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到荼蘼

2021-02-19 微偉道來


「荼蘼」。這個詞只一見便讓我傾心。但開始讀到它時並不知何意,只覺有點頹然,有點寂寞,隱著些許感傷,還稍透著禪意。後來才知荼蘼是一種夏末秋初方為盛開的花,所謂「一年春事到荼蘼」,荼蘼過後再無花事,人間亦無芬芳,有一種韶華盛極歸於平淡的蒼涼,正因如此亦被人演繹得語意深遠、況味悠長。

荼蘼也被佛書中稱作彼岸花,花開時無葉,葉生時無花,葉與花相念相惜卻不得相見,各自開在彼岸。

花亦如人,人生中有多少人或事在我們的不經意間成為彼岸之花。宛如我們的青春。曾看過一檔相親派對節目,男嘉賓最後問女嘉賓:「如果讓你給十年前的自己發一個簡訊,你會寫什麼?」。

這個問題一瞬間擊中了我,讓我默然。如果給多年前的自己發一個簡訊,我會寫什麼呢?那個曾經的自己,那個愛寫詩愛跳舞的女孩,輕狂得如一株帶剌的薔薇,那麼無所顧忌、肆無忌憚地嫣然著,無知地任性著,不怕傷人,也不怕受傷,在青春的舞池翩然舞動著寶貴的時光,全然不覺那一場花季的舞會終將散場。手中的筆尚沒有來得及歷練到可以描繪詩意的青春,卻驀然發覺在無數次的任意揮霍中,自己早已從青春的驛站打馬揚鞭而過。

無論怎樣地追悔莫及,青春已致荼蘼,成為一株彼岸花。年少時不懂珍惜,懂得珍惜時青春已悄然離去,青春的花事太早,讓我們如何安放這一季的心殤?

那麼愛情呢?有人說愛到荼蘼,則意蘊著生命中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已逝去。

一次和夏雪聊天,夏雪說很少有人能像你那麼走運,輕輕鬆鬆糊裡糊塗嫁一個人就嫁對了。我知夏雪,當年的夏雪長發飄飄,盈盈而立,一如瓊瑤筆下善解人意的清純女生。那雙清澈的大眼睛不知迷倒多少男同學,是男生們追逐的焦點。眾多男生的愛慕對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而言無疑是一襲最奢華的裝扮。夏雪被男生們追到想多任性就可以有多任性,要多高傲似乎就能有多高傲。當年的她拒絕了所有追求她的男生,卻在想結婚的時間選擇了無論是樣貌還是才學都並不優秀的他。

夏雪先他三年考上研究生,為了讓他也能讀研讀博,夏雪傾心了所有的心力。兩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求學的路上終成心願,但愛情卻在日常的瑣碎中荼蘼致凋零。夏雪從別人胸口上的硃砂痣淪落為他衣服上的飯粘子,婚姻走到了盡頭。看著眼前的夏雪,如怨婦一般,口中儘是怨恨,眼裡積滿怨懟,讓人不忍。夏雪念叨著:「如果當初我選的不是他,而是他……」。她口中念叨的那個他——那個當年被她多次任性拒絕愛慕她多年的白衣少年,如今已是一手家庭一手事業,把生活安穩得妥妥貼貼。多年後的他只能無奈地對她說:「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我會用我的一生好好愛你。」夏雪潸然,只說:「可惜當年我不懂。」  

或許越美麗的女人越是如此,有愛時有多絢爛,失愛時就有多潰敗。如煙花一般,璀璨過後是一地不堪的煙火。人生何來「如果」!愛過的,錯過的,紛紛揚揚,有愛時不相惜,相惜時已不能愛,一場花事已了,愛情已成一株彼岸花,綴在情感的枝頭。

花開又落,緣起而滅,荼蘼似乎總帶著美麗的憂傷,但我更傾心於它的寂寞與孤傲。

她是一位老者,七十多歲仍頭腦清晰、思路敏捷。當年年青的她要嫁給他時,他是右派,年長她七歲。工宣隊做她的工作,問她為什麼一定要嫁給一個右派,難道就因為這個右派長得漂亮?她率性地說:我就是要嫁給他,我就是看他長的漂亮。她嫁給了他,為他生了三個子女,也因了嫁給他,被從技術崗位下放去燒鍋爐。她陪著他經歷一次次的文攻武鬥。那是一個剿滅人性的年代,惡魔一樣的造反派將他一個文弱書生關押並極盡惡毒,他想到了要輕生。而她在那段最艱難的日子裡不曾在他面前掉過一滴眼淚,每天堅持帶著孩子去看他。

作為一個右派的妻子,在那樣一個人性湮滅、惡魔當道的年月,要經歷多少人的白眼、謾罵。聽她說,當時造反派的車都已開到了家門口,要把她也帶走關押。她當時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女兒和造反派們唇槍舌戰,最後那些惡魔們居然被眼前這個女人給震住了,悻悻而去。一個弱女子的堅強無需經天緯地,但卻足以支撐了一個男人,撐起了一個家。當噩夢過後,一家人終於可以享受正常的生活時,他卻在一場意外中逝去。他走時她四十五歲,獨自帶著三個正在讀書的兒女,用她的智慧、堅韌與執著將三個兒女培養成才,終未再嫁。

蘇東坡云:「酴醿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不妝豔已絕,無風香自遠」。荼蘼之花獨享孤寂,無風自香,兀自地開到濃烈、開到徹底,要凋零也是「開到荼蘼花事了」,人間再無芬芳,風煙俱淨。她就是那支荼蘼,一生只為他一人開放,哪怕只是一場荼蘼花事,也拼盡了一生的花香,開得決絕,開得無怨無悔。這種怒放的姿態,縱使韶華傾負,也留下一季歷經風霜的坦然與淡定。

人生無常,悲喜無常,無法預知,無法假設。生活中的我們何不拋卻哀怨,作一支塵世中輪迴的荼蘼,穿越悲喜,穿越無常,享受荼蘼過後的一季沉寂,等待下一個花開的季節。人世間,總有一些人、一些事值得我們用盡一生的努力為之綻放。我們努力過,頹廢過,成功過,失敗過,那一季的花開就會生長在我們生命路的兩旁,「使一路上穿枝拂葉的人,即使走過荊棘,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相關焦點

  • 有夢花居——開到荼蘼花事了
    初識它,是宋朝一位叫王琪的詩人,他在《春暮遊小園》中寫道,「開到荼蘼花事了」,當時心裡只覺得這句詩美到不行,口中念念有詞,自有一種韻律感。後來,發現《紅樓夢》裡曹雪芹也有用到,原句是:開到荼靡花事了。在《紅樓夢》中是女僕麝月抽到的花籤。
  • 「開到荼蘼花事了」 ,你見過這個叫荼蘼的花嗎?
    很多人第一次與荼蘼相遇,是在《紅樓夢》。《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寫寶玉與群芳開夜宴,搖骰子抽花名籤喝酒玩耍。結果麝月掣出一根上面畫著荼蘼花的籤子,題著「韶華勝極」四字,下面又寫著一句舊詩:「開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不解其意,問怎麼講,「寶玉愁眉忙將籤藏了說:『咱們且喝酒。』」
  • 開到荼蘼花事了
    聽說,春季最晚開的花,叫荼蘼花。等所有的花都開過,她才不慌不忙地綻放,晚春的心蕊,終不忘吐納最後一縷花語的芬芳……記得有一句詩:「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感覺很美。細細讀來,仿佛能嗅到晚春的那抹香氣,仿佛看見一位如花寂寞的女子,端坐春暮裡;心有千千結,低眉不語,惹人生憐。
  • 開到荼蘼花了事,塵煙過,知多少?荼蘼花開思君不止
    「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每一個人,碰見所愛的人,卻心有餘悸。」這是王菲演唱的《開到荼蘼》裡的歌詞,也是王菲第一次用破音技巧,唱出了一種對愛情的恐懼心態。圖片來源網絡荼蘼花開,末路之美。塵煙過,知多少?荼蘼花是春天開的最後一種花,它開了,也意味著春天結束了,所以才有「荼蘼花開,三春過後諸芳盡」的說法。
  • 春天裡最令人悲傷的一種花:開到荼蘼花事了
    荼蘼花開它是開在暮春時節的荼蘼。「開到荼蘼花事了」,是麝月抽到的荼蘼花籤的題語,本意為荼蘼花開後,春便走到終點。原詩裡,詩人將春天不同花時的花期挨著寫了一遍,寫出自然事物的更替,表達對年華的留戀。《春暮遊小園》宋·王淇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 開到荼蘼花事了,這首詩並不悲觀呀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宋朝王琪《暮春遊小園》詩文漫讀:自從梅花凋落了,就像少女褪去了粉妝,春天又將新紅塗上了海棠枝頭。直到荼蘼花開遍了庭院,春姑娘這才累了,任由那些帶刺的藤蔓,爬上了初夏的牆頭。初衣解詩:這是作者在暮春的時候遊園林。此時荼蘼盛開,梅花和海棠都已經凋落,荼蘼花也非常的嬌弱,依舊一陣風來,它們的花瓣就隨風零落。
  • 「詩詞鑑賞」開到荼靡花事了,古詩詞裡的荼蘼花!
    開到荼靡花事了!荼蘼,又名酴醾、懸鉤子薔薇,背面被柔毛,託葉與葉柄貼生,全緣。傘房花序。花白色,有芳香。荼蘼是春季最後盛放的花,當它開放的時候就意味著春天的結束,夏天的開始 《紅樓夢》中有語: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過後,春天便不再了。蘇軾詩中說:「荼靡不爭春,寂寞開最晚。」
  • 《紅樓夢》中「開到荼蘼花事了」竟脫胎於此詩!
    01一「開到荼蘼花事了」這句,我想很多人都是通過開到荼蘼花事了。王詩如下: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而王淇這句「開到荼蘼花事了」也並非獨創,實為化用,化用的是宋代四大女詞人之一的吳淑姬的《小重山·謝了荼蘼春事休》。
  • 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紅樓夢和古詩詞中的荼蘼為什麼是白色居多
    開到荼蘼花事了《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寫大觀園眾女兒行酒令時掣花籤,麝月抽到的那支,上面正是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又有一句舊詩:「開到荼蘼花事了」,後注「在席各飲三杯送春」。書中說:「寶玉見了,就皺皺眉兒,忙將籤藏了」,為什麼要皺眉?
  • 王淇名句「開到荼靡花事了」,你知道「荼蘼」什麼意思嗎?
    比如,近幾年,有一個舊詞就成為了熱詞,這個詞叫「荼蘼」。比如有一部電視劇就叫《荼蘼》,還有王菲的一首歌,叫《開到荼蘼》。「荼蘼」一詞在宋代就是一個熱詞,它本是一種花的名稱。名花榜上,有兩種花最為神秘,一種是瓊花,另一種是荼蘼。荼蘼在宋代輝煌一時,位居花中「一品」。其風頭之盛甚至蓋過牡丹和蘭花。宋以後,又突然沉寂下來。
  • 你說「開到荼蘼花事了」,我說「獨自綻放的美麗無人能及」
    )05:18來自嗚莎花園靜靜的物種日誌第10篇 原創荼蘼(tú mí)薔薇科植物花大朵千瓣 色白且香春末夏初時開 世人賦予末路之美初聞荼蘼王菲的一首《開到荼蘼》,讓荼蘼這種潔白柔軟又略顯神秘花朵乍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 紅樓夢:麝月——陪寶玉走到最後的丫頭,開到荼蘼花事了
    大家看時,這面上一枝荼蘼,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麝月抽的花籤是荼靡花,道是:開到荼靡花事了。熱鬧的怡紅院最終還是散了,晴雯被王夫人攆走病逝,襲人被攆出去嫁給了蔣玉涵。襲人臨走時一再囑咐「好歹留著麝月」,就這樣,麝月被留下來。麝月是一直陪在寶玉身邊的丫環,一直到寶玉出家,她也沒有離去,這就是正所謂的開到荼靡花事了。
  • 感傷的荼蘼花
    點擊↑↑↑藍字加入我們荼蘼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濃,入秋後果色變紅。宜作綠籬,也可孤植於草地邊緣。果可生食或加工釀酒。根含鞣質,可提取栲膠。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煉香精油。荼蘼,一種薔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後,往往直到盛夏才會開花。因此人們常常認為荼蘼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蘇軾詩:「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任拙齋詩:「一年春事到荼蘼。」王琪詩: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 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有何韻味,為何寶玉不幫麝月解說這支籤呢?
    荼蘼花又稱酴醿,現常寫作荼縻、荼蘼,古人也叫做佛見笑、百宜枝、獨步春、瓊綬帶、白蔓君、雪梅墩等。一般在春季結束時開放,無比奢華豔麗。屬薔薇科,落葉或半常綠蔓生小灌木,攀緣莖,,莖綠色,莖上有鉤狀的刺,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上面有多數側脈,致成皺紋。
  • 華語音樂的巔峰,王菲用擴音喇叭唱的《開到荼蘼》賞析by陳麗娜
    《開到荼蘼》以類似進行曲的形式締造的搖滾作品,格調不凡又不失旋律的流暢,配上林夕極富想像力的歌詞與王菲顛覆性的灑脫演唱,當屬絕唱。荼蘼花荼蘼花介紹:荼蘼花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但是它並不是「彼岸花」(即曼珠沙華)。佛典中也說它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
  • 故鄉的春,是一場開到荼蘼的花事
    尋常的蔬菜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生根發芽,很快便有各色的花裝點菜園。小小的菜園裡,有百十種蔬菜。有些是自家培育的秧苗,有些則是從集市上買回的種子。故鄉的春,是一場場開到荼蘼的花事。無論是庭院中精心侍弄的海棠,還是田埂邊的野花,都從不扭捏,如期開放。而春季裡的野菜和鮮花,也會給農人的餐桌增添新鮮。
  • 《開到荼蘼》:開到最後是荼蘼
    《開到荼蘼》是亦舒的作品,故事以香港為背景展開,由愛情、親情、小三、同性戀、謀殺等元素組成。王韻娜回到闊別七年的香港,不經意間與身為設計師的左文思相識,他對她頗具好感。
  • 花開荼蘼,荼蘼是什麼意思?
    荼蘼[tú mí],這種植物擁有很多美麗的名字:佛見笑、百宜枝、獨步春、瓊綬帶、白蔓君、雪梅墩等。都讓人們感受到此花的美好。
  • 荼蘼是什麼花?哪裡可以觀賞到?
    哪怕那些不是太有名的文人和女子,也大有機會借著荼蘼之名,好好紅上一把。比如宋朝這位名叫王琪的前輩,一輩子老老實實寫詩做學問,千年之後爆紅的只有這一句:開到荼蘼花事了,任憑相念不相見。——哦不好意思,好像記錯了。
  • 鄉土植物|荼蘼花究竟是哪種花?
    ▲重瓣黃木香,非常符合荼蘼花的形象春末夏初時節,先行開放的春季花卉紛紛落盡,即將迎來「綠肥紅瘦」的炙熱夏季。本是一段隱喻,曹雪芹以花箋讖言書中女子的性情,寶釵的「任是無情也動人」,黛玉的「莫怨東風當自嗟」,他將每個女子的一生都鋪設成一幕幕繁盛的花事,各自榮華,亦各自凋零。至中間一段,便借麝月之手來歸結她們的命運。他寫道:「麝月便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上面是一枝荼蘼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問:「怎麼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