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
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75年前的今天,
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後,
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
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時隔多年,還有多少人記得
抗戰時期的武漢的那段浴血記憶?
武漢淪陷之殤
時間倒轉回1938年的10月25日
侵華日軍從漢口岱家山進入武漢市區
武漢就此淪陷……
▲1938年10月25日,日軍突破漢口以北岱家山,佔領守望臺
這是武漢人民最慘痛的一段歷史
侵華戰爭期間
日軍對武漢空襲72次、投彈3080枚
從那時起直至抗戰勝利
三鎮人民在日軍鐵蹄下
整整遭受了7年的蹂躪!
據統計,淪陷期間
武漢43025棟房屋被毀
13508民眾被殘殺
▲被日軍轟炸的漢口
▲蹲坐在已成一片廢墟的家門門檻上慟哭的女人
這是一串讓人痛心的數字
▼
武漢市首次鳴放防空警報是1937年8月20日凌晨5時,次日侵華日軍飛機開始轟炸武漢。
到1938年10月25日淪陷,據《武漢市志》記載,全市共遭日機空襲72次(漢口31次、武昌32次、漢陽9次),日軍投彈3080枚,炸死1651人、傷3147人,炸毀房屋3437棟(漢口554棟、武昌1359棟、漢陽1524棟)。
在攻取武漢的戰鬥中,日軍公然使用毒氣。根據日方記錄,日軍共使用毒氣達375次,發射毒氣彈4萬發以上,使中國守軍遭到巨大殺傷。
從武漢淪陷到抗戰勝利,三鎮人民在日寇鐵蹄下,整整遭受了7年的蹂躪和苦難。據統計,在此期間,房屋被毀達43025間,民眾被殘殺13508人,財產損失按1945年物價換算達979萬億元。
當時報刊是這樣記載的:
「每遭空襲,血肉橫飛,
火災四起,房屋倒塌,
多少勞動人民家破人亡,
慘不忍睹。」
▲1938年夏,日軍轟炸漢口後
▲1938年7月死於日機轟炸下的武漢兒童
▲小孩沿路乞討
▲市民在廢墟中尋找可用之物
日軍佔領武漢後
將其劃分為軍事區、租界區和難民區
如今的漢口三民路至礄口、
中山大道以南地帶
以及武昌城外八鋪街一帶
都是當年所劃分的難民區
在難民區進行監獄式管理
這是1938年的武昌
日軍以勝利者的姿態進駐武昌
▼
這是1938年的漢口
日軍在漢口街頭遊行慶祝攻克武漢
▼
▲日軍在漢口設置崗臺,指揮交通
這是當年日軍佔領下的漢口中山大道
無辜的民眾被手拿刺刀的日軍驅趕,
有家不能回
▼
這是當年日軍在武漢大學操場檢閱部隊
▼
當年,日軍進入武漢後無惡不作,
恣意燒殺掠奪。
▲日本侵佔武漢後,難民紛紛躲往法租界,以求庇護
武漢淪陷的第二天,
日軍就將江漢關鐘樓的時鐘撥快1小時,
改為東京時間,並強行規定:
每天下午5時至次日上午7時為宵禁時間,
發現行人即當場槍殺!
▲當年黃陂劉店鄉坦教湖,日寇專門闢有一個屠殺場
當年,日軍將漢口憲兵隊
設在南京路的大孚銀行內
他們經常在此用酷刑審訊無辜市民
狼狗咬、灌水、釘竹籤、電烙、電針等
挖眼、剝皮、鏹水漫、刀劈、電死....
每當夜深人靜時,
周邊居民總是聽到陣陣慘叫。
▲日本兵在大孚銀行大樓門前站崗
半夜常常有屍體被運到江邊拋掉,
當時,車站路、友益街一帶街道旁
時常流淌著被害者的鮮血!
下圖中沿著樓梯走到底的水池
極有可能就是日本人的「化屍池」!
據日軍戰犯的供詞中說道:
「在大孚銀行硝鏹水池內,
骨肉化盡的中國人約有1萬多」。
今時今日,這些傷痛
仍然讓經歷過的人難以忘卻!
從1938年6月到10月,中日兩國軍隊圍繞武漢進行的武漢大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投入兵力最多、戰線最長、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中國軍隊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在堅強不屈的抗爭中,
中國人民迎來曙光。
1945年8月9日,
毛澤東在延安發表《對日寇最後一戰》,
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面大反攻。
▲抗戰爆發後,漢口江面上的日軍艦艇
8月15日,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正式投降
▲1945年9月15日,《新湖北日報》報導我方受降進程
▲受降堂內會場的布置一如往昔
這揚眉吐氣的日子,
武漢人期盼了太久。
新中國成立後
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
1951年8月13日
政務院發布通告
將抗日戰爭勝利日改定為9月3日
2014年2月27日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
以國家立法的形式通過決議
確定每年9月3日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今天的武漢,
正走在復興的大道上,
向著國際一流城市邁進。
如今的我們
應該珍惜眼下的幸福
和來之不易的和平!
點擊播放 GIF 0.7M
牢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今天,是我們必須銘記的日子
我們致敬先輩
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更提醒你我!
武漢這些抗戰遺蹟,你去過幾處?
武漢抗戰遺蹟手繪地圖
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舊址
地址:江岸區長春街
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大樓
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舊址,在武漢市漢口長春街,是一幢四層樓房。
紀念館舊址原為日商大石洋行,原建築於1944年日軍佔領期間被美國飛機炸毀,1978年在原址按原貌重建,1979年3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葉劍英為紀念館題寫館名。
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
地址:漢口勝利街332—352號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部舊址
與八路軍辦事處一街之隔的勝利街332-352號,是新四軍軍部的誕生地。
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決定將分散在南方8個省10多個地區的紅軍和遊擊隊集中改編成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和項英分別任軍長、副軍長。
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大和街26號正式掛牌。
受降堂
地址:中山公園
位於中山公園內的受降堂
中山公園坐落在漢口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園內有一處非常重要的抗戰遺蹟。它位於中區廣場旁,是一座磚木結構長方形的單層廳堂建築,黃牆青瓦。1945年9月18日,就是在這裡,中華民國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將軍接受侵華日軍第六方面軍的投降,故此名為「受降堂」。
蘇聯空軍烈士墓
地址:漢口解放公園內
解放公園裡的蘇聯空軍志願隊烈士墓墓碑
漢口解放公園內,左倚朝梅嶺右靠夕桂山的蘇聯空軍烈士墓下,正長眠著15位抗日戰爭時期為支援中國人民而英勇獻身的蘇聯空軍。他們比飛虎隊更早來到中國,最小的犧牲時不滿24歲。
近年俄羅斯國防部在調查歷史文獻後,核查確認共有29位蘇聯空軍志願隊成員在武漢犧牲。2015年8月,14位新確認的蘇軍烈士姓名增刻到了解放公園的烈士墓碑。
日軍慰安所舊址
地址:積慶裡
積慶裡社區
緊鄰著南洋大樓的積慶裡社區,1938年-1945年日軍在漢口設置慰安所的地方。因為沒有指示牌,所以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裡曾是日軍的慰安所。
資料顯示,1938年-1945年日軍侵佔漢口後,先後在武漢建了60多所慰安所,而規模最大的要數積慶裡,在積慶裡共有日本、朝鮮慰安婦共280名,其中有朝鮮經營的慰安所9間,日本經營的慰安所11間。
陳懷民路、張自忠路、
郝夢齡路、劉家麒路等
地址:勝利街
現在的勝利街
走在漢口勝利街上,琳琅滿目的小吃店、小商店,老武漢人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1945年抗戰勝利後,武漢誕生了這條勝利街。
這條街本來是6條不同的街道,曾屬英、俄、法、德、日五國租界,分別稱為湖南街、四民街、德託美領事街、漢中街、中街和大和街。在日本司令官籤訂投降書的那一天,武漢市民奔走於連成一線的6條街道上,歡呼勝利,6條街道成為了一體,也成為了抗戰勝利的見證。
漢口人民在勝利街慶祝抗戰勝利
車水馬龍的勝利街上有一條不太起眼的小路叫陳懷民路。在著名的1938年武漢「4.29空戰」中,時任第4航空大隊第21中隊飛行員的陳懷民在擊落一架敵機後身受重傷,飛機油箱著火。本可求生的他沒有跳傘,而是駕機撞向從後面撲來的敵機,與日本吹噓的所謂「紅武士」高橋憲一同歸於盡。
陳懷民曾經說過:「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是最後的飛行。與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沒想著回來!」抗戰勝利後為了紀念犧牲時年僅22歲的他,這條路被命名為陳懷民路。
和陳懷民路一樣以抗戰英雄命名的還有張自忠路、郝夢齡路、劉家麒路。
勿忘歷史,砥礪奮進!
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來源:湖北經視、武昌共青團、武漢廣播電視臺、青春武漢、武漢微網,楚天都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