔據的大量空間。
▲ 一目了然的直立摺疊收納法
正確的折衣方法的重點是折好時必須變成變成個光滑簡單縱向較長的長方形,剩下的則配合衣服的高度調整,折成四折或六折都可以。每一件衣服分別有各自的黃金點,讓它們在折好時能夠整好挺立。
▲ 基本衣物摺疊法
襪子或者絲襪不可以綁起來,應對摺或捲起。長筒絲襪收納時,要直立放入抽屜裡,讓漩渦狀那一面朝上。
▲ 襪子的正確收納方式
諸如大衣、西裝、夾克、裙子、洋裝等衣服就比較適合吊掛收納,最基本的原則是把同類的衣服全都掛在一起等,按往右上方的方式來吊掛。
▲ 衣櫃的整理示範
面對衣櫃,由左至右要按大衣、洋裝、夾克、褲子、裙子、襯衫的順序來掛衣服,每個類別中也要分別以往右上方的順序來排列,左邊要放衣長較長、質料較厚、顏色較深的衣服,愈往右就愈要收納衣長較短、質料較輕、顏色較淡的衣物。
▲ 抽屜櫃收納衣物示範
② 書籍空間整理
整理書的時候不要閱讀裡面的內容,把所有書全部從書架上拿下來排在地上。
如果真的太多無法一次全部都放在地上時,可以先按大致類型分為四類:一般書籍(通俗讀物)、實用書(參考書、食譜等)、觀賞用(寫真集)、雜誌。
▲ 很多人按照近藤麻理惠的方法整理後書柜上只剩下一至兩格的書
③ 文具以及文件空間整理
文件整理的方法也不難,分為兩大類,不是保存就是待辦,其中保存按使用率分為使用率較低的契約相關文件和其它使用頻率較高的文件。
總結來說,文件分為待辦、保存(契約書)、保存(契約書之外)三種。換言之,可以使用的盒子或資料夾最多只有三個。
其他文具類的儲藏也需按照使用頻率來分類。
③ 小物件及紀念品空間整理
紀念品和一些零碎小物的收納要放在最後,因為這些東西往往最難割捨而且最容易遺漏。
整理順序:CD、DVD類 > 保養品 > 化妝品 > 飾品 > 貴重物品(印章、存摺、客片類) > 機械類(包括電源線等) > 生活用具(文具、縫紉工具等) > 生活用品 > 廚房用品、飾品
此外,有關個人嗜好的東西,另外歸成一類一起整理。例如音樂發燒友的CD收納。
簡單到
時時刻刻
的心安就是極美
從幸福家庭整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