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可在體外存活17天,武大著手開學準備,施一公創辦...

2020-12-13 前瞻網

自然》:60%的新冠感染者可能無症狀,或導致疫情二次暴發

最近,《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新聞報告顯示:30%~60%的新冠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但他們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低,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大暴發。目前一些研究證實,輕症或無症狀的病毒感染者,具有高度傳染性。在症狀較輕時,這些感染者喉部拭子中的病毒水平較高,易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傳播病毒。

英國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劍橋等 13 所大學參加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23日消息,該大學和包括牛津大學等在內的 13 所大學將耗資 2000 萬英鎊,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旨在幫助政府和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應對和控制新冠肺炎傳播。該聯盟參與單位包括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公共衛生機構、惠康桑格研究所及眾多學術機構,它們將對新冠病毒測序並將結果與醫院、各地 NHS 中心和政府共享。

張伯禮:中西醫結合救治是中國方案亮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在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中醫早期介入、全程參與,「我們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我們有中醫有效的方案,中西醫結合救治是我們中國方案中的亮點。」

鍾南山團隊新研究:連花清瘟體外試驗顯示抗新冠病毒抗炎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最新發表在《藥理學研究》(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期刊上一項題為《連花清瘟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Lianhuaqingwen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的研究顯示:連花清瘟在體外試驗中顯示出抗新冠病毒的作用。

上海研製新冠病毒核酸標準物質獲批

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近日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這是新冠病毒首個由地方研製成功並獲國家批准的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可供國內外核酸試劑盒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使用,研製及審批時間從一年以上縮短至兩個月。

CDC報告:新冠病毒在「鑽石公主」號存活了17天,46.5%患者無症狀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可以在表面上存活長達17天,比以往的研究預測更長。該研究考察了嘉年華郵輪公司擁有的「鑽石公主號」和「至尊公主號」船上對COVID-19暴發的兩種公共衛生應對措施。

世衛組織啟動大型全球性臨床試驗,評估四種最有前途的新冠藥物療效

上周五,世衛組織宣布啟動一項全球性大型臨床試驗,檢測四種被認為最有前途候選藥物治療 COVID-19 患者的療效。這四種藥分別為瑞德西韋、洛匹那韋 / 利託那韋、幹擾素 β:以及氯喹。

匹茲堡大學科研團隊正改造麻疹疫苗來對抗新冠病毒

匹茲堡大學疫苗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正在測試一種實驗性新冠病毒疫苗,它是在現有麻疹疫苗基礎上開發的。正如KDKA報導的那樣,研究團隊已經使用新冠病毒對麻疹疫苗進行了基因改造,並將新的遺傳物質附加到疫苗上,希望能夠防止該病毒在宿主體內紮根。

一項70萬人研究發現,高血壓和肥胖是人類早逝殺手

最新發表在《自然-醫學》的一項研究,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英國生物樣本庫中,分析了全球70多萬人的基因和臨床資料,發現對高血壓或肥胖等特殊性狀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群壽命較短。並且,高血壓縮短了所有人群的壽命,而肥胖顯著縮短了帶有歐洲人血統群體的壽命。該研究表明,個體可以利用基因檢測,找出這些和壽命縮短相關的基因,並有針對性地獲得醫療支持將可以降低健康風險,延長壽命。

一種形似蠕蟲的生物,是絕大多數現代動物的共同祖先

現代大多數動物都是兩側對稱動物,它們有著共同的特徵:身體有著背腹之分;身體兩側對稱;身體有兩個口,中間由消化道連接。而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新研究,找到了最早的兩側對稱動物祖先:一種形似蠕蟲的生物Ikaria wariootia,它長約2~7毫米,寬約1~2.5毫米,具有兩側對稱特徵。它們生活在5.55億年前,與最終走向演化「死胡同」的海綿動物不同,Ikaria wariootia的關鍵演化特徵延續至今,是已知最早和現代生物演化樹上有關係的複雜生物。

中科院曾藝研究組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在一項發表於《細胞》雜誌的研究中,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藝研究組在小鼠身上發現一群新的細胞類別——Procr+ 細胞,並證實 Procr+ 細胞是胰島中的成體幹細胞。研究人員藉助幹細胞體外培養的方法,建立了一種 Procr+ 胰島幹細胞與血管細胞共培養的 3D 培養體系,成功獲得了有功能的小鼠「人工胰島」(胰島類器官),為下一步人體「人工胰島」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古DNA研究 破譯青藏高原人群遺傳密碼

青藏高原古代人群之間有著怎樣的遺傳聯繫?古人群對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作出了怎樣的基因貢獻?為了找到答案,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團隊聯合多家單位,對距今5200年以來青藏高原人群線粒體基因組展開研究。近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柳葉刀》:抗擊瘧疾耐藥!青蒿素三聯療法安全有效,八國試驗支持「現成新選擇」

在人類多年來防控瘧疾的過程中,抗瘧藥耐藥性是一個反覆出現的問題。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ACTs)是世衛組織認可的現有最佳治療方法,然而,近年來惡性瘧原蟲對該療法也開始出現耐藥性,正在成為瘧疾防控的重要威脅。《柳葉刀》近期發表的一篇重要論文帶來了潛在解決方案。這項在8個國家1100例惡性瘧患者中開展的大型隨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兩種以青蒿素為基礎的三聯療法安全有效。

國務院辦公廳:對湖北高校及湖北籍2020屆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提到,對湖北高校及湖北籍2020屆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湖北省各級事業單位可面向湖北高校及湖北籍高校畢業生開展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向湖北省傾斜。

科學設施恢復建設,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工程復工中

穿梭於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城,一批大科學設施、創新轉化平臺、科研機構和產業提升項目正拔節而起。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工程進度有所調整,但目前這些項目很多已經全面復工。據了解,其中,張江科學園部分建築已經完成結構封頂,預計2020年年底竣工。

清華啟動「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項目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近日聯合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等多家機構單位,共同啟動「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項目,通過組織動員專業心理學家和志願者,開通免費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設立醫務人員專線,同時為廣大醫護人員和普通民眾提供心理培訓輔導。

武大著手開學前準備工作:一學院要求副主任以上幹部即刻返漢

3月23日,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官網發布《計算機學院關於做好教職工有序復崗工作的方案》稱,在學校統一部署下,進一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充分做好開學前各項準備工作,並保障平穩有序運行。《通知》要求學院內設機構副主任以上幹部即刻返漢,謀劃開學準備。市外教職工要在3月31日前返漢。

「網上籤就業協議」,新疆啟動高校畢業生網絡「雲招聘」活動

3月24日從新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從3月份開始,新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新疆教育廳聯合開展2020年新疆高校畢業生網絡「雲招聘」活動。2020年新疆高校畢業生網絡「雲招聘」活動將持續到6月份。新疆積極搭建高等學校、人社部門、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聯動的網上招聘平臺,大力推廣線上求職招聘服務,將各類校園招聘活動在網上進行,分地州、分院校、分行業有序舉辦網絡「雲招聘」活動。

學術會議全球「熄火」!Nature:須重新審視開會的意義

因為疫情,全球範圍內,原本熱熱鬧鬧的各種學術會議接連被延期,甚至取消。近日,Nature網站刊文指出,2020年可能是沒有會議的一年,而疫情正促使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通過虛擬會議的方式分享學術成果,並讓人們重新審視學術會議的價值。

中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研製成功

中國科學院最新消息稱,該院研究團隊已研製成功1.8米太陽望遠鏡,這是中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據悉,1.8米太陽望遠鏡由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饒長輝帶領的太陽高分辨力成像技術研究團隊研製成功,已於2019年12月10日成功實現首光,獲取到太陽大氣光球層和色球層高分辨力圖像。

「中國天眼」:疫情期間確保正常運行,已發現114顆脈衝星

今年1月1日至3月23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完成觀測近1000小時,已完成全年觀測時長目標任務的三分之一,發現並認證的脈衝星達到114顆。

中國團隊獲得全球第一條季節性河水鋇同位素變化曲線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金章東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聯合法國CRPG的Albert Galy教授、中國科技大學黃方教授等國內外科學家,利用2013年在黃河中遊收集的每周一次的黃河河水和懸浮物樣品,獲得了全球第一條季節性河水鋇同位素變化曲線,填補了鋇同位素陸表系統循環中的空白。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提高農作物吸收矽元素能力的「密碼」

我國的一個農業科研團隊日前成功篩選出一個高效解矽菌株阿氏芽孢桿菌。這一菌株有助於農作物提高吸收土壤中矽元素的效力,這項研究對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品質、增強抗病性以及土壤修復等方面功效顯著,在減肥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施一公聯合創辦藥企已上市,市值達上百億港元

3月23日,諾誠健華-B在香港聯合交易所「雲敲鑼」掛牌上市,成為 2020 年首隻登陸港交所的生物醫藥科技股。諾誠健華網站顯示,施一公是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對公司的研發活動肩負協助和指導責任。此外,諾誠健華的科學顧問團隊還包括知名癌症基因組學專家張澤民、知名風溼免疫疾病專家慄佔國、著名腫瘤學家及腫瘤抑制蛋白分子 p53 首次發現者 Arnold J. Levine。

山師大引進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年薪百萬還可送房

近日,山東師範大學發布2020年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公告。本次人才引進共分4個層次,其中領軍人才年薪最少100萬元,還可以「送」住房。此次引進人才層次中,傑出人才即研究領域處於國際學術前沿,具有世界一流學術水平,在本學科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院士、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或國家「萬人計劃」傑出人才、符合山東省《引進頂尖人才「一事一議」實施辦法》所列「傑出人才」。

招聘2400人左右,山東發布2020年度博士後線上招聘簡章

山東省2020年度計劃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博士後研究人員2400人左右,其中,17家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站單位招聘需求約1300人,283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基地)設站單位招聘需求約1100人。此次招聘活動採用線上招聘方式,《招聘簡章》通過中國博士後網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網站及公眾號等渠道集中發布。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科學家: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
    《環球時報》10月12日消息,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鈔票、玻璃等表面存活近一個月。據美國彭博社10月11日報導,澳大利亞疾病預防中心的科學家表示,新冠病毒非常「堅固」,可以在室溫或20攝氏度的光滑表面上存活28天,例如手機屏幕和塑料鈔票上。相比之下,普通流感病毒生存期為17天。該研究強調了紙幣、觸控螢幕設備以及提手和扶手對傳播病毒的風險。
  •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可氣溶膠傳播,18位院士落戶烏鎮,北郵-華為學院...
    研究者發現了兩種可阻止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結合的人源性抗體。由首都醫科大學、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研究者組成的合作團隊,從一名康復患者中分離出四種人源單克隆抗體(B5、B38、H2和H4),它們在體外均顯示出中和能力。
  • 武大50歲教師去世,教書20年沒評上副教授,施一公一句話道出真相
    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武漢的大學和單位已經損失了很多人才,華科就有三位教授因新冠肺炎去世,例如2月15日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的逝世,不僅對學校,對國家來說也是重大損失,實在令人心痛。
  • 【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
    【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他們通過實驗發現,在4°C及-20°C的條件下放置21天後,添加到雞肉、三文魚、豬肉裡新冠病毒仍有傳染性。該研究結果的預印本於8月17日在bioRxiv在線發表。
  • ​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可在手機...
    自從暴發新冠疫情以來,全球各國都領教了它的厲害,在與它的抗爭中,人類也一點點了解它的特性,陰冷潮溼是它喜愛的環境。近日,據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具體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是怎麼回事?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如何預防?一起來了解。
  • 德國專家:新冠病毒可在物品表面存活9天且有傳染性!注意這樣防護……
    來源:德國中文網(Germanycn_com) 2月7日下午,德國研究人員提供了有關新冠病毒感染的新見解,新冠病毒可以在門把手或門鈴上保持傳染性達數天。在室溫下,病原體可以在表面上停留長達9天並保持傳染性。
  •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傳貓不傳狗,中等質量黑洞新證據,愛滋病專家因新...
    研究發現,患者出現輕症的第一周,新冠病毒在其上呼吸道組織大量複製並脫落。在出現症狀第8天後,患者的喉部、肺部還能分離出具備感染能力的病毒樣本。中國科學家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傳貓、不傳狗在一項發表於預印本網站BioRxiv的研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和國家動物疾病防控中心的研究團隊首次對新冠病毒感染寵物等動物的情況進行了分析。
  • 施一公實驗室解析關鍵蛋白 揭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
    (原標題:西湖大學解析關鍵蛋白 揭示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
  • 科學家解答:新冠病毒能在表面和空氣中存活多長時間
    據外媒BGR報導,此前科學家們已經確定,新冠病毒可以在體外存活。當有人咳嗽或打噴嚏時,它會通過微小的飛沫傳播,然後飛沫降落在感染者周圍的表面上。 研究人員近日分析了新冠病毒在不同表面和空氣中存活的能力。
  • 學術頭條:美國14歲中學生研究新冠獲獎,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
    28 天,接種年齡 18-59 周歲。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皮膚上存活9小時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本月發表於《臨床傳染病》半月刊。
  • 6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新冠病毒-20℃存活20年?
    2020年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月行將結束,夏天如約而至的同時,各種新舊謠言也紛至沓來,大部分都是緊跟新冠疫情在編故事。今天,微信官方總結了6月份朋友圈內流傳最廣的十大謠言,其中七個都和新冠疫情有關。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又中招過幾次呢?
  • 新冠病毒存活時間新發現,在不鏽鋼上可存活3天
    自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科學家一直對新冠病毒進行深入的研究,最近,美國科學家有了最新研究成果,新冠病毒存活時間比以前發現的要更長。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氣溶膠中可以存活3個小時,在金屬銅表面能夠存活4個小時,在紙板上存活時間為24小時,在不鏽鋼表面存活時間最長,可以達到3天。
  • 「看櫻花,到武大」,可你知不知道武大櫻花背後的悽美愛情故事?
    武漢大學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名校,不僅有濃厚的學術氛圍,而且美麗的武大校園更是名聲在外,恢宏壯觀的牌坊、古樸典雅的建築、綿亙蜿蜒的青石小路……其中最為美麗的一景還要數滿園盛放的武大櫻花!「三月賞櫻唯有武大」!武大櫻花開於三月中旬,至下旬最為鼎盛,花期較短,僅有20天左右。
  • 學術頭條:第一種可無限回收塑料問世,FDA暫停新冠康復期血漿療法...
    血漿療法,是使用由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許多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中含有抗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這類血漿被認為是潛在的廉價且可廣泛使用的新冠肺炎治療方法。史丹福大學:秋冬季流感或能抑制新冠病毒傳播最近,《科學》一篇網站文章顯示,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調查研究中初步發現,季節性呼吸道病毒與新冠病毒之間存在相互影響關係,秋冬感染季流感病毒的出現或將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從而緩解疫情。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及跑團衝過半馬終點線
    2020-11-08 09:17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新冠病毒非常「堅固」,現在依舊不是放鬆警惕的時候
    新冠病毒無疑是2020年的全球主題,全球各地都領教了它的厲害。在我國的防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的同時,全球的新冠病毒依然在肆虐。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
  • 學術頭條:美新冠早期死亡被低估,教授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謹防「坐...
    據一份病例報告顯示,義大利首位確診的COVID-19患者在鼻腔內新冠病毒清除很久之後,眼睛中檢測到傳染性病毒顆粒的水平。該研究報告表明,眼睛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感染源,病毒可以在那裡複製。但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新冠病毒眼睛樣本的傳染性。
  • 冠狀病毒體外生存能力那麼強,日常消毒有什麼要注意?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廣泛、快速,傳播快、傳染性強等特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種病毒體外生存能力強,存活時間長。 我們現在仍對元兇「2019-nCoV」不太了解,不過,它畢竟是β冠狀病毒的一種,符合冠狀病毒體的生物學特性。
  • 學術頭條:新冠二次感染是個別現象,2019研究經費超2萬億,天問一號...
    全球使用ECMO最長時間的新冠患者出院鍾南山評價:奇蹟一位使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支持長達111天的新冠肺炎患者當天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出院,成為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時間最長的一例。該名患者為62歲男性,被確診後病情急轉直下,發展為危重症患者。
  • 精子體外存活72小時 致處女懷孕
    據醫院醫生介紹,近年來身為處女仍懷孕的案例並不少見,這都是由於少男少女缺乏安全意識,沒有採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導致的,所謂的處女膜並非是一層膜,其實在膜的中間是有一個小孔的,即使體外射精,也是有可能懷孕的。  日前,一則「處女懷孕」的消息引來網友譁然。北京某醫院婦產科醫生織圍脖爆猛料:「一患者(產婦)足月入院分娩,竟是處女!說是下面太緊、同房太疼、老公還從來沒有進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