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後臺留言,讓推薦幾本適合三年級小學生的課外讀物。根據小學生識字量、理解能力及部編語文的統籌教學計劃,在這裡推薦6本課外書,不只是在寒假裡可以閱讀,在開學後同樣可以作為課外書來閱讀。
從三年級開始,我們要嘗試精讀課外書。和一二年級不同,了解課外書裡精彩的故事不再是我們閱讀的唯一目的。什麼是精讀?精讀以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積累知識和理解書本內容為目的。「字求其訓,句索其旨」。也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把字字句句都要讀到明明白白,對書本裡的語言、結構、寫作方法等等都要進行仔細琢磨。
精讀有什麼好處呢?在這裡引用葉聖陶先生的觀點:像這樣把精讀文章作為出發點,向四面八方發展開來,那麼,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
那麼三年級階段怎麼才算是精讀了一本書呢?或者說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做哪些方面的功課呢?在這裡我們做了一些歸納。
1,對課外書的書寫背景和作者做一些了解。
2,將一些優美的句子和段落做摘抄並仿寫。
3,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總結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4,把記住的故事和理解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遍。
5,注意文章的寫作方法。比如某一個故事是按照時間軸的順序來書寫,一篇文章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進行描述等等。
6,能正確說出大部分句子的修辭手法。
7,嘗試寫一寫讀後感。
精讀一本書所耗費的時間較長,所以在甄選課外書上,我們也是思之再三。
課外書名目推薦:
1,葉聖陶《稻草人》。2,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3,亨利.法布爾《昆蟲記》。4,克雷芒蒂娜.蘇黛/莎莉娜.皮卡爾合著《最美的四季科普》。5,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6,孫幼軍《怪老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