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北京西山森林音樂會拉開帷幕。(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北京10月19日電 (尹星雲)第八屆北京西山森林音樂會暨零碳音樂第十一季活動線上啟動。本屆音樂會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主辦,北京市林業碳匯工作辦公室、北京林學會、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共同承辦。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音樂會,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有了較大的創新。音樂會採取「線下錄製+線上宣傳」、「森林音樂+森林課堂」的宣傳形式,極大地拓寬了活動宣傳的輻射面,藉助新媒體及網絡平臺,讓更多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在收聽、收看森林音樂會的同時,了解園林綠化的知識。四場音樂會緊密圍繞當下園林綠化的熱點焦點、圍繞百姓最關注的話題事件展開,彼此呼應,從追述西山造林營林的歷史到當下建設森林城市,從解決生態建設的技術難題到推動市民享受綠色福祉,讓市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領略到園林綠化建設的豐碩成就,感受到北京生態治理的良好效果,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享受到綠色福祉帶來的身心愉悅。音樂會錄製過程中及播放期間,在西山森林公園擺放百餘塊展板,重點介紹北京市園林綠化近年來的主要工作,從增彩延綠、林業碳匯、森林文化、森林療養、楊柳飛絮等多個主題,為公眾搭建了了解園林綠化的平臺和橋梁。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入口,百餘名交響樂手全情投入,激昂的樂曲聲中,大家隨主講人共同回顧古稱「太行山之首」的西太行山造林、營林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前夕,西山森林覆蓋率僅為4.3%;現如今,森林覆蓋率達到93.29%。生物多樣性極大提高,有維管束植物517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2種、北京市級保護野生植物16種;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5種、北京市一級保護動物13種、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58種。豐富的森林資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是幾代林業人辛勤努力的成果。
霧氣繚繞的花溪,山林靜謐、花木繁茂,十幾名青年演奏家撥弦鳴鼓,薄霧、輕音、青山中,圍繞創建森林城市,講述了北京如何通過建設北部山區生態涵養綠色屏障、實施百萬畝造林、在城市公園內營造大尺度森林等措施,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實實在在的美好生活。
30餘名少年樂手置身於花海中,《春之聲圓舞曲》等樂章奏響,彩蝶飛舞,撲鼻芬芳。這片區域曾經是揚塵地,現在變成了花之海。近年來北京園林綠化通過因地制宜、實施分類管理、重視鄉土植被、加強地被應用、優選適宜各類、增強廢棄物再利用等方法,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實現了北京黃土不露天。莫扎特的《弦樂小夜曲》在森林中奏響,四位提琴少女在森林中律動。
近年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出發,通過建設示範區、培養專業人員、開展品牌活動等措施,從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等多角度推動北京綠色福祉打造。第四期主題從森林的教育功能、療養功能切入,重點講述了北京自然教育、森林療養的重要內容,讓向民充分了解綠色福祉的形式及參與方式,並積極鼓勵、倡導市民走進森林、認知森林、享受森林。
10月24日起,本屆森林音樂會將陸續在首都綠化政務網、千龍網、北京市科協科普頻道、北京林學會官方微信公眾號及抖音號等多個網絡平臺播放。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