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聖經》本來是一本有關希伯來人及其先知的書,然而,英國著名博物學家、生物學家、教育家託馬斯.亨利.赫胥黎卻說,這是一本「英國人的史詩」,何解?
如果能把這個問題回答出來,那基本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英國對巴勒斯坦如此執著,卻對猶太人懷有如此深刻的偏見了。
英國相關學者把這稱為尋找祖先之旅,因為千百年來,英國人始終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東方,一直向著巴勒斯坦,尋找自己的根源,就好像大馬哈魚從大海洄遊自己的出生地一樣。
最終,他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即英國人的祖先是古羅馬神話和巴勒斯坦的希伯來傳說的合成品,是從人類文明的搖籃小亞細亞遷徙而來的民族。
英國考古學家也從收集到的各項證據中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而流傳於英國的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也與地中海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當這一切綜合起來的時候,一種「由公眾認可的歷史」便形成了,說起來,這跟中國的「眾口鑠金」有點類似。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公元7世紀,基督教進入英國後,能夠迅速在英國獲得廣泛接受,因為它不僅帶來了來自東方的神話,還是發源於地中海地區的東方宗教,聖殿位於耶路撒冷更是喚起了英國人內心中強烈的情感。
神話加上宗教,再加上祖先的傳承和歷史,很難讓人不把這些東西聯繫起來,就算邏輯嚴謹的哲學家,也要思考一下這其中是不是有些必然的聯繫。
正是靠這份無與倫比的想像力,英國硬是把自己的歷史提前到了新石器時代,與巴勒斯坦的淵源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這也是英國人對《聖經》反應如此強烈,甚至把它稱為「英國史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