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救命:逆轉和預防致命疾病的科學飲食》一書中建議大家嘗試以全食物植物為主的飲食,但其實所有植物並不是「生而平等」的——有些植物比起其他的更健康。例如,人其實可以只靠食用白土豆來生存很長一段時間;根據定義,這也是全食物植物性飲食——只不過不是最健康的。
這些年來我研究做越多就越意識到,不是所有健康的食物都可以取代、互換。某些食物擁有特殊的營養素,是在其他食物中無法大量取得的。例如,蘿蔔硫素,有著驚人的強化肝酶排毒功效的物質,幾乎完全來自於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等十字花科類的蔬菜。假如你某天吃了很多其他種類的蔬菜和綠葉,但卻沒有吃十字花科蔬菜,那就不會獲得很多蘿蔔硫素。
亞麻籽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木脂素,也是這個道理。亞麻籽可能平均有比其他食物多100多倍的木脂素。
還有蘑菇,雖然它其實根本不是植物,而是屬於完全不同的生物分類,並可能含有不存在於植物界裡任何地方的營養物質(如:麥角硫因)。所以嚴格來講,其實我所推薦的是「全食物、植物和真菌的飲食」。
說來好玩,每次我帶著一些令人振奮的新數據從醫學圖書館回家,我的家人就會瞟眼嘆氣問道:「我們現在又有什麼東西不能吃了?」要不然就是會說,」奇怪了,怎麼突然每盤菜裡都放了歐芹?」他們其實對我容忍度還挺高的。
我日常飲食中的食物列表逐漸擴展,因此乾脆做了一個清單放在冰箱上的乾擦板上。我們家人會像玩遊戲一樣每吃了什麼食物就在列表上打鉤,這後來就演變成了我的「每日12份清單」(Dr. Greger's Daily Dozen),包括了我每天飲食中試圖囊括的內容。
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如何使用這個清單。
為了幫助追蹤每日飲食進度,志願者們創建了格雷格醫師的」每日12份清單」手機應用程式,適用於iPhone和Android。大家可以免費下載使用,完全沒有廣告、沒有費用(文末附下載連結)。
豆子,意思就是各種豆類,包括豌豆、鷹嘴豆和扁豆。喝一碗豌豆湯,或用胡蘿蔔沾著鷹嘴豆泥吃,聽起來可能不像是在吃豆子,但其實這些都算。我們最好每天嘗試吃三份的豆類食物。一份的量被定義為1/4杯的鷹嘴豆泥或豆子蘸醬;半杯煮熟的豆子、豌豆、扁豆、豆腐或天貝;或是一杯新鮮的青豆或扁豆芽。雖然花生在植物學上是豆類,在營養上我將它分在「堅果類」中,就好比我會把四季豆、荷蘭豆等加入到「其他蔬菜」那一欄裡。
一份漿果的量是半杯新鮮或冷凍的漿果,或是1/4 杯的漿果乾。在生物學上講,牛油果、香蕉、甚至西瓜其實也都是漿果,但我俗稱的是指那些小的,可簡單食用的果子,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包括金橘、葡萄和葡萄乾,以及通常被認為是漿果但實際上卻不是的水果,如黑莓、櫻桃、桑椹、覆盆子和草莓。
其他水果類,一份的量是一個中等大小的水果,或一杯切好的水果,或1/4杯的水果乾。同樣的,我使用的是俗稱的水果而不是植物學上的定義,所以我把西紅柿放在其他蔬菜的類別。
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西蘭花、捲心菜、甘藍菜和羽衣甘藍,而我建議每天至少攝入一份(一般是半杯的量),並有額外兩份的蔬菜,這就可以是十字花科類或其他的。其他蔬菜的份量大小是一杯的生綠葉蔬菜,或半杯的其他無葉蔬菜,生熟皆可,或1/4杯的幹蘑菇。
每個人都應該嘗試每天在飲食中加入一湯匙的亞麻籽粉,還有一份堅果或其他種子。1/4杯堅果就是一份的量,或兩湯匙堅果或種子醬,包括花生醬。要注意的是,慄子和椰子在營養分類上不算作堅果。
我也推薦每天攝入1/4茶匙的薑黃,再加上任何其他不加鹽的香草和香料。
一份全穀類食物可以是半杯熱穀物,如燕麥片,煮熟的全穀物或所謂的「仿穀類糧食」,如莧籽、蕎麥或藜麥,或半杯熟的義大利麵或玉米粒;一杯即食(冷)穀物;一個卷餅或一片麵包;半個貝果或英式鬆餅;或三杯的空氣爆米花。
飲料類別的一份是一杯(約350毫升),我每天推薦大家除了食物中天然水份之外,額外補充五份飲品。
我建議每天做一份運動,可以一天裡分開好幾次,做每天90分鐘的中強度活動,例如快走(每小時6.4公裡),或40分鐘的積極活動(如慢跑或強效運動)。
最後,雖然不算在「每日12份清單」中,但手機程式中還包含了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
現代人由於生活環境太過清潔,一定要確保自己能夠規律透過良好的來源攝取維生素B12。這種維生素可不是由動物或植物製造的,而是細菌!一群來自臺灣的研究人員表示,「缺乏維生素B12是非常嚴重的現象,最終可能導致貧血、神經精神異常、不可逆的神經損傷,以及血液中高濃度、會傷害動脈的同半胱胺酸。」
要讓身體得到維生素B12,最簡單又經濟實惠的方法是每周至少攝取2,500微克可咀嚼、含在舌下或液態的補充劑。如果想養成每天攝取的習慣,那一天至少要攝取250微克。
維生素D能夠由人體透過接觸陽光而自行製造,但現代人若是因為待在室內時間長,或是住在太陽不充足的地區,便無法達到足夠的陽光照射量。維生素D除了經隨機對照實驗證實能夠延長壽命外,其他益處還包括改善生理期疼痛並預防呼吸道感染。若無法得到充足日照,我建議每天補充2,000國際單位,最好跟三餐中飯量最多的一餐共同服食。
這可能聽起來有很多框要打鉤,但其實可以一次輕鬆完成許多。
一個簡單的花生醬香蕉三明治,你就已經完成了四個框。或者想像一下你準備吃一大碗沙拉。兩杯菠菜,一個手掌的量的芝麻菜,同樣多的核桃,半杯鷹嘴豆,半杯紅椒和一個小西紅柿。光是這一碗沙拉,就完成了七個框。撒上一些亞麻籽,一個手掌的量的枸杞,並享用一杯水和水果作為甜點,便可以在一頓飯中完成幾乎一半的日常列表了!然後更好的是如果還在跑步機上邊跑邊吃,順便鍛鍊鍛鍊.
開玩笑的!
話說回來,我真的會為我喝的每一杯水打鉤嗎?其實不會。事實上,我自己甚至不用這個清單了;我只是一開始把它作為一個工具,養成習慣。每當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問自己,可以往裡面加點綠色蔬菜嗎?或是加些豆子?可不可以撒上一些亞麻籽或南瓜子,還是一些乾果?
清單讓我習慣了去思考,我如何使這頓飯變得更健康?我也發現這有助於我在市場買菜。雖然我冰箱裡總是存著一些冷凍的漿果和蔬菜,但如果想在商店裡購買一周的新鮮農產品,這份清單有助於我搞清楚自己需要多少的羽衣甘藍或藍莓。
這張清單也幫助我了解一頓飯可能長什麼樣子。查看下清單,你會看到有三份量的豆類、水果和全穀物,然後和其他的食物種類相比,有差不多兩倍的蔬菜。所以,當我看著盤子,就可以想像其中1/4充滿了穀物,1/4的豆類,剩下一半是蔬菜,或許還有沙拉和水果作為甜點。
清單還可以幫助我形象化。與其是一大碗義大利麵,上面加了些蔬菜和扁豆,我會想到一大碗的蔬菜,加上了些義大利麵和扁豆。或者與其是一大盆藜麥和一些炒菜,我腦裡的畫面是一碗大多是蔬菜的飯,外加一些藜麥和豆子。
但是,也沒有必要對這個清單產生強迫症。有時我在外奔波到處演講時,被困在機場的美食廣場,身上零食吃完了,這種時候如果能完成1/4的目標都算是幸運的了。如果某天吃得不好,只要試著提醒自己隔天吃好一點就可以了。希望這份清單能幫助提醒每個人每天攝入多樣的、最健康的食物!
」每日12份清單」(Dr. Greger's Daily Dozen)下載:
• iPhone:http://apple.co/2niIjP5(中文版還未上市)
• Androids:http://bit.ly/1VXEzxD(中文版已上市,又稱「每日十二要素」)
點「閱讀原文」,麻溜來素愛生活館逛一圈唄~