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7日燕趙都市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發起「你戴口罩的樣子真美」公益活動以來,徵集到來自各行各業抗疫一線英雄們在抗疫期間的珍貴照片千餘張,照片是全民戰疫的珍貴記錄,而照片背後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更是展現著燕趙兒女的擔當與付出,堅毅與不凡。
為愛逆行 他們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大的醫務工作者為了守衛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奔赴前線。
在徵集到的照片中,不乏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而上,在這些勇士眼裡沒有生死,只有使命,但俠骨之外有柔情,在他們的手機裡都珍存著一些和患者的照片,在那些溫暖瞬間裡,我們看到了真誠付出、親情守護換來的信任和依賴。
「老人的頭髮又長又軟,總是跑進面罩裡,導致呼吸機漏氣,在徵得她同意後,我為她剪去了長發。」河北省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員白月的手機裡存有一張給患者理髮的照片,如今念叨起這位老人,仍像講述一位掛念的親人,「這位重症的阿姨第一次戴呼吸機時對呼吸機的面罩產生了深深的恐懼,我握著她的手耐心地安撫,她終於放鬆下來。後來,我又給她理了發,呼吸機正常工作了,阿姨的血氧飽和度終於從80%左右穩定到90%左右。」病人平穩度過難關,逐漸恢復健康,白月說,這是她感覺最幸福的事情。
一張照片,兩個人,一封信。兩個人站立相依,神態輕鬆,信上除了文字,還有兩人的卡通畫。這是河北省第五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劉曉娜最珍貴的一張照片。
一次,劉曉娜要離開病床前,兩位姐姐有些不好意思地叫住了她,拿出一張有字有畫的感謝信送給了她,「她們說,在病房裡只能用這封信表達感激了,等下次我去武漢,她們全家用最高禮儀接待我。聽到這樣的話,我忍不住流下淚水,其實她們的樂觀、堅強一直溫暖著我,這比任何東西都珍貴!在我心裡,能夠來到武漢幫助到她們,是我這輩子最難忘記得事情。」
「從武漢回來,每每想到住在方艙的患者,還是忍不住心疼。」劉曉娜說,在武漢時,她經常把住處給醫護人員準備的水果、零食送給患者,「她們總哽咽地『抱怨』我怎麼又帶東西,叮囑我一個人在外地辛苦,要照顧好自己。這些話很家常,但在那樣的環境裡,卻格外溫暖。我們彼此就像親人一般,心靠得很近。」
「雖然看不見樣子,但從像星星一樣明亮的眼睛裡,我還是能夠想像得到你美麗的臉龐。」這是來自患者婷婷寫給河北省第五批醫療隊隊員趙培的心裡話,「你總會把最大的蘋果發給我,還會對每個人說一句,早日康復,祝你平平安安。我一定會如你祝福的那樣,平平安安回家!武漢的『熱乾麵』很高興認識保定的『驢肉火燒』。」就是在這樣「濃情蜜蜜」地感情中,婷婷拍下了趙培發蘋果的樣子——彎彎的眼睛裡全是對小妹妹寵溺的關愛。
病毒雖然無情,但在這樣特殊的時期,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患難與共,生死相依,那份沉甸甸地信任與關懷,令人動容。
守望相助 他們是守衛城市的「英雄」
新冠病毒席捲全國,神州大地掀起全面抗疫的高潮,在這場戰疫中,你為我服務,我護你安全,每一個懷著樸素的善意,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他,長相普通,樸實中透著憨厚,沒有過多的言語,給人無限的踏實感。他叫曾凡權,河北華中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物業人員,負責保定市人才大夏的安保工作。照片中的他,讓人倍感心疼,口罩下是捂得發白的面龐,口罩外是風吹雨打後黝黑的皮膚,鮮明的對比,是堅守崗位的辛苦和為大家服好務的決心。
自疫情以來,曾凡權每日堅守在大廈的第一道防線,登記、測溫、排查,日復一日,無論風雪交加還是豔陽高照,他未曾退後一步,疫情一天沒有結束,他就一天不「退」。臉上勒出了痕跡,他笑著告訴記者,「『口罩臉』是留給防疫物業人最美的印記。」
在抗擊疫情的前線,有一群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他們守護在各個社區前,築起了一道道安心的「防護牆」,他們就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廣大志願者,他們真誠奉獻,不辭辛勞,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眾多徵集的照片中,有這樣一張照片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一位老者戴著口罩、手套,在寒冷的冬天,不顧嚴寒,拿著體溫槍,認真地給來往人員檢測著體溫。照片拍攝於2月7日,照片裡的人是河北省石家莊市紅軍大街社區80歲的老黨員李乃秋。
春節伊始,這位80歲的老人毅然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為出入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李乃秋老人始終堅守在一線,為抗擊疫情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一名黨員,就要起到帶頭作用,何況身為一名老黨員,更應該身先士卒,我的身體沒問題,只要祖國需要我,我願意出一份力。」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除了一線抗擊疫情的「逆行者」外,還有無數群眾身邊的「守望者」,他們堅守崗位、辛勤勞動,保障者城市的正常運轉,其中就包括快遞員和外賣員,他們是保障我們生活水平的「末梢神經」,他們維繫著城市正常運行的重要一環。
從臘月二十八一直到現在,承德郵政分公司投遞員57歲的李豔華沒有休息過一天,2月14日,零下近10℃的天氣裡,又趕上了大雪,帽子上、圍巾裡、衣服上滿是積雪,為了保暖,電瓶車的手把上還套上了一層塑膠袋,因為風大,其中一個手把上的塑膠袋被吹丟了。在等紅燈時,路旁的人給她拍下了照片。
「受到疫情影響,公司的件特別多。以前我們只送報紙和小件,疫情期間大車送不過來大件,所以我們也承擔送大件的任務。」李建華說,每天從早上十點出發,到晚上四五點結束,中午基本上沒有時間吃飯,偶爾能擠點時間,就吃個面包裹腹。因為疫情,進不去小區,只能在門口等,李豔華的手上和腳上都皸裂了,身子都凍僵了,「疼也得堅持著,咱得讓大傢伙正常過日子呀。」樸素的話語裡有著最樸素的情感,人間溫情,在像李豔華一樣的快遞員中,如星星之火般,傳遞到每個人的心田。
石志輝的人生字典裡有這樣一句話,「熱情澎湃,火力全開,城市有我,使命必達」,顯示出了外賣小哥的朝氣和熱情。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他們,不僅給人們送去了生活必需品,也給人們帶去了安心、舒心和定心。
「因為受疫情影響,小區進不去,顧客人很好,即便是不方便也主動說要下來取。當掛斷電話的瞬間,我體會到疫情無情人有情的感覺是多麼的美好。」石志輝說,看到顧客飛奔過來時,自己由衷地豎起大拇指表達感謝,影像也記錄下了這感動的一幕,「那一刻心裡更加堅信即便是顧客小區進不去,我還是要做到熱情澎湃的服務,讓每一位顧客都感受到疫情雖在,但人情更濃。」
在徵集的眾多照片中,有著太多感人淚下、催人肺腑的故事。在抗擊疫情中,他們果敢、堅強;他們不屈、樂觀;他們向險而行,護衛生命;他們堅守一線,勇戰風雨;他們不辭辛勞,默默奉獻,每一位盡責盡職的平凡人,都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照片徵集要求:
1. 徵集照片需為戰「疫」人員戴口罩的照片,需提交原圖(照片大小在1.5M以上)。
2. 照片需要提供人物簡介,內容包含人物姓名、電話、郵箱、單位等基本信息,同時提交戰「疫」故事和照片背景故事。(照片一經選用,將自動授權燕趙都市報及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傳播使用。)
照片投遞郵箱:
dushibaoshishi@163.com
截止日期:4月25日
(燕都融媒體記者 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